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_第1页
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_第2页
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_第3页
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_第4页
教育管理心理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管理心理学)单选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2、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3、收集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有各种事实和材料的基本途径是(观察法)。4、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完善和发展本学科的方法和知识体系)。5、在教育管理心理研究范围内,其研究的基础是(个体心理)。6、标准化测验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同样的内容,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这在心理测验中称为(信度)。7、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

2、验室的年代是(1879)。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1933年出版的霍桑实验总结的书名是(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9、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学者是(闵斯特伯格)。10、闵斯特伯格提出,要使每个工人获得最大的产量及满足需要,就应当为他们创造(心理条件)。11、1958年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管理心理学正式诞生。这本书的作者是(李维特)。12、1912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中,作者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工业中,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就是(闵斯特伯格)。13、实行仁政的是(孟子)。14、提出“性恶论”的是(荀子)。15、提出“礼、开两点措施的是(荀子)。16、社会人认为,调动生产积极

3、性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际关系)。17、在奖励方式上,社会人的管理重视(集体奖励)。18、与复杂人假设相应的理论称为(超Y理论)。19、Y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20、“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政策属于(经济人的假设)。21.人的本质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的社会属性)。22、教育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人性观)。23兴趣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24、“先入为主”是一种社会认知偏见,这种社会认知偏见是(第一印象)。25、教师由于偏爱把学生评价过高或由于不喜欢而把学生评价过低。这种认知偏见属于(情感效应)。26、“爱屋及乌”是一种社会认知偏见的具体体现.这种社会认知偏

4、见是(光环效应)。27、教育工作者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决执行、这种意志品质是(果断性)。2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应做到(用人之长)。29、下列备选答案中,不属于气质与教育管理的选项是(以职选人)。30、提出S0R行为公式的学者是(托尔曼)。31、提出“S-0B-A”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家是(梅耶)。32、人的行为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在人们行为之间也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规律和共性的。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认为,个体行为的共性是(需要动机目标)。33、期望理论认为、实际结果若大于期望值。则激励力量(倍增)。34、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

5、变量的(乘积)。35、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36、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还要看他进行社会比轻时的相对值.提出这一观的学者是(亚当斯)。37、个体将自己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痛苦体验和烦躁情绪,排除于记忆和意识之外,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压抑作用)。38、“酸葡萄效应”是人受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属于(合理化作用)。39、“挫折一一攻击”假说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兰德)。40、将自己身上的不良表现强加在他人身上的个体适应社会方式是(投射作用)。41、挫折产生的内在因素是个体身心条件和(个体动机冲突)。42、下列行选答案中,哪一项不是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压抑)。43、一

6、个人受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情境,而是从构成挫折的情境中,退却到幻想或现实中的安全地带,尽量避免同挫折有关的人和物接触,是属于(逃避)。44、当个体受挫折后,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粗暴地对待别人,这种受挫折后的行为反应是(攻击)。45、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费斯廷格)。46、态度的平衡理论的提出者是(海德)。47、态度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霍夫兰德)。48、态度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丹尼尔卡兹)49、接种预防法,以增强被说服者抵御有害观点的能力,属于改变态度的(中介策略)。50、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有其特定的心理成分。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51、为信息提供附加论证,直接支持和巩固

7、其原始信息是态度改变策略的(中介策略)。52.下列选项中,不是教育群体中个体心理效应的选项是(内化)。53、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同群体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倾向是(认同)。54、群体动力概念的提出者是(勒温)。55、群体活动中大家公认的成约定俗成的对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是(群体规范)。56、在影响教育群体动力的主要因素中。具有群体支柱、评价标准、群体约束和行为导向筹四种功能的因素是(群体规范)。57、学校中的工会组织在教育群体中应属于(参与群体)。58、下列备选答案中,属于非正教育群体对成员作用的这项是(补偿作用)。59、非正式教育群体对组织的积极作用表现为(辅助作用)。60、人际

8、交往的实质是(心理关系)。61、下列备选答案中,不是人际关系组成因素的选项是(意向因素)。62、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制约人际吸引的因素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在交往初期,发挥较大作用的因素是(外在因素)。63、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制约人际吸引的因素也有不同。一般而言、随着交往的深入,发挥教大作用的因素是(内在因素)。6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人际吸引力属于(相似吸引)。65、同桌同学交往的机会较多、容易成为好朋友,这种人际吸引力属于(邻近吸引)。66、借助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所进行的各种直接的、实在的心理接触和心理交换是(人际沟通)。67、把人际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其划分的标准是

