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_第1页
整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_第2页
整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_第3页
整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_第4页
整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 x-x-xx-xxxx发布200 x-XX-XXx-XX-XX实施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对!悒PGBxxx3xxx3200 x x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Codeforthedesignofcoalcleaningengineering(报批稿)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i-刖百本规范是在原煤炭部行业标准“煤炭工业选煤厂设计规范”(MT5007-94)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煤建协字2003第46号“关于下达煤炭工业矿井设计等四项规范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而成。作为国家标准,本规范为首次制订。本规范技术内容涉及煤炭洗选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原煤准备,选煤工艺,产品脱

2、水、煤泥水处理,储存与装车,电气,给水排水,建筑物和构筑物,采暖通风,工业总平面,准轨铁路运输,计量与煤质检查等,其中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条文。本规范各表中所列指标,是生产实际经验数据的总结,可供设计参考。本规范在规定了设备技术指标的同时,还增加了“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的条款。值得指出的是,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虽然在订货合同上具有约束力,但并不能免除设计的责任。因此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慎重采用。本规范适用于煤炭洗选工程设计咨询的各个阶段。本规范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平顶山选煤设计研究院、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本规范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

3、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邓晓阳、吴影、张启林、周少雷、仇汉江、侯甫志、王松成、纪金连、李明辉、曹鹰、石剑峰、张之立、付勇、钟彦廷、周邦录、李建霞、张剑峰、邢玉兴、吴心静。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毕孔相、戴少康、何国纬、吴文彬、李庚午、鲍巍超、陈建平、刘毅、段锡章、陶绍斌、曾涛、冯景涛、刘炯天、欧泽深、吴大为、赵树彦、刘峰、匡亚莉、段建中、郭金山、郑均笛、李安、秦凤广、陈先忠、谢林、马福廷、李梦昆、郭大林、王朝阳、涂昌德、王正书、段昆、陶能进、郭牛喜、王政军、李志勇、刘文欣、牛宏宇、刘春莲、肖敏、刘松丽、郑捷、蒋纯秋、高建国、孔祥国、曹淮明、熊弄云、韩学增、张泊、荆凯、郑兆祥。1

4、 1总则.1.1.2 2基本规定2.2.3 3受煤与原煤储存3.3.2.1受煤3.2.2原煤储存3.4 4筛分、除杂与破碎4.4.4.1筛分4.4.2除杂4.4.3破碎4.5 5选煤6.6.5.1一般规定6.5.2跳汰选煤7.5.3重介质选煤8.5.4浮选1.05.5其它选煤方法.106 6脱水、防冻与干燥11116.1脱水:116.2防冻与干燥137 7煤泥水处理1.41.47.1煤泥水的输送和粗煤泥的水力分级147.2细煤泥的沉淀与浓缩:1.47.3事故煤泥水处理1.78 8产品储存与装车18189 9什石与煤泥综合利用.19.191010计量与煤质检查20201111机电设备修理2121

5、1212工业场地总平面22221313标准轨距铁路运输252513.1一般规定2513.2装、卸车站251414电气27.27.14.1供电2714.2配电.2814.3照明.2914.4防雷和接地2914.5控制3Q14.6自动化3114.7监测31.14.8通信321515给水与排水333315.1水源3315.2室外给水排水3315.3室内给水排水351616供热与采暖通风36361.11采暖361.22通风除尘391.33室外供热管道391717建筑物与构筑物363617.1一般规定4017.2主要建筑4217.3辅助建筑441818技术经济454518.1一般规定4518.2劳动生产

6、率4518.3投资估算及概算.4518.4经济评价4618.5技术经济综合评价46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发展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适应市场经济和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煤炭洗选工程(包括选煤厂、干选厂、筛选厂等)的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1.0.3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应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及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践经验和成熟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煤炭洗选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效益。1.0.4煤炭洗选工程应合理利用资源,推广洁净煤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动力煤应加工后销售。稀缺煤种必须实行

7、保护性加工利用。1.0.5煤炭洗选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基本规定2.0.1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宜符合表2.0.1规定。选煤厂工作制度宜按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计算。表 2.0.12.0.1 设计生产能力厂型设计生产能力(Mt/a)|中1.2;1.5;1.8;2.4;3.0;4.0;5.0;6.0及以上中型0.45;0.6;0.9小型0.3及以下注:原煤量按干基计算。2.0.2矿井、群矿型选煤厂的服务年限与矿井相同;用户型选煤厂的服务年限与主体项目相同;其它类型选煤厂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2.0.3选煤厂各环节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应符合

