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1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2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3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4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爱国经典诗词诵读1-9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10-18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1、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 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康3、龟虽寿【魏晋】曹操4、从军行【唐】王昌龄5、望蓟门【唐】祖咏6、月夜 【唐】杜甫7、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8、满江红 【宋】岳飞9、北陂杏花【宋】 王安石10、关山月【宋】陆游11、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宋】辛弃疾12、州桥【宋】范成大13、渔家傲 秋思【宋】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15、 过 零 丁 洋 【宋】 文 大祥16、别云间【明】夏完淳17、己亥杂诗 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18、春愁【清】丘逢甲1、

2、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要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 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 府诗”或“乐府”。汉武帝时规模较大。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 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重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注释】冢:高坟。累累:形

3、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雉:野鸡。梁:屋梁。旅: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叫旅生。葵:菜名,又叫冬葵,嫩叶可食。饴:同饲,拿食物给人吃。【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近前 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诗词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

4、 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冢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 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 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 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 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 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古诗今用】我能把 改写成不少于300字的故事,你也来试试吧!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j i

5、 )康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作者简介】嵇康( 223 262),字叔夜。谯郡箕(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颇招忌 恨,终为司马氏借故杀害。嵇康诗文俱佳,散文尤为出色。有嵇中散集十 卷行世。【注释】闲:熟习。繁弱:古良弓名。忘归:矢名。凌厉:奋行直前貌。【译文】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 的原野上.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诗词鉴赏】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有热血、最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群体。他们或是 为了国

6、家民族大义,或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往往会摘下读书人的冠带,投 笔从戎,自有一股凌人之气。豪情和理性共同构筑了他们幻想中的精神家园。赠秀才入军诗共十九首,是诗人寄赠其兄嵇喜的。本篇原列第九。诗 歌以雄健有力的笔调勾勒了一位戎装骑射的武士,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 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最后二句则正面 刻画其兄的神态: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诗中没有一句写及诗人的感情,但诗人把其兄入军后的情形想象得那么逼 真,关切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了。3、龟虽寿【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盈缩之期,不但在大;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 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 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 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注释】竟时:尽,死亡的时候。传说神龟能活三千年,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传说一种能腾云驾雾的蛇,

8、就是腾蛇也有化为泥土灰尘的时候。骥(j i冀):好马。杨(l i雳):马槽。老骥伏杨,志在千里:意思是千 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盈缩:长短。盈缩之期:人的寿命的长短。不但在大:不完全决定于大 老爷。怡(y i移):和悦,愉快。养怡:调养,保持乐观精神。养怡之福,可 得永年:保持身心健康、乐观精神的好处,是可以得到长寿。【译文】神龟虽然长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了的时候。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

9、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 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 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诗词鉴赏】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 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 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 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杨”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 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

10、娓说理,“犹 有“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 笔挟风雷,使这位 “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 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 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4、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 代的著名诗人。早年贫贱。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

11、水诗派的主要人物 过从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授汜 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有诗送 李白。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有诗遥寄。 安史乱起,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 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现存王昌龄 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 名,另有一部分描写妇女寄怀友人的诗作。今存王昌龄集2卷,王昌龄诗集3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新、旧唐书有传。【注释】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 ?平调曲

12、,内容多写军旅之事。 本篇写久戍边关将士的思归之情。烽火城:筑有烽火台的边城。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古代在边防 要地建筑高台,台中备置柴草狼粪,如遇敌情,则燃火以报警。楼:指戍楼。海风:指从青海湖吹过来的风。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十五曲之一,歌辞多写征戍离别之苦。 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9无那:无奈。金闺:华美的闺阁,此处代指闺中少妇,即征人之妻。【译文】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 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这缕缕笛声, 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 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 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诗

13、词鉴赏】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 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 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 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 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 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册,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 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

14、久戍不归的 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 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 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 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 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 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 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 的转折过渡,105、望蓟门

15、【唐】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更,论功还欲请长缨。【作者简介】祖咏(699-746?),唐朝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 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更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具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 、 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 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

