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带解析)_第1页
2022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带解析)_第2页
2022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带解析)_第3页
2022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带解析)_第4页
2022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B卷)(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题文】内环境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1 . 2层B .4层C . 6层D. 8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中的氧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共三层生物膜,6层磷脂分子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作用。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内环境的作用。【题型】选择题【结束】2 .【题文】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为若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

2、析:由题意知,为小动脉,为组织细胞,为毛细淋巴管,为组织液,为血浆,人体内新 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 管壁进入,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若为肝脏细胞,血液由流向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故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ABC错,D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作用。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准确识别图中结构,回答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问题。【题型】选择题【结束】3 .【题文】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

3、存在于A.B.【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A、R C D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错;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 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对;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小分子蛋白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然后可进入毛细淋巴管,错;血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故血浆中不会存在蛋白质水解酶,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明确人体体液各组分间的物质交换情况。【题型】选择题【结束】4 .【题文】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B处受刺?敷后,C处先兴奋,D处后兴奋B.兴奋在由B-C-D的传导过程中经过了 3个突触C.在反射弧中,决定神

4、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D.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 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知, A、B C、D、E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兴奋由B-C, 8 D经过了 2个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突触中的传导是 单向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传至a处,电流由b-c-a,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传至 a-b间,指针复位,传至 b处,电流由a-c-b,指针向右偏转;故选 R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熟悉神经

5、调节的知识。【题型】选择题【结束】5题文】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I代表整个大圆,n包含IV。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IA. I体液B. I突触 C. I核酸 D. I免疫n细胞外液n突触前膜n核糖核酸n特异性免疫in细胞内液in突触后膜in脱氧核糖核酸ID非特异性免疫IV组织液IV突触小泡IV信使RNAIV细胞免疫试题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前膜所在的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明确各生物学概念的内涵。【题型】选择题【结束】6.【题文】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

6、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B. 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C.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 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h与Ach受体结合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Ach受体为膜蛋白,具特异性;高尔基体在分泌物产生中起加工包装的作用;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不是跨膜运输。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中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突触的结构及功能

7、。【题型】选择题【结束】7 .【题文】下图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下列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IIIIA.刺激点,能发生兴奋的有、8 .刺激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C.刺激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电位变化)但突触间不出现化学信号 (递质释放)D.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传递,是单向的,由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到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间出现电信号-化学彳t号一电信号的转化;故选 Ao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兴奋的传导。点评:对此类试

8、题,学生应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中及神经元间的传导。【题型】选择题【结束】9 .【题文】促胰液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分别是()A.肠黏膜细胞和甲状腺细胞B.胰腺细胞和甲状腺细胞C.肝细胞和下丘脑细胞D.胰岛细胞和垂体细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液的分泌,其靶细胞是胰腺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与分泌,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激素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激素调节。【题型】选择题【结束】10 【题文】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 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

9、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 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 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老鼠的物质代谢能力是因变量,其它是无关变量;A中处理已有;B中处理改变自变量且繁琐;C中处理补充了一无关变量的影响;D中处理增加了自变量,违背单一变量原则;故选

10、 Co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的实验。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题型】选择题【结束】11 .【题文】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调节生物新陈代谢的物质,可以起催化作用12 在一次反射完成的过程中,传入神经兴奋时,Na+内流,传出神经兴奋时, Na+外流C.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CO通过体液传送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体温调节的中枢在垂体,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激素只调节生物新陈代谢,不提供物质和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A错;传入、传出的兴奋都是Na+内流,B错;体液调节的主

11、要内容是激素调节,CO通过体液传送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C对;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与月K岛素、胰高血糖素无关,D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题型】选择题 【结束】11 .【题文】下丘脑对高等哺乳动物稳态的维持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A.B.

12、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冷觉 和热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没有大 脑皮层的参与,小白鼠仍能进行体温调节。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下丘脑的功能。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下丘脑的功能。【题型】选择题【结束】12 .【题文】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IO1U21 2 15 42 49 56疫制I 第二剂炸射

13、时间/ 抗体上的/一、二变化曲段诲而甲第刑伟射时轲抗体甲的A.B.C.D.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交出曲线【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抗体甲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第二次注射疫苗刺激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从而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抗体;此过程属特异性免疫;故ACD昔,B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液免疫。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题型】选择题【结束】13 .【题文】右图表

14、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 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通上千*马nk>记也c 晶也d扣他励他A.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B.产生抗体的细胞既可由b分化形成,也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C.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a、b、c、d表示的细胞依次是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过程都需 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由 B细胞分化形成,也可由记忆 B细胞分化而来;记 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

15、表达;ABD对,C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题型】选择题【结束】14.【题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入彳夏T细胞后,T细胞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HIV直接利用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B. HIV在增殖时不需利用 T细胞提供的脱氧核糖核甘酸C. HIV在增殖时必'须利用 T细胞提供的核糖核甘酸D. HI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以 T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HIV由RN用口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Z勾,不能直接利用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必须利用T细胞内的核糖体以 T细

