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鲁迅风筝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的批判性。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三、教学难点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
2、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二).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三)、进入课文:请大家带着问题(全班读/抽读/默读)全文。任务:
3、在读过程中划出段落序号;找出文中生字词;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下记号。生字教学sh hung s 什 物 惊 惶 瑟 缩 sh宽 恕ch lng dng xin w b 丫 杈伶 仃 嫌 恶 可鄙 zhn du 掷 虐 杀 堕y苦心孤诣qio cu m w gng chng憔 悴模 样 蜈 蚣惩 罚 多 音 字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sh 什物 m 劳模 什 模shn 什么 m 模样 凶恶 恶心w 嫌恶内容概要(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概括)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毁掉了弟弟的风筝,二十年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
4、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58)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第四部分(912)我想讨小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四). 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五)课文分析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我”受封建的
5、老幼尊卑的家规思想的影响,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烘托出我的悲哀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内容二、分析文章(一)第一部分(12自然段)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
6、中有风筝的春天。时过境迁,二十年过去了,一切只是往事,所以说是久经逝去。现在,在北京,看见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二)第二部分(34自然段)1. 找出文中对小兄弟入迷情状的描写的词句,说说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三自然段)入迷情状: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她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让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
7、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我”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三)第三部分(58自然段)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一下子意识到当初不准小兄弟放风筝是错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文中
8、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 .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作者扼杀了小兄弟喜欢游戏的天性。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4. 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
9、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但是当作者想要给弟弟道歉时,弟弟却说出“有过这样的事吗”,让作者想要补过的心倍受打击,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四)第四部分(912自然段)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全然忘却。作者感叹
10、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而 “我”沉重的心情也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
11、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五)课堂总结文章主题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篇二:鲁迅风筝教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12、、情感目标:让同学们认识到亲情的可贵,懂得珍惜亲情。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道理。三、教学难点: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风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风筝带给你们很多很多的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二、检查学生预习生字及词语积累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的故事?
13、要求边听边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2. 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 ),后来我知道自己( ),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3.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4. 全文分为几部分?应如何划分?全文的结构如何?四、课文精讲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1、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 此段有何作用?5.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为什么?6. 既然基调是悲哀的,为何“故乡的风筝时节”却写得很温和、鲜明?7.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研读课
14、文第三段: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态度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章当中的作用读第四段:划出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我为什么那样做?弟弟是怎样反应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读第五至十一段:回答问题1. 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2.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3. 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4. 为什么20年来毫不忆及?5. 划出我是想如何补过的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6. 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7.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
15、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五、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1. 意蕴丰富 深刻2. 构思精巧本文以“风筝”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亲切、真实。3.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这首尾的照应是由实而虚由北京的风筝而想起故乡的春天;又由虚而实,由回忆中的春天进入现实的严冬。4. 语言精当5. 联想的运用六、引导讨论:1、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不少玩具吧?选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想想现在有没有
16、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现象?五、教师小结: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顾着玩,因为学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带给我们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劳逸结合,该玩耍的时候玩耍,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六、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下周五的语文课交。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本人认为存在着以下问题:1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在讲解过程中没能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6. 在教学环节中:过于突出介绍作
