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背景与基础5一、规划背景5二、规划基础51、资源禀赋62、交通条件63、产业发展64、政策环境75、科技进步7第二章总体要求与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示范内容91、地区协作示范92、开发区整合示范93、循环经济示范104、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10三、战略定位10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112、皖中南中心城市113、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114、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11四、发展目标121、总体目标122、阶段目标13第三章承接载体建设16一、空间结构161、一轴162、两核163、三区17二、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181、结构布局182、建
2、设目标与步骤183、承接产业20三、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201、结构布局212、建设目标与步骤213、承接产业22四、县区经济开发区231、结构布局232、建设目标与步骤243、承接产业25第四章产业承接发展重点27一、先进制造业271、铜产业272、装备制造业283、电子材料业294、光电产业295、生物医药业306、精细化工业307、纺织服装业31二、现代服务业311、现代物流业312、科技服务业323、金融服务业334、商贸流通业335、服务外包业336、文化创意产业337、旅游业34三、现代农业341、发展高效农业34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34第五章支撑体系建设35一、交通设施建设351
3、、公路交通352、水路航运353、铁路交通36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361、电力设施362、天然气管网37三、水利保障体系建设371、水利设施372、供排水系统38四、信息平台建设381、网络基础设施382、电子商务平台383、电子政务平台39五、市场体系建设391、产品市场392、产权市场393、人力资源市场40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01、科技研发402、教育培训413、创新服务41第六章保障措施43一、建立组织机构43二、完善工作制度43三、创新招商模式43四、优化投资环境44五、改善融资条件44六、加大扶持力度45七、实施人才战略45七、实施人才战略45八、加强生态保护45第二部分 图则1
4、、区位分析图472、集中示范园区用地布局规划图483、产业园区分布图494、核心区产业布局图505、县区产业布局图51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基础一、规划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国转移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比重持续上升。这为发展中国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的压力,迫切需要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一些产业亟待转移出去。伴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颁布实施,安
5、徽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吸引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安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巨大的消费潜力,投资软硬环境的整体优化,也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铜陵市作为皖中南地区重要城市、皖江城市带重要节点,肩负着承接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双重任务。充分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服务业转移,打造皖中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地,是充分发挥铜陵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二、规划基础1、资源禀赋铜陵境内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
6、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水资源丰富,长江铜陵段干流水质良好。2、交通条件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门户,向东连接芜湖、马鞍山、南京,融入南京都市圈。随着宁安城际、京福高铁、庐铜铁路暨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加上现有的铜九铁路、沪铜铁路,使铜陵市在华东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铜陵港作为顺江而下第一个可停靠万吨轮的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之已开通运行的京台高速、沿江高速以及即将建设的铜宣高速、铜无巢高速和九华山机场,将进一步提升铜陵市在全国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实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大大缩小与
7、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的距离。优越的区位与便捷的交通,确立了铜陵在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地位。3、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铜陵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铜陵产业发展特色显著,已形成以铜加工、化工、电子、建材、纺织和装备制造为主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拥有6家上市公司和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较好基础。铜陵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之一,还是国家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4、政策环境除了国家和安徽省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所提供的优惠政策,铜陵还是全国循环经
8、济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安徽首个入驻商务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上海基地)的城市。这些必将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5、科技进步铜陵在全国已率先成立铜产业、循环经济两个产学研合作联盟,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签订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与清华大学、合工大等合作建立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国家级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已设立18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家博士后工
9、作站。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入列首批国家级产业园。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9.5%。然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城市体量小,经济腹地狭窄;资源型产业长期形成的资本、技术、人才结构,难以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专栏1:铜陵开发开放基本情况1990年,伴随安徽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开放皖江重大决策的出台,铜陵市开发开放工作随之展开。1992年开展了以“醒来,铜陵”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199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成立了铜陵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并在沿海设立了外
10、经贸“窗口”公司,初步形成了外贸公司、生产企业、三资企业相结合的外经贸经营管理体系。1993年,铜陵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1995年成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1999年外商投资局与外经贸委合署办公,外资由港、台地区扩展到欧洲、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铜加工、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铜陵开发开放明显提速提质,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铜陵仍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其中,进口总额32.8亿美元,居全省第一。铜陵经济外向度已达7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
11、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皖江城市带“外向带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支柱”的总体战略要求,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承接产业转移与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并重,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同,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率先在全省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二、示范内容1、地区协作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合作共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以及中央直属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建立完善多方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共建专业化
