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桃小食心虫_第1页
枣树桃小食心虫_第2页
枣树桃小食心虫_第3页
枣树桃小食心虫_第4页
枣树桃小食心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枣树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主要内容 v1.桃小食心虫概述v2.危害情况v3.形态特征v4.生活史与习性v5.环境因素的影响v6.防治方法一 概述v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别名钻心虫、食心虫、枣桃小、枣蛆”,是我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蛀果类害虫,可危害桃、苹果、枣、梨等多种果树,主要以幼虫蛀入果实,在果肉及果核中蛀食,虫粪滞留于果内,被害果实易脱落,造成果实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危害严重时有虫株率可达90%,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二 危害情况v临泽小枣是临泽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名优特产品,距今已有1 500 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华老字号”产品。独特的自然资源条

2、件造就了临泽县独特的红枣品质,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发展红枣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建龙头、扩基地、拓市场,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引导,红枣基地已具规模,产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截至2010 年底,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达6 450 hm2,进入丰产期面积3 930 hm2,红枣年产量约为1.1 万t,产值达6 600 万元;发展红枣加工企业8 家,年加工能力达500 t。红枣产业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以桃小食心虫为主的各类枣树病虫害传入临泽县并迅速扩散蔓延,县林业局迅速采取措施开展防治,但其危害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

3、,给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抽样调查,仅2010 年因红枣食心虫虫害,造成逾1 000 t 红枣失去经济和食用价值,经济损失约400 万元,若再得不到科学防控,势必给临泽县正在发展的红枣产业造成极大威胁。三 形态特点v(1)成虫。雌虫体长78 mm,翅展1618 mm,雄展1315 mm,全体灰白浅灰褐色。复眼红褐色至深褐色。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各节腹面两侧有纤毛,雌虫无纤毛。下唇须,雄虫短而向上弯曲,雌虫则长而直伸。环生卵顶部四周处环生23 圈“Y”形刺状物,卵壳上有不规则、略呈椭圆形的刻纹。v(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216 mm,全体桃红色,腹面较淡,幼龄虫体色黄白或白色,但

4、头部皆黄褐色,颅侧区有深色云状斑纹。v(3)蛹。体长6.58.6 mm,黄白至黄褐色,羽化前灰褐色,体壁光滑无刺。翅、足及触角端部不紧贴蛹体而游离,后足端至少达第5 腹节后缘,并明显超出翅端很多。v(4)茧。明显分为2 种:冬茧为扁圆形的“越冬茧”,长56 mm,宽23 mm,为幼虫吐丝缀合土粒形成,质地十分紧密;夏茧为纺锤形的“蛹化茧”,长1214 mm,质地疏松,常在一端留有羽化孔。四 生活史与习性v生活史:v该虫在每年发生12 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越冬茧”过冬,部分未脱果的老熟幼虫在堆果场和果库中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 月中旬至7 月上中旬破“越冬茧”出土,出土期长,各虫态发生时

5、期不一,出现世代重叠的现象。出土后的幼虫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壤中、石块下、草根旁或其他隐蔽场所做“化蛹茧”化蛹。一般前蛹期13d,蛹期13 d 左右。越冬代成虫一般在6 月陆续发生,产卵前期13 d。卵期为710 d,一般8 d。通常第1 代盛期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第2 代卵盛期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内为害。田间最早在7 月上旬可以发现个别被害果,7 月中旬左右蛀果危害最烈。幼虫陆续老熟后脱落地面。脱果晚的便直接入土做“越冬茧”过冬,仅发生1代。大部分脱果早的则在树冠下或周围的土石块或缝隙下结“化蛹茧”化蛹,蛹期812 d,于7 月中旬至9 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继续发生下

6、一代,这代幼虫在果内危害至8 月中下旬开始脱果,果实被采收时,仍有一部分幼虫尚未脱果,随果带入堆果场或果库中才脱果。v习性:v桃小食心虫的脱果幼虫在枣园的分布规律,随地形、土壤质地、枣园管理情况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平地、无间作、土壤细疏平整、地形不复杂而无杂草的地块,脱果幼虫多集中于树冠下距树干1 m 范围内的土中结成“化蛹茧”发生第2 代或结成“越冬茧”过冬,且以树干基部背阴面的虫口密度最大。如树冠下地形复杂、杂草丛生、间作有其他作物、土石块多的地块,脱果幼虫即可就地入土结茧越冬,“越冬茧”多分散于树冠外围土中。在平地园,80%的“越冬茧”垂直分布在树冠下013 cm 深的土层中。