8、下列规定:1矿井来煤时,从井口或受煤仓到配(原)煤仓的设备处理能力应与矿井最大提升能力一致;2由标准轨距车辆来煤时,受煤坑到配(原)煤仓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不应大于1.50;当采用翻车机卸煤时,配(原)煤仓前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翻车机能力相适应;3在配(原)煤仓后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在额定小时能力的基础上,煤流系统取1.15,肝石系统取1.50,煤泥水系统和重介悬浮液系统取1.25。2.0.4群矿和矿井选煤厂的电源、热源、水源和公共设施应与所在矿井统一设计。2.0.5选煤厂必须实现洗水闭路循环。2.0.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工业卫生、消防、节能设施等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9、同时投产。2.0.7选煤厂的劳动定员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机械装备、自动化水平、系统环节、管理方式及机构设置等因素确定。劳动定员应包括煤炭洗选工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所需的全部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不计入劳动定员,可酌情配置。劳动定员的在籍人数,应按各类人员的出勤人数乘以各类人员的在籍系数确定。在籍系数应考虑节假日、病假、事假、轮休等因素,一般宜采用下列系数:1管理人员在籍系数取1.0;2生产工人在籍系数取1.31.4。3受煤与原煤储存3.13.1受煤3.1.1受煤坑或浅受煤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受煤坑或浅受煤槽的有效长度,对窄轨侧、底卸矿车可采用1/31/2列车长度

10、;对标准轨距车辆可采用46辆车辆长度加上35m停车附加长度;2准轨列车来煤时,受煤坑的有效容量可为设计车组的净载重量;浅受煤槽不宜考虑储存容量;当汽车来煤时,受煤坑的有效容量不宜小于30t;3受煤坑上宜设置300mmx300mm的铁算子。当接受含有300mm特大块来煤时,应设置大块物料处理设施;4准轨来煤的受煤坑或浅受煤槽上应设置可靠的调车设施;5标准轨距车辆,除底开车及自翻车外,应采用适用可靠的卸车设施。3.1.2当采用标准轨距翻车机时,翻车机的受煤仓容量应为150180t。受煤仓上应设调车绞车或推车机。对设计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3.0Mt/a的大型选煤厂,采用翻车机时可设一台备用,也可考虑其

11、它备用措施。3.23.2原煤储存3.2.1选煤厂应设原煤储煤设施。当入选煤层多,煤质变化大时,宜设混煤场或其它均质化设施。3.2.2原料煤储煤设施的型式,可采用堆取料机储煤场、落煤筒(溢流窗)式储煤场、栈桥式储煤场、半地下煤仓或筒仓等。原煤储煤和混煤设施总容量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运输、市场等条件确定,并与产品仓容量统筹考虑。原料煤与产品煤储量之和宜为37d选煤厂的设计生产能力。3.2.3当大容量原料煤储煤设施为旁路设计时,宜设置不小于8h设计能力的在线原料煤储存仓。3.2.4在人口集中的城镇附近的选煤厂,应采用封闭方式储存原煤。4筛分、除杂与破碎4.14.1筛分4.1.1最终筛分的粒度应根据煤

12、质、选煤工艺和用户要求,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煤炭粒度分级(GB/T189)标准的规定。预先筛分、准备筛分的粒度和效率应根据工艺需要确定。4.1.2选煤厂常用筛分设备的处理能力可参照表4.1.2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4.1.24.1.2 常用筛分设备处理能力设备名称筛分方法筛分效率毛()处理能力(t/m2-h)筛孔尺寸(mm)1008050251361.510.5圆振动筛干法8510012080904050一一一一一一倾斜式直线振动筛干法85-J一405030401525710一一一60-一一405020301015一一一湿法85:一一一一/p>

13、5710水平式直线振动筛干法85一一3040152071046一一一60一一一20301015710一一一湿法85一一一一一1216101491268注:1 1 干法筛分的处理能力,当水分大于等于 7%7%时取偏小值,当水分小于 7%7%时取偏大值;2 2 筛分效率和处理能力成反比,筛分效率高时处理能力低。4.24.2除杂4.2.1在进行检查性手选时,手选带式输送机速度不应超过0.3m/s。输送机宜水平布置,当需要倾斜布置时,其倾角不应大于12。4.2.2当用户对产品含杂率有要求时,宜设机械除杂设施或装置。4.34.3破碎4.3.1原煤中的大块物料应根据原煤性质、工艺要求选用破碎机破碎。重介旋

14、流器分选工艺应严格控制入料粒度上限。破碎机处理能力可参照表4.3.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4.3.14.3.1 破碎机处理能力设备类型齿车昆直径(mm)入料取大粒度(mm)排料粒度(mm)单位辐长处理能力!(t/m.h)分级破碎机500300501505010065030050150601208003005015080150100035050150100200双齿辐破碎机4502005010040-8060030050150501009003005015070140环锤式破碎机6502002040-808002502060120110025030100200注:破碎机处理能力与入料物

15、料性质(硬度、粒度、粒度组成等)、破碎比、破碎机齿型等因素有关,在选用时应加以考虑。4.3.2破碎机入料口前必须设置除铁装置。5选煤5.15.1一般规定5.1.1煤炭应根据煤质特征、用户需求和经济效益分选加工。选后产品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稀缺煤种的产品灰分可高于其它煤种。5.1.2炼焦用煤、高炉喷吹用煤分选深度宜为0mm。5.1.3化工及动力用煤分选深度可根据煤质情况及综合效益论证确定。5.1.4入选原煤的可选性等级应按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GB/T16417)划分。5.1.5当各层煤在分选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其可选性、基元灰分相差较大、净煤硫分相差较大或煤种不同时,宜分别分选。5

