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_第1页
《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_第2页
《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_第3页
《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_第4页
《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引导语:孟郊的游子吟写了浓如酒、深如海的母爱,感人肺腑的母爱颂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游子吟和晒旧衣对比赏析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及清代周寿昌的晒旧衣两首诗都歌颂了人类最自然、最深厚、最神圣的母爱,表达了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正如苏轼在读孟郊诗时所说: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下面我们对比分析这两首诗。首先,两诗都借事寄情,都以衣服的缝制、缝补为题材表达母子之情,都运用了细节描写(两诗见附文)。游子吟前四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用白描手法抒写儿子将要门,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事,集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2、也最易引起读者的同感。且在具体描绘时把 “慈母 ”和 “游子 ”, “手中线 ”和 “身上衣 ”两相对照,并连成一体(手中线即身上衣),更能激起爱母之情和联想。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又进一步写出了慈母细针密线缝衣的动作和心理只是为儿子着想的意念。只想留儿子在身边的母亲在儿子出游时,因担心儿子在外久留不归,要把衣服缝得细密、结实。诗人从这一细节描写动作上体察到了母亲深挚又伟大的慈爱,并用 “密密 ” “迟迟 ”等叠词诉说感人至深。最后 “谁言雨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两句通过比喻,用难以抑制的激动的抒情之笔,借反问句式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小草的生长要靠春天阳光的照耀,但它难以报答之,

3、以此比喻儿女无法答谢母亲的厚爱。晒旧衣选取晾晒旧衣服的事,叙写对三十年前母亲为他缝制的绨袍的珍惜,以寄托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诗歌首句 “卅载绨袍检尚存 ”写对旧衣珍藏了三十年。作为清朝的一个大臣,三十年不知弃了多少旧衣,却独保存一件粗绨所制的袍子。次句 “领襟虽破却余温 ”写对旧袍的感受,虽旧但有余温, “余温 ”非实写而是情系之词,是母爱的温暖在作者心中的留存。保留旧袍是想让慈母的温暖永驻于身,是对慈母深切怀念的表现。接着又通过一个细节 “重缝不忍轻移拆 ”,这件旧衣不仅长期保存,而且不断缝补,目的是为了长期保存,但缝补时不忍心拆去原来的一点点旧料,因 “上有慈母旧线痕 ”,把对慈母的爱表达得

4、更细腻、深入。其次,这两首古诗的不同之处,除了诗中所写具体内容外,游子吟是孟郊五十岁任溧阳尉迎其母到溧阳同住时,有感于慈母之爱而作;后一首是作者通过晒旧衣引出对慈母的绻念。游子吟前四句用白描手法,最后两句用句直接抒情;后一首则全诗都是叙事,无一字抒情,事叙毕而情自显。这两首诗都写了浓如酒、深如海的母爱,都是感人肺腑的母爱颂歌。附: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晒旧衣清 周寿昌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知识拓展孟郊游子吟赏析 “母爱 ”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性主题。讴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

5、然不少。早在诗经就有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的诗句,简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声。而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游子吟,更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之作。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连不识字的妇孺都会记诵不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 “一瞬 ”,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首联, “游子 ”,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 “游子悲故乡 ”。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

6、此,诗一开头,就似笼著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 “游子 ”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 “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 “转嫁 ”,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如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接著,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 “游子无寒衣 ”, “游子暮何之 ”,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 “意恐迟迟归 ”的内涵。 “短章蕴藉 ”(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

7、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末尾二句,从意义上说,是从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 “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 ”,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给人以奋发和鼓舞,因此,诗句的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和积极。此外,就诗的艺术性看,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既是 “雅俗共赏 ”的一个原因,也可窥见诗人的艺术探索之一斑。一是浓情淡化,引起广泛的共鸣。共鸣,是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主人公一起体验他的痛苦、磨难和愿望等;浓情淡化,是指作者通过对艺术的理解,把浓烈感情融注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而使读者

8、觉著是淡然地传达出来的。这首小诗浓情淡化,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诗的审美客体仅是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所生发的感情;但它唤起的却是人们对母子至性情爱的体验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不从诗人对审美意识的理解去探求,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是最为习见的生活图景,而其中浸透的却是深入骨髓的感情。谁无父母,谁无兄弟?离亲别故在社会现实生活的人际活动中总会发生的,思亲恋故之情又谁能避免?人们读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总是有所希冀的,解除痛苦,获得欢娱,哪怕是一瞬间的。一个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撞击力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回应力应该是适度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没有提供特定的背景、环境及其他,但蕴藏的

9、故乡之思的感情是深厚真挚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淡淡的说出,引起了至今千年的共鸣。游子吟使浓烈深厚的感情 “轻描淡写 ”似地传达出来,在读者心理上,引起震动,像山泉沁入心脾,给人以某种满足、慰藉和感奋。总之,这首诗的情思、哀愁、艺术氛围都是淡淡的,然而人们却从中产生共鸣,引起反思和感奋。二是冲淡的感情得之于平和的语言,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运用。这首诗是抒情诗,体例为乐府诗,它俚语入诗,明白晓畅,著语不多,纯是白描,洋溢著强烈的生活气息,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得出。从而较为适应广大读者的审美心理,使人们自觉地接受其诗歌的思想,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总之,这首抒情小诗歌颂了伟

10、大的母爱,称得起广泛流传千古不朽之作。而恋母、思乡、念国,似在人们情感上一脉相承而呈现阶梯性或说档次,因此这首小诗,在今天更能激起海外同胞思乡念国的情感,产生特殊的反响,那么,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上的探索也就有更值得注意的东西了。孟郊游子吟赏析2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匀才得到一个潭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会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诗则是当时之作,亲切而其淳地吟 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生美 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著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

11、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实际上是两个短语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点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骂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12、催人泪下,唤起著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二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诗人的反问句,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怅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 “欲报之行,昊天罔极 ”之意,感情淳厚真挚。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此诗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的浓郁醇美。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

13、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

14、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按照“0”、“·”、“8”、“0”的次序按键。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4)尝试计算。(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2、完成“试一试”(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

15、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6、。2、完成练习九第6题(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练习九第9题(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