17、者;另外选取的听读材料,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各环节的设置不够新颖。7. 整个教学还是属于传统式的,没有渗透新课标理念。篇三:鲁迅风筝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临夏市枹罕中学语文教研组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什物、惊惶、瑟缩、丫杈”等词语;品味课文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情感变化,解读课文意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悲哀。教学难点:探究解读课文意蕴,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章主题。主要教法:讲读、质疑、探究教学过程:一、
18、导入欣赏音乐三月三,营造氛围,导入新课。二、 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正音请同学们自己推选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大屏幕上展示的字词。三、走进课文今天,我们的诊所来了一个病人,他竟是大文学家鲁迅先生1、说病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1、2段,说说这位先生有什么异常之处。 ( “风筝”惊异、悲哀)2、探病因:再次速读课文,概括萦绕在“我”心头的到底是一件什么事?(结合时间、人物、事件复述课文内容)3、分析病情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同桌两人抢答,看看你们俩谁是更优秀的医生? 病情一:“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为什么?病情二:小兄弟做风筝被
19、发现时,他是怎样的反应?病情三:“我”的观念,从什么时候起发生了变化?病情四:为什么“我”认为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4、治疗经历对于早年的过错,“我”弥补的方法有哪些?结果怎样?方法一:“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和他一同放”-“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失败方法二:“去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失败5、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 请同学们写几句话,煲一剂心灵鸡汤,来安慰一下作者。6、建立病历档案(以“风筝”为线索再次梳理课文)四、合作探究从“风筝”的故事里,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同桌合作完成。五、拓展延伸“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
20、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将自己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六、课后思考反省一下,你犯过令你痛心的错误吗?你有过惨痛的教训吗?像鲁迅一样,把他们写下来吧!七、板书设计篇四: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多角度地理解课文。2感悟误解中所体现的亲情,深刻体会鲁迅先生有愧于亲人而表现出的忏悔、自责的内心世界,学习鲁迅先生善于自省、勇于改过的精神。3运用圈点勾画和质疑批注的学习方法,初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重点:感悟亲情,深刻体会
21、鲁迅先生忏悔、自责的内心世界,体会新兄弟之间的手足深情。教学难点:多角度地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风筝。鲁迅先生,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初中阶段,以后我们还会学到他写的藤野先生雪孔乙己故乡等文章,今天我们学的风筝,描写了人间的至爱真情,充满柔情,透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伟大作家的心灵世界。请打开书,我们来深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1、2自然段,3、4自然段指名读,5、6自然段齐读,7、8、9指名读,10、11自然段齐读,12自然段老师范读。教师简评朗读情况。设计意图:开课简洁,定下基调,深情读文。语文课堂传出琅琅书声。二、
22、课堂活动一:给本文再命个题目。教师提示: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再给课文命个题目,也可以从课文中提取有关词语。命的题目要简洁、扣题、有文采。学生思考,交流,师生评议。老师预设的几个参考题目:兄弟亲情 难忘故乡的风筝 永久的悔无怨的恕 精神的虐杀 久经逝去的春天躲到严冬去吧 我?弟弟?风筝童年故事沉甸甸绝望 那一次,是我伤害了你 自责,也是爱设计意图: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内容。三、课堂活动二: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1)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就此提出疑问,在小组内研究,解疑。(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当的予以点拨、启发、释惑。 老
23、师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到,以灵活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生成的意料之外的问题,要沉着引导,灵活地智慧地处理。研读文本要读得远,读得深。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一种“惊异和悲哀”?、“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这“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了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课文结尾说“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什么是“无可把握的悲哀”?、“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一句太拗口,应如何解释?、“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
24、去罢,一旦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严冬”?、“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这句话中运用了“不幸”一词,按正常理解,此处应是很幸运才对,一本书纠正了他的一种错误思想,为什么说是不幸呢?、为什么把第五、六自然段分开?、“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说“浮动”,而不是“飘着”或“飞着”?、“去讨他的宽恕”,用“讨”好还是用“求”好?“我还能希求什么呢”中的“希求”可否改成“奢求”?(2)学生所提问题肯定还有很多,但涉及全文主旨的要害问题(整体性的而非细节性的)无非是前三个问题,弄懂这几个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培
25、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讨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上课时,请同学们再次速读一遍课文,整理自己的读后感受,看有没有新发现。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商讨后确定几个需要共同研究的关键问题,即上述前三个问题。四、深入理解与探讨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依次展开研讨,逐层深入,理解全篇。让小组同学发言:提出你组中你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采用“问一问”与“帮一帮”的活动形式。、“悲”从何来,是否仅仅因为“我”不喜欢风筝?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着眼于全篇来寻求答案,树立阅读的整体意识。明确:眼前的风筝勾起了我沉重的心事,二十年前“我”曾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我”为自己犯下的过失而“
26、悲哀”。、“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这是课堂研讨的核心部分,宜逐步展开。紧承上一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二十年前“我”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具体内容指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放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回忆当年的这一幕。明确:忏悔自责。为什么把这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不就是毁掉一个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的“虐杀”之“虐”?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小兄弟”遭受到的无情的“虐杀”?读书、圈点,师生讨论明确:遭到粗暴践踏的不只是一只风筝,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我”:折断、掷、踏扁、傲然;“小兄弟”:惊惶地站、