16、.1.6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必须对筛分、浮沉试验资料的代表性进行评述。当筛分、浮沉试验资料代表性不足时,应按下列规定调整,使其接近生产实际:1 .参照邻近煤矿、选煤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调整;2 .根据煤田地质报告、采煤方法、运输提升方式等因素调整。5.1.7选煤方法应根据原煤性质(如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可选性、可浮性、硫分构成及其赋存特性、肝石岩性)、产品要求、分选效率、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基建投资等相关因素,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5.1.8选煤工艺产品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重力选产品的计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实际分配率计算。不具备条件时,采用正态分布近似法计算;2空气脉动跳汰机、动筛跳

17、汰机的不完善度参照表5.1.8-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3重介质分选设备及风力分选机的可能偏差参照表5.1.8-2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4浮选精煤产率按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T4757)或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方法(MT/T144)实验结果选取,或参照相似煤质的实际生产浮选资料选取;5摇床、螺旋分选机的不完善度参照表5.1.8-3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6次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百分率根据煤和肝石的泥化试验确定,也可参照邻近选煤厂实际生产指标选取。表 5.1.8-15.1.8-1 空气脉动跳汰机、动筛跳汰机不完善度分选粒级(mm)作业条件不完善度(I)50(10

18、0)0.5跳汰主选肝后段0.14-0.16中煤段0.16-0.18跳汰再选十0.18-0.2050(200)13跳汰主选肝后段0.11-0.13中煤段0.14-0.1613-0.5跳汰主选肝后段0.18-0.20中煤段0.20-0.22跳汰再选一0.22-0.25300-50动筛跳汰排研0.09-0.11300-250.11-0.13表 5.1.8-25.1.8-2 重介质分选设备及风力分选机可能偏差设备名称作业条件可能偏差(Ep)斜轮、立轮、刮板重介分选机分选粒级13mm0.02-0.04一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粒级0.5mm0.03-0.05二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段(主选)、分选粒级0.5mm

19、0.03-0.05二段(再选)、分选粒级0.5mm0.05-0.07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粒级1.50.5mm0.08-0.12风力分选机分选粒级806mm0.23-0.28表 5.1.8-35.1.8-3 摇床、螺旋分选机不完善度设备名称分选粒级(mm)不完善度(I)摇床600.20-0.22螺旋分选机3-00.20-0.251.1.9工艺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技术先进,性能可靠;2 .经济实用,并综合考虑节能、使用寿命和备品备件等因素;3 .噪音小于85dB。1.1.10工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布局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2 .方便设备检修,留有必要的场地和通道;3 .便于生产操

20、作管理。5.25.2跳汰选煤5.2.1跳汰机的处理能力可参照表5.2.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5.2.15.2.1 跳汰机处理能力作业条件单位宽度处理能力(t/mh)单位面积处理能力(t/m2h)空气脉动跳汰机不分级入选801001318块煤分选90110.14-20末煤分选50-7010-14再选50-7010-14动筛跳汰机排肝801104070注:1 1 采用单段跳汰机排肝时,处理能力可按单位宽度指标确定;2 2跳 汰 机 单 位 宽 度 ( 面 积 ) 处 理 能 力 , 易 选 煤 取 偏 大 值 , 难 选 煤 取 偏 小 值 。5.2.2跳汰机是否设置缓冲仓,视原煤给料

21、系统的配置情况而定。如果原煤给料系统能够保证跳汰机连续稳定给料,可不设缓冲仓,否则应设置缓冲仓,其有效容量宜为该跳汰机510min的处理能力。5.2.3跳汰机分选每吨煤的循环用水量宜符合表5.2.3规定。5.2.4跳汰机的工作风压、风量宜符合表5.2.4规定。表 5.2.35.2.3 跳汰机循环用水量作业条件空气脉动跳汰机动筛跳汰机不分级煤块煤末煤再选排研循环用水量(m3/t)2.53.03.03.52.02.53.03.510-20(m3/m2 h)表 5.2.45.2.4 跳汰机工作风压及风量作业条件风压(MPa)风量(m3/m2,min)不分级煤0.035-0.05046块煤0.040-

22、0.0505-7求煤0.035-0.0503-5再选0.035-0.0503-55.35.3重介质选煤5.3.1斜(立)轮重介质分选机、刮板重介分选机的处理能力可参照表5.3.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5.3.15.3.1 斜轮、立轮、刮板重介分选机处理能力分选机单位槽范处理能力(t/m-h)单位槽宽悬浮液循环量m3/m-h斜(立)轮重介分选机7010080100刮板重介分选机701001752005.3.2无压入料重介旋流器的原煤入料高差不宜小于1.5m,有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的给料方式可采用泵或定压漏斗。重介旋流器的处理能力及悬浮液循环量,与煤质特性、产品质量要求、旋流器结构、给料压

23、力和系统配置等因素有关,可参照表5.3.2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5.3.25.3.2 重介质旋流器标准给料压力、处理能力及悬浮液循环量参数条件指标备注给料压力(m矿浆柱)原煤重介旋流器915DD为旋流器圆筒段直径(m)煤泥重介旋流器30-45D干煤处理能力(t/m2h)原煤重介旋流器200320指旋流器单位时间单位筒体横截面 (m2)的处理量矿浆处理能力(m3/m2 h)煤泥重介旋流器10001500吨煤介质循环量(m3)原煤重介旋流器2.54.5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取偏大值注:1 1 无压旋流器的入料压力取偏大值,有压旋流器的入料压力取偏小值;2 2 重产物含量多时,旋流器处理能力取

