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二)货车气动造型_第1页
第五章(二)货车气动造型_第2页
第五章(二)货车气动造型_第3页
第五章(二)货车气动造型_第4页
第五章(二)货车气动造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2 货车的气动造型 货车空气动力学的重要性:a、 货车的设计趋势 船式货箱厢式货箱转化, 本讲义以厢式货车为主进行讨论。b、由于该车型迎风面积大、阻力大,在正常的速度区间内 3661的发动机功率为空气动力所消耗。若气动阻力下降1而获得的节油量是小轿车的十几倍。货车空气动力学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货车周围的流谱和压强分布 1、 流谱 研究流谱的意义:关心的问题主要是阻力问题。 摩擦阻力 阻力 压差阻力主要部分 诱导阻力 要研究阻力必须熟悉表面的流动情况。 a 、头部:气流受到阻滞或滞止,流速下降压强升高。故在头部存在一个较高压强的正压区,是压差阻力的主要来源。 b、 顶部气流:在驾驶室顶缘

2、分离后又附着,在驾驶室顶部向后流动直接冲击厢体高出驾驶室的部分,形成较高压强的正压区,由于该区域产生涡流,正压区借助旋涡而扩大;另一方面,在这一高压作用下部分气流沿间隙向下流动,在厢体下部侧缘向两侧分流,加剧侧缘处的分离;在顶缘形成较大的气流分离区,形成负压,影响稳定性。气流在分离区之后附着向后流动进入尾流。 c 、底部气流:类似于轿车底部的流动,由于离地间隙大,进入底部的气流量相对增多,加之底部粗糙,阻力大P和侧面VP,故侧面下部向上翻卷的螺旋流较强。 d、 侧面气流:侧面气流:对于具有较大曲率的前面板和较大半径圆弧侧缘的驾驶室,由正面向侧面折转的气流平顺,不分离地沿侧面流动,对于前面板曲率

3、较小、侧缘又是棱角的驾驶室,将在侧缘产生气流分离,产生气流分离区,流过这个区域后又附着在驾驶室的侧面向后流动,在驾驶室后缘分离,加之厢体侧缘的影响和间隙处的下行气流,厢体侧缘将诱发较大的气流分离区,又加之底部的上卷旋涡,将在侧面形成较强的螺旋流,对于某些车型这个螺旋流将发展到厢体顶部,如图58所示,这种螺旋流将使增大,同时对稳定性构成较大的影响。 e 、尾流:尾流由侧面螺旋流上卷旋涡下卷旋涡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涡系,使气流能耗加大,加之气流由前到后的不可逆损失,后部将呈现较强的负压。是压差阻力的重要来源。 2、压强分布 如图510所示 前部正压区压差阻力 顶部负压阻力、稳定性 后部负压 压差阻力

4、3、旋涡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a、 消耗能量 生成、脱落、旋转均消耗能量,这些能 量消耗均体现为汽车前进的阻力,故旋涡可使增 加。 b、 污染:旋涡的旋转将其所携带的尘土抛洒在汽车表 面形成对汽车表面的污染,影响驾乘人员的视线。 c、 气动噪声:旋涡在某些部位的生成和脱落将使该部 位的压强交替变化,使之产生高频振动,产生不同 频率的气动噪声。 d、 某些部位的旋涡区可使车体产生屏蔽作用,如后述 的厢式货车驾驶室顶部的气流分离区即有这种功能,虽然旋涡本身要消耗能量,但收益大于消耗,净收益可使气动阻力下降。 4、切向力系数:如图511所示 其大小和 有关。由CT的定义0时即图512是几种车型的CT

5、曲线,由图知随车辆外形的增大 随 的增量增大。 CTV AT122CCTX0CCTX二、货车外形对气动力的影响 厢式货车的外形是大同小异的 同均由厢体和驾驶室构成。 异造型上的细微差异和尺寸的不同,从而区分出气动性能的优劣,如何处理车型的细微之处,是造型人员施展才能的所在,该部分分为车体基本外形和附加装置进行讨论。该部分为要讨论的第一部分。 1、 不同形状驾驶室的气动特性 a、厢型驾驶室 各前缘均是棱角或较小半径的圆弧过渡,因此均有分离,分离区对厢体起着屏蔽作用,避免气流直接冲击厢体,从而避免了厢体上的正压区,单从驾驶室的形状看,气动特性不如流线型的驾驶室,但由于屏蔽作用,使整车的气动特性优于

6、流线型驾驶室的厢式货车。 b、流线型的驾驶室 无分离区或分离区较小,气流在分离区后附着,沿壁面高速流动,直接冲击厢体高出驾驶室的部位,在侧面则冲击宽出驾驶室的部位,使,这种驾驶室自身的气动特性优于厢型驾驶室,整体性能有时不如厢型驾驶室的气动性能。如图513所示。(一)驾驶室的形状有上述知,驾驶室的设计应和厢体的设计综合考虑,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2、不同形状驾驶室的厢式货车在侧风情况下的气动特性 图414示出了两种(厢型和流线型)驾驶室的厢式货车的侧风特性。 a、 整车的侧风特性 由图414知: 减小:由于厢型驾驶室的导流作用,CT小于流线型驾驶室的厢式货车。 增大:上述导流罩作用破坏,而驾驶室

