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片段实录_第1页
《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片段实录_第2页
《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片段实录_第3页
《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片段实录_第4页
《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片段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君刘禹锡的心灵世界探幽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片段实录经过钻研教材,我发现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的精神血脉息息相通。于是,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教学。两课时连堂进行。以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为教学核心目标。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朗读,质疑字词,尝试背诵。第二课时则结合学生疑问,引导他们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心灵律动,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实录的是第二课时。蓄势:走进周敦颐的精神世界师:第一节课,陈禹杭就爱莲说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关于最后几个句子的顺序安排。同学们的争论很热烈。王悦同学的发言更是引发了大家的不同意见。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开始讨论。王悦认为菊和牡丹对莲

2、都是反衬,有些同学不同意。看来,周敦颐对陶渊明的态度如何这个问题分歧还很大,现在请大家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生:我认为周敦颐很欣赏陶渊明。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来,“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字挺有力量的,我读出了一种欣赏。生:我也是,后文中周敦颐说自己爱莲也用的是“独”,看来这“独”有与众不同之意,含有褒义的。师:“独”是独特,独到,“独”是特立生:独行。师:我想到毛主席有一首著名的词,第一句就是“独立寒秋”,好一个“独”!生:周敦颐称菊花为“隐逸者”,就是隐居避世之人,不含贬义。师:注意,为何不说是“花之隐者”呢?生:“逸”有一种飘逸安逸的感觉,周敦颐称其为“隐逸者”,看来对其生活状

3、态是欣赏的。生:周敦颐只在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矣”字加重情感,表达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而对“菊花”的表达比较庄重,只是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陶渊明绝无贬义。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看来,作者写陶渊明,绝非反衬,而是正衬。写陶渊明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在周敦颐眼里,陶渊明是美的,但周敦颐认为谁更美?生:他自己更美。(众笑。)师:那好,如果你自己就是周敦颐,请你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来夸夸自己,请用第一人称。(引导学生再次大声朗读“予独爱”一句。)生:我像莲花一样高洁,生活于世俗的社会但不被污染。生:我的美名远播,像莲花的香气一样越远越沁人心

4、脾。生:我庄重高雅,绝不对权贵献媚求荣。我才德出众但绝不妖媚。生:我像莲花一样中通外直,表里如一,个性刚直。生:我像莲花一样让人敬重不可侮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生:我不蔓不枝,心意专一,目标明确。师:说得不错,再背一背这句。(生齐背“予独爱”一句。)师:现在,周敦颐们,咱们换个角度自夸,你和陶渊明都是美的,但你认为你和陶渊明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啊?生:陶渊明隐居避世了,我还坚守在官场。生:我是出淤泥而不染,陶渊明是躲淤泥躲得远远的。(众笑。)师:聪明!我们才学习了桃花源记,也背诵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面对混浊的官场和肮脏的世风,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了隐居。他吟诵着归去来兮辞,在自己的心里

5、幻想出了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他最后选择的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周敦颐不是这样的。据历史记载,周敦颐也有“山林之志”,他胸怀洒脱,颇有仙风道气。他虽在各地做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微薄的积蓄捐献给了故里宗族。他不仅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师,在为官上也有卓越建树。黄庭坚曾盛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板书)。同学们,这就是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不同。面对淤泥,陶渊明的选择是远离,他到红尘边上去寻找一片净土。而周敦颐的选择是生长,哪怕是淤泥之中,依旧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这不同的人生选择和诗人的个性气质理想有关,也和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有关。选择虽不同,但

6、都显著有别于趋同富贵失掉自我的芸芸众生,所以其人格都同样伟大。来,让我们再朗读一遍那流传千古的名句。(齐深情诵读“予独爱”一句。)探究:走进刘禹锡的心灵深处师:我们读懂了刘禹锡和陶渊明,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去再看刘禹锡。我们重点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的呢,还是周敦颐式的?请大家注意不要空谈,扣紧诗文的关键字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先自由朗读一遍。(生自由诵读。)生:我认为刘禹锡的选择是周敦颐式的。你看,他对自己陋室的评价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他认为自己的品德是美好的,可以让陋室生辉。师:你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关键词语“德馨”来思考,非常难得。但是,难道陶渊明的品德就不“

7、馨”吗?(众笑,生被问住了,不好意思地笑着坐下。)生:我认为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你看他的居住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不也是一种隐居的环境吗?生:我不同意。刘禹锡的生活其实很丰富的,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大儒,他还经常弹琴看书,这种生活是隐居的生活吗?生:老师,这地方有点儿矛盾,既然鸿儒谈笑往来,地上怎么可以生青苔呢?这是矛盾的!(众笑。)生:(急切地)我还是认为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请注意,他读的书是“金经”,金经就是佛经,金经有南华经(众大笑),一个读佛经的人难道不是在隐居吗?师:有意思!再深入一点点,为什么刘禹锡说自己是“调素琴”,而不是“弹古琴”呢?生:“调”更悠闲更随

