实施GMP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_第1页
实施GMP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_第2页
实施GMP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_第3页
实施GMP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_第4页
实施GMP的常见问题及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施GMP的常见问题及分析药业生产管理中心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8时38分20秒主要内容 GMP实施跟踪评估总述 企业实施GMP难点、重点及分析 企业实施GMP常见问题及分析GMP实施跟踪评估总述时间:2014年4月10日至2014年5月30日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 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 辅仁药业有限公司(玄武基地) 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 开封制药有限公司 辅仁药业有限公司(鹿邑基地)本次GMP实施跟踪评估结果GMP实施跟踪评估总述 我们熟知GMP是制药企业生产的入门和许可条件,所有药企必须通过国家GMP认证,关键在于之后是否严格执行。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持续改进,

2、把GMP中的每一条规范切实执行到实处。GMP,重在持续改进,重在持续改进企业实施GMP难点、重点及分析 环境监控 产品除菌过滤(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 实验室样品、试剂、试液管理 物料与产品的放行 文件管理新版GMP对药品生产环境的要求第一百九十七条 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如:设置必要的气锁间和排风;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的区域应当有压差控制;应当降低未经处理或未经充分处理的空气再次进入生产区导致污染的风险; 无菌附录第三十条 应当按照气锁方式设计更衣室,。 无菌附录第三十一条 气锁间两侧的门不得同时打开。可采用连锁系统或光学或(和)声学的报警系统防止两侧的门同时

3、打开。 无菌附录第三十四条 。应当在压差十分重要的相邻级别区之间安装压差表。压差数据应当定期记录或者归入有关文档中。 目的:GMP中规定原料药、制剂以及部分医疗器具必须在特定环境下生产,特别是无菌药品均采用无菌生产工艺,为维护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对洁净区环境质量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和评价非常重要。 环境监测是用来评估生产环境控制是否有效的一个工具。为了使洁净区的环境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被客观评价,应对他进行全面监控。 洁净环境检测确认与日常监控内容 高效空气过滤器泄漏与完整性 室内空气洁净度; 空气的流动速度与室内换气次数; 洁净室内空气自净时间; 空气差压; 室内温

4、/湿度; 洁净室内表面与空气中微生物 药品生产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室内空气洁净度空气悬浮粒子监测要求:新版GMP附录1第十条悬浮粒子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1 GB /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取样点数 对于取样点数为2-9个的取样点,应遵循95%的置信限度要求,超过9个取样点的,可以不计算置信限度;取样点计算可以采用ISO的方法,也可按照下表确定: GB/T 162922010要求: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 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布点位置的风险:静态应力求均匀,不得少于最少采

5、样点数, 动态测试根据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取样量: 洁净度测试采样点布置参考图ISO14644对各级别下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的规定: 以28.3L/min为例! 洁净/无菌环境的日常监测 集中式与分布式尘埃粒子(可包括浮游菌)方案比较 参考建议:使用分布式监测系统 关键区内空气悬浮粒子取样点位置选择 来自FDA指南 在已灭菌产品、容器和密封件暴露、污染风险最大点进行测试 距操作点1英尺范围内 对操作带来产品粉尘的处理冻干洗瓶传输轨道取样位置环境监控形式在线监测:生产过程中A/B级动态监测离线监测:B、C、D级区在线监测差压测试洁净室压差的设置原则 以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风险为目标; 工

6、艺操作需要保持一定的差压 产生粉尘、湿空气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与正常区域(功能间)之间保持相对负压,但差压数值不一定要求相差10Pa以上; 多品种同时生产用生产区域如口服固体生产,用差压来控制活性粉尘溢出; 不同洁净区域间保持10Pa的差压(法规要求); 差压计安装于有人员或物料流动经过的通道,通常是气锁室或传递窗及传送带口等位置; 差压计安装在气锁室低洁净度一侧门外墙上,指示气锁室隔离的两个区域间差压入后图;A限于轧盖B-无菌操作区C-配制区D-清洗区CNC-外包区(无要求)101010A级A 送风A 送风30451510 差压测试 机组过滤器压差 初效、中效、高效; 房间压差 压差调试不符

7、合设计要求,可能影响房间的洁净度, 特别是洁净级别较高的A/B级洁净室,需要通过压差测试来检查; 房间压差测试 测试状态 动态、静态; 测试时间 空调系统送、排风机运转正常,室内气压稳定; 测试仪器 精度1Pa的倾斜式微压计或其它微压计; 气锁室差压的设置 梯度式气锁室 用于普通物流,空气由高洁净往低洁净流动; 负压气锁室 用于既需要两洁净区域互不影响又要求避免有害物溢出; 正压气锁室 用于需要两洁净区域严格要求互不影响;外清室(E级)洁净工艺走廊或功能间(D/C动态)梯度气锁室(D/C)隔离隔离屏障屏障物流物流PP10Pa功能间(区)(D动态)功能间(区)(C动态)负压气锁室(D)隔离隔离屏