7、的气动性能又明显不如流线型驾驶室,随着增大, CT增加较快,而流线型车增加较慢,但流线型车随着增大,直接冲击厢体的气流量减小,故随着增大, CT增加较慢。 b、 驾驶室的侧风特性 、从两种驾驶室的总体情况看,流线型明显低于厢型驾驶室的厢式货车。 、当增大时,厢型驾驶室头部的迎风面积向小于90度的方向发展,棱角起着导流作用, CT随着增大而有所减小。而流线型原来头部的正压区就不大,当 0时处于最佳状态,但随着增大这种状态被破坏,故CT增大。 c、 厢体的侧风特性 、从整体上看,流线型对应的厢体CT明显大于厢型驾驶室对应的厢体,因为流线型驾驶室不产生分离所带来的屏蔽作用。 、 增大时,流线型驾驶室

8、对应的厢体CT变化不明显,而厢式驾驶室的厢体随增大上述的导流效果减弱,故CT明显增大。 (二)货厢的高度对气动力的影响 由上述知,驾驶室的气动特性对整车的影响较大,故分析厢体高度对的影响,必须区分驾驶室的情况。 A型 : 由于存在分离区的导流作用,使气流上抛,当H较小时抛射角相对较高,在厢体前缘仍不能附着,所以阻力较大;当H逐渐增大时,导流作用得以发挥,故H增大阻力下降,达到某一数值时阻力最小,这时气流匹配得当,当H进一步增加时,破坏了这种最佳匹配,气流折射不足,仍有部分气流冲击厢体,故H越大,阻力越大。B型:驾驶室作了园化处理,驾驶室上的气流不分离或者分离区较小,故H增大,冲击作用增强,阻力

9、增大,且H愈大阻力增加愈快。 2、 形状基本不同的驾驶室 A普通型 B流线型 C方型 分析:由图知,当h0时,驾驶室的阻力在总阻力中占很大的比例,此时,流线型的最小,当h增大时,变化同上述分析。对于普通型和方型,当h由0开始增大时,导流罩的作用使下降,达到一定数值时,阻力最小,普通型0.6m,当h进一步增大时阻力上升。 结论:不同驾驶室对应不同的Cxh曲线,对于流线型的驾驶室最好不要增加h,对于方型和普通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h可以使阻力下降,但有一最佳值。 (三)驾驶室和货厢之间的间隙对气动力的影响为什么留间隙:发动机维修、转向等原因1、 间隙处的流动特性当间隙增大时,由驾驶室顶部流过来的气流

10、向下偏斜,使厢体上部的冲击区增大,正压区增大,同时气流向下流动的趋势增强,从而干扰侧面的气流,虽然驾驶室后部的涡流增强,其压差阻力有所增大,但不是主导因素,如图518a所示,当时,驾驶室、底座的阻力变化很小,而厢体的阻力随S的增大有较快的增大,原因如上所述。图518b示出了驾驶室、底座、和厢体三者的气动阻力系数随的变化关系,由图知驾驶室和厢体阻力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而底座的变化不明显。 2、 三种不同间隙值的货车的气动性能 A、 间隙小0时, Cxmin , 增大时CT增量小。 B、 间隙较A大, 0时,Cx增大, 增大时CT增 加较快。 C、 间隙最大 0时, Cx最大, 增大时CT增加 较

11、快。原因如前述。 3、 开式货厢货位的影响 当开式货厢有高于驾驶室的货物时,也产生前述整体式货厢的流动特性,图520是当货物在不同的货位时的气动性能. 4、 厢体前缘园化 某种车型当厢体前上缘采用园角时,半径取一定的数值时,气动阻力系数可下降8,原因:利于气流向上折转,疏导前部正压区内的气流,使正压区减小,同时上部的气流分离区减小,故气动阻力系数减小。 以上讨论了驾驶室的形状、厢体高度和间隙等对气动阻力特性的影响,所获得的数据都是对于一定的车型而言的,仅供参考,不宜照搬,需根据风动试验确定有关数据。 三、货车的气动附加装置对气动力的影响 对于货车的基本形状进行合理设计,可以获得好的气动力性能,

12、但是由于车型结构上的原因,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利于改善气动力性能的流动机制,这时仅靠对基本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已不能带来好的效果,或根本无法实现,这时可在某些部位加设一定的气动附加装置,可获得好的效果,从而使气动力性能更加改善,图521为某车型安装的气动附加装置示意图。 (一)导流罩 1、 改善气动特性的机理 厢体前部是一正压区,并诱发侧缘和顶缘的分离,从而使气动阻力系数和气动升力系数增大,若在驾驶室上部安装导流罩,可造成下述流动机制,改善气动性能: a、 靠导流罩自身的形状疏导气流向后流动避免对厢体的冲击,避免正压区和分离区的产生。 b、 靠导流罩制造的旋涡区起屏蔽作用,产生同a的同样功效。 图2

