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电学院教学大纲_第1页
仪电学院教学大纲_第2页
仪电学院教学大纲_第3页
仪电学院教学大纲_第4页
仪电学院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2005版)2006年10月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6520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英文名称:circuit analysis basis开课学期:1学时/学分:80 / 5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生选用教材: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上、中、下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三版主要参考书:1、 邱光源编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2、 王应生编电路分析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执笔人:苏志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2

2、.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电理论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电源、电压、电位、电功率、等效和线性叠加等基本概念2、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置换定理和互易定理等基本定律和定理3、 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电压法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4、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相量法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5、 掌握正弦稳态网络函数的基本概念、网络函数的幅频和相频特性6、 掌握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及理想变压器的作用7、 培养学生对各种电路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三、各章

3、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约束关系(8学时)第一节 电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电路,电路模型,电流,电压,电动势,电能量,电功率第二节 电阻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第三节 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定律,电压定律第二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10学时) 第一节 支路电流法第二节 叠加原理与线性电路第三节 网孔分析法第四节 节点分析法第五节 树的概念与割集分析法第三章 单口网络及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6学时) 第一节 单口网络的伏安关系 第二节 单口网络的置换与置换定理 第三节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第四节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第五节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第六节 T型网络与II

4、网络的等效变换 第四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4学时)第一节 电容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第二节 电感元件及其伏安特性第五章 一阶电路(8学时)第一节 一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一阶RC电路的分析第三节 一阶RL电路的分析第四节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第五节 一阶电路的子区间分析第六章 二阶电路(6学时)第一节 LC电路中的振荡第二节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第三节 GCL并联电路的分析 第七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10学时)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第三节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第四节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第五节 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第六节 三相电路第八章 电路的

5、频率响应(8学时)第一节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第二节 正弦稳态的叠加第三节 平均功率的叠加第四节 RLC电路的频率响应、谐振第五节 波特图第九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8学时)第一节 耦合电感的伏安特性第二节 耦合电感线圈间的串联与并联第三节 空心变压器的分析第四节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特性第五节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第六节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第十章 双口网络(8学时)第一节 双口网络的伏安特性第二节 双口网络的互易定理第三节 双口网络各组参数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双口网络的互换四、考核方式:笔试(闭卷)五、其它信息: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265004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6、英文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四版主要参考书:1谢芳森主编:数字与逻辑电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出版2鲍可进 赵念强 赵不贿等编著:数字逻辑电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 月出版执笔人:刘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常用集成器件性能及应用,具备一定的分析实用电路,设计实用电

7、路的能力。了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并能运用数字逻辑电路的数学工具逻辑代数。掌握常用中小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特点和应用方法。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培养集成器件的能力。了解大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知识。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学时)第一节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第二节 数字电路第三节 数制第四节 编码第二章 逻辑代数(学时)第一节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及其演绎第二节 逻辑代数的规则和公式第三节 真值表及其简化第四节 逻辑函数的代数表述第五节 新定义下的卡诺图及其应用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学时)第一节 晶体管的开关

8、特性第二节 TTL和MOS集成门电路第三节 OC门第四节 三态门第五节 逻辑门使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14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第三节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一 一般设计方法二 指定器件的设计三 技巧性设计第四节 中规模集成器件功能与应用第五节 竞争和冒险第五章 集成触发器(4学时)第一节 基本RS触发器第二节 JK触发器第三节 D触发器第四节 T触发器第五节 触发器功能的转换第六节 归一化符号及其应用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6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同步时序电路分析第三节 异步时序电路分析第四节 同步时序电路设计第五节 中规模时序器件功能及应用第七章 脉冲波

9、形的产生与变换(6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单稳态触发器第三节 多谐振荡器第四节 施密特触发器第五节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第八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6学时)第一节 A/D、D/A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A/D转换器第三节 D/A转换器第四节 实用A/D、D/A集成器件第九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只读存储器(ROM)第三节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第四节 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第五节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四考核方式:笔试五其他信息:无微机原理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265006课程名称:微机原理接口技术英文名称:Microprocessor

10、s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Interfacing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96/6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Intel 微处理器全系列:结构、编程与接口美Barry B.Brey,金惠华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吴宁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社,2002年2月第1版;2、薛均义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3、王永山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马维华主编:微机原理与接口

11、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5、张荣标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执笔人:李肃义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院校计算机、自控、通信、测量等学科开设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接口电路的特点,掌握计算机汇编语言,和学会基本的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一般微处理器的内部组织结构,特别是基本微处理器芯片8086/8088的硬件特性,了解高级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先进性能;2、 在掌