8、障屏障物流物流PPxPaPPxPa外清室(E级)洁净工艺走廊或功能间室(D/C动态)正压气锁室(D/C)隔离隔离屏障屏障物流物流PxPaPPPxPa 法规对更衣室气锁和空气差压设置的规定: 进入更衣室洁净区域的要求 附录1第五条 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气锁应在第一间洁净室之前) 更衣室洁净区域形成的位置 附录1第三十条 应当按照气锁方式设计更衣室,使更衣的不同阶段分开,. 。更衣室后段的静态级别应当与其相应洁净区的级别相同。(穿衣) 差压要求 新版GMP第四十八条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 洁净更衣室差压检测 例

9、更衣前室(可不设可不设)脱外衣更鞋气锁室穿洁净衣室(D/C静态静态)脱外衣更鞋气锁室穿洁净衣室(D/C静态静态)更衣气锁室(可不设可不设)P10PaPPxPaPPP10PaPPxPa普通CNC区域洁净功能区域鞋凳洁净/无菌区域差压监测站; 考虑传统习惯和新版GMP的要求,最好将标准机械式差压表内置差压记录仪的机械和电子合二为一,实现集中监控 、自动报警和记录; 差压监测方案比较 参考建议:因自控系统中加报警,违反控制和监测不能二合一原则,且存在与现场机械差压表读数不一致风险。用带报警功能数字化差压表可以较好的满足GMP 对差压监测的要求。差压测试(续)带有报警功能的带有报警功能的压差监控压差监

10、控集中安装在非洁净区集中安装在非洁净区,减少对洁净区环境,减少对洁净区环境的影响。的影响。压差计压差计我们应该如何监测压差? 每天查看岗位人员打印的压差曲线,查看是否有不良趋势。 每天早晚各查看一次洁净区房间的压差仪表,并记录。 如果出现压差超警戒限、纠偏限的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如需要,启动偏差调查程序。温湿度测试 室内温湿度主要影响产品工艺条件和细菌的繁殖条件、以及由操作舒适度带来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第四十二条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第四十八条 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

11、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温湿度测试 仪器 通风干湿球温度计,自记式温湿度计、手持式多点温湿度测试 测试状态 动态、静态 标准 符合URS中对工艺提出的具体需求 存在的风险 应关注动态,注意房间内工艺设备的产热、产湿情况 测试点数不够,结果缺乏代表性,特别是关键的温室、冷度等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区域 测试位置: 距离墙面超过0.5m,离地面高度0.8m的统一层面 ; 不同高度的几个层面; 代表性的地点 室内送风口处 ; 室中心; 室内回风口处 ; 室内传感器处(与显示仪表比较) ; 操作点; 测试点数 洁净室温湿度现场监测站; 洁净室温

12、湿度的监测最好集成 温湿度指示; 记录; 报警(声、光、电多种方式); 报告的全部功能;我们应该如何监测温湿度? 每天查看岗位人员打印的温湿度曲线,查看是否由不良趋势。 每天早晚各查看一次洁净区房间的温湿度仪表,并记录。 如果出现温湿度超警戒限、纠偏限的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如需要,启动偏差调查程序。 洁净室(区)的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为宜或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以破坏有利于细菌生长的条件洁净/无菌环境的微生物测试 沉降菌 浮游菌 表面微生物(人员除外) 人员表面微生物新版GMP要求: 附录1无菌药品第十一条 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监

13、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附录1无菌药品第十二条 应当制定适当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监测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操作规程中应当详细说明结果超标时需采取的纠偏措施。 微生物监测合格标准沉降菌 被动式取样、只能作为定性测试,数据准确性较差,对空气环境破坏小。因此沉降碟放置时间,不少于4H,并对其单个沉降菌碟暴露时间进行确认,保证暴露后的培养基不会因失

14、水等原因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沉降菌 A、B级区:整个生产过程监测 C、D级区:按照当时车间的状态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不小于4小时浮游菌工作原理(主动采样): 抽真空,空气进入; 微生物与培基撞击后粘在培养基上面; 取出培养皿 在线监测 离线监测 浮游菌 采样量在线监测 培养皿的传递:部件安装之前,按照物料传递SOP将沉降菌、浮游菌用碟子传入A级区域内。 监测时间按照生产时间长短制定,一般为生产过程的前中后 按照规定的采样时间,将培养皿放入浮游菌采样器中,盖上浮游菌采样盖,完成采样后,取出培养皿,盖上培养皿盖子 生产结束后将培养皿取出,标注取样点编号、取样时间和日期、取样人 通过呼吸带或者不锈钢桶包

15、装带出洁净室培养皿最佳的传递方式 培养皿外包装按要求经过消毒以后,按以下方式双人操作传入A级区(在灭菌前包装两层包装): 消毒外包装,人员手消毒后,撕开或用灭菌过的刀片划开物料外层包装。将袋口朝向A区的物料传递口。注意:打开外层包装的人员不得接触物料的内层包装。 另一人先消毒双手,然后通过传递口对面的隔离手套,取出物料的内包装,将物料放置到A区的存放平台。注意:取出物料内包装的人员不得接触物料的外层包装。 通过隔离手套,打开物料的内层包装,将物料加入或放置到各使用点。表面微生物采样方法 擦拭法:定量检测,适用于不规则表面:如无菌室内建筑构造表面、设备、器具、人皮肤表面一般擦拭面积: 5050m