24、偏小值;3 3 生产低灰产品时,介质循环量取偏大值。5.3.3悬浮液的密度应自动检测与调节。5.3.4重介质分选设备选出的产品进入脱介筛前宜设固定筛或弧形筛进行预先脱介;脱介筛上应设喷水装置;脱介筛的处理能力、喷水量及喷水压力可参照表5.3.4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5.3.45.3.4 脱介筛处理能力名称筛孔(mm)处理能力(t/m2h)处理能力(t/mh)喷水量喷水压力(MPa)已脱泥未脱泥已脱泥未脱泥(m3/t)(m3/m)块煤0.5(1.5)10-1860-900.51.023-330.150.3混煤、末煤0.55-94-730-4524-361.02.035-501.08-

25、146-1145-5536-481.59-167-1350-6542-555.3.5磁选机的总效率不应低于99.8%。5.3.6用于输送悬浮液和矿浆的泵可不设备用,也可同种型号的泵库存备用1台。5.3.7当采用磁铁矿粉做加重质时,其磁性物含量应不小于95%,密度不宜小于4.5t/m3。磁铁矿粉的粒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斜(立)轮、刮板重介分选机分选块煤的磁铁矿粉粒度,小于0.074mm的含量应占90%以上;2用于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磁铁矿粉粒度,小于0.045mm的含量应占85%以上。5.3.8采用重介质选煤工艺的选煤厂,应设磁铁矿粉储存库,其有效容量视市场及运输条件确定。通常可按0.51个月

26、的磁铁矿粉消耗量确定。寒冷地区、运输不便的地区磁铁矿粉储存量可按45个月的介质耗量确定。5.3.9分选每吨煤的磁铁矿粉技术耗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块煤:0.8kg;混煤、末煤:2.0kg。5.45.4浮选5.4.1浮选设备的处理能力,宜按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T4757)做单元浮选速度试验,按试验确定浮选时间的2.5倍计算。当没有试验资料时,其处理能力可参照表5.4.1确定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并按同类煤质实际浮选时间校核。表 5.4.15.4.1 浮选设备处理能力设备类型处理能力浮选机按干煤泥计(t/mh)0.50.9按矿浆通过卦 (m3/m3-h)7-12浮选柱按干煤泥计(

27、t/mh)1.52.5按矿浆通过卦 卜(m/m,h)20-30注:1 1 浮选机处理能力(t/mt/m3 3-h-h)、(m m3/m/m3 3-h-h)是按浮选机总容积计算的单位体积的能力;2 2 浮选柱处理能力(m m3/m/m2 h h)按圆柱断面面积计算,矩形柱(浮选床)按其内切圆的断面面积计算;3 3 入浮浓度 80g/l80g/l 以下时,宜以矿浆处理能力为选型指标,以干煤泥处理能力为选型校核指标;4 4 易浮煤取偏大值,低入料浓度取偏大值。5.4.2浮选药剂箱的容量应按0.51.0d的药剂消耗量确定。5.4.3浮选药剂站应由药剂储存罐及油泵组成,必要时可设散装药剂池。药剂储存罐的

28、容量不宜小于15d的药剂消耗量,当采用标准轨距油罐车运输药剂时,药剂储存罐的总容量应大于两辆油罐车的容量。5.4.4浮选机前应设调浆(搅拌、矿化等)设施或装置。5.4.5浮选药剂用量在有条件时,可按照试验室浮选剂配比试验结果选定,也可参照类似选煤厂实际生产用量选取。5.55.5其它选煤方法5.5.1摇床或螺旋分选机可用于易选、中等可选的粗煤泥降灰和脱除黄铁矿。缺水地区、处理脏杂煤或对高灰原煤进行预先降灰处理的煤炭洗选工程,可采用干选(风选)或螺旋滚筒分选机分选。.摇床、螺旋分选机和复合式干选机的处理能力可参照表5.5.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滚筒分选机处理能力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5

29、.5.15.5.1 其它分选设备处理能力作业名称粒度(mm)入料浓度()入料水分(%)处理能力(t/m2h)摇床0630-40-70.51.00-130-350.250.4螺旋分选机0-330-40一2.54.0复合式干选机0-50(70)一7%8-10注:摇床的处理能力为单层单位面积的处理能力;螺旋分选机的处理能力为公称直径下单头单位投影面积的处理能力6脱水、防冻与干燥6.16.1脱水6.1.1产品脱水可采用脱水筛,脱水筛前可设弧形筛或固定筛预脱水。末精煤脱泥可采用脱泥筛,脱泥筛上宜设喷水装置。脱水筛、脱泥筛的处理能力及筛上物水分参照表6.1.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6.1.16.