16、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 寒先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注释】一去:“一望”。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11危旌:高扬的旗帜。投笔更: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问。”后终以功封定远侯。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纯。【译文】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江山积雪 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十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 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象班

17、超,投笔从戎;论功 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诗词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大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 比李顽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 。故诗的结句含有对 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 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 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

18、。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126、月夜【唐】杜甫 今夜螂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史”(新安史石壕史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 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

19、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注释】螂州:现陕西省富县。云鬟:妇女的鬓发。清辉:指月光。13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译文】今夜在螂州的妻子,大概正孤零零的望著月亮吧。我在离螂州如此遥远的 地方,忍不住心疼起我的孩子们,他们的年纪小得还不知道该思念长安的我呢。 久久望著月,妻子的如云鬓鬟大概也被夜里的露水沾湿了吧,在皎洁的月光下, 她手臂上白玉般的肌肤,或许也感到一丝寒意了。不知要到什麽时候,我们才 能并肩倚在门帷旁,而我们今夜所流的泪,在那时的月光下应该都已经乾了吧。 【诗词鉴赏】杜甫的诗一向以社会写实著称,但从

20、此诗看来,他也是一个深情爱家的好 男人呢。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俘虏时的作品,首联是杜甫心中对远方妻子的想 像图,他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不说自己的思念,反说妻子对他的牵挂,更能 突显杜甫思乡心情之真之切。颔联遥怜小儿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疼,稚龄儿女连父亲遭逢了什麽 样的劫难都还不能理解,当然也无从思念了。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为何物的 纯真,也对自己无法立即回家的困境感到心急如焚。颈联的诗意再度转回妻子望月的想像图上,体贴的记挂著妻子是否被深夜 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会受凉,而她白皙的双臂会不会也感受了寒意? 杜甫对於发妻的万般爱怜在此表露无遗。结联则更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的两人在想像世界中

21、重逢,期盼著他日相会之 际,两人在今夜所流的泪都已成过去,所有的劫难都能够结束。这首(月夜 使用想像的手法,不仅成功的将长安与螂州两地迅速的连接起来,更利用时空 相隔的悲凉,为未来作一个光明的想望,堪称杜诗中的杰作。147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一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 “谪仙人”。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

22、莲乡。另一说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 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 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晋代:指东晋。衣冠:指名门贵族一一上层统治阶级人物。15成古丘:是说这些人早已死去,留下来的只有一座座古坟。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二水:又做一水。二水说认为“白鹭洲为长江中小洲,在金陵水西门外, 因常有白鹭聚歇得名。秦淮河经金陵,西入长江,因自鹭洲中分为二” ;一水说

23、认为“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一支。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浮云,陆贾新语 ?慎微篇:“邪臣之 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东吴 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有 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只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光 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诗词鉴赏】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 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旬就“凤凰台”进一步 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

24、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 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 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该诗与崔颍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 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 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 及崔颍的诗宏伟。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 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 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 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 去台空”这一层

25、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 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 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短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 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16 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 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 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

26、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 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不 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8、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 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1),宇鹏举,相州汤

27、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 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 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三首。【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阙:宫殿前的楼观。17【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 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 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

28、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 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 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 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 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诗词鉴赏】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 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 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 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 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 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

29、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 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 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 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 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 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 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 其驱除胡虏,复

30、我河山之壮志。189、北陂(b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烧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作者简介】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小字猫郎,晚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故 世人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里 洋村人。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王益,字损之,为临江军判官,在南北各 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北宋庆历二年 (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节度判官公事、邺县知县、舒州 通判、开封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等地方官吏。 北宋熙宁宰相,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31、。【注释】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19【译文】:池塘的春水环绕着杏花, 花朵争奇斗艳春色满园。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 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诗词赏析】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 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 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诗人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 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 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

32、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可以说是他晚年心境的写 照。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 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 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 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阂送青来”;又 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

33、 摇曳迷离。“妖娇”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 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 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 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 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南陌”繁华, “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 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 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 势

34、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20 安石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 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 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 “纵”,一 “绝”, 呼应紧密,激浊扬涛,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诗人隐退江宁之后,他当初创立 的善政美法屡遭保守派反对、阻挠,已日渐式微,难免郁愤慨叹。此诗表面上 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10、关山月【宋】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