16、m/每个点 接触碟法:定量检测,适用于平整的规则性表面:一般预灌装接触平板(Rodac Plate) 尺寸:15 X 55 mm ,单位面积:25cm2 ; 接触碟法:适用于平整规则表面取样(55cm /打开碟盖,使无菌培养基与取样面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培养基表面与取样点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接触10s,盖上碟盖,标注取样点编号、取样日期和时间、取样人。取样完成后需用蘸有70%乙醇的纱布擦拭取样表面,除去残留培养基) 擦拭法:不规则表面取样 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无菌药签(挤压棉签不得有水), 然后用无菌药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擦拭面积55cm,取样时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

17、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药签,让药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擦拭完成后,折断药签,将药签头放入盛有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并用螺旋盖旋紧密封。贴上标签,标注相关信息。棉签擦拭方法 第一步第一步 第二步第二步取样时间:生产结束后取样位置:墙面、地面、设备取样完成之后,标注:取样点编号、取样日期和时间、取样人人员表面微生物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十五条 个人外衣不得带入通向B级或C级洁净区的更衣室。每位员工每次进入A/B级洁净区,应当更换无菌工作服;或每班至少更换一次,但应当用监测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操作期间应当经常消

18、毒手套,并在必要时更换口罩和手套。 取样方法:接触碟法 取样位置:双手手指、头部、口罩、肩部、前臂、手腕、眼罩(55cm/90cm) 取样时间:每次离开B级区域 取样结束后在培养皿盖子上注明:名字、取样位置、取样日期和时间,装入呼吸袋封口。取样和评价方法取样和评价方法沉降碟容器 取样目的 提供有意义的数据,以发现由特定工序、设备、材料和工艺所带来的实际或潜在的污染。 取样点位置的选择 取样点的设置原则取决于洁净室的设计和生产流程;易导致产品受污染的位置;可以靠近但不要接触产品,干扰操作。 日常监测点应考虑的因素: 最可能导致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地点 工艺中最容易长菌的地点 从统计学角度看,可轮流取

19、样位置? 清洁、消毒/灭菌时,效果最差的部位? 导致污染扩散的活动? 在某位点的取样操作,是否会污染产品,或使测试数据失真?是否只应在生产结尾换班时取样?无菌生产取样计划(USP34的建议)*相当于欧盟的B级-54-q 非无菌生产取样计划(PDA第13号技术报告对非无菌生产区环境监测建议频率)q 环境监测频率示例(续)q 环境监测频率示例(续)微生物警戒限度与纠偏限度警戒限度:用以指示环境中的微生物水平是否有偏离正常水平的可能性。如超过,至少应予以调查。纠偏限度:一旦超出,表示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水平已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对产品质量污染风险增大。必须立即采取纠偏措施。 制定依据: 警戒限以正常监测数

20、据为基础,并赋予一定的安全系数。通常,纠偏限度可设为警戒限的2倍,但不得高于参照性标准/法定文件提到的指导值。 定期复查: 在规定周期内对限度的可行性进行复查 使用趋势分析调查环境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 内控限度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警戒限警戒限/纠偏限的统计学设定法纠偏限的统计学设定法 临界值法(Cut-off Value Approach) 以柱状图模式给出一个时期内的所有数据,取5%-1%原则 取最近100个采样数据,以第95区间和第99区间作为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示例:C级区的浮游菌(简化方法) - 规范要求:小于100个菌/立方米 - 将100个连续实测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取95% 的

21、点值作为警戒限;99%的点值作为纠偏限。 警戒限/纠偏限的统计学设定法 正态分布法 警戒限度平均值 + 2 纠偏限度平均值 + 3 适用于计数值较高的情形例如:文献报导,微粒的测试,数值比较大,可采用此方法计算,还应考虑季节因素。也可根据本企业工艺、产品特点及监测结果自己确定。 数据趋势分析-年度回顾审核 发现不良趋势,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或调整限度标准 数据收集并经评价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趋势分析。 可用统计分析图直观地描述趋势,并在图中标出警戒限度及纠偏限度。 根据趋势分析结果,对清净区的微生物及微粒做出总体的评估,必要时,可对限度进行调整。 通过趋势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洁净区环境的

22、受控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环境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环境监控关注点 测试点位置的确定 问题1 日常监测点布置数量是否有要求,是否按照A/B级区面积进行设置,有无计算原则?有无具体的位置设定标准? 参考意见目前很多人都会认为按照ISO 14644要求,根据面积来计算取样点。但他们可能忽略了ISO标准是用于级别确认的,即根据面积确定了取样点数以后,需要将洁净室按此等分,然后再进行检测。测试的目的是确定系统大体的洁净能力和可能的薄弱环节,为日常运行的动态监控提供依据。平均分配的办法根本不适合于日常动态监测。例如,一个存放消毒剂的位置需要象产品暴露处那样去测试吗?(可根据质

23、量风险程度考虑) 问题2 关于具体的位置设置; 参考意见布点数量可以不等同于ISO 14644要求,应该结合生产操作及动态烟雾试验找出可能存在污染风险的位置,然后再加以确定,列入环境监测计划,这才叫风险管理。 具体位置应该采用与布点数量相同的原则。至少应在空瓶区、灌装区、装载区等产品或内包容器暴露处布点。 问题3 尘埃粒子检测器探头类型有何要求?其采样量有何要求(2.83L/分、还是28.3L/分)? 参考意见探头通道应该包括0.5m 和5m,采样流量目前没有要求,2.83L/分、还是28.3L/分均可。监测是一个看总体是否受控的概念,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强化监测,可能需要酌情增加额外取样。 测