30、1.1 脱水筛、脱泥筛处理能力及筛上物水分筛孔尺寸(mm)参数指标精煤脱水、分级末精煤脱水、脱泥粗粒煤泥脱水13处理能力(t/m2h)14-20-一筛上物水分(Mf%)8-10一一1.0处理能力(t/m2h)一19-15一筛上物水分(Mf%)12-15一0.5处理能力(t/m2h)一6-103-5筛上物水分(Mf%)13-1818-230.35处理能力(t/m2h)一一1.52.5筛上物水分(Mf%)d123-286.1.2末精煤、末中煤应采用离心机最终脱水。其处理能力可参照表6.1.2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6.1.26.1.2 离心机处理能力及产品水分设备类型规格入料粒级(mm)处

31、理能力(t/h)产品水分Mf(%)47000.5-1330-505-749000.5-1350-705-7工1白IJ/J比1仰410000.5-25701005-7411500.5-251001505-7卧式振动410000.5-25601006-8412000.5-131401606-80.5-501601805-7414000.5-131802006-80.5-502002405-7注:产品水分与入料条件(入料量、水分、粒度)有关。细粒级含量高时,产品水分宜取偏大值。6.1.3脱水斗式提升机的处理能力应根据运输物料的种类、装满系数及采用的速度计算,也可参照表6.1.3选取。表 6.1.36

32、.1.3 脱水斗式提升机处理能力及产品水分作业类别提升速度(m/s)脱水时间(s)装满系数处理能力(t/m?m?h)倾角()产品水分Mf(%)最终脱水0.1645-500.50-0.75601206522-27预脱水0.2720-250.50.751002007028-30注:脱水斗式提升机处理能力(t/m?m?h)是指单位时间、单位斗宽、单位斗子间距的处理能力。预脱水取偏大值,最终脱水取偏小值。6.1.4煤泥产品可采用真空过滤机、加压过滤机、沉降过滤式离心机、煤泥离心机、箱式隔膜压滤机、箱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高频振动筛等设备脱水。过滤机、压滤机、离心机等设备的处理能力宜按所处理物料的试验值

33、选取,也可参照表6.1.4-1、表6.1.4-2、表6.1.4-3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高频振动筛参照表6.1.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6.1.4-16.1.4-1 过滤机、压滤机处理能力及产品水分设备名称处理物料入料浓度(g/L)处理能力(t/m2?h)产品水分Mf(%)工作压力(MPa)真空过滤机精煤、中煤2503500.150.322-26-0.03-0.05煤泥3505000.10.224-28-0.03-0.05加压过滤机精煤2002500.40.816-180.350.5煤泥3505000.30.618-220.350.5箱式一压滤机尾煤3505000.01-0.0

34、222-260.25-0.35煤泥3505000.02-0.0320-240.25-0.35快开式隔膜压滤机精煤2002500.05-0.0718-230.50.7煤泥3505000.03-0.0620-240.50.7表 6.1.4-26.1.4-2 沉降过滤式、沉降式离心脱水机处理能力及产品水分设备规格处理物料入料浓度()处理能力(t/h)产品水分Mf(%)4900X18001mm煤泥25-355-1015-244900X24001mm煤泥25-357-1215-2441100X26001mm煤泥25-3513-1515-2441100X34001mm煤泥25-3520-2515-2441

35、400X18001mm煤泥25-3525-3015-2441800X40001mm煤泥25-3540-5014-20表 6.1.46.1.43 3煤泥离心机处理能力及产品水分规格处理物料入料浓度(%)处理能力(t/h)产品水分Mf(%)4700358-1315-22()9003513-2015-22410003520-3015-22412003530-5015-226.1.5真空过滤机应配备真空泵、压风机(刮刀卸料的过滤机不配压风机);加压过滤机应配备空压机和其它配套设备。真空泵的真空度、压风机的出口压力、空压机出口压力和空气消耗量应符合厂家提出的有关要求,也可参照表6.1.5选取。表 6.1

36、.56.1.5 真空过滤机和加压过滤机所需空气压力及其耗风量真空过滤机真空过滤机加压过滤机真空宗真空度空气消耗量(m3/m2?min)压风机出口压力(MPa)空气消耗量(m3/m2?min)空压机出口压力(MPa)空气消耗量(m3/m2?min)(MPa)(%)-0.05-0.0753-791.21.50.15-0.200.20-0.300.450.60.81.26.26.2防冻与干燥6.2.1严寒或寒冷地区,当精煤的外在水分大于8%时,应根据精煤的流向和运输距离采用产品干燥或防冻措施。当精煤的外在水分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时,可设置晾干或干燥设施。当采用喷洒防冻剂作为防冻措施时,防冻剂用量每吨煤宜

37、为0.91.2kg。6.2.2干燥车间的生产工艺,热工控制系统应采用自动化及集中控制。6.2.3干燥车间废气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4干燥后的产品运输及转载处,必须设置密闭罩并采取相应的除尘措施。6.2.5干燥车间按干燥设备的特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6.2.6干燥机处理能力宜参照表6.2.6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6.2.66.2.6 干燥机处理能力干燥机类型蒸发强度3(kg/mh)干燥介质温度(C)入料水分(%)处理能力(t/m3h)产品水分(Mf%)滚筒式80-9070075027-300.35-0.458-12煤泥碎十机*,-4505025