12、握微处理器数据传送、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程序控制指令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微处理器汇编程序设计中有关编辑、编译和连接的内容,包括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嵌套应用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3、 掌握各种存储器芯片的性能特点和译码驱动原理;4、 掌握主要I/O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知识;5、 系统掌握中断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存储器DMA操作的有关知识;6、 掌握计算机系统总线接口,包括ISA、PCI、USB,和AGP接口的特点,初步学会总线接口扩展的设计方法;7、 发挥本课程实际应用性鲜明的特点,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内容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们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

13、,能够较快地进行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微处理器和PC入门(2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处理器和PC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及PC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内容第一节 历史回顾第二节 基于微处理器的PC系统考核要求了解:微处理器和PC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及PC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二章 微处理器及其结构(8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掌握内存是如何通过实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寻址的,了解内存分页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实模式存储器寻址一 段和

14、偏移二 默认段和偏移寄存器三 段加偏移寻址机制允许重定位第三节 保护模式存储器寻址一 选择子和描述符二 程序不可见寄存器第四节 内存分页一 分页寄存器二 页目录和页表考核要求了解:内存分页机制。理解:内存是如何通过实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寻址。掌握: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第三章 寻址方式(8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寻址方式的分类,掌握数据寻址的方式、程序存储器的寻址方式及堆栈存储寻址。教学内容第一节 数据寻址方式 一 寄存器寻址二 立即寻址三 直接数据寻址四 寄存器间接寻址五 基址加变址寻址六 寄存器相对寻址七 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八 比例变址寻址九 数据结构第二节 程序存储器

15、寻址方式一 直接程序寻址方式二 相对程序存储器寻址三 间接程序存储器寻址第三节 堆栈存储器寻址一 PUSH、POP二 其他指令考核要求了解:寻址方式的分类。理解:存储方式的差异。掌握:MOV,CALL,JUMP,PUSH,POP等指令的使用。第四章 数据传送指令(6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据传送指令的语法及应用,MOV, MOVSX, MOVZX, PUSH, POP, BSWAP, XLAT, IN, OUT, LEA, LDS, LES, LFS, LSS, LAHF, SAHF, MOVS, LOOPS, STOS, INS, OUTS等。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规则

16、。教学内容第一节 MOV回顾第二节 PUSH/POP一 PUSH指令二 POP指令三 初始化堆栈第三节 装入有效地址一 LEA二 LDS、LES、LFS、LGS和LSS第四节 串数据传送一 方向标志二 DI和SI三 LODS四 STOS五 MOVS六 INS七 ODTS第五节 杂项数据传送指令一 XCHG二 LAHF和SAHF三 XLAT四 IN和OUT五 MOVSX和MOVZX六 BSWAP七 CMOV第六节 段超越前缀第七节 汇编程序详述一 伪指令二 存储器组织三 程序举例考核要求了解:数据传送指令的语法及应用。理解:伪指令的使用。掌握:使用汇编语言编写数据传送的程序。第五章 算术和逻辑运

17、算指令(4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并掌握使用这些指令去处理相应的算术和逻辑运算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 加法、减法和比较指令一 加法指令二 减法指令三 比较指令第二节 乘法和除法一 乘法指令二 除法指令第三节 BCD码和ASCII码算术运算指令一 BCD算术运算二 ASCII算术运算指令第四节 基本逻辑指令一 AND指令二 OR指令三 XOR指令四 测试和位测试指令五 NOT指令和NEG指令第五节 移位和循环指令一 移位指令二 循环指令三 位扫描指令第六节 串比较指令一 SCAS指令二 CMPS指令考核要求掌握:使用算术和逻辑指令编写程序处理一些算

18、术和逻辑运算问题。第六章 程序控制指令(4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转移、循环及过程的调用、返回指令,了解什么是中断、中断指令、中断控制及PC机的中断。了解机器控制及其他指令。教学内容第一节 转移类一 无条件转移指令二 条件转移和条件设置三 LOOP第二节 控制汇编语言程序的流程一 DOWHILE循环二 REPEATUNTIL循环第三节 过程一 ALL二 RET第四节 中断介绍一 中断向量二 中断指令三 中断控制四 PC机的中断第五节 机器控制及杂项指令一 控制进位标志位二 WAIT三 HLT四 NOP五 LOCK前缀六 ESC七 BOUND八 ENTER和LEAVE考核