7、成虫羽化多在18:00 以后,以19:0021:00 为最多。成虫飞翔力不强,白天静伏于枝条或叶片的背面和杂草中,对灯火和糖醋液均无趋性,但趋异性极强。卵大部分产在枣叶片背面基部,小部分产在枣果实上,果实上的卵主要落在梗凹及伤痕处。卵多在早晨孵化,以4:00 以前为最多。幼虫孵化后,先在果面爬行30 min 至数小时,然后选择适当部位咬破果皮,将皮屑堆放于蛀孔周围,并不蚕食,故用胃毒防治无效。一般1 个果实只有1 头幼虫。五 环境因素的影响v1,土壤温、湿度和降雨对幼虫出土的影响v各年越冬幼虫出土的数量消长,差异极大。当5 cm 土温在19 以上,即可满足幼虫出土的温度需要,但幼虫出土高峰到来

8、的早晚及次数受降雨及灌溉的影响极大,特别在黄土高原或山地,各年春季雨量分布不均,出土的高峰往往随降雨的次数出现若干次。在长期缺雨的情况下,则将推v迟幼虫大量出土的时期,甚至当年不出土。v2,温度、湿度对成虫繁殖和孵化率的影响v据室内温、湿度的多种组合测定表明,温度在2127,相对湿度为70%时,对生殖力不利,温度高达33 ,即不能生殖。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127 ,相对湿度为75%95%。久雨、暴雨也会抑制成虫产卵。v3,光照对发生世代影响v光照周期的季节性变化是导致幼虫滞育的主要因素。桃小食心虫既不同于长日照型昆虫,又不同于短日照型昆虫,而属于中间型。v4,天敌的影响v根据近几年各地对桃小食

9、心虫天敌资源的调查,有10多种天敌对桃小食心虫卵、幼虫均有理想的控制效果,其中甲腹茧蜂、中国齿腿姬蜂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六 防治方法v根据桃小食心虫在树上蛀果危害和在土壤中越冬等特点,要采取树下防治与树上防治相结合、园内与园外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其危害。1狠抓树下防治,消灭越冬出土幼虫v(1)挖茧。第1 年冬季或早春,在5 月中旬以前进行。在围绕树干半径90 cm 的范围,挖深12 cm 的土壤,然后筛出所挖土中桃小食心虫的“越冬茧”,并集中处理。如果条件不足,也可缩小取土量,仅挖贴近根茎的土壤或刮除土表以下树皮。使“越冬茧”暴露到土表,变硬,越冬幼虫不

10、能再破茧而出。每年冬季和早春,翻动树冠及树干周围的土壤,把根际附近的土壤,挖出撒开,使虫茧翻到土表,失水干燥而死。v(2)开沟埋茧。根据“越冬茧”集中在根际土壤里的习性,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夕,或化蛹期,结合开沟施肥,把树冠下310 cm 的表土填入沟内,使“越冬茧”无法破茧出土和化蛹或羽化。v(3)清除落果。第1 代幼虫蛀入幼果后常引起落果。果实脱落时,幼虫往往仍未脱果。若能见到落果,就要经常拾捡落果,及时深埋处理,以消灭大量第1 代幼虫。v(4)农药土壤处理。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夕,可用50%地亚农或25%辛硫磷囊剂处理土壤。在越冬幼虫出土初期和盛期,用50%辛硫磷乳剂15 kg/hm2 处理土壤

11、,分2 次喷施。喷药方法:一是将原液释30 倍,喷到50 kg 预先备好的细土中,让其吸附,然后将药土撒在树盘地面上;二是将原液稀释100 倍,直接喷雾到树盘。施药后应及时中耕锄草,将药剂翻覆于土中。2树上喷药防治v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成虫羽化产卵和卵的孵化期进行,主要针对1、2 代卵和初孵幼虫。喷药时间应根据当年测报确定,一般应在第1、2 代成虫蛾高峰出现后57、37 d 分别进行,喷药时要细致周密。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可选用40%三唑磷乳油1 0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25%水杨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成虫羽化期内,用50%辛硫磷800 倍液或8%敌百虫粉喷防,以杀死羽化的成虫。3性信息素诱集和灯光诱杀v桃小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