27、失了色瑟缩着、绝望。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如果小兄弟的那只风筝能完工,那将是怎样的一件工艺品?请你描绘一番。(意在通过想象,进一步体验这种精神虐杀的残酷。)你自己有没有这种虐杀他人精神或遭受他人精神虐杀的经历?请描述一番。(打开“文本语文”与“生活语文”的通道,使它们互相丰富和支持。)以上四步不应机械进行,宜视具体情况而定。、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的“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不过,依照本文的具体语境,及鲁迅先生一以贯之的观念(国人的劣性精神的健忘及其可怕的遗传)来看,“我”的悲哀
28、显然是典型的“鲁迅式的悲哀”,这种“悲哀”既是为当年的“精神的虐杀”而悲哀,更是为被虐杀者的健忘而深深地悲哀。“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给“我”寒威和冷气的不仅是“严冬”,更是那种可怕的精神健忘,那种难以拔除的集体无意识。教学时应相机阐发,不可硬性灌输。4、.教师小结,对问题稍作分类归纳,指导、补充、强调学生探究过程中所反映的共性问题。五、课堂活动三: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亲情。过渡语:刚才大家通过探究质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又深一步理解了课文。美的文章需要我们含英咀华,慢慢地细读细品。接下来,我们用给语言做批注的方法来体味语言。1. 教师示例: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
29、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先写故乡的风筝,紧紧扣住第一段的风筝写下去。到底是什么事给作者带来这种深沉的情愫呢?接下去,下一段作者详细地展开叙事。此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章法结构方面做批注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跑,干什么去?找弟弟,不让他做风筝。一个“跑”字,迅速的动作,
30、再次点出“我”对风筝的“嫌恶”。那时看来,是出于“我”对弟弟的关爱,不让他玩这种没有出息的玩艺,也展示出作为一个兄长的责任感。) 从对词的理解方面作批注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最正当”三个字、“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是对小兄弟做法的充分肯定,对“我”拆毁风筝行为的有力否定,对自己行为的批判。)从对句子的理解方面作批注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一个“傲然”地走出,一个“绝望”地站着。两者对比,一个是大老虎,无比凶猛;一个是小绵羊,非常可怜啊
31、!)从读出的感想方面做批注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一件事,放在心中,不上不下最难受。两个“很重”,两个“堕着”,极力渲染、铺排内心深处的愧怍,乃至于成为一块心病。)从表达技巧方面作批注2. 学生品读课文,圈划批注,教师巡视辅导,留意批注得好的内容,可以当场读,激励其他同学,用心品味语言;也可以最后选典型发言。3. 典型发言,师点评,或纠正,或点拨,或提升,或深化。以下几处十分精彩的地方,如学生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帮学生品析一下:(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
32、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沙沙的风轮声”是从听觉写风筝,“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是从颜色写风筝,“瓦片风筝”是从形状写风筝,“放得很低”是从状态写风筝,“寂寞”“ 憔悴可怜”是从神态来写风筝,可谓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啊!(2)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弟弟是喜爱风筝,这里的描写非常传神。“张着小嘴”“呆看”极写看风筝的出神,“至于小半日”极写看风筝时间之长;两个比较工整的句子连用“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通过两个情况的两个动作描写
33、,写出了弟弟看人家放风筝的高兴劲。这些都很突出的浸染了、照应了“最喜欢”风筝。试想,假如弟弟得到“我”的允许能够亲自去玩风筝、去放风筝,那该是何等的兴奋啊!而此时弟弟只有看的份,“多病,瘦得不堪”“只得”这些词语,折射出作者现在内心深处对弟弟的同情,以及难以抹去的隐隐伤痛。(3)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三个动词“抓”“掷”“踏”,在弟弟看来,可谓惨不忍睹。读者读来不也有这样的感受吗?可怕,震惊,凶神恶煞!这是“愤怒”的表现,作者当时就是这样的“愤怒”。我们想,越是写自己的残暴,以后对弟弟的愧疚越沉重。作者能真实的再现自己的凶相,也可见作者的勇敢,勇于解剖自己
34、,这强烈的自责能否让自己好受些呢?通过下文看,“我”没有其他办法,现在看,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写文章来表达对小弟的深深的内疚之情)(4)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当知道了二十多年前本以为理所应当的一件事乃是一个错误后,“我”的心沉重起来,“很重很重”突出了心情的压抑、苦闷、内疚。一个人知道了过错,懂得忏悔,这正是心灵的发现,体现出开放的心态,是心灵深处善良本性的闪耀。)(5)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
35、,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照应开头,有开有合,章法严谨。“又”点出难以排遣的愁苦,想忘都忘不掉。每想到往事,就会有“无可把握的悲哀”,就会感到“寒威和冷气”,意思是心就会悲凉起来。一颗悲凉的心,源自对兄弟的愧怍,源自无法换回弟弟天真的童年,源自兄弟俩深深的亲情。)过渡语:本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的叙述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深情,再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的扼杀。文章深深打动我们的是,伟大作家美好的心灵世界。下面我们来与作家对话,谈谈你的新的思考六、课堂活动四:创意阅读,与作家对话1. 教师提示:(1)这个说话活动也就是
36、让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感悟,或者产生了什么思考,想对鲁迅先生说点什么(2)引导学生从个人感受出发,经过认真思考得出,不要强加给学生。2.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点评。教学创意:意在引导学生读出新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捕捉学生多角度地对课文的理解。七、联想与扩展推荐鲁迅先生年创作的我的兄弟一文,与课文做比较阅读。我的兄弟全文如下: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
37、好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对于我的兄弟与风筝的关系,唐弢先生形容得好:“正如色彩鲜艳的油画先画一个简朴的素描草稿。”与我的兄弟相比,风筝一文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细致,更重要的是突出强调了“我”自知过失后的懊悔和无法得以赎罪的
38、“悲哀”,主题更加深刻了。八、收课今天我们用了最常规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散文。第一步:初读课文,弄清了这篇文章大致写了什么;第二步:再读课文,找出了不懂的词句,能提出问题,说明你读书读进去了; 第三步:细品课文,揣摩语言之美妙;第四步:回味课文,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思考,即文章美的内涵。 希望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法读其他文章,它会给你带来收获的。篇五:鲁迅风筝_教案风 筝鲁迅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
39、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
40、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
41、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
42、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2、能力目标:训练
43、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的批判性。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三、教学难点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谁能告诉我诗的最后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吗?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儿童放风筝时的情景,但是,从诗的最后两句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趁着东风放风筝,我们能够想象他们放风筝时那种欢乐愉快的心情。还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44、”,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二).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