35、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 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 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注释】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 隆兴元年(1163)下

36、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21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 拍。厩(ji马棚。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沙头:沙场。干戈:古代兵器,引中为战争。逆胡:对金人的蔑称。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忍死,不死等待。几处:不止一处,各处。【诗词赏析】当淳熙二年(1175),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 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 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 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 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

37、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 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 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2211、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t),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

38、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 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 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 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注释】、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觇山、长江口而得名。、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23、“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 时正好为四十三年。、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

39、 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 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 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 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 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 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 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

40、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 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 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 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 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诗词赏析】宋宁宗开木S元年( 1205),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周亭,感叹报 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 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 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一一孙权和 刘裕,对他们的

41、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倔胄(倔: tu o , 胄:zhc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 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 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24 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 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倔胄要吸取 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 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

42、家的强烈愿望和 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 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 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12、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大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 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 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 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

43、品成就最高。 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是四时田园杂兴,共有60首,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 农村生活,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注释】州桥-也在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25 汴河。大街-京城的街道叫大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 经的御道。父老一一指汴梁的百姓。等驾回一一盼望宋朝皇帝回去。 驾,皇帝乘的车子。 失声哭不成声。询探问、打听。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军。这里说的是宋朝 官军。【译文】州桥南北原来都是御街,中原父老年年等圣驾归来。含悲忍泪询问中国使 臣:“什么时候我军真的回来?”【诗

44、词赏析】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中原父老虽陷于敌已四十多年,但依然怀念着祖国, 并年年盼望着祖国的军队打回汴京,收复失地,使他们能够重视投入祖国的怀 抱,诗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沦陷区人民忠贞不二的爱国思想感情。 同时这也是对当时南宋投降派的严厉谴责,是他们造成了中原父老长期陷敌的 痛苦。在作者作此诗之前三十年,即高宗绍兴十年(公元 1140年),岳飞率军北 上,大败金军于哪城,朱仙镇,离汴京只有几十里。两河豪杰纷纷兴兵响应, 父老百姓皆挽车牵牛,顶盆焚香迎候。然而高宗和秦桧一日下十二道金牌,命 令岳飞回师,深使中原人民感到失望。这一句中的“真”字,是父老们盼望宋 朝军队是确确实实打回汴京,再

45、不像前次那样使用他们失望。此诗真实地反映 了中原父老的心愿,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的同情。而这一句只问不答, 不是作者故意不答,而是作者无法作答。在投降派当权的条件下,谁能够对中 原父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呢?肯定的回答是没有把握作出的,而否定的回 答只能使中原父老失望、痛心,不如不回答的好。此诗运用了现实主义典型性的表现方法。作者以“大街”为典型的环境, 以“父老”为典型的人物,使诗人所表现的事情的事和情,都具有高度的真实 性和典型性,故能打动读者的心灵。2613、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 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 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 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 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注释】27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衡阳为止。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乐声和马嘶声等。

47、角:军中的号角。千嶂:崇山峻岭。长烟:荒漠上的烟。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山?窦先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 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 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 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 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 头发,流下了眼泪。【诗词赏析】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

48、记,而很少记起他的 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一一这首 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宋康定元年( 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问,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 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彳来诸羌推 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 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 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 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 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

49、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28 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一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 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 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 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 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 思乡忧国的情怀。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 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50、。1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问,橘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

51、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 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29 创了湖州画派。【注释】淘:冲洗。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 垒。雪:比喻浪花。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瑞之妻; 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英发:英俊勃发。羽扇纶(gum)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 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橘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

52、船。橘,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华(hu 发:花白的头发。酹(1可:(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洒酬月,寄托自己的 感情。【译文】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 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 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 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瑞,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 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 地都

53、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诗词赏析】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 周瑞,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 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30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 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 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 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 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54、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 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 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 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 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 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 ,举杯同江上清 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

55、 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 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 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绅板来伴唱。15、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 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 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 山,又

56、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 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31 被称为“宋末三杰”。【注释】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 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问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 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 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