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九单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1页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九单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一、考纲要求: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II)。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和农业中的作用;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4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素养培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

2、性”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种类。稳定性的概念和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 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概念题*组成生物休的化学兀素物质循环|-皿生物能蒂利无机坏境之间d具和全球性、循环性2碳循环胡梢物酣逝体和排出物微生物的井解作用(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在

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隅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和碳酸盐形式存在。(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245(三)拓展(教师精讲)如图为碳元

4、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判断的理由。提示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提示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提示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

5、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四、课堂精练:学生当堂完成,互评,教师协助精练一碳循环的过程图解分析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IW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 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过程实现的C. 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D. 图中由生产者、II、III和W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精练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

6、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 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C. 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种类将点实例无机环C,光、声、温境或生物崖、湿度翰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2L.动物特嫌行为b.物理过程传递、C-信息盍传谨】功勒代

7、II.,动物特殊表现和行対.乩生軸.有机酸(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247(三)拓展(教师精讲)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生产若(1) 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提示生物或无机环境。(2)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提示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3) 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四、课堂精练:学生当堂完成,互评,教师协助精练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判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A)A. 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

8、属于行为信息B. 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 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 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精练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C)i轉也i*唯凰圏甲圮机工产A. 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 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 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

9、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 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2) 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二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3类型(1) 牛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2) 牛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稈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归纳整合

10、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5.设计和制作生态缸(二) 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248(三) 拓展(教师精讲)下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生态慕统功能外捽干扰°时间(1) 图中y的含义是什么?提示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

11、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2) x含义是什么?与稳定性有何关系?提示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3) TS与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TS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四、课堂精练:学生当堂完成,互评,教师协助精练一反馈调节实例的分析1.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B)A.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精练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与分析3.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