12、特色产业园和异地产业园,促进组团式产业承接,在皖江城市带地区协作中率先示范。2、开发区整合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县区省级开发区整合优化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建平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整合优化县区省级开发区,集聚生产要素,优化产业布局,错位承接发展,实现规模扩张,打造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新局面,在皖江城市带开发区整合中率先示范。3、循环经济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结合起来,从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角度出发,强化补链项目承接,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各产业间梯度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由企业、园区层面向社会层面延伸。以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污
13、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及行政措施,推进资源要素的循环利用,在皖江城市带发展循环经济中率先示范。4、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结合起来,利用资源优势,采取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等方式,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拉长、做宽产业链条,调优资源性产业结构。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拓展资源集约优势,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跳出产业衰退的循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皖江城市带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率先示范。三、战略定位立足铜陵实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不断
14、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在示范区建设中争先进位,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把铜陵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为构筑世界铜都、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幸福铜陵打下坚实基础。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通过转变思路、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扩展承接载体、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使铜陵成为安徽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者、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先者、综合环境改善的示范者,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2、皖中南中心城市依托铜陵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推进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统筹协调发展先
15、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错位发展,集约发展,跨越发展,力争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争先进位,率先突破,打造成皖中南中心城市。3、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依托铜陵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总结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市的建设经验,重点承接发展能够提升现有资源循环利用效果、促进能源梯级利用的补链项目,通过产业的延伸和耦合,构筑产品与废弃物间的加工链,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构建企业小循环、开发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市,建设出成熟的、富有特色的循环发展模式,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16、4、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依托铜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铜产业转移,拓展铜材深加工领域,加大铜冶炼、加工、回收等环节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高新技术与铜产业有效嫁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培育产品品牌,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铜产业的集聚增长、集约发展,打造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四、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构筑“世界铜都”。到2015年,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铜产业链,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千亿铜产业和企业,基本建成以铜冶炼、铜加工为基础,铜贸易和研发有较强实力的铜产业体系,成为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同时,化工、电子、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产业有较快发展,初步实现
17、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铜都精神进一步彰显,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建设“幸福铜陵”。“六大幸福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四大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生态环境
18、显著改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再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铜陵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阶段目标一年打基础(2010年)启动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实质性进展;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扩容升级,争取成为国家级园区。编制完成重点承接产业项目目录,明确承接方向和重点,项目库项目总数达到400个以上,总投资达30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60个,开工建设40个以上,其中园区引进资金达到200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2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80亿元。承接产业
19、转移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建立较为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划体系与工作机制。三年大突破(2013年)启动区特色产业园实现重大突破。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建设框架基本形成,成为铜陵市生态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验区和先行区,成为铜陵市承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和梯度转移的战略前沿。 “千百亿”工程实现重大突破。铜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化工、电子、冶金、装备制造和物流等产业收入超过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重大突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3%。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吸引外来投资60
20、0亿元以上,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10家以上,建设一批投资百亿的重大项目。城市转型取得重大突破。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循环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城市转型迈上新的台阶,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资源转型示范市。五年新跨越(2015年)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成为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以铜冶炼、加工、贸易、研发为一体的铜产业链基本形成并得到优化,化工、电子、装备制造、物流和纺织服装等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承接能力大幅提升。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21、成为皖中南区域发展的核心、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皖江城市带转移扩散的主跳板。表1 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目标序号指标名称2013年2015年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0010002财政收入(亿元)1402003城镇化率(%)76804非农产业比重(%)98.59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开发区所占比重(%)62726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82.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0003800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1001500010每年城镇就业新增人数(万人)22.511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59712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
