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伤仲永学案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伤仲永学案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伤仲永学案_第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伤仲永学案_第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伤仲永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激发同学们热爱童年生活,并回忆有趣或难忘的一二件事。2 过程与方法:识记生字、新词,通读文章,读懂课文结构,了解所写内容,思考写作意 图,学习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二、教学重点:1、理解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三、导学提纲:(读文后思考,学员小组内交流)1、本文题目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得到那些信息?2、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中的“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中的“似乎”、“确凿”二词语气相反,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3、第2段开头的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该如何理解?重点句是哪 一句?4、默读第2段内容,说说作者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百草园充满生趣的快乐生活?5、第4段属插叙,插叙了 “美女蛇的故事”有何作用?6、默读7段,概括本段内容,圈点出捕鸟的全过程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7、第9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文中三个“也许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语气?文 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第9段句末,在“蟋蟀”、“覆盆子”、“木莲”后面加上“们”,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感情?8、读课文第二部分1 0 2 4段文中你可以看出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简要阐述理由。1 0、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

3、待这两种 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四、基础训练:仿照本文第2段多角度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五、达标测评:1、仔细阅读课文第2段,标出本段句子的序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段内容本段文字中各句间的关系是()说说作者写百草园的乐趣主要表现在那三方面?答:选段首句中“不必说”领起的这一句描写百草园的物,它的描写顺序是从到;“也不必说”领起的一句是描写百草园的物,它的描写顺序是从到。这段文字描写得有声有色,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A颜色B滋味C声音D形状段中第2 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四件事?作者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

4、在于()A、表现“我”幼年时期的调皮、贪玩、不爱学习的特点B、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C、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Dk揭示儿童幼稚、顽皮的性格特点,以此来衬托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丰富有益。(2)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插叙及其作用,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学习以“我”的活动和内心感受作为行文的线索,现实与往事交错叙述。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及记叙的顺序,体会作者流露在文中的复杂感情。教学难点:文题的理解及“喜欢长高变成大人,又是多么怕呢? ”三、导学提纲:(读文后思考

5、,学员小组内交流)1、初读课文,标注自然段。2、课文巧设伏笔,暗示爸爸将不久离开人世。(请找出相关语句)如: 11 段:暗示爸爸身体已经很糟糕,不久离开人世,暗示我要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懂得分担责任。54段:“催着自己,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是父女心灵相通的预感,暗示作者爸爸真的不行了, 催女儿快去相见.55 段 : “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 此处借爸爸最爱的花的散落来暗示爸爸生命的终结 , 以花喻人, 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3、文章的题目有何意义?4、读3 2 3 4段,本处是关于爸爸爱花的回忆,结合前后文,你觉得作者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读4 6 5 3段,此处

6、回忆的是什么内容?同前文爸爸对“我”说的哪句话相呼应?通过这件事爸爸教会了“我”什么 ?6、爸爸逼“我”去上学这个情节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性格特点?对“我”的成长有何影响 ?四、基础训练:仿照2 2段,写一段文字,学习准确传神的动词应用.五、达标测评:用心读5 4 6 8段,回答下列问题.(1)5 4段开头“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应用了的修辞手法?加上两个感叹号的连续使用表达了“我”的心情 .(2)第55段中“旁边的夹竹桃很不想样” 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 文末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 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 “爸爸的花落了”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有什么关系?六、拓展延伸对于

7、“长高了变大人”, 你是喜欢还是害怕?或者两者感觉兼而有之?请说说你自己的想法?3 丑小鸭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2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 幻想 , 夸张来塑造形象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只要不懈追求, 努力进取, 即使身处逆境, 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三、导学提纲:1、介绍童话及其特点。2、课文导入: 同学们 , 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普照, 一路顺风; 也可能是风雨交加, 坎坷艰险。那么在你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 在你被被人耻笑轻视时, 你会怎么样呢?你是

8、认命吗?其实, 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 与遭遇不幸抗争, 你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3、速读课文, 思考回答:( 1)遭遇不幸, 自卑至极的丑小鸭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理想它经历了哪些不幸?( 2)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丑小鸭因为丑陋而遭遇了许多歧视和排挤, 但丑小鸭认命了吗?在通往理想幸福的道路上它以()的精神,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是:四、达标测评:1、阅读:“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1 )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2 )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

9、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 )面对大家的赞美,丑小鸭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 “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4)从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4 诗两首一、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勇敢慎重得面对人生选择。3、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诗歌中比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三、导学提纲:(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激趣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让你受挫,让你求而不得, 给你启而不发, 叫你考试分低, 愿不随心), 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

10、的一首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不幸的。2、理解作者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及写作背景。3、整体感知, 反复阅读本诗, 独立思考, 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你喜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吗?为什么?(二)学习未选择的路1、导入。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本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 人对路的选择是指对人生道路的选择.3、本诗哲理: 生活路千万条, 站在人生岔道, 必须作出选择. 通过比较, 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也就失去了走另一条路的机会

11、, 从此决定了你人生的道路. 诗中蕴含这样的哲理: 既然不能同时去涉足两条路, 那么在人生的岔路口必须慎重选择; 既然难以再返回, 那么在已选择的路上要努力走好。4、请同学们默读全诗并思考:(1)怎样理解诗歌中的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2)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五、拓展延伸:1、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成功()。A、就像不想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B、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C、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D、

12、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2、写三句关于人生哲理的格言。5 伤仲永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王安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翻译全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态度。三、教学重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及词句翻译。对比鲜明。四、导学提纲:(读文后思考)1、读通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做到不读错,不破读,熟读成诵。2、读出节奏,不读破句,以语文为单位,读出语文或语气停顿。3、读懂句文,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相互质疑问答,不能依赖教辅书翻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处应动手作标注。4、对应译文。5、读课文并思

13、考,口头或书面表达以下问题。( 1)题目“伤仲永”中的“伤”是什么意思?(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出来。(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而变得“泯然众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他变化的过程中找出来吗?( 4)你认为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是什么?方仲永“天才”变“庸才”给你什么启示?五、基础训练、1、找出本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写出句中“于”、“之”的词义)于邑人()忽啼求之()于舅家()借旁近与之()于贤于材人()之余闻之也久()受于人者()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六、达标测评: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A泯然众人也()R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不能称前日t之闻()DK世隶耕()E、卒之为众人()F、邑人奇之()2、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仲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