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先秦哲学 李远光 1-2单元_第1页
对话先秦哲学 李远光 1-2单元_第2页
对话先秦哲学 李远光 1-2单元_第3页
对话先秦哲学 李远光 1-2单元_第4页
对话先秦哲学 李远光 1-2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孔子仁学(小结)一、孔子生平:一、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春秋未期鲁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门。他3岁丧父,家境贫寒,地位低贱,为谋生而学会了许多技艺。 据他讲:20岁曾做仓库管理员,后来还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员。51岁时出任中都宰(今汶上县县令),52岁担任过主管营建的司空(古代掌管修路、筑城的长官),后来又被提升为大司寇,主管刑法和外交往来,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官员。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30岁开始聚徒讲学,34岁时曾向老子请教过有关古礼的问题,是我国古代大规模办私学的首创者。他有学生3000人。鲁昭公

2、20年,有人推荐他到周朝去学礼,从此他周游各国13年(5668岁),宣传自己的学说,但未被采用。后来回到鲁国,他一边整理文化典籍,一边从事教育,过了3年就去世了。 他一生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开创了民间讲学之风,被后人誉称为中国的“圣人”。 论语一书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的他的教学言行录,共分20篇,512章,约2万字,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圣经”,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春秋是孔子著述的一部最有名的历史和历史哲学书。二、孔子仁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孔于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奴隶主政权日趋没落,许多奴隶主诸侯国灭亡了,有不少旧臣世族沦为奴隶。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孔子,其基本政治倾向是保守的。他把夏、商、

3、周三代视为理想社会,把周朝视为奴隶制的黄金时代,所以特别向往周礼,维护周礼。这就决定了他的政治伦理观的保守性。然而,孔子也十分钦佩春秋时期的两个著名政治家管仲和子产。管仲是齐国卿,推行按土地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征收地租的“相地而衰征”(衰:等差也)的政策,并帮助齐桓公改革了行政管理和军事制度,使齐国成为春秋前期的霸主。子产是郑国的大夫,他“铸刑书”,把法律作为治国的根本。(管仲、子产虽不讲德治,但其治国效果得到孔子肯定。) “仁”是孔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人生的最高理想。什么是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仁”的宗旨 孔子在论语中谈仁有十多处,我们认为,孔子谈仁在多

4、数场合都是弟子问仁,孔子根据弟子的个人情况和所处背景,因材施教,随机批示,故讲了仁的多方面的含义。但在雍也中对子贡回答可以看着是孔子对仁的最高概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理由有三条: 第一,一般问仁,孔子所答都是极具操作性,易懂易行。此处所讲,最为抽象。 第二,“夫仁者”的“夫”,本是概括之语,其它各条论仁皆不加“夫”。 第三,此处所论之仁,境界最高,其含义深广,是其它各条所不及。这与子贡本身所问的境界相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本是圣人境界,但子贡未能点

5、出仁的宗旨,孔子只好和盘托出自己对仁的根本宗旨的理解,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仁”的道德要求 “仁”在道德上的“金规则”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是有所成而足以无倚;达是有所通而能显于众。自己求立,并使人亦立;自己求达,并使人亦达。即自强不息,而善为人谋。简单地讲就是成己成人。 “仁”在道德上的“银规则”(底线)即:“己所不欲,忽施于人。”论语上说:“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为“

6、仁”的反面即是“己所不欲,施于人。”五、为仁的方法 “能近取譬”“仁之方”,即由近推远,由己推人;己之所欲施于人。具体讲有五个层次: 一曰“仁者,人也”(礼记*中庸); 二曰“仁者,亲也”(同上)或者“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三曰“仁者,心也”(孟子尽心上); 四曰“克己复礼为仁”。 五曰“力行近乎仁”(中庸) 第一个层次的意思是说,只有把别人也当作人,你自己才是一个真正有人格的人,也就是曾子理解的“以友辅仁”(颜渊)的观点。 第二个层次的意思是讲人伦关系。人伦的核心是血缘,所以,为仁应从“孝”做起,“仁人”的修养应由近及远,立足于家庭、亲人,然后推及国家天下。所以孔子说:“人则孝,出

7、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第三个层次的意思是说,为仁的关键在于加强自己主观修养。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也就是说,无论是爱亲、爱人、还是爱众,都有个“克己”的问题。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才能正确对待别人。在孔子“仁学”看来,克已是最根本的。这种见解是明智的,是重视发挥主观自觉精神的体现。 第四个层次是根据“仁”以己立而立人为要,而求“立”必须循礼。孔子讲:“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所以实行仁德,必自约以礼。论语上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8、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克己复礼”,便是以礼自律,自约其身,使合于礼。视听言动,莫不循于礼。如此才能立己立人,是为仁之方。 第五个层次是“力行近乎仁”(中庸)强调为仁必须身体力行,所以“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而“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第二单元儒家的教化观念 李景林,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授 男,1954年11月生,汉族,河南南阳人,哲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后师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先生研读先秦思想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曾任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