9、(沟通方式)。68、把人际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其划分的标准是(沟通方向)。69、搞好群体合作的前提是条件是(端正认识)。70、托马斯认为,当一方牺牲自己的利益,将对方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以满足对方需要的解决冲突方式称为(顺应)。71、国内外学者在对冲突模式的研究中。把冲突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冲突的解决方式)。73、下列备选答案中,不属于教育群体竞争的条件或特征的选项是(共同的规范)。74、领导者具各一定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使被领导者对他会产生一种(敬佩感)。75、文化与符号理论认为,领导力阶层的基础是(技术力、人群力)。76、无非理性领导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佩特森)

10、。77、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业务技术不熟悉,也没有工作经验,成熟度很低时,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采用的领导行为是(高工作低关系)。78、文化与符号力理论的提出者是(塞吉范内)。79、第一个把人格测量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效率的心理学家是(菲德勒)。80、改正群体决策的脑力击荡法的提出者是(奥斯邦)。81、领导者能从大局出发,抓住机遇,在短时间内迅速形项明确的指令,这有类型的决策者属于(果断型决策者)。8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标准是(决策的形式)。83、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是(有限理性决策)。84、改兽群体决策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是把专家们隔开,背靠背地征

11、求意见,以便于他们自由思考和发表意见,不受他人影响和干扰,这种方法是(德尔菲法)。85、“智能框架”理论的提出者是(儒索)。86、下列选项中,与教育领导集体团结无关的是(信息的多寡)。87、教育领导集体集中群体智慧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片面认识)。88、领导集体内各成员围绕实现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心理活动是(心向一致)。89、持忍结合、情理交融、争让相济属于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达到心理互朴)。91、不属于现代组织观念的特点的选项是(规范性)。9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强调教育组织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93、社会群体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称为(角色规范)。94、教育组织与

12、一般组织相比,其独特的心理功能是(规范功能)。9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两者密切联系,一般成(反比关系)。96、学校的教研室应属于教育组织中的(执行层组织)。97、企业文化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迪尔和肯尼迪)。98、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企业都有被称为“出气室”的“精神健康俱乐部”,其设立的目的是(化解挫折心理)。99、下列备选答案中,不属于组织文化作用的是(参与作用)。100、下列备选答案中,属于组织文化精神层的是(企业道德)。101、下列备选答案中,不是教育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的选项是(深刻性)。102、在教育组织变革的四种变量中,最重要的变量应该是(人员)。103、作内

13、容丰富化、工作任务扩大化的理论基础是(激励一保健理论)。104、提出组织变革程序是诊断、执行和评估三个步骤九个方面的学者是(凯利)。105、将学生、家长、社会看成是消费者,视教育为一种服务,在学校推行IS09000的组织发展方式应属于(组织结构的变革)。二多选题。1、实验法是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主试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反复进行)。2、调查法是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运用中。调查的具体方法很多,如(访问、座谈、谈话、问卷、工作成果分析)。3、荀子主张“性恶论”,在管理方面,他主张治理天下时应采用的措施是(礼、开IJ)。4、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在关于人的

14、本质的论述中,强调人的本质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这些属性应包括(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人的意识属性)。5、麦格雷戈把“经济人”概括X理论,X理论的观点是(多数人是懒惰的、多数人是自我申心的、多数人是缺乏理性的)。6、与社会人相应的管理措施有(工作中心是管人、重视人际关系、提倡集体奖励、实行参与式管理)。7、教育行理中常见的社会认知偏见有(第一印象、光环效应、近因效应、社会刻版印象、情感效应)。8、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功能有(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教育效率、增进心理健康、加速自我成熟)。9、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感品质有(热爱教育本业、强烈的理智感、深刻的道德感、正确的审美感)。10、为了发挥惩罚的

15、激励作用,在运用中要注意(公正合理、掌握时机、区别对待、宽严结合、方式多样)。11、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情境因素)。1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主要有(工作责任感、个体的发展、工作的挑战性)。1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管理制度)。14、激励也就是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管理中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地,常用的有(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日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15、一般而言,人们受挫折后的外部行为反应有(攻击、冷漠、倒退、固执、逃避)。16、影响一个人挫折容忍力高低的因素有(生理条件、学习训练、个体心理品质)。17、说服者

16、身上影响说服的主要因素有(权威因素、可信赖因素、受欢迎因素)。18、影响教育工作者态度形成的因素有(个人欲望的满足、新知识的接受和积累、社会环境和教育、人格特征)。19、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的特点有(自觉性、倾向性、明朗性、复杂性)。20、态度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而言态度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即(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21、教育群体的特点有(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结构、群体规范、相互的交流、群体意识)。22、教育群体的功能有(整合功能、承上启下功能、满足需要功能)。23、人际交往的功能有(协调功能、保健功能)。24、教育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种