16、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HIV在增殖时,必须利用 T细胞提供的核糖核甘酸来合成 RNA利用T细胞提供的脱氧核糖核甘酸完成逆转录,获得DNA从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ABD昔,C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彳受T细胞。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病毒的结构及生活特点。【题型】选择题【结束】15 .【题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轻松和愉快会使 力的升高。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A.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降低C.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提高T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 )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提高D.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答案】D【解析】T细胞产生

17、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细胞增殖、试题分析: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是细胞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分化,进而产生大量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免疫调节的过程。【题型】选择题【结束】16 .【题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侵入机体后()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B.高尔基体活动增强C.记忆B细胞迅速变化D.最终被效应T细胞清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抗原物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侵入机体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迅速增殖、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浆细胞、记忆 T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中高尔基体活动增强,产生相应的抗体,进Bo入细胞的病毒,经细胞免疫

18、,最终被抗体清除,故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免疫调节的过程。【题型】选择题【结束】17 .【题文】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正确的是(dA.B.C.D.a代表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代表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代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d代表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呈递给T细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浆细胞分泌抗体不须抗原刺激;淋巴因子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激素样的多肽物质,不具有 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可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使靶细胞发生

19、特性或功能的变化;细胞免疫中,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将靶细胞中的抗原暴露出来;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 呈递给T细胞;故ABC错,D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免疫调节的过程。【题型】选择题【结束】18 .【题文】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19 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小麦减产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答案】C小麦减产不

20、可避免,【解析】试题分析: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影响传粉,受精作用必受影响,生长素只 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无法使未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小麦减产不可避免;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乙烯主要促进果实成熟;故选Co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题型】选择题【结束】)b和ca点均19.【题文】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mol IA.对同一植株来说,如果是芽,则 a点右移B.对同一植株来说,如果是茎,则 a点左移C.该图能够反

21、映生长素对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将植物横放一段时间后根向重力性生长,是因为根的背地侧和向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分别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的敏感程度依次降低,故芽和茎的 右移;图中显示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横放植物中的生长素 受重力影响向下运输,使背地侧和向地侧生长素浓度发生变化;故ACM, B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长素的有关知识。【题型】选择题【结束】20.【题文】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分别放在下表所示的含有五种物质 的溶液中

22、泡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分 析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溶液雄花雌花比值(雄花:雌花)水(对照)21.13.85.6赤霉素(100 mg /L)4.74.71.0CP(100 mg/L)(一种生长调节剂)6.26.80.9乙烯利(1000 mg/L)19.63.75.3整形素(10 mg/L)33.11.227.6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

23、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会影响雌雄花的性别 分化;不同植物对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程度不同;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根本上是基因表达调控的 结果;表中数据显示,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对应的比值较小,说明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对应的比值较大,说明有利于雄花的形成;故ACD对,B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结果。【题型】选择题【结束】21 .【题文】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A.用

24、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调查中,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捉标志数=第二次捕捉数:第二次捕捉中标志数,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到数值偏大;土壤中小动物具有避光性,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有可 能有部分小动物仍在土壤中,所得到数值偏小;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邻边线的个 体;酵母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

25、荡几次;故选Bo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根据正确操作具体分析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的比较。【题型】选择题【结束】22.【题文】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3B. 4C. 5D. 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是所有的同种生物,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是同一个物种,错;种群内的个体不 存在生

26、殖隔离,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对;竞争不是种内关系而是种间关系,错;种群的特征 中,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是直接决定 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对;故选Co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题型】选择题【结束】23 .【题文】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

27、进化A.只有一项B.只有两项C.只有三项D.全部正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群落中物种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最简单的测定方法是列出各物种的名录;对;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优势种在争夺空间和资源上处优势地位,同时对群落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对;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参与自然选择的生物因素,对生物进化起重要作用,对。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特征。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群落的特征。【题型】选择题【结束】24 .【题文】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

28、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与大熊猫生存有关的生态因素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对;弃耕农田物种单一,演 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低于森林 生态系统,错;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每条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题型】选择题【结束】25 .【题文】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猪笼草得益于蝙蝠

29、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各项最符合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是()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蝙蝠栖和猪笼草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互利共生关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根据概念判断种间关系。【题型】选择题【结束】26 .【题文】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虎等大型肉食动物所处营养级较高,所获

30、得的能量较少;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氮、磷等无机盐丰 富,有利于蓝藻生长,不存在能量流动;牛、羊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较容易从生产者中获得能量;蓝 鲸从微小的浮游动物中获得能量;故选 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题型】选择题【结束】27 .【题文】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虫皇灾,应在 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

31、b点前种群呈S型增长,a点时增长率最大,防治蝗灾应在此点之前;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至零, 而种群密度在不断增长; 由种群特征知,改变性别比例可有效控制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数值后,bc段种数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特征。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种群特征。【题型】选择题【结束】28 .【题文】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分解者,腐生生物消费者,自养生物草食动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初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

32、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是腐生生物;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草食动物是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属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是生产者而不是初级消费者。故选 Q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分类。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分类。【题型】选择题【结束】29 .【题文】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3级和4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33、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A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乙生态系统也不例外;B错;同理C错;乙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较多,能量传递中消耗的也多,故 D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特点。【题型】选择题【结束】30.【题文】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是

