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9)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9)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9)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9)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9)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83 诫子书论述了修身和为学都要“”_ 的道理,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才能“ 致远 ” ; 诫外甥书则论述了 “ ” _ 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两篇文章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_【答案】84 C85 B86 B87 (1)不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2)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 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 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88 静 志当存高远 志向【解析】【分析】89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 断句题 ” 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

2、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根据意思判断, “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何损于美趣, 何患于不济” 的意思是: 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 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 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 根据结构判断,“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都是动宾短语,结构一致。故选C。90 . B.解释错误,去离开。故选Bo点睛: 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 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 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 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91 . B.表述错误,诫子书中不仅概括了治学的经验,还谈到了品行和立志的问题。故选 B。92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 1 )重点词语:淡泊,内心恬淡;明志,明确志向;致远, 达到远大的目标。句( 2 )重点词语:窜伏,混杂;凡庸,平庸;下流,低下的社会地位。93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第一个空:结合诫子书内容,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4、” 中可知,修身和为学都要“ 静 ” ;第二个空:结合乙文内容,从“ 夫志当存高远 ” 中得出文章围绕志向展开; 第三个空: 从甲文“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乙文 “ 夫志当存高远” 中可知,两文都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出处:甲诫子书 乙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参考译文: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 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

5、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 使先贤的志向, 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 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 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 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 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 意气不慷慨激昂, 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 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阅读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完成下面小题(甲)周公诫子成王封

6、伯禽于鲁。周公诚之曰: “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少;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夹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够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恭:肃敬,谦逊有礼。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畏:同 “威" ,威严。哲:明智,聪明。由:奉行,遵从。(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7、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8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 强记( ) 非学无以广 才( )85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86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87 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 ” 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答案】84 见闻; 增长85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

8、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86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 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8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84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 )句意为:见识广博。闻:见闻。( 2 )句意为: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广:增长。8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阅读甲文,了解内容,根据“ 往

9、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 可知,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阅读乙文,了解内容,根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86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 )句意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此:这;皆:都。( 2 )句意为: (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 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 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

10、及了。 弛: 逝去; 意: 意志; 日: 岁月; 遂:于是。8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 志当存高远” 的意思是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阅读乙文, 了解内容可知, 被人们用做“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的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点睛】译文:甲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 一次沐浴, 要多次停下来, 握

11、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 (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 他的封地必定安定; 官职显赫, 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 (进而导致) 自己身亡的人, 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谨慎吗? ”乙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

12、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 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 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放松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13、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 若此,不若无闻也。8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B.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轻薄、浮躁C.家无井而出溉汲溉:灌溉、浇灌D.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8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因往晓之 B.静以修

14、身以刀劈狼首 C.有闻而传之者温故而知新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我如浮云 90.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9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诫子书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一开头作者就提出 “ 静以修身 ” 这一观点。8 诫子书中, “ 静 ” 是一个核心词。 “ 静 ” 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 “ 淫慢、险躁” 是其侧面表现。C 寓言故事 穿井得一人 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了故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