9、哲学史教研室主任。2001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辅仁国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代表性学术成果:1、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儒家的丧祭理论与终极关怀,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2期; 4、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3期; 5、国学:中国学术文化的家园,哲学研究2008年3期; 6、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人文杂志2009年1期; 7、孟子的“辟杨墨”与儒家仁爱观念的理论内涵,哲学研

10、究2009年2期。 儒家教化观念点评 孔子:生而知之到学而知之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这里,他一方面主张“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沦,另一方面又承认“学而知之”的唯物论。 孟子:人性本善到“尽心、知性、知天”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是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使然,泉之始达。(公孙丑上) 端:开端,这里指发源地,实质是“基因”。 “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 荀子

11、:人性恶到善者伪 性是天生的,伪是后天人为的 他认为,君子和小人,“其性一也”,差别在后天人为。君子经过后天的教化使之变善。 董仲舒:性比于禾到善比于米。性比于禾到善比于米。 米从禾出,但禾并不是米,必须加工后成米。 人性本无善恶,如禾苗还不能食用,说不上好坏,至多具备向善“善质”。但有了“善质”并不等于有了“善”本身。 只有接受帝王的教化,才能从“善质”发展为“善”的道德。 第三单元老子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郭齐勇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4月4日应政治学院的邀请,郭教授来我校举行了一场 “关于儒家

12、政治哲学与正义论的思考”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第三单元老庄哲学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80公元前?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稍长于孔子,曾当过周王朝守藏室的史宫。后失去官职,并离开周王朝,死在秦国。老子晚年隐居在故乡,过着独善其身的生活,并写了老于一书,也称道德经,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是道家第一部经典,是研究老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道家的主要代表。姓庄,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他曾在家乡当过一段管理漆园的小官,不久就隐居了。其后生活贫困,曾向一个管理河道的小官(监河候)借米度日,有

13、时还靠编草鞋、钓鱼过活。据说当时楚威王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许他做宰相,都被他拒绝。他说:“终身不仕”,拒不与统治者合作,只图个精神愉快(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他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空去体验的哲学。 一、老子哲学1,道德之含义:“道德”二字,在儒家那里,谈的是善恶问题;在道家这里,淡的则是宇宙的本原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老子认为是“道”。何谓“道”呢?就汉语上说,“道”从首、从走,其本义为人走的道路,有四通八达之意。甲骨文中虽未见有道字,但有途宇,其本义是道途。道字首先见于殷周的金文,指道路。后来,说文称:“道,所行道也。”在春秋时期巳指天象运行规律,有时也包括人生吉凶祸福的规律

14、。这就是哲学上的“天道”与“人道”的含义了。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同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何谓“德”呢?“德者,得也。”老子认为“物得以生谓之德。”(第五章)也就是说,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由于道的作用,使万物生长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万物的自生自成,这就是德。所以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原因就是道德不发号施令使万物生成,而是万物按其固有的规律自然而然地自生自成。故曰:“以捕(顺)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四章)。这样,老子从自然哲学回到人生哲学,认为一个人立身处世,都要顺

15、乎自然,不应强求,不要锋芒毕露,这就是“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成,做好。由此看来,道家哲学是重“自然”的。 2,作为宇宙本体之道 (1)“道”包含着世界万物的道理,它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实体,并且永恒不变。(无形、无象、无声) (2)“道”是“无”和“有”的对立统一,只能靠心灵去领悟。 (3)“道”是创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 (4)道在物质世界中 (5)道之本性“自然无为” 3,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事物的转化与贵柔 “天下之至柔,弛骋天下之至坚。”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六章)。 他以

16、“贵柔”为旗帜,提出“寡欲”、“无欲”、“不欲盈”、“知足”、“知止”、“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不为天下先”、“不争”、“无力”、“无事”、“无私”等等,使“贵柔”成了一个内容广泛而系统的思想体系。 (3)事物转化的量变质变规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上;于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四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三章) (4)事物矛盾的转化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六章) “躁胜寒,静胜热。”(第四五章)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

17、师,不爱惜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七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八章) (5)现象与本质的对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反者道之动” 4、绝圣弃智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六五章) “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第九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力,则无不治。”(第三章) “古之善为道者

18、,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 5、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目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二、庄子哲学 1,作为本体的道 (1)“道道”: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大宗师) 庄子与老子一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 (2)“通天下一气耳通天下一气耳” : 天地间无非是一气,一气化为阴阳二气,这与老子的“一生二”相似。二气相交和,就化生了万物。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秋水) 2,齐物论,齐物论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这是讲

19、,如果从相异的角度看,肝胆有别。但“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这就叫“齐物”,原因在“道”。 “万物一齐”(秋水),没有质的规定性和多样性, “物无非彼”,“是亦彼也,被亦是也。”(齐物论) 3,齐是非,齐是非 庄子的“齐是非”是建立在客体差异的相对性和主体认识能力的相对性上。既然万物彼此的差异都是相对的,所以是非也就是相对的。因为客体的大与小的差异本来就是相对的,而主体看问题的立场、角度又不同,那么是与非也只能相对了。他说: “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秋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生死,据说他的妻子死时,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狂舞为乐。 4,齐物我 所谓“齐物我”就是“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道与我为一”。(天人合一) 庄子认为,道不必上天去寻找,道就在万物中,与我们同在。 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