22、模(万人)2.32.61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累计下降(%)10左右15左右14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吨)22011015城市污水处理率(%)8085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490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023018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050进口(亿美元)3544出口(亿美元)461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4.56.520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500800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001300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500650第三章 承接载体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优化、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
23、范园区江南片区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跨越发展,将其打造成为皖中南区域发展的核心、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皖江城市带转移扩散的主跳板。加快推进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升级,实现规模扩张、产业集聚,提升综合承接能力,率先建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县区开发区的整合优化,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塑造园区品牌,形成特色鲜明、集群效应明显的专业化园区。一、空间结构按照铜陵市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分工、协作关系,以长江铜陵段为发展轴,以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和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金桥工业园、狮子山经济开发区、大桥经济开发区为支撑
24、,构建“一轴、两核、三区”的产业分布格局。1、一轴以长江铜陵段为轴,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整合优化江南沿江产业布局,适时开发江北沿江地带。2、两核高标准、分阶段建设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重点发展铜加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铜产品加工和拆解以及临港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新的增长极。推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升级,重点发展铜材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既保持一定差异,又相互紧密联系,实现协同共进、联动发展。3、三区大桥经济开发区,在现有基础上向
25、南扩展,成为铜陵南部地区产业承接的桥头堡和现代物流业、铜拆解业、煤炭化工及现代服务业、农业示范园的集中区。狮子山经济开发区,在现有基础上向南扩展,提升产业的集聚度,成为光电产业和装备制造(新型阀门)集聚区。金桥工业园,在现有基础上向北扩展,提高承载能力,成为城市东部地区产业承接的桥头堡和装备制造、轻纺及电子材料为主的集中区。专栏2: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的两个组团铜陵承接产业转移有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和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组团。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会同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江北片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园二片”的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组团;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26、会同大桥经济开发区、狮子山经济开发区、金桥工业园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区三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有条件的园区扩区发展。 二、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依据现有产业基础,遵循“生态优先、产业带动、集约增长”的发展理念,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进度,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质量实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集成、产业协调、环境优美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产业聚集区。1、结构布局总体形成“一心一轴、两带五区”的空间结构。“一心”:集中示范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商业、办公、文化体育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一轴”:通过坝白路拓宽改造,形成进入集中
27、示范园区的景观性道路和发展轴线,用地依托发展轴在两侧进行滚动开发。“两带”:由胜利河、十里长河及两侧绿地构成生活性和生态性景观带,同时作为小区划分和生态隔离的防护带。“五区”:根据不同区位条件布局,由主干道和景观带分割的五个功能区,分别为一个生活服务区、一个港口物流园区、一个生态科技园区和两个临港工业园区。2、建设目标与步骤(1)一年打基础编制规划。根据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启动实施。启动起步区建设前期工作,成立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江南片)管委会、
28、示范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启动建设园区道路,做好农民安置房、220KV配电所、排涝站扩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围绕园区产业承接发展重点,着力谋划招商项目,在北京、上海、苏州、绍兴等地市建立招商工作站。(2)三年出成效起步区投资环境基本完善。到2013年,示范园区起步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亿元,园区骨干道路建成通车,给排水工程等公用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起步区特色产业园基本成型。示范园区起步区企业布局基本完成,力争建成“台商产业园”、“上海产业园”、“江苏产业园”和“浙江产业园”,2013年起步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成为铜陵市生态
29、发展、“低碳经济”的实验区和先行区,铜陵市承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和梯度转移的战略前沿。(3)五年成规模示范园区江南片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基本完成。到2015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示范园区江南片路网工程全面完成,专用铁路及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入园企业全面进入生产阶段,示范园区内的“一心一轴、两带五区”的格局基本成型,年实现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皖中南区域发展的核心、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皖江城市带转移扩散的主跳板。按照国家和省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徽铜陵承接产业
30、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北片规划建设,加快安徽铜陵配煤中心、现代农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跨江联动发展,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3、承接产业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铜陵产业基础,形成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铜拆解产业为龙头,临港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高端建材、现代服务业相关产业为支撑,发展成低碳、循环的产业结构体系。三、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原则,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循环经济园)为基础,按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标准,加快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升级,提升综合承接能力。创新合作模式,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园、
31、异地产业园,实现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超前谋划,主动承接,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建成全省一流开发区、全国具有循环经济示范效应的国家级开发区。1、结构布局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区”。一核为中心服务区,为整个园区提供商务和生活服务。三区分别为循环经济工业区、机械装备工业区和电子信息工业区。各区的产业布局按照其差异及关联性进行组合,使不同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形成不同的产业组团。2、建设目标与步骤(1)一年打基础编制规划。根据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铜陵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和政策体系,编制完成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产业布局规划
