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The 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Philosophy课程代码PHIL3020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哲学专业本科生学 分3学 时54主讲教师王新水修订日期2021/6/21指定教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繁体竖排版),中华书局,2012年。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以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式反映核心素养观念和内容,其中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当下发展”,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

2、格)(五号宋体)基本知识的掌握: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及宋明理学家的诠释。技能与方法的训练:从哲学角度研读古代思想原著的能力,客观理解古典思想的基本能力。学术品质及人格的培养:对中国优良传统思想的热爱,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对健全高贵人格的崇尚。(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五号宋体)课程目标1:大学主要思想及朱熹、王阳明的诠释11大学主要思想及其与论语孟子思想的关系12朱熹、王阳明对大学主要思想的诠释及其得失课程目标2:中庸主要思想及朱熹的诠释21中庸主要思想及其

3、与论语孟子思想的关系22朱熹对中庸主要思想的诠释及其得失(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应各类专业认证标准,注意对毕业要求支撑程度强弱的描述,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五号宋体)(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五号宋体)课程目标课程子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1大学主要思想及其与论语孟子思想的关系把握中哲基本思想,理解中哲基本经典1.2朱熹、王阳明对大学主要思想的诠释及其得失把握中哲基本思想,理解中哲基本经典课程目标22.1中庸主要思想及其与论语孟子思想的关系把握中哲

4、基本思想,理解中哲基本经典2.2朱熹对中庸主要思想的诠释及其得失把握中哲基本思想,理解中哲基本经典(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及开放选修课程按照本科教学手册中各专业拟定的毕业要求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通识教育课程含通识选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程及公共基础课程,面向专业为工科、师范、医学等有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按照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面向其他尚未有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按照本科教学手册中各专业拟定的毕业要求填写“对应毕业要求”栏。)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第一章 大学章句·序要点 (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5、 (五号宋体)1)朱熹以理气为框架解释人性善恶2)古代大小学的区分及大学文本与作者简介2.教学重难点1)朱熹以理气为框架解释人性善恶3.教学内容1)为什么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选择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2)朱熹理气框架的宇宙论3)朱熹以理气为框架解释人性善恶4)古代大、小学的区分及大学文本与作者简介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第二章 大学章句·首章精读与讲解(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首章解读2)朱熹和王阳明的诠释2.教学重难点1)朱熹诠释的问题2)三纲领各自的内涵及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3)八条目的各自内涵及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3.教学内容1)首章大意

6、串讲2)朱熹的诠释及其问题3)三纲领各自的内涵及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4)八条目各自的内涵及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5)首章其他语句详解6)王阳明对首章的诠释及其问题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2)小论文一篇(选取大学章句·首章片段进行解读,全文不少于800字)第三章 大学章句·传第1-6章精读与讲解 (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传1-6章解读2)朱熹的诠释及其问题2.教学重难点1)1-4章的次序与首章三纲领的关系2)5、6二章详解、其排列次序与首章八纲领的关系3.教学内容1)1-6章大意串讲2)朱熹诠释及其问题3)1-4章的次

7、序与首章三纲领的关系4)5、6二章详解、其排列次序与首章八纲领的关系5)“慎独”详解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第四章 大学章句·传第7-10章串讲与讨论 (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7-10章(至“此之谓民之父母”)解读2)10章(“此之谓民之父母”至文末)解读2.教学重难点1)朱熹诠释及其问题2)儒家政治理想的合理性与现实性3.教学内容1)7-10章(至“此之谓民之父母”)大意串讲2)学生分组讨论3)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4)10章(“此之谓民之父母”至文末)大意串讲5)学生分组讨论6)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4.教学方法 1)讲授法

8、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2)小论文一篇(选取大学章句片段进行解读,全文不少于800字)第五章 中庸章句·序要点 (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朱熹对人心、道心的诠释2)关于中庸文本和作者2.教学重难点1)朱熹对人心、道心的诠释及其问题3.教学内容1)朱熹对十六字心法的诠释2)朱熹对人心、道心的诠释及其问题3)关于中庸文本和作者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第六章 中庸章句·首章精读与讲解 (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首章解读2)朱熹的诠释及其问题2.教学重难点1)首章的关键概念及总体思想

9、的内在一致性2)朱熹诠释存在的问题3.教学内容1)“中庸”详解2)首章大意串讲3)朱熹的诠释及其问题4)天、性、道及“修道”详解5)慎独详解及其与大学“慎独”比较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详解7)“中和”与“中庸”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第七章 中庸章句第2-11、27章论“中庸” (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2-11章大意串讲2)27章详解2.教学重难点1)朱熹诠释及其问题3.教学内容1)2-11章大意串讲2)学生分组讨论及讨论总结3)27章“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详解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

10、)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2)小论文一篇(“中庸”、“中和”之比较,全文不少于800字)第八章 中庸章句16、20-下、21-26章及32章论“诚”(小四号黑体)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论“诚”诸章精读详解2)朱熹诠释及其问题2.教学重难点1)诚义详解2)“诚”理论之得失3.教学内容1)20-下、25章、21-23章详解2)其余各章详解3)朱熹诠释及其问题4)学生分组讨论5)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2)小论文一篇(选取中庸章句论“诚”片段进行解读,全文不少于800字)第九章 中庸章句其余各章串讲与讨论 (小四号黑体)1.