34、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O 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 A的增加一和C的减少所致C. 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一定自然区域内,A 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 A、B C依次随后者的增加而增加,随后者的减少而减少,故可表示为一条食物链; 在食物链中,B的食物C减少和天敌A的增加,导致B的数量下降;B和A在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有机物, 产生无机物,加快了物质由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生物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区域内 除该三种群外,应还有分解者等其它生物;故A

35、BC对,D错。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题型】选择题【结束】31 .【题文】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 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 面均为协同作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A. 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B. 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C. 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a、e【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

36、意知,五种激素中,只有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且与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甲状腺 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在新陈代谢方面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故a、b、c、d、e应依次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由于d、e的分泌基本不受垂体的控制, 所以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 d、e;故ABC对,D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激素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题型】选择题【结束】32 .【题文】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区 A.若X

37、表示种群数量,则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B.若X表示抗利尿激素,则可代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可能代表胰岛素D.若X表示浆细胞数量,则可能代表某种病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出生或迁入可增加种群数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病毒刺激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 ABC对,D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概念间的关系。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积累各概念间的关系。【题型】选择题【结束】33 .【题文】某小组同学探究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图将胚芽鞘尖端去除一段

38、时间后,将三个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角度a已知生长素浓度 Ni>N2>N3, N2的浓度接近顶芽的浓度,三个浓度(低、中、高)之间相差较大。则三浓度所 致角度 a的情况最可能是 ()A.ai> a 2> a 3B.a i< a 2< a 3C.ai> a 2, a 2< a3D).a i> a 2, a 2= a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Nb的浓度接近顶芽的浓度,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对应的a 2应最小。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利用生长素的

39、作用分析实验结果。【题型】选择题【结束】34 .【题文】研究人员调查了 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下图的入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入当年种腓鼓BI'二上一本嗝初02468。年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C.第68年兔种群数量上升趋势和第24相同D.第8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知,第 46年入=1,各年的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 24年入1,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 下降;第68年入1,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通过计算可知,第8年兔种群数量小于刚开始的种群数量;故A对,BCD昔。考点:本题考查

40、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先明确图中所表示的量,再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题型】选择题【结束】、非选择题(共 55分) 35.【题文】(16分)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抑建奈珑免疫察统'一,内分泌系统(1)图中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淋巴因子,若是淋巴因子,则它是由 细胞释放的,该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2)图中的代表的是 ,它可与突触后膜表面的 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这也反映出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3)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填图中数字序号)调节胰岛素的分泌。(4)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

41、,则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其中,产生抗体的是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是细胞。(5)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6)图示表明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和;内 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1) T 促进B细胞的增值与分化(2)神经递质 受体 兴奋或抑制(全队才给分)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3)胰岛B细胞(4)浆效应T (5)由正变负 下丘脑皮肤冷觉感

42、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传出神经一立毛肌(2分)(6)细胞的代谢活动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系统【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1)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促进 B细胞的增值与分化;(2)神经系统产生进入内环境的是神经递质,与突触 后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反映出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3)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可通过血管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至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再产生神经冲动作用于胰岛B细胞;(4)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细胞免疫中使靶

43、细胞裂解的是效应 T细胞;(5)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引起立毛肌收缩的感受器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中枢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效应 器是立毛肌;(6)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会引起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含量的变化。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审题,理清图中各量的关系。(2)利用所学知识准确解答问题。【题型】综合题【结束】36 .【题文】(12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促母抑制H-'组;摘除质芽+Om®L的细胞分裂素 州

44、:保轼族芽+2L的和I胞分裂素 ,组:保留顶芽*GmgfL的细腿分裂群 Z;恻茅长度皿生花素类似物浓度甲(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 性。(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 ;继而根据图中的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 出细胞分裂素。(3)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

45、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 现象。(4)实验中用I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 和。但实验中选用处理方法应该注意,这样做的目的是 。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 IAA的 浓度较低,适合采用 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 ,以保持IAA溶液 的较低浓度。【答案】(1) n d 两重(2)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3)顶端优势(4)浸泡法 沾蘸法只能用浸泡法或沾蘸法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浸泡空气湿度较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1)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选用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且促

46、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为除草剂;(2)组的自变量是顶芽,结果显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组的自变量是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结果显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3)与茎的顶端优势雷同,根也具有顶端优势;(4)实验中用I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应注意同一实验中只能用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如果IAA的浓度较低,为保证实验效果,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 为防止水分蒸发,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空气湿度较高, 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调节。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同植物、植物的

47、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2)分析实验结果时,应首先明确自变量、因变量。(3)对照实验对无关变量的要求是适宜且相同。【题型】综合题【结束】37.【题文】(7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9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 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 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数量很少,一个月内 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量,生态学家 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n和出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 步骤I.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I .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 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47%n.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 的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 表达n.Nt=N入t(其中,N代表t天后 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入表 示倍数,No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 量)m.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 型进行检验或修正m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