38、-2810-12(t/mh)V13注:1 1 滚筒式干燥机的处理能力(t/mt/m3h)h)为单位时间内单位滚筒体积的处理量。2 2 煤泥碎干机处理能力(t/mh)t/mh)为单位时间内穿流网板单位宽度的处理量。6.2.7严寒地区室外输送液体的管网,根据需要可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7煤泥水处理7.17.1煤泥水的输送和粗煤泥的水力分级7.1.1煤泥水可采用压力或自流输送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采用自流输送方式。煤泥水的流速应大于临界流速。无稳定工作流量的自流管渠坡度不宜小于1.5%。7.1.2煤泥水泵、重介质泵、循环水泵和澄清水泵均应采用压入式吸水方式,其吸水管应分别单独设置,并设置采用闸阀控

39、制的维修排空管。7.1.3循环水池或澄清水池宜结合浓缩池的设置一起考虑,并设计成相互连通而又能独立使用的两格,其有效总容量应根据储存要求确定,宜为1015min的用水量。7.1.4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电动或电控气动(液动)闸阀并纳入集控。经常启闭的闸阀,直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宜采用电动或电控气动(液动)闸阀;直径小于300mm、安装位置较高、操作不便或有自动化要求时,可采用电动或电控气动(液动)闸阀。7.1.5选煤厂内的生产废水应汇集并送入煤泥水系统,经处理后循环使用。7.1.6水力分级旋流器处理能力可参照表7.1.6-1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捞坑、角锥沉淀池、倾斜板沉淀槽

40、的处理能力可参照表7.1.6-2选取或采用厂家提供的保证值。表 7.1.6-17.1.6-1 水力分级旋流器处理能力直径(mm)150200250300350500入料压力(MPa)0.10.20.10.20.10.20.10.20.10.20.1-0.21锥角()152020202020入料粒度(mm)333333.0车间建筑面积(m2)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1.0.3矿区、露天矿选煤厂应设修理车间,可承担中、小修任务。修理车间内设机电维修组、锻挪组、工具器材间等,其主要设备和车间建筑面积由业主自行选定,车间建筑面积也可参照表11.0.3选取。材料库(棚)面积与车

41、间面积相当。表 11.0.311.0.3 矿区、露天矿选煤厂修理车间的建筑面积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Mt/a)0.450.600.901.201.501.802.403.04.05.0车间建筑面积(m2)450450600700700800100012001400150012工业场地总平面12.0.1工业场地的平面布置应有近期实测的地形图和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资料。地形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地形条件、企业规模、工程性质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可采用1:1000或1:2000;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1:500或1:1000;施工图应采用1:500。12.0.2选煤厂工业场地防洪、排涝、竖向布置和场内运输应

42、符合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有关规定。12.0.3选煤厂工业场地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地形、地物、工程条件、工艺要求及竖向布置,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符合环保,减少压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建(构)筑物的不同功能,可分区布置;2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尽量采用自流式管、沟;3建(构)筑物、道路及工程管线的布置应紧凑合理,相互协调,整齐美观;4主要建(构)筑物应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5应根据生产使用、防火、环境保护、卫生、安全等要求,设计联合建筑;6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便于前后衔接,其预留场地宜在边缘地段;7改建、扩建选煤厂,应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建(

43、构)筑物和设施;8应处理好建(构)筑物位置与风向、朝向的关系;.9应根据污染源合理确定建(构)筑物间距、卫生防护植物带的位置及宽度;10应与当地规划或矿区、矿井的总平面布置协调。12.0.4群矿、矿井选煤厂的辅助生产建(构)筑物,行政福利建筑物及相应设施可与矿井联合设置,个别建筑物也可单独设置。12.0.5空气压缩机站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布置在空气清洁和受粉尘、废气污染较小的位置。吸气口与翻车机房、装车仓、受煤坑、储煤场等粉尘源的距离不宜小于30m,在不利风向位置时,不宜小于50mo12.0.6储煤场、事故煤泥沉淀池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布置在对工业场地污染最小的位置。与提升机房、办公楼的距离不宜小于

44、30m,在不利风向位置时,不宜小于50m。12.0.7锅炉房的位置应便于供煤、排灰和回水,宜靠近负荷中心。锅炉房或采用煤炭燃烧炉的干燥车间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布置在对进风井口、空气压缩机站、变电所、办公楼、化验室污染最小的位置,其距离不宜小于30mo有条件时,干燥车间可与锅炉房联合设置。12.0.8变电所的位置应便于进出高压输电线路和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并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布置在受粉尘污染最小的位置。室外变电装置与翻车机房、装车仓、受煤坑、储煤场等粉尘源的距离不宜小于30m,在不利风向位置时,不宜小于50m。12.0.9修理车间应与材料周转库(棚)集中设置,并应布置在运输方便的地段。修理车间周围的露