19、要求了解:什么是中断、中断指令、中断控制及PC机的中断。了解机器控制及其他指令。理解:转移及循环。掌握:使用汇编语言编写转移及循环的程序。第七章 微处理器程序设计(4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掌握使用汇编语言调用DOS功能,完成数据转换,读写文件,调用中断等。教学内容第一节 模块化程序设计一 汇编程序和连接程序二 PUBLIC和EXTRN三 库四 宏五 宏序列中的条件语句六 条件汇编语句七 在宏中使用条件语句八 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第二节 使用键盘和视频显示器一 用DOS功能调用读取键盘二 用DOS功能调用写视频显示器三 使

20、用BIOS的视频显示器四 鼠标五 测试鼠标六 确定鼠标类型和驱动程序版本七 使用鼠标第三节 磁盘文件一 磁盘的组织二 文件名三 顺序存取文件四 随机存取文件考核要求了解: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步骤及方法。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掌握:掌握使用汇编语言调用DOS功能,读写文件,调用中断等。第八章在C/C+中使用汇编语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在C/中内嵌汇编的方法及限制,了解32位汇编语言应用程序不能有效使用Dos的INT 21H功能调用。掌握CC与汇编语言的接口方法:通过独立的汇编语言模块。第一节 在16位应用程序中使用汇编语言与C/C语言一 基本规则二 _asm块中不能使用的MA

21、SM功能三 使用字符串四 使用数据结构五 混合编程例子第二节 在32位应用程序中使用汇编语言与C/C语言一 使用控制台I/O访问键盘和显示显卡二 直接访问I/O端口第三节 独立的汇编目标码一 用VisualC连接汇编语言二 给C/C程序中添加新的汇编语言指令考核要求了解:32位汇编语言应用程序不能有效使用Dos的INT 21H功能调用。掌握:在C/中内嵌汇编的方法及限制; CC与汇编语言的接口方法:通过独立的汇编语言模块。第九章8086/8088 硬件特性(8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8086/8088硬件的一些特性,如引脚及其功能、时钟、总线。掌握8086与8088的主

22、要区别。理解总线时序,为后续章节打好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 引脚和引脚功能一 引脚二 电源要求三 引脚功能第二节 时钟产生器第三节 总线缓冲及锁存一 多路分离总线二 缓冲系统第四节 总线时序一 基本的总线操作二 一般的时序三 读时序四 写时序第五节 就绪和等待状态一 READY输入二 RDY和8284A第六节 最小模式与最大模式一 最小模式操作二 最大模式操作三 8288总线控制器考核要求了解:了解8086/8088硬件的一些特性,如引脚及其功能、时钟、总线、就绪和等待状态等,最小模式与最大模式的不同。理解:总线时序。掌握:掌握8086与8088的主要区别;8284A的功能与编程。第十章存储器接

23、口(8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存储器件的分类,掌握8位、16位、32位、64位存储器接口的异同。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存储器译码,掌握地址译码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存储器件一 存储器引脚二 ROM存储器三 静态RAM器件四 动态RAM存储器第二节 地址译码一 为什么要进行存储器译码二 简单的与非门译码器三 38线译码器四 双24线译码器五 PROM地址译码器六 PLD可编程译码器第三节 8位存储器接口一 基本的8088/80188存储器接口二 与快闪存储器接口三 奇偶校验用于存储器错误检测四 错误校正第四节 16位存储器接口第五节 32位存储器接口一 存储体二 32位存储器

24、接口第六节 64位存储器接口第七节 动态RAM考核要求了解:存储器件的分类。8位、16位、32位、64位存储器接口的异同。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存储器译码。掌握:掌握地址译码的方法,8位、16位、32位存储器的地址译码。第十一章基本I/O接口(14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基本的I/O接口,两种基本类型的I/O指令。掌握I/O端口地址译码与存储器地址译码的异同。理解大多数基于开关的输入设备和大多数不是TTL兼容的输出设备,需要使用接口。掌握82C55、8279、8254、16550的功能及编程方法。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模/数转换及数/模转换,掌握ADC和

25、DAC的编程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I/O接口简介一 I/O指令二 独立编址I/O与存储器映像I/O三 PC机I/O映像四 基本输入与输出接口五 信号交换六 关于接口电路的注释第二节 I/O端口地址译码一 译码8位I/O地址二 译码16位I/O地址三 8位与16位I/O端口四 32位I/O端口第三节 可编程外围设备接口一 82C55基本描述二 编程82C55三 方式0操作四 方式1五 方式2第四节 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一 8279的概述二 8279与微处理器的接口三 键盘接口四 6位显示器接口第五节 8254可编程间隔定时器一 8254功能描述二 编程8254三 直流电机速度与方向控制