24、试按什么时间标准设定 问题4 日常监测频次是否有具体要求(是按秒还是按照分钟来监测),是否有参考依据? 参考意见 日常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异常结果,需要充分考虑到可接受的风险以及仪器的性能。通常,频次以分钟计算为好,在稳定生产时,环境也是比较稳定的,这样测试所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并方便于将测量值同设定的限度值进行比较。从理论上讲,以秒(或数秒)为计数单位也可以,但这样做很容易将偶发因素的误差夸大(仪表本身也有误差,相当于HPLC测试基线的小波动),影响生产进度。 数据打印要求 问题5 在线监测数据是否需要打印,是实时打印还是定期打印,是否可用电子版进行记录和保存,如保存电子版数据该保存的计

25、算机系统是否需验证? 参考意见通常不采用列表打印方式,因为数据量太大。一般可以打印每批产品生产测试的图表,从图表中能够看出变化趋势及超标与否。计算机系统是需要验证的,但不局限于数据保存,还应该包括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报警、存储等各项功能。 环境测试要求 问题6 按照新版GMP,洁净区的微生物日常监测中,浮游菌、沉降菌和房间表面检测是否可任选一种,还是三种监测方式均需要同时进行? 参考意见应该是针对同一设施内的同一道生产工序,均需要使用以上三种方式进行监测,但并不一定是同时。象沉降碟那样的取样法,干扰很小,生产操作前放好,结束时收集即可。表面样一般也是在生产结束时测试,正常生产过程中,不允

26、许取样,除非有特殊情况(停机、检修等),应防止取样操作对生产的干扰。 对平均值的理解 问题7 如何理解我国附录中对微生物的要求“注”-a.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参考意见这只是一种趋势分析的概念,应看总体环境结果是否受控。如果一个结果出现异常,甚至很高,而其它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应对这类异常的情况进行调查,不得以平均数掩盖可能的风险。检查发现缺陷项地塞米松注射液(14040101)批生产记录中无环境监测的报告或记录,且无法反映并追溯A级微生物动态监测情况。(无菌药品第11条)原辅料一库为阴凉库,日常温湿度监控记录上反映从3月25日开始,仓库温度均为19,均接近法定标准上限(20)。另该仓库空调设

27、置温度为18,在该仓库的温湿度分布验证文件中规定,温度允许有3的波动(而仓库其他相关文件均没有作出相关规定),原料一库温度可能存在超出范围的情况。无菌灌装产品在灌装期间无环境控制未监控微生物:现场冻干粉针二车间2014年4月17日生产注射用炎琥宁B级区现场未见到环境监测;2014年4月16日生产注射用炎琥宁,环境监测的沉降菌培养碟在编号为:01-021-06的生化培养箱中未见到,且编号为01-021-06的生化培养箱无使用记录。(附录一第10、11条)质量控制中心旋光度仪存放的房间温度达到27,且无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测旋光度时要求温度为200.5.(第65条)固体制剂车间1部分房间回风口过滤

28、布与墙壁有很大的缝隙,不能有效的对回风进行过滤且过滤布较脏。如总混室回风口。(50条)小容量注射剂二车间灌封岗位A级区环境监测不符合要求:灌装机114.115.215部分时刻A级区风速、悬浮粒子超标,经查看历史记录显示有报警实际现场无报警指示,灌装机114.115浮游菌4个采样点只有位于安瓿出瓶这一个可以使用,其它无法打开。B级区悬浮粒子没有监测,沉降菌按照布点要求为2个,现场只布一个点。(附录无菌药品第10.11条) 在无菌药品的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一直是生产企业关注重点。无菌是注射剂的主要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指标之一。按照药典进行无菌检查是存在局限性的:污染率越低,同样的取样量误将产品判为合

29、格的概率越高;在同一个污染率下,取样量越大,以无菌实验结果判断批产品无菌的可信度就越高。产品除菌过滤(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 但是,对于污染率极低(如1%)的批产品,即使加大取样数,提高的可信度也是微不足道的。同时,过多的取样量也增加了实验过程的污染概率,对无菌实验结果的判断同样造成影响。从无菌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分析存在微生物污染的因素,有利于进行微生物污染控制,从而保证药品的无菌水平。如何控制如何控制 产品中除菌过滤(灭菌)前微生物产品中除菌过滤(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污染的风险?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无菌药品附录第五十二条 应当尽可能减少物料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必要

30、时,物料的质量标准中应当包括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目。第五十七条 应当尽可能缩短药液从开始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间隔时间。应当根据产品的特性及贮存条件建立相应的间隔时间控制标准。第五十八条 应当根据所用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标准,并定期监控。必要时,还应当监控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灭菌工艺的决策树能否能否121121,1515分钟分钟 湿热灭菌湿热灭菌121121,1515分钟分钟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是否能否采用能否采用F08F08的湿热灭菌,的湿热灭菌,以达到以达到SAL10SAL10-6-6采用采用F08F08的湿热灭菌,的湿热灭菌,以达到以达到SAL10