45、天场地不应大于其建筑面积的3倍,材料周转库(棚)的露天场地不应大于其建筑面积的2倍。12.0.10化验室宜与行政办公楼联合设置,并应布置在清洁、安静处,有单独的出入口。12.0.11介质制备车间应靠近主厂房布置。12.0.12浮选药剂站和油脂库可联合设置,其四周应设高2.4m以上的围墙。浮选药剂站应位于工业场地边缘,地势较低、运输方便的地段;并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和风速,布置在受经常散发火花和有明火建(构)筑物影响最小,且对重要建(构)筑物影响最小的地段。浮选药剂站与一般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相关规定。12.0.13汽车库应布置在汽车出入方便的地点,并应避免汽

46、车与人流交叉。汽车库外应有回车及停车场地。在寒冷地区,汽车库的大门应避免朝向冬季主导风向。汽车的配备数量宜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确定。12.0.14厂前区应位于矿(厂)内外交通方便,受干扰、污染较小的位置。有条件时宜将选煤厂主要建(构)筑物布置在厂区景观中心地带。并应妥善处理建筑群体空间。.,12.0.15厂区绿化应结合场地分区、建(构)筑物的功能、道路和工程管线布置,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绿化配置应根据不同绿化功能和要求,合理选择绿化植物种类。新建厂区绿化系数宜控制在15%左右。12.0.16场地内通道宽度应根据企业规模、工艺要求、道路性质、管线布置、绿化以及竖向布44 等需确定,并应符合防火、卫

47、生、安全和其它有关标准的规定。主要通道宽度宜为2040m,次要通道宽度宜为1220m。,12.0.17选煤厂工业场地宜设置围墙,布置在矿井工业场地内的选煤厂可不设围墙。浮选药剂站、变电所等可设置专用围墙。围墙至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的距离应符合表12.0.17的规定。表 12.0.1712.0.17 围墙至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的最小距离名称距离(m)一般建(构)筑物外墙无消防要求时3.0有消防要求时6.0标准轨距铁路中心线5.0窄轨铁路中心线3.5道路路面边缘(公路明沟或路肩边缘)1.512.0.18选煤厂建设用地指标应参考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1996630号文)的有关规定

48、执行,其占地面积不宜大于表12.0.18中的规定。表 12.0.1812.0.18 选煤厂工业场地最大占地面积建设规模Mt/a矿井型、群矿型矿区型占地囿枳,_2hm用地指标hm2/Mt占地囿枳,_2hm用地指标hm2/Mt小型0.302.06.75.016.7中型0.452.55.65.512.20.603.05.06.010.00.903.53.96.57.21.204.03.3.7.05.81.504.53.07.55.01.805.02.88.54.72.405.52.310.04.23.006.02.012.04.04.006.51.614.53.65.007.01.416.03.26

49、.00及以上7.517.05000855001000201515.2.9选煤厂和居住区的生活污水可设计成分流、合流或部分合流的排水系统。其处理深度应根据污水的数量和性质、排放环境及污水回收利用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排出工业场地的污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矿井型选煤厂生活污水应与矿井生活污水统一处理。15.315.3室内给水排水15.3.1在产生大量煤尘的筛分、破碎、转载和装载等生产环节设湿式除尘时,应设有冲洗地板用的给水栓及相应的排水设施。15.3.2当给水管网中的正常水压不能满足个别高层建筑物内部用水点的要求时,宜采用局部加压措施。15.3.3

50、浴室的淋浴设施,宜采用单管热水系统供水,并应设置温度控制设施。15.3.4翻车机房、受煤坑、半地下煤仓及其它建(构)筑物的地下部分,应设排水设施。15.3.5生产清水泵每个系统可备用一台;生活清水泵应备用一台;消防水泵的备用台数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16供热与采暖通风16.116.1采暖16.1.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规定的数据选用;其中未列出的地区可采用气象、地理条件与之相近的县(市)的气象资料。16.1.2选煤厂是否采暖,可根据气象条件和业主要求确定。也可参照下列规定划分采暖、过渡采暖及非采暖地区:1采暖地区

51、: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总日数大于或等于90d;2过渡采暖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总日数为6089d,或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总日数小于60d,但低于或等于8c的总日数大于或等于75d;3非采暖地区:不符合以上两项气象条件的地区。16.1.3采暖、过渡采暖及非采暖地区需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暖地区:经常有人工作、休息或对室温有一定要求的建筑物;2过渡采暖地区:冷机加工、湿作业及重要的轻作业车间、浴室、更衣室、单身宿舍、食堂及其它类似的建筑物;3非采暖地区:浴室、更衣室及对室温有一定要求的建筑物。16.1.4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表16.1.4的规

52、定。表 16.1.416.1.4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建筑物名称室内温度(C)主厂房、重介车间、干燥车间、压滤车间、浮选车间、值班室、养路工区、化验室、信号楼、机务整备18准备车间、选研楼、翻车机房、水泵房、浓缩车间、鼓风机房、销售煤样室、空气压缩机房15受煤坑、转载点、介质库、装车仓、油泵房、油脂库10输送湿煤的输送机栈桥和地道8输送干煤的输送机栈桥5热加工车间、汽车库1012冷加工车间、机修车间、机车洗检库、汽车检修间1416注:1 1 公共及民用建筑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规定。2 2 采用辐射采暖时,可按表中温度降低 223c3c 选取。16.1.5建筑物采暖耗热指标应符

53、合表16.1.5的规定。表 16.1.516.1.5 建筑物采暖耗热指标建筑物名称体积(1000m3)单位体积耗热指标(W/m3)选研楼2.51.92.21.51.91.21.5准备车间3.04.54.56.06.01.21.50.91.20.80.9筛分楼装车仓10.01.41.70.81.40.60.8转载点.1.52.83.71.72.81.31.7输送机栈桥一3.34.1介质准备车间一1.72.0压滤车间8.01.11.20.71.10.60.7浓缩车间0.51.01.02.0.,2.02.12.51.42.10.81.4干燥车间5.0-10.010.015.015.00.91.00.