26、第六节 16550可编程通信接口一 异步串行数据二 16550功能描述三 编程16550第七节 模/数转换器及数/模转换器一 DAC0830数/模转换器二 ADC080X模/数转换器三 使用ADC0804和DAC0830的实例考核要求了解:基本的I/O接口有哪些,两种基本类型的I/O指令IN和OUT。理解:为什么要使用I/O接口,为什么要进行模/数转换及数/模转换。掌握:I/O端口地址译码与存储器地址译码的异同。基本接口的典型芯片的功能、使用及编程方法。如:82C55、8279、8254、16550等。第十二章 中断(8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中断处理。了解中断的

27、目的用途。掌握软件中断指令:BOUND、INTO、INT、INT3和IRET,掌握硬件中断INTR和/INTA。掌握8259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的使用及编程方法。理解中断的响应过程及中断在时钟及键盘上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基本中断处理一 中断的目的二 中断三 中断指令四 实模式中断操作操作五 保护模式中断操作六 中断标志位七 将一个中断向量存于向量表第二节 硬件中断一 INTR和/INTA二 82C55键盘中断第三节 扩展中断结构一 使用74ALS244扩展二 菊花链中断第四节 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一 8259A概述二 连接单个8259A三 级联多个8259A四 编程8259A五 8259

28、A编程实例第五节 中断实例一 实时时钟二 中断处理键盘考核要求了解:中断的目的用途,前32个中断向量单元保留给intel使用,有许多已在微处理器中预先确定了。最后224个中断向量供用户使用,可完成任何需要的功能。理解:中断的响应过程:(1)标志被压人堆栈;(2)IF和TF标志位均被清除;(3)IP和CS寄存器均被压入堆栈;(4)中断向量从中断向量表中取出,并通过向量地址访问中断服务于程序。掌握:基本的中断处理。掌握软件中断指令:BOUND、INTO、INT、INT3和IRET,掌握硬件中断INTR和/INTA。掌握8259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的使用及编程方法。第十三章直接存储器存取及DMA控制I/

29、O(4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基本的DMA操作,DMA的读写操作,存储器到存储器的传输,通过使用DMA技术,允许在两个存储单元之间传输数据。掌握8237DMA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编程实现存储器到存储器的传输。教学内容第一节 基本DMA操作第二节 8237DMA控制器一 软件命令二 编程地址寄存器和计数寄存器三 8237与80X86微处理器相连四 用8237进行存储器到存储器传输五 DMA处理的打印机接口考核要求了解:基本的DMA操作,DMA的读写操作,存储器到存储器的传输,通过使用DMA技术,允许在两个存储单元之间传输数据。理解:DMA技术的特点。 掌握:掌握8

30、237DMA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编程实现存储器到存储器的传输。第十四章总线接口(6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什么是总线系统,总线系统允许I/O接口和存储器系统连接到PC机上。掌握如何设计简单接口连接ISA和PCI总线。掌握USB的工作原理及编码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 ISA总线一 ISA总线的发展二 8位ISA总线输出接口三 8位ISA总线输入接口第二节 外围部件互连(PCI)总线一 PCI总线引脚图二 PCI总线的地址/数据线第三节 通用串行总线(USB)一 连接器二 USB数据三 USB命令四 高速图形端口(AGP)第十五章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6 学时)

3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64位Pentium存储系统的组成及接口;与80486比较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都有哪些改进;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动态执行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 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简介一 Pentium二 Pentium Pro三 Pentium4四 存储器系统五 I/O系统第二节 Pentium的特定寄存器一 控制寄存器二 EFLAG寄存器第三节 存储器系统第四节 软件变化四、考核方式:考试(闭卷)Microprocessors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Interfacing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32、08265006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英文名称:Microprocessors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Interfacing开课学期:5学时/学分:96/6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开课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生选用教材:The Intel Microprocessors: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Interfacing美Barry B.Bre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5版主要参考书:1、 吴宁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社,2002年2月第1版;2、 薛均义主编:微

33、型计算机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3、 王永山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 马维华主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5、 张荣标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执笔人:刘光达一、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院校计算机、自控、通信、测量等学科开设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接口电路的特点,掌握计算机汇编语言,学会基本的基于微处理器的

34、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二、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一般微处理器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基本微处理器芯片8086/8088的硬件特性,了解高级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先进性能;2 在掌握微处理器数据传送、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程序控制指令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微处理器汇编程序设计中有关编辑、编译和连接的内容,包括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嵌套应用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3掌握各种存储器芯片的性能特点和译码驱动原理;4掌握主要I/O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知识;5系统掌握中断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存储器DMA操作的有关知识;6掌握计算机系统总线接口,包括ISA、PCI、USB,和AGP接口的特点,初步学会总线接口扩