13、2和图523为某种车型安装导流罩后的流谱和压强分布情况。 2、 导流罩的形式 A型 靠自身的形状疏导气流,根据功能的不同又派生出C、D两种。 C型 只对流向顶部的气流起导向作用。 D型 同时对流向顶部和侧面的气流起导向作用,有侧风时效果较好,可减小30。 如国产STEYR35型车安装C、D两种形式的导流罩在无侧风的情况下,1:10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减小22和18。 B型 导流罩为直立于驾驶室顶部的板状物体,在驾驶室顶部制造一个可利用的气流分离区,对厢体起屏蔽作用,其设计参数需在风洞中试验确定。一般阻力减小15。 3、 导流罩的安装参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1) 以平板式为例 如图525所示a、 角度

14、改变时将改变气流的向上抛射角度。b 、 x/l的改变也将改变气流和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也将改变气流的匹配状态,Cx也将改变,在几个角度之下,x/l0.3时,x/l 相对较小,角度和x/l两者决定着最佳匹配状态的产生,其流谱如图526所示:A上抛过高增压区消除,但分离区较大; B匹配最好,正压区消除不分离; C低抛存在增压区,上部有分离。图527是STYER导流罩后缘的安装高度和的关系,由图知当h/H=0.2时即流谱对应B的情况。当有侧风时气流的匹配变的不那么重要,由图528可知,在某一角下改变,变化较小。 2)其他形式的导流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x/l和等参数的变化将改变 。 3)高顶驾驶室

15、 这种设计将驾驶室顶部设计成导流罩的形状,不仅阻力减小,而有效地增大了有效内部空间,改善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如图529所示。 (二)侧风装置 导流罩可有效的改善0时的气动特性,为改善有侧风时的气动特性,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气动附加装置: 1、 驾驶室和厢体之间的密封板 原理:当有角时气流横穿间隙,迎风面积增大,尾涡区增大,阻力增大,当安装密封板时,可以防止气流横穿,改善气动特性。图530示出了其结果,由图知5150 范围内最大,收益可达15。 2、 侧裙 机理:当0时气流横穿底部,冲刷底部的粗糙物和粗糙表面,破坏了0时的最小阻力流谱,阻力增大,当汽车侧面底部安装侧裙时,可以防止气流横穿,改善气动特性

16、。由图531知50时,增大Cx迅速增大;在200时均有效果。另外还有其他优点,防止泥水飞溅、人或小汽车钻入汽车底部。 3、 厢前体涡流稳定器 原理:形状厢前体的板状物体,如图532 当0时破坏厢体上的大结构旋涡,使之强度下降,不易影响下面的负压区,从而减小正压区; 另一方面可使驾驶室后部的旋涡破碎静压回升,使驾驶室的压差阻力减小,再者可部分地防止气流横穿间隙,从而使气动性能改善。图532示出了涡流稳定器对切向力系数的影响。A-无 B-有 C涡流稳定器+侧裙由图知在10的范围内减阻作用明显。 (三)厢前体整流罩对气动力的影响 构造:设置在厢前体的具有整流效果的构造物。 1、 原理:靠构造物的形状

17、疏导气流,使气流向各面分流,避免了正面的正压区和各缘的分离,从而阻力下降。 和导流罩的区别:导流罩靠自身的形状疏导气流,或者靠制造的旋涡区屏蔽厢体的迎风面,达到减小气动阻力的目的,导流罩自身要产生附加阻力,使其作用有所削弱,而整流罩在厢体上无附加阻力,故一般效果好于导流罩,但可能牺牲间隙的功能。 2、 形状不同效果不同,如图5-33所示,三种差别较大。 3、 驾驶室的形状不同效果也不同如图5-34所示: A、 不同驾驶室安装整流罩后效果不同。 B 、同样情况整流罩的效果好于导流罩。 (四)减小压差阻力的气流导管 1、 构造:如图5-35所示,一个贯穿于整个厢体的管路,后部伸入尾涡区,打碎尾涡区

18、的旋涡,前部突出于厢体前缘或与前缘平齐。 2、 原理:在厢体前引入高能气流,射入尾涡区,打碎旋涡,减小旋涡的能量消耗自身速度降低压强回升,从而使压差阻力减小。 3、 例子1:25的模型,两种安装方案 A、前端伸出 减小47% B、 前端平齐 7% 差异的原因:伸出的离开厢体,进入的气流速度高,平齐的受厢体的影响,气流速度低,能量小,效果也小。 缺点:侧风时效果不好。 (五)前部扰流器 原理同轿车 例子:EQ140-I型安装扰流器后阻力减小4.7% CA141(解放)减小 8% 最佳效果9%(六)后部涡流稳定器 原理: 破碎后部的旋涡,减小能量损失使静压回升,阻力可减小9%。 (七) 后部挡板拟制上卷旋涡,提高进入尾涡气流的能量(八)后部扰流器(八)后部扰流器( (九九) )底部填充护板底部填充护板原理: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