31、SAL10-6-6是否能否对药液除菌过滤能否对药液除菌过滤药液除菌过滤及无菌灌封药液除菌过滤及无菌灌封无菌原料,无菌配制无菌原料,无菌配制无菌灌封无菌灌封是否大小容量注射剂大小容量注射剂冻干剂小容量注射剂灭菌工艺与灭菌前微生物控制的关系灭菌或过滤前微生物污染途径灭菌前(过滤前)微生物污染灭菌前(过滤前)微生物污染物料物料设备和设备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生产环境污染生产环境污染产品特性与产品特性与时间时间大、小容量注射剂和冻干粉针大、小容量注射剂和冻干粉针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除菌过滤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方法(1)监控所有原料的微生物状况 要确定通过过滤除菌法生产的产品的无菌保证度,除了掌握过滤除菌器的

32、对数下降值外,对过滤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也应予监控,而对生产所用原料的菌检将有利于预测除菌过滤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在最初设计阶段,应制定一个适当的取样计划,以便对一定批数的原料逐一进行调查,掌握各种原料药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批间差异、季节影响等有关情况。此后,根据这一阶段的调查结果,设定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允许范围,然后定期进行确认。在正常生产时,则仅能使用那些微生物污染在允许限度内的原料。除菌过滤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方法(2)监控工艺用水的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状况 应与原料一样,事先监控除菌过滤前的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用于清洗与产品相接触的容器或器具的注射用水,还应考虑污染菌的耐热性质,因

33、为一般清洗后的容器或器具,都应经高压蒸汽灭菌。水中微生物易于繁殖,因此应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并定期对生产用水的微生物水平等进行调查,这一点非常重要。(3)监控容器的微生物状况 采用除菌过滤的无菌产品,都是将药液过滤后无菌灌装至产品容器中,因此所用容器应无菌。有必要在设计阶段对所用容器在刚购入或刚生产出时进行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以便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洗涤方法及灭菌方法。物料的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 微生物质量缺陷 后果:可导致产品灭菌前微生物含量失控 产生风险的原因 供应商质量保证不完善 注射用水系统设计或管理不完善 管理措施(无菌制剂) 采购标准应控制原辅料微生物限度 供应商均应经过筛选 应

34、每批检查微生物含量,严格管理仓储条件 玻璃输液瓶应注意防止淋湿和昆虫污染 注射用水宜80以上高速循环 按照SOP对总回水口每日取样,对其它使用点每周循环检验微生物和内毒素 风险水平通过年度质量回顾评估 常见问题:原料微生物含量接近限度 风险:固体原料微生物分布不均匀,取样可能缺乏代表性 解决方法:增加取样点案例:原料微生物限度超标调查案例:原料微生物限度超标调查 偏差概述:某批号原料,微生物限度检查102cfu/克,超出标准(100cfu/g) 偏差调查 试验器材,溶剂,培养基,检验过程,培养过程,读数过程等都无偏差 样品取样按SOP进行,系个包装的混合样 复试结果,87cfu/克,虽合格,但

35、接近上限,不能检查取平均值或取代初试结果 措施:四个包装分别取样,分别检验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 结果:300,143,145,20cfu/g;细菌内毒素合格 鉴别:菌种较杂。 结论:确信来源于原料,4号包装可以使用,其余退供应商。 CAPA:供应商审计与质量提高药液微生物污染水平测试及工艺时间限度管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根据时间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因此“微生物污染水平监测”实质也是一种时间间隔管理的实施方法。我们通过检测药液稀配后至除菌过滤(灭菌)前生产过程不同时段药液的微生物数量,建立微生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关系,找到达到污染控制限度的时间点,预留一定的安全时间作为内部控制时限要求。 无菌药

36、品除菌过滤(灭菌)与除菌过滤(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关,对除菌过滤(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监控是对产品作无菌评价的先决条件。灭菌(过滤)前各工序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灭菌前微生物失控 后果:超出已验证的灭菌工艺的范围,导致灭菌不彻底 原因: 设备清洁、消毒不当 包装容器清洗不当(大、小容量注射剂) 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引入 关键设备偏差 残留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 管理措施(监控) 制定灭菌(过滤)前微生物含量警戒、纠偏、合格标准 SOP保证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应反映最差情况 年度质量回顾可反映整体状况 管理措施(防止微生物过度繁殖) 控制各步骤的时限 选用可靠的药液过

37、滤器,使用前后完整性测试,使用周期经过验证 发生偏差后增补灭菌前微生物含量样品 合理的生产安排 管理措施(设备清洁) 设备的状态管理 经验证的CIP和SIP方法/程序 如何控制关键参数:水温,清洁剂浓度,流速,时间,阀门的开闭,蒸汽温度,压力等 SOP详细规定CIP、SIP的周期与有效期 管理措施(消除生产环境和人员造成的污染) 洁净区应有动态控制标准,并按计划监控 HVAC系统宜采用恒风量送风设计 高效过滤器每年次PAO或DOP测试 封闭式生产设备 减少人员接触物料的机会 风险评估 通过对每年灭菌前微生物检查结果的回顾性评价,可以证明风险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生产环境动态监控数据回顾性评