11、教学目标 (五号宋体)1)12-15、18-19等各章大意2)17、20-上、28-31、33等各章大意2.教学重难点1)各章大意2)各章与中庸、诚思想的关系3.教学内容1)12-15、18-19章串讲与讨论2)17、20-上、28-31、33等各章串讲与讨论3)学生分组讨论4)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4.教学方法 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5.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章节章节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大学章句·序要点3第二章大学章句·首章精读与讲解12第三章大学章句·传第1-6章精读与讲解3第四章大学章句&

12、#183;传第7-10章串讲与讨论3第五章中庸章句·序要点2第六章中庸章句·首章精读与讲解13第七章中庸章句第2-11、27章论“中庸”3第八章中庸章句16、20-下、21-26章及32章论“诚”9第九章中庸章句其余各章串讲与讨论3五、教学进度(四号黑体)表3:教学进度表(五号宋体)周次日期章节名称内容提要授课时数作业及要求备注1大学章句·序要点1.为什么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选择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2.朱熹理气框架的宇宙论3.朱熹以理气为框架解释人性善恶4.古代大、小学的区分及大学文本与作者简介3课堂讨论:朱熹理气论框架能有效解释人性善恶吗?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己

13、的看法,或提出疑问同学间可相互辩论2-5大学章句·首章精读与讲解1.首章大意串讲2.朱熹的诠释及其问题3.三纲领各自的内涵及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4.八条目各自的内涵及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5.首章其他语句详解6.王阳明对首章的诠释及其问题12课堂讨论:三纲领的关系;八条目的逻辑关系;至善的含义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同学间可相互辩论小论文:选取首章片段进行解读,注意观点的论证,不少于800字6大学章句·传第1-6章精读与讲解1.1-6章大意串讲2.朱熹诠释及其问题3.1-4章的次序与首章三纲领的关系4.5、6二章详解、其排列次序与首章八纲领的关系5.“慎独

14、”详解3课堂讨论:诚意与慎独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重对自己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7大学章句·传第7-10章串讲与讨论1.7-10章(至“此之谓民之父母”)大意串讲2.学生分组讨论3.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4.10章(“此之谓民之父母”至文末)大意串讲5.学生分组讨论6.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3课堂讨论:儒家政治理想的合理性与现实性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意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小论文:选取大学章句片段进行解读,全文不少于800字8(1-2节)中庸章句·序要点1.朱熹对十六字心法的诠释2.朱熹对人心、道心的诠释及

15、其问题3.关于中庸文本和作者2课堂讨论:关于中庸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意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8(3节)-12中庸章句·首章精读与讲解1.“中庸”详解2.首章大意串讲3.朱熹的诠释及其问题4.天、性、道及“修道”详解5.慎独详解及其与大学“慎独”比较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详解7.“中和”与“中庸”13课堂讨论:首章全部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意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13中庸章句第2-11、27章论“中庸”1.2-11章大意串讲2.学生分组讨论及讨论总结3.27章“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详

16、解3课堂讨论:关于中庸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意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小论文:“中庸”、“中和”之比较,全文不少于800字14-16中庸章句16、20-下、21-26章及32章论“诚”1.20-下、25章、21-23章详解2.其余各章详解3.朱熹诠释及其问题4.学生分组讨论5.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9课堂讨论:“诚”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意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小论文:选取中庸章句论“诚”片段进行解读,全文不少于800字17中庸章句其余各章串讲与讨论1.12-15、18-19章串讲与讨论2.17、20-上、28-31、33等各章串讲

17、与讨论3.学生分组讨论4.讨论总结与问题解答3课堂讨论:全部内容要求:运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注意观点的论证,同学间可相互辩论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电子学术资源、纸质学术资源等,按规范方式列举)(五号宋体)1纸质文献1、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 李申:<四书章句集注>今译(中华书局)3、 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4、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七、教学方法 (四号黑体)(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按规范方式列举,并进行简要说明)(五号宋体)1讲授法:讲授大学历史等2讨论法:讨论明明德、慎独、中、诚等观

18、念。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四号黑体)(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小四号黑体)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课程目标考核要点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中哲基本思想与基本经典课堂问答、讨论及期中、期末考试论文课程目标2中哲基本思想与基本经典课堂问答、讨论、小论文及期中、期末考试论文(二)评定方法 (小四号黑体)1评定方法 (五号宋体)(例: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按课程考核实际情况描述)(五号宋体)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 (五号宋体)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五号宋体) 考核占比课程目标平时期中期末总评达成度课程目标135%100%35%(例:课程目标1达成度=0.3平时目标1成绩+0.2期中目标1成绩+0.5期末目标1成绩/目标1总分。按课程考核实际情况描述)课程目标265%0%65%(三)评分标准 (小四号黑体)课程目标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60优良中合格不合格ABCDF课程目标1在问答、讨论和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