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赏析古诗词_第1页
初中生如何赏析古诗词_第2页
初中生如何赏析古诗词_第3页
初中生如何赏析古诗词_第4页
初中生如何赏析古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生如何赏析古诗词 前言: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摘要:本文主要从内容,表现手法,题材和作者作品的

2、风格特点等方面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并举出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加以说明,浅显易懂。内容上是从题目、背景、关键词、意象与意境加以阐述,表现手法上是从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四方面说明,最后归纳了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注意题目。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如杜甫的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是作者的想象罢了。 2.关注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

3、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3.品味关键词。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如刘禹锡的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诗中写

4、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 背井离乡、长途跋涉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思乡,水、秋愁绪 ,莲花恋情 ,酒、柳、长亭惜别,兰花君子 ,菊花隐士,梅花、蝉高洁之士 。常见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5. 领悟深层含义。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

5、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

6、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

7、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1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特别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别诗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2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大多是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

8、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3爱国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如陆游、杜甫(沉郁顿挫)、文天祥(慷慨激昂 视死如归)4爱情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5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6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拟。如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

9、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7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此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一些有关古诗词鉴赏的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类别等;注意培养学生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古诗词名句的习惯;注意培养用同类型诗歌比较的习惯,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了。八年级上册诗词鉴赏练习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首联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何?2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

10、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矛盾吗?为什么?3颈联中“寒”“暖”应怎突出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春望 (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3、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4、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泊秦淮 ( 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

11、水月笼沙”为全诗创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对此态度如何?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歌女吗,为什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僵卧孤村”,处境本来寂寞凄凉,但诗人并“不自哀”这是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风吹雨”的含义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情操?2、仔

12、细体会它丰富的内涵。3、诗巧妙地利用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的两句诗是: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2)感悟诗人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13、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品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人中蕴含哲理的理解。2、仔细读诗,看看诗中是怎样扣住一“望”字来写景的,据此简述本诗写景的顺序。3、诗中描写泰山的奇丽和高大形象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信息,说说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2、这首诗写出了早春的哪些美丽的画面?3、能不能将诗中的“几处”、“谁家”分别改为“处处”、“家家”请说说你的理由。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怎样的人生境界?联系王安石变法时的历史背景,试分析其当时的心态?2、说说后两句诗的含义并谈谈这两句诗的哲理含义。3、比喻掌握住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