38、价,证明洁净环境状况良好 通过关键生产设备偏差统计反映设备状况举例:小容量注射剂 某基地XX小容量注射剂为非最终灭菌制剂,2ml生产线关键生产工艺流程为:称量、浓配、超滤、稀配定容、过滤(微生物负载滤器)、除菌过滤、灌装、灭菌检漏。确定风险点 无菌检查并不能保证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状态。应当把成品的无菌检查看做确保无菌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中的最后一项措施。因此,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应当作为生产中最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 经过分析,对成品无菌可能产生影响的关键点为稀配液 微生物污染水平。制定取样计划 本次试验计划模拟灌装的时间为8小时,根据灌装机的灌装能力,确定生产批量为12万支,

39、按照xx注射液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对生产当天的注射用水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生产环境进行监测:温度、湿度、尘埃粒子(生产前、生产过程、生产结束)、风速(生产前、生产结束)沉降菌(生产全过程),人员5指手套,接触碟表面微生物(生产结束)。取样点及取样频次 样品1:稀配罐内的稀配液,自稀配定容结束后至生产结束,每隔1小时取样检测一次微生物量。 样品2:除菌过滤之前的药液,即自微生物负载滤器过滤后的药液,自灌装开始至灌装结束,每隔1小时取样检测一次微生物量。 结果:微生物污染水平检测结果见下表微生物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我们通过检测稀配罐药液在生产过程不同时段药液的微生物数量,8小时可以作为稀配液污染控

40、制限度的时间点。 讨论:第0、1、2、3、4、5、6、7、8小时在稀配罐分别取样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在第5小时后开始检出微生物,数量为8cfu/100ml,随时间增长微生物数量呈上升趋势。在生产即将结束时检测药液的微生物数为369cfu/100ml。 讨论:第0、1、2、3、4、5、6、7、8小时对0.22m微生物负载过滤器过滤后的药液分别取样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在第6小时后开始检出微生物,并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在生产即将结束时检测药液的微生物量为7cfu/100ml,符合除菌过滤前药液小于10cfu/100ml微生物负荷要求。 我们通过检测除菌过滤前的药液在生产过程不同时段的微生物数量,8

41、小时可以作为除菌过滤前药液污染控制限度的时间点,可以将7小时作为预留的安全时间作为内部控制时限要求。案例:冻干剂无菌过滤前微生物超标 原因调查 样品代表性(取样容器及准备、取样过程) 检验过程(培养基准备、检验、培养、读数、鉴别、复检对照、检验环境) 生产环境(原料准备区、配制区)有无异常(维修、温湿度、压差、消毒、监控数据) 设备(称量用容器的清洁和灭菌、配制设备的消毒,消毒液配制过程和效期) 人员和防护(手套) 生产过程(原料准备、配制的细节) 原料(配制用水和原料含菌量) 配制过程验证、取样瓶密封完整性验证 污染原因分析 来源于人员操作的概率较高 产品质量风险评估 过滤膜完整性 过滤膜微

42、生物截留量估算 产品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 纠偏措施检查中发现的缺陷:1.制剂6车间产品未对生产过程中灭菌前的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监控。(无菌药品58条,无菌药品指南108页)。2.地塞米松注射液工艺规程与记录中均为规定产品从开始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间隔时间。(无菌药品57条)3.无菌制剂关键原料质量标准中未包括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目。(无菌药品第52条、参考无菌药品指南P50、P106页) 实验室样品的管理 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 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实验室样品的管理样品是检验工作的主要对象,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

43、须对样品的取样、接收、分发、贮存、识别以及样品的处置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应有唯一性的标识,标明样品的名称,批号、来源等信息。样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应保留其标示。标识系统的使用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准确性,以及不会出现混淆。接收样品的控制。样品的接收对实验室的整个流程至关重要,收样人员应检查样品的状态、标识,确保样品与送样人的说明相符并适于测试,可以从样品的请验单、取样记录、样品标签等几方面控制,保证样品状态,使样品在流通的每个环节均清晰明确。 4.样品的接收、领用、分发。实验室应建立样品的接收、领用、分发台账,以保证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5.样品的储存。实

44、验室应有适当的设施或设备存储样品。以保证样品能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养护和存储,不会在存储、处置和准备过程中发生变质、丢失或是损坏。当检验样品(贵重药品、毒麻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需要安全防护时,实验室应对安全存放配备相应的设施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6.样品的处理。 留样 EHS处理 台账 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人员、产品信誉造成危害 1 :样品未按规定条件存储,且样品容器上无完整的状态标识。如实验室待检样品干燥器中,存有两包白色药粉,只有简单的批号,而无其他相应的标示。另有一样品要求2-10保存,而现场该样品在室温下保存。2 :质量控制中心分样室,分样台账帐物不相符,很多成品账上显示结余

45、0支,现场仍有实物存放。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批号1404191,取样100支,60支领用做无菌,40支领用做理化检验,结余0支,现场剩余支数18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批号1404223结余0支,现场剩余22支,1404231结余0支,现场剩余20支。(第222条)3:天麻素注射液(2ml:0.2g)140301和140303批的留样样品观察台账中记140支,现场抽查为560支。(第225条)检查发现缺陷项4.甘露醇 批号:361401018 取样日期2014.02.21 仓库显示合格 取样量70.6g,检验量32g,留样量7.5g。取样管理规程(09-smp-01-016-00-00)规定取样量原