45、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下面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提问: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们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 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三)、进入课文:(提前已让同学们预习了,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1,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hung sash ch lng dng xin 惊 惶 瑟 缩 什 物 丫 杈 伶 仃嫌 b w zh n?a du?可鄙 恶 掷虐 堕y qio cu m w gng ch?ng苦心孤诣 憔
46、悴模 样 蜈 蚣惩 罚伶仃:(lng dng ;孤独,没有依靠)憔悴:(qio cu;瘦弱,不好看) 嫌恶:(wa ;厌恶) 惊惶:(hung ;惊慌)瑟缩:(sa ;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苦心孤诣:(y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多 音 字,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明确:要表达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悔意。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 烘托出我的悲哀 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2)思考:本文回忆了童年生活中一件什么事情?鲁迅先生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主要写鲁迅小时候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
47、粗暴干预的过程,以及成人后鲁迅先生明白了游戏之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之后的自我反省。文章以“风筝”为线索,可以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4)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第三部分(511)中年时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这件事。 第四部分(12)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着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五)、 赏读第一部分1、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文章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整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 烘托出我的悲哀 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悲哀)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我”思想感情的语句。明确;此
48、部分描写了北京的春天放风筝的情况,也描写了自己家乡放风筝的情景。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 探究: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我”“悲哀”的又是什么?明确: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
49、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了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后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六)、 小结(七)、 作业熟记课文生字词,温习课堂的学习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学习了文章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风筝。二、分析文章(一)第二部分(34自然段)1. 找出文中对小兄弟入迷情状的描写的词句,说说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分析这些描写流露
50、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三自然段)入迷情状: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她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让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我”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二)第三部分(511自然段)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
51、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一下子意识到当初不准小兄弟放风筝是错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 .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
52、虐杀儿童的天性。作者扼杀了小兄弟喜欢游戏的天性。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4. 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但是当作者想要给弟弟道歉时,弟弟却说
53、出“有过这样的事吗”,让作者想要补过的心倍受打击,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精神的虐杀,弟弟却逆来顺受,全然忘却。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表现出了封建的老幼尊卑传统观念对于儿童天性的抹杀。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而 “我”沉重的心情也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三)第四部分(12自然段)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
54、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之间讨论,谈一谈你
55、对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要求:选择你最有兴趣的角度,进行讨论,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讨论得最好,回答得最好。 时间:3分钟学生讨论后,回答: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教师小结 :(总结学生表现情况:黑板上 给这一组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a、有手足情;b、有“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c、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d、有小兄弟毫无怨恨的思想内容;e,还集中表达了“我”的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五)、 作业以“童年”为话题,写一件童年趣事。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厂房改造合同协议3篇
- 专属担保义务拓展协议样本版B版
- 2025年度拆除工程安全评估与装修监理合同样本4篇
- 个人住宅装修协议样例一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租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假离婚后子女抚养权争夺法律合同3篇
- 专业油漆工程2024年度承包协议版B版
- 上海二手房买卖合同书范本(2024版)
- 2025年度拆迁拆除工程进度款支付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户外活动场地及设施租赁合同范本4篇
- 大数据管理与考核制度大全
- 大学面试后感谢信
- 2022届上海高考语文调研试测卷详解(有《畏斋记》“《江表传》曰…”译文)
-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 如何打造顶尖理财顾问团队
- 土壤农化分析课件
- 小区大型团购活动策划
- 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2273
- 2023年租赁风控主管年度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开关插座必看的七个安全隐患范文
- 高分子成型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