54、70.90.50.7行车室养路工区机务整备0.80.50.51.01.92.11.30.9主厂房20.030.030.00.81.00.60.8汽车库3.01.92.51.71.91.51.71.41.5煤样室0.50.82.11.31.8材料库一2.02.3表 16.1.516.1.5 建筑物采暖耗热指标建筑物名称体积(1000m3)单位体积耗热指标(W/m3)油脂库0.22.11.62.1水泵房0.42.93.52.02.91.22.0机修车间机车洗检库,1.5,1.53.03.05.05.07.07.0-10.00.61.41.61.21.40.91.20.80.9空气压缩机房1.01.

55、92.31.61.91.21.6通风机房1.01.92.11.51.91.21.5办公室10.02.12.31.42.10.91.40.70.9浴室3.03.05.05.07.07.0-10.01.51.71.21.51.11.20.91.1食堂3.01.31.51.11.30.81.116.1.6对于层高大于4.0m,保温与密闭条件差的工业建筑物宜采用辐射采暖。作业人员少时可采用局部采暖。1.1.77位于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物和生产厂房,其开启频繁的主要通道的外门可设置热风幕。1.1.88选煤厂应与矿井或露天矿合用一个锅炉房。当选煤厂自建锅炉房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

56、0215)、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规定执行。采暖系统的热媒宜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规定选取。1.1.99集中采暖的房间总排风量超过每小时3次换气量时,应设补风加热装置。其热风量可按排风量的50%70%计算。16.216.2通风除尘16.2.1浮选车间、干燥车间、锅炉房、空气压缩机房、油脂库、油泵房、浴室、更衣室宜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当采取自然通风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设施。16.2.2化验室、 销售煤样室等产生有害气体的建筑物应设机械通风。 当有特殊要求时, 可装设局部空调器; 集控室、计算机房、自动交换机房等应设空调设施。16.2.3原煤仓、精中煤

57、仓应设事故自然排风装置;当采用自然排风装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16.2.4煤仓的通、排风装置的排风量宜按煤仓容积计算,每小时换气0.51.0次。16.2.5当原煤的外在水分小于7%寸,应设置机械除尘装置。16.2.6当采用喷雾、洒水除尘时,不应影响原煤筛分分级效果。16.2.7除尘通风机、补风加热装置应与工艺设备电气联锁,并应比工艺设备提前启动,滞后停止。16.316.3室外供热管道16.3.1供热管道应采用地沟敷设或直埋敷设。在特殊情况下可架空敷设,但宜沿建筑物架设。当地下水位不高,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供热管道可与其它管线同沟敷设。16.3.2地沟敷设的供热管道应进行保温, 凝结水

58、管可不保温。当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或架空敷设时,供热管道应全部保温。热力管网损失系数,蒸汽管网宜为1.201.25;热水管网宜为1.051.10。16.3.3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应设通风井,并应考虑地沟的排水。17建筑物与构筑物17.117.1一般规定17.1.1选煤厂建筑设计必须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厂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7.1.2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应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质量的要求。17.1.3改建、扩建的厂房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同时应考虑以不影响或少影响生产为原则。17.1.4结构类型应根据生产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使用要求,并结合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经技术经

59、济比较后合理选择。17.1.5建筑物与构筑物除应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外,各车间的生产类别及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还应符合表17.1.5的规定。表 17.1.517.1.5 建筑物与构筑物生产类别、耐火等级生产类别建筑物与构筑物名称耐火等级甲汽油库二级蓄电池充电间二级丙浮选药剂库原煤输送机地道、受煤坑(上部通行蒸汽机车的)、原煤储存仓及原煤装车仓、准备车间、原煤输送机栈桥、卸煤栈桥、转载点、半地下煤仓、储煤场及受煤坑、干燥车间二级丁锅炉房二级煤样室、化验室、汽车库、消防车库、材料周转库三级戊消防水泵房、主厂房、压滤车间、浓缩车间、选后产品输送机栈桥、选后产品储存仓二级水塔

60、、空气压缩机站、办公室、浴室、人行走廊、水源、水处理建筑物三级注:凡本表未列入的厂房、库房、民用建筑均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GBJ16)确定其生产类别、耐火等级及其它防火要求。17.1.6选煤厂建筑物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建筑物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2当生产系统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n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作业人数不超过15人,总生产作业人数不超过30人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楼梯不封闭;3生产系统的井塔、转运站,当每层生产作业人数不超过3人,且总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时,可用宽度不小于800mm坡度不大于60的金属工作梯兼作疏散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