46、则上为检验用量和留样量之和,检验用量原则上不少于检验项目全检量的两倍,留样量依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不少于检验项目全检量的两倍。实际显示数据与文件不符,且剩余31.1g物料无销毁记录(第222条)5.常温留样室 空心胶囊批号14211901 留样日期2014.03.08 储存要求温度10-25,湿度35-65%。常温留样室房间规定度0-30,湿度45-75%.房间湿度现场查看时为69%。常温留样室不能满足胶囊的储存条件。总之,样品管理看似微不足道,但管理得当可以保障实验室检测工作清晰顺畅,能大大提高实验室 的工作效率。试剂、试液、培养基、检定菌的管理关注点1.实验室应有试剂、培养基、菌种的管理规

47、程,包括试剂的领用、登记、储存。管理中做到帐物卡相符。示例1:质量控制中心试剂库TSA培养基账上显示67瓶,实数为44瓶,丙酮账上显示10瓶,实数为9瓶.帐物不符 。关注点2:试剂、培养基、菌种是否按规定的条件存储?是否按要求分类管理?存储环境是否能满足要求?风险分析:存储不当一方面会造成试剂等的变质,进而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试剂的存放没有良好的通风,没有灭火设施。要求:试剂、试液等应按规定的条件贮存,并实行分类管理。易燃易爆试剂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发现缺陷项1、20110318批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未按要求在阴凉干燥处存放;2、质量控制中心

48、标准溶液室碘滴定液 ,浓度为0.1mol/L,要求冷处(20以下)存放,房间温度要求为10-30,不能满足碘滴定液的储存条件,且白色标签上已明显有碘的挥发物。 3、质量控制中心试剂库TSA培养基账上显示67瓶,实数为44瓶,丙酮账上显示10瓶,实数为9瓶.帐物不符。水质检查用碱性碘化汞钾试液,配置日期2014.02.17,有效期2014.04.18,实际剩余大于500ml,根据工艺用水检验周期要求,2014.02.17-2014.04.18期间至少需消耗碱性碘化汞钾试液768ml,实际使用量无法满足正常检验量的需求(第226条)关注点3:试剂、试液等应有合理的有效期 。过期试剂、试液应及时处理

49、。风险分析:试剂有效期关系到化学物质的稳定性,过期的试剂、试液会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示例1:某实验室试剂为按文件规定采用效期管理。部分试剂生产日期1982年、1990年仍在试剂室存放且使用。接收日期:接收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接收人:接收人: 开启日期:开启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开启人:开启人: 有效期至:有效期至: 年年 月月 日日示例2:营养肉汤培养基于4月07日配制,04月28日已过期;冰醋酸溶液、磷酸溶液2014.05.15-2014.05.25;邻二甲酸盐、磷酸盐2014.05.04-2014.05.24均已过有效期。(226条)关注点4:试液、培养基的配制及记录风险分析:保

50、证可追溯性示例1:南区制水操作间用于水质监测的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6)呈现絮状物且来源不准确,与QC缓冲液配制记录不符,且无法达到所要求储存条件。现场发现配制日期:2014.02.04、有效期:2014.05.23、配制批号:201402041,储存条件:冷藏。(第100条)示例2:做环境监测的TSA培养基,配制批号140213,配制日期为2014年02月13日,配制量为4000ml。根据环境 监测记录显示,截止到2014年04月30日,共 用该配制批号的培养基约6000ml。记录显示 的配制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量。关注点5:剧毒或易制毒试剂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毒、麻、精

51、试剂应实行专柜,双人双锁、物料数量平衡、定期清点核查。风险分析:剧毒试剂关系到的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剧毒试剂的管理关注点6:滴定液的管理。如:标定与复标,领用发放。存储等风险分析:滴定液一般用于含量测定,因此滴定液浓度的准确性关系到物料和产品含量测定的准确性要求:.滴定液应指定专人配制,专人标定、专人发放。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或复标示例1:某滴定液配制日期为2014.02.12,于2014.02.16标定,有效期至2014.05.15.发放记录显示第一次领用日期为2014.02.26.但是理化检验室显示领用该批号的滴定液日期为2014.02.12.领用发放记录无该笔滴定液的发放试液名称

52、: 浓 度: 配 制 人: 配制日期: 有效期至: 示例2:0.1mol/L的盐酸滴定液于2014.05.08日到期,但仍在现场存放示例3:某药品含量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测含量,但检验记录中没有记录标定及测定样品时的温度,没有滴定液的浓度校正公式备注:当滴定液的标定和使用温度超过10时,应加温度补偿值。高氯酸滴定液无论温差为多少都需加温度补偿值示例4.质量控制中心标准溶液室碘滴定液 批号是201303191 浓度为0.9680mol/L,要求冷处(20以下)存放,房间温度要求为10-30,不能满足碘滴定液的储存条件,且白色标签上已明显有碘的挥发物。(第225条第四项,第226条)关注点7:菌种的

53、购进,保存、传代、使用、销毁及相应的记录风险分析:菌种的质量控制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要求:1.检验所需的各种检定菌,应建立检定菌的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操作规程和相应记录2.菌种应按冷冻或冷藏,保存菌种的冰箱不得保存食物及易挥发药品。放置菌种的冰箱应上锁管理3.检定菌种应有明显的标示,每一支菌种管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操作人、有效期4.应有专人按有关规定定期对菌种进行传代,并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一般每年1-2次)。发现菌种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一旦发现菌种污染和变异,应立即报告、研究处理。检查发现缺陷项1:菌悬液(4管)没有标签,只简单的写着“大