35、展的设计方法;7发挥本课程实际应用性鲜明的特点,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内容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们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进行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三、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the Microprocessor and Computer(2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This chapter introduces an overview of the Intel family of microprocessors. Upon completion of

36、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 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the microprocessor and detail its basic operation.ContentsSection 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ection 2: The microprocessorbased personal computer systema. The memory: TPA, system area, and XMS;b. I/O space.Chapter 2 The Microprocessor and

37、 its Architecture(8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microprocessors internal programming model and its addressing modes. Upon completion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a. Describe the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each program-visible register in the 8086-80486 and Penti

38、um series microprocessors;b. Detail the flag register and the purpose of each flag bit;c. Describe how memory is accessed using real mode and protected mode memory-addressing techniques.ContentsSection 1: Internal microprocessor architecturea. The programming model;b. Multipurpose registers;c. Speci

39、al-purpose registers;d. Segment registers.Section 2: Real mode memory addressinga. Segments and offsets;b. Default segment and offset registers.Section 3: Protected mode memory addressinga. Selectors and descriptors;b. Program-invisible registers.Section 4: Memory paginga. Paging registers;b. The pa

40、ge directory and page table.Chapter 3 Addressing Modes(8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In this chapter, the MOV instruc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ata-addressing modes. The CALL and JUMP instructions, 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ck memory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chapter. Upon completion

41、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b. Explain the operation of each data-addressing mode;c. Use the program memory-addressing modes to form assembly and machine language statements;d. Detai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dressing memory data using real mode and protected mode operation.ContentsSecti

42、on 1: Data-addressing modesSection 2: Program memory-addressing modesa. Direct program memory addressing;b. Relative program memory addressing;c. Indirect program memory addressing.Section 3: Stack memory-addressing modesa. The PUSH and POP instructions;b. Other stack instructions.Chapter 4 Data Mov

43、ement Instructions(6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In this chapter, the data movement instructions and the string instruction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microprocessor assembler program MASM is also presented. Upon completion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a. Explain the operation o

44、f each data movement instruction with applicable modes;b. Explain the purposes of the assembly language pseudo-operations and key words;c. Use the assembler to set up a data segment, stack segment, and code segment.ContentsSection 1: MOV revisitedSection 2: Load-effective addressSection 3: String da

45、ta transfersSection 4: Miscellaneous data transfer instructionsSection 5: Segment override prefixChapter 5 Arithmetic and Logic Instructions(4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arithmetic and logic instructions, as well as the string comparison instructions. Upon completion

46、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a. Use arithmetic and logic instructions to accomplish simple binary, BCD, and ASCII arithmetic;b. Use AND, OR, and Exclusive-OR to accomplish binary bit manipulation.ContentsSection 1: Addition, subtraction, and comparisonSection 2: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

47、nSection 3: BCD and ASCII arithmeticSection 4: Basic logic instructionsSection 5: Shift and rotateSection 6: String comparisonsChapter 6 Program Control Instructions(4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program control instructions. Upon completion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48、 be able to:a. Use both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jump instructions to control the flow of a program;b. Use the relational assembly language statements in programs;c. Use the call and return instructions to include procedures in the program structure.ContentsSection 1: The jump groupa. Unconditi

49、onal jump;b. Conditional jumps and conditional sets.Section 2: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n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a. DO-WHILE;b. REPEAT-UNTIL.Section 3: ProceduresSection 4: Introduction to interruptsSection 5: Machine control and miscellaneous instructionsChapter 7 Programming the Microprocessor(4

50、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This chapter develops programs and programming techniques using the MASM macro assembler program, the DOS function calls, and the BIOS functions. Upon completion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a. Use the MASM assembler and linker program to create programs t

51、hat contains more than one module;b. Write and use MACRO and ENDM to develop macro sequences used with liner programming;c. Develop programs using DOS function calls.ContentsSection 1: Modular programminga. The assembler and linker;b. Macros.Section 2: Using the keyboard and video displayChapter 8 U

52、sing Assembly Language with C/C+(6 hours)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This chapter develops the idea of mixing assembly language with C/C+. Upon completion of the contents, you should be able to:a. Use assembly language in _ASM blocks within C/C+;b. Use common C/C+ data and structures with assembly la

53、nguage;c. Use assembly language objects with C/C+ programs.ContentsSection 1: Using assembly language with C/C+ for 16-bit applicationsa. Basic rules;b. What cannot be used from MASM inside an _asm block;c. Using character string or data structures.Section 2: Using assembly language with C/C+ for 16-bit applicationsSection 2: Using assembly language with C/C+ for 32-bit applicationsSection 4: Separate assembly objectsa. Linking assembly language wi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