17、独特性表现为(平等性、广泛性、规范性、教育性)。25、教有群体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但在竞争中也会有一些消极作用。常见的有(心理压力、心理污染、小群体意识、认知偏差)。26、教育群体竞争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强化主人公意识、缓和内部矛盾、提高工作绩效)。27、构成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是(品格因素、才能因素、情感因素、知识因素)。28、科学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是(方向性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可行性原则、民主原则)。29、按照决策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30、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心力集中是指(注意力集中、意志力集中、情绪感染力集中)。31、影响组织结构

18、的因素主要有(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技术因素、环境因素、规章制度、决策程序)。32、在教育组织管理中,应遵循的心理原则是(目标认同原则、合理授权原则、信息沟通原则、心理平衡原则)。33、现代的组织观点从系统论出发,认为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开放性、整合性、复杂性)。34、良好的组织文化,其作用体现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3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价值观念、组织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36、塑造组织文化的方法主要有(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37、教育组织变革由于受到教育组织自身的特点及教育组织内外环境因

19、素的影响,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变革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是(复杂性、长期性、广泛性、评估难)。38、教育组织变革也会有多方面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有(职业认同、怕担风险、权利、地位的因素、人际关系、社会的原因)。三、解释1、教育管理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服务的一门科学。2、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研究的方法,它有两个基本要求:即信度和效度。3、信度:指测量的可靠性。4-效度一一指测量工具本身的有效性。5、霍桑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梅奥于1927年冬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包括照明、福利、

20、态度与意见调查和行为的观察研究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在于工人心理的或社会的因素。6、经济人:(X理论、麦格雷戈、经济需要)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都想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7、社会人:(人群关系理论、梅奥、社会需要)他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的意义,人们还有社会性的需求,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8、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反映,是指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组织间的关系的认

21、知。9、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家加分析地扩展到其它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光环效应。工作中应发挥光环效应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10、社会刻版印象(定势效应):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版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11、第一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最初的印象。12、近因效应: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13、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与一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超前反映。14、激励

22、: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15、效价(诱发力):是指目标的价值,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也就是个人对行动的结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16、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主体内部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17、挫折容忍力:指个人遭受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18、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在遭遇受挫折后,为保持情绪的稳定与心理平衡,自发产生的适应性行为与心理活动。19、反向作用:指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动机所驱的方向是相反的。20、合理化作用:当个人的动机或其表现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无法达到其追求的目标时,为避免心理冲突

23、、维护个人尊严起见,总是对自已的所作所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或将自己行为的不合理性,尽量解释为事实上的需要,目的在于使别人感到有“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以此既获得别人谅解,又维护个人的自尊,从而保持与社会的适应。21、态度:指个体对待某种社会事物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它抱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行为因素。22、内化:内化指把他人的态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态度与价值体系,在情感体验上也完全融合一致,并产生坚定不移的行为意向。23、服从:是指个体在他人的影响下,做出同他人、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24、态度的改变:是指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转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态度。25、教育群体:是

24、指在教育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有共同心理指向而协调活动的人群集合体。26、群体动力:指群体成员在群体相互作用情境中个体行为的推动力。27、群体规范:是指公认的或自然形成的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能给群体成员提供行为指南。28、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29、人际关系:是只人与人之间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30、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它是人们为了彼此交换意见、转达思想、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目光、姿势、体态、声调、面部表情及动作等)而实现的交流过程。31

25、、教育群体合作:是指群体中两个以上的个体或与其他群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相互配合,以求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32、教育群体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动机或目标同时存在而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就是冲突。33、教育群体竞争:是指群体成员或群体之间为了己方利益,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一种活动。教育群体的竞争是指在教育组织内的竞争活动。34、领导:就是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它是处理人和人、人和工作以及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的信鸽过程,亦称领导行为。35、教育领导影响力:是指教育领导者有效的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36

26、、文化力:是指学校领导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37、符号力:是指学校领导对标志学校符号所象征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和提升能力。38、教育领导决策心理:是指教育领导者在教育决策中的心理现象。教育领导者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39、权威主宰效应:权威主要是指领导者,上级主管或专家,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威望与权力,使他们的意见比一般成员的意见影响力要大,即领导的话往往起着主宰的引导作用。40、教育领导集体:是指在教育组织中,有主要领导者和其他经由组织程序产生的参与管理并行使一定领导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41、领导集体心理优势:

27、是指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优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42、组织结构:是依法建立的国家正式的组织机构。它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用来连结组织中的技术、任务和人员的分工和协调的手段。它是组织中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条件。43、管理层次:也称管理高度。是指企业指挥系统划分为多少等级,即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多少层,管理也就分为多少层。管理层次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44、管理幅度:也称管理宽度、跨度。是指主管领导对所有直接下层实行有效管理的幅度,也就是领导对下

28、属实行的控制幅度。45、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或群体对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们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表现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即期待和希望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称的行为方式。46、组织形象:是指一个教育组织在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它是教育自制的宗旨、观念、目标、行为风格的总和,体现了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面貌,是组织文化的概括。(一层次),(二层次)是指社会大众和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在哲理和观念上形成的印象。47、理念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和组织成员对整个组织在哲理和观念上形成的印象。48、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组织成员起影响作用的内部

29、和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总和。49、OD:(组织发展)它是在研究组织怎样适应形势发展和生产任务扩大的要求下,从组织结构、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变革,以达到组织的最优化,最佳化,使组织成为一个拥有活力的生机盎然的组织,是实现组织变革的手段、方法和技术。50、工作内容丰富化:来源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如果让工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参与有关的组织工作与控制工作,自主管理,使工作具有挑战性,这样,就会增加工人的责任感,胜任感和成就感,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和潜力的机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51、弹性工作时间:就是指在固定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灵活地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它

30、可以让人们更主动、更灵活和更有效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真正做时间的主人。四、问答题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一一基本任务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具体任务是:a、提供个体心理依据。b、提供群体心理依据。c、提供领导心理依据。d、提供组织心理依据。2、试比较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利弊一一观察法的优点:客观、真实、自然;缺点:消极、偶然、被动。实验法优点:可重复、可控制、可验证;缺点:可因情绪紧张而导致结果失真。3、霍桑实验与传统理论有何不同一一a、传统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因素,而梅奥提出职工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心理的需要。

31、b、传统理论认为工作条件是决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梅奥提出生产率主要决定职工的态度和情绪。c、传统理论只重视“正式群体”,只重视规章制度、职权划分等,而梅奥却指“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而且这种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情绪与行为对生产有相当大的影响。d、霍桑实验还指出建立新型领导、听取职工意见与沟通信息的重要性。指出新型领导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4、简述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互为存在的前提,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之为人的生理基础,如果没有自然属性,那么也就不存在社会属性;但是,如果将人的社会属性抽去,尽管他的自然属性依然存在,但他却无异于动物,

32、而不是一个人了。因此,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属性既是对于自然属性的突破,又是对于自然属性的深化。人性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二者相比较,社会属性属于本质属性。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乃是由它的社会属性决定。5、影响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因素是什么:当时的情境、被认知者的特点、认知者本身的特点。6、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何根据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差异进行管理:确定标准、以职选人;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能级合理、能职相称。7、简述复杂人的假设和超Y理论:薛恩认为人类的最大需求不可能都是一样的,而是因人、因事、因地

33、而异。不可能有纯粹的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在各种情况下不同反应的“复杂人”。(超Y理论: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而加入工作组织的;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们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人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不同,对各种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8、自我实现人的假设:马斯洛认为,人除了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表现自我才能的欲望。9、如何根据人的不同气质进行管理:从实际出发,知人善用;因材施教,个别施教;优化组合,合理配置。10、需要一一必须而又欠缺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34、动机一一直接推动全体行动的内部心理活动力;两者有何不同:a、概念b、需要是潜在的、淡化的,动机是现实的、指向的c、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11、个体行为的共性: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有动机的、有目标的。12、运用奖励手段激励时应注意什么: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奖励要及时、奖励程度要与贡献大小挂钩、奖励的方式要变化。13、如何根据人的动机散发积极性:提高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提出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设置新的目标诱因、应重视生活福利和经济利益。14、简述需要层级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上升一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5、15、期望理论: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可以有把握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观点对他有足够价值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采取行动。(动机水平=效价*期望值)。16、工平理论:亚当斯提出,他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还要看进行社会比较时的相对值。17、受挫折后的心理反应: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代替作用、投射作用、表同作用、反向作用。18、教育工作者受挫折后应如何解决:a、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导致挫折的刺激情境。(自然因素、社会因素)b、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C正确对待受挫折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精神发泄)。d、讲究心理卫生,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19、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因素:对一类事物的态度与对待特定事物的态度不同、受其它相关态度的影响、态度与动机的矛盾、缺乏能力与技巧、为了某些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