54、”“金”“枯”“白”,没有具体名称,有效期,配制日期等(226条)2:大肠埃希菌传代记录中菌种来源为3代菌种的编号,错记为2代菌种的编号3.菌种传代记录中缺少菌种编号;滴定液标定记录中实验条件记录不全(如:温、湿度,使用仪器型号、编号);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 药品检验用标准品和对照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就像衡器用的砝码一样,用标准砝码去称量物品的质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同标准砝码,否则被称 量物品的质量就不能被准确地测量。 标准品应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中检院)制备、标定和供应。标准物质应有标签和说明书,标明质量要求,存储条件,使用期限和装量等。企业自制

55、标准品或对照品的标定 由于标准物质不易购买,且价格昂贵,部分企业采取自 行标定工作对照品的方式。这种方式本身并无不妥,使用 规范操作标定的工作对照品, 一方面,可降低检验成本;另 一方面,由于一次可以标定较多数量的工作对照品,则每次 测定称量时可取工作对照品量多,可减少实验误差。对检 验工作有利,但关键在于如何规范操作,以保证标准可靠传递,并保证可溯源性及准确性。 现在企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法标定化学对照品,可以 参考对滴定液进行标定的方式标定工作对照品,如两个人 分别采用购入的标准物质标定工作对照品,平行测定3次 以上,并应较日常测定更为严格地控制标定的相对偏差和 两人之间的相对偏差。相对偏差

56、符合规定的,取两人的平 均值作为工作对照品的纯度。 如果要求更为严格,还可以采用多台液相色谱仪进行 测 定,相对标准偏差的控制主要根据产品标准和设备性能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如药典规定液相色谱的相对标准偏差 控制在2 以内,标定时可以控制在1以内或更低。 对已标定的工作对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也是必不可少 的,通过考察可确定工作对照品的保存方式、储存温度、使 用期限等。稳定性考察实际上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工作 对照品定期进行再标定,以确定纯度变化情况,纯度变化在 可接受的范围内则认为是稳定的。关注点1:标准品、对照品管理员负责对照品的发放。发放应当有记录,且要保证账物相符。风险分析:对照品的领用发放可

57、追溯检验的真实性示例::环氧乙烷对照品批号为35000-201003,最后一次领用日期为2013.04.25,剩余量为4.7ml,实际2014.03.21-2014.03.24批号为1048-20140301的聚山梨酯80检验并发合格报告,但是没有该对照品的领用发放记录,且该对照品实际剩余量为0.(第220条)关注点2:标准品、对照品应根据其特性决定其存储条件。应有符合要求的存储条件,有特殊存放要求(如冷冻、冷藏)的标准品、对照品应当记录环境条件。风险分析:对照品的存储环境会影响对照品的稳定性,若存储不当,则可能会导致对照品含量降低,不能保证测量值的正确传递,从而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尤其是

58、领用后剩余的对照品未封好口或未及时退回管理员处或已开封的对照品未干燥处存放,导致对照品吸潮。检查发现缺陷项1:化验室对照品管理混乱,没按要求进行管理和储存。如:部分已开封对照品直接存放于冰箱内,没按要求干燥储存。对照品除各班组实验室有领用存放外,其中原子吸收室仍存有多支已开封对照品。2:存储冷冻对照品的冰箱无温度显示装置及监控记录,无法判别存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3:质量控制中心标准品室,存放冷藏对照品的冷藏柜温度为23.9,与对照品实际要求存放温度不符;存放冷冻对照品的冰箱没有设备运行记录,没有定期监控对照品的存放温度是否正常。且冰箱中存有两瓶白色药粉,用封口膜封存,没有名称批号等信息,无法对

59、该物品进行识别。关注点3:制备成标准(或对照)溶液长期储存 a.将 标准品或对照品配制成储备 液,长期储存在冰箱中,使用前 再稀释 b.直 接配制为对照溶液储存在冰箱 中,长期使用。 这两种操作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对或错,关键在于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标准的准确传递。部分企业只是片面地考虑成本,没有 对对照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和对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要求,极有可能造成较大的误差。如果溶液不稳定,则直接影 响检验的准确性。另外,由于较多的对照溶液采用对温度 和体积较敏感的有机溶剂进行配制,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 液不是同时配制,配制温度不一致也会加大检验误差。部 分有机溶剂容易挥发,对照溶液多次使用则可能因

60、为溶剂 挥发造成的浓度不准确,导致较大的检验误差。因此,对照品溶液提倡临用新制。若需长期重复使用,需做稳定性研究考察其稳定性和效期 示例:对照品溶液没有完整的信息,无法识别配制日期,有效期,浓度等,很多只有简单的名称及称样量,如:连翘苷对照品溶液标签:连翘苷对照品,6.29mg25ml 综上所述,基于标准品、对照 品在药品质量控制过程 中的关键 作用,生产企业应在 购入、储存、 使用、工作对照品 制作等环节严格管 理、规范操作,减少在检验过程中出现 的 偏差和误差,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和效率,最终保证药品检 验工作的 准确性,从而保证药品质量。这也是质 量管理部 门实施GMP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