8、意,“素琴”说明他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师:品得妙!这个“调”让我想起了那著名的“悠然见南山”的生:见!师:对,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闲适和自得。生:我也觉得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选择,你看他的生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清静优雅,自由自在,不是隐居之人是什么?生:他的生活并不清雅,“谈笑有鸿儒”就可以证明。一个隐居之人,还会和世俗间的读书人来往频繁吗?一个真正心灵幽静的人,还会拒绝和没有文化的老百姓来往吗?我们背诵的陶渊明的很多诗歌,他可都是把自己打扮成农民的样子啊。师:有意思有意思!确实,陶渊明过的是真正的田园生活。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的思想,他的行为,包括他的文字,都有泥土

9、的气息了。生:(急切地)我坚决不同意刘禹锡的选择是陶渊明式的。你看,他以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来比方自己的陋室。诸葛亮和杨子云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看来,刘禹锡是希望自己也能像诸葛子云一样建功立业的。师:(惊喜地)好!真知灼见!生:还有,结尾点题句刘禹锡用的是孔子的名句。孔子是儒家主张建功立业的代表人物。这段时间班里读论语,孔子表扬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完这个句子)我想孔子更赞成周敦颐的人生选择,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依旧要建功立业。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也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

10、勉励。生:对。老师讲过孔子是坚决主张入世的,他自己便是终生为实现政治理想在奋斗。刘禹锡引用他的话,可见是非常尊崇孔子的。他不可能去隐居。师:有见解,活学活用,半学期的论语没有白读!大家注意到了结尾,为什么不同样注意一下开头呢?(引导学生齐读开头两遍。)生:(恍然大悟)开头也证明了刘禹锡的选择其实是周敦颐式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其实是把自己比成了仙和龙。师:哦,只不过,是和诸葛亮一般的生:卧龙!(众笑。)生:一个把自己比作龙和仙的人会真正隐居吗?生:还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禹锡并不安于寂寞,他希望自己的陋室能够“名”和“灵”,其实一开头就流露了自己要有所作为的想法。

11、这也证明了刘禹锡的选择不会是陶渊明式的。师:这就怪了,看来陋室铭中表达的东西有矛盾啊!生:(手举得老高)老师,我觉得刘禹锡他本来想表现的是一种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生活状态,但是,他在不知觉中又暴露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说,他当时过的的确是一种近似于隐居的生活,但是,他的心中却向往着建功立业,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建功立业的理想!师:好一个“不知觉”!这句话像一把解剖刀,就是要把刘禹锡的精神世界袒露在我们面前。现在请大家看看名校精练之后关于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故事,谁来讲讲。生:刘禹锡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知府姓策,他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当

12、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他和书丞商量了好久,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

13、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师:讲得真生动!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吗,刘禹锡隐居没有?生:他没有隐居,还在当官,只是被贬官了。他还住在城里。师:那就有意思了!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岂不是虚假的?(生沉默,思考。)生:他这样写是为了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志向。你越压迫我,我越要活得潇洒自得,你要我活得不像一个人,我越要活得像一个人。生:陋室铭中的生活场景确实是经过了刘禹

14、锡的夸张的。生活是现实的。城里的一间小屋,条件肯定很糟糕,来来往往的人也可能不会都那么高雅,环境也可能不会那么清幽,但是我认为,刘禹锡这样写不是造假,而是因为他的心。师:分析得非常有见地。他的心如何?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生:很开阔。师:房子很嘈杂,但是他的心生:很宁静。师: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生:很饱满。师:对了,同学们,这就是刘禹锡。他没有选择桃花源,他和周敦颐一样,在淤泥之中还在顽强乐观地生长。这个周的班级古诗积累,老师推荐了刘禹锡一系列的小诗,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到“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老师是要让同学们感受刘禹锡是一个多么有生活情趣的人。以前我们还背诵过

15、刘禹锡的秋词,一起来生:(齐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师:同学们,这便是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诗情盎然,他又怎么会躲到人生的秋天里去自怨自艾呢?师:我们还背诵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句子是沉舟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师:同学们,吟诵着“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自己高贵的心?就是这个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就是这个刘禹锡,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就是这个刘禹锡,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

16、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乐观豁达,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一个刘禹锡,怎么可能“清高自许”、“独善其身”、“隐居避世”呢?所以,同学们,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那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师:同学们,暑假的时候,我们提前背诵了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生:(齐背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师:同学们,周敦颐、刘禹锡、范仲淹、苏轼都是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