32、,编制完成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扩容升级启动实施。2010年全面完成环城北路至钟仓河4.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具备200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的能力。2011年启动扩区20平方公里,按照“环保优先”原则,打造科技园、文化创意园、现代物流园、高档住宅区。(2)三年大突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升级取得突破。到2013年,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区内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建成5到6个特色产业基地或异地产业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家,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60%以上,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特色更加凸显。到201
33、3年,经济技术开发区铜材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纺织服装、新材料六大特色产业更加壮大,经济开发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3)五年新跨越综合经济实力跨越式提升。到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市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建成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15年,建成810个特色产业基地或异地产业园,建成世界级铜加工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高压输配电设备制造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皖中南地区物流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居于
34、全省开发区前列。3、承接产业坚持“抓住铜、延伸铜”的承接发展原则,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巩固提升铜材加工、新材料(电子材料)、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适度承接发展精细化工和纺织服装业,引导企业集中、产业聚集、发展集约,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四、县区经济开发区依据现有产业基础,遵循“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合作共建、独立运营、财税共享”的原则,对现有省级开发区进行整合,构建“一区二片”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组团和“一区三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团。优化产业组团布局,集聚资源,错位发展,打造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努力实现规
35、模扩张、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作发展的新格局。1、结构布局狮子山经济开发区纬三路以南布局光电产业、纬三路以北布局装备制造(新型阀门)产业。金桥工业园的新桥河以东、城际铁路以南、合庐铜铁路以西重点布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等产业,京福高铁以西、城际铁路南北两侧、庐铜铁路以东区域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商业服务业。大桥经济开发区的铜都大道以西至铜陵港以及铜陵港至江北灰河乡太阳村、灰河村、东风村布局现代物流业、农业示范园;大桥经济开发区南扩至大通镇,主要布局现代服务业、铜拆解业;铜都大道以西、滨江大道以东区域布局精细化工产业。 2、建设目标与步骤(1)一年打基础编制规划。根据铜陵市承
36、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铜陵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和政策体系,着手编制铜陵市区内县区开发区整合优化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开展县区开发区整合优化的前期工作。(2)三年大突破县区经济开发区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之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分工更加明显。狮子山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初具规模,新型阀门开发取得明显进展,光电产业和以阀门为主的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20亿元;金桥工业园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业、轻纺有较大突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业分别实现总产值60亿元、10亿元、3亿元。大桥经
37、济开发区现代物流、精细化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15亿、25亿元。(3)五年新跨越形成两个组团。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会同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北片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园二片”的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组团;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会同大桥经济开发区、狮子山经济开发区、金桥工业园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区三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团。综合实力取得“新跨越”。狮子山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和以阀门为主的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30亿元;金桥工业园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25亿元、5亿元;大桥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精细化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30亿
38、、50亿元。建成重要的产业基地。狮子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安徽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阀门研发和生产)基地;金桥工业园成为皖中南重要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轻纺和物流中心;大桥经济开发区成为皖中南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3、承接产业遵循“分工明确、着眼长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狮子山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光电产业,适度承接装备制造业(新型阀门);金桥工业园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业,适度发展服务外包业;大桥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现代物流及其他现代服务业,适度承接发展精细化工业、加工制造业。表2 开发园区发展目标、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目标(2015年)重点产业
39、领域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定性目标:成为皖中南区域发展的核心、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转移扩散的主跳板。定量目标: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60亿元。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铜产品深加工,铜及汽车拆解,适度承接发展临港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定性目标:世界级铜加工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高压输配电设备制造基地和皖中南地区物流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定量目标:国家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巩固提升铜材加工、新材料(电子材料)、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外包业,适度承接发展精细化工和纺织服装
40、业。县区开发区定性目标:狮子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安徽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阀门研发和生产)基地;金桥工业园成为皖中南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桥经济开发区成为皖中南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定量目标:狮子山经济开发区、金桥工业园和大桥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00亿元和100亿元。狮子山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光电产业,适度承接装备制造业(新型阀门)。金桥工业园重点承接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纺,适度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大桥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现代物流、铜拆解及其他现代服务业,适度承接发展精细化工业、煤化工、加工制造业。第四章 产业承接发展重点产业承接发展
41、的重点是依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先进制造业1、铜产业主动承接国内外铜产业转移,拓展铜材精深加工领域,重点承接发展对打造世界级铜加工基地有牵动性的产业节点项目、龙头企业。加大铜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先进技术与铜产业有效嫁接,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巩固铜冶炼,做大做强铜带、铜棒、铜杆、铜管等铜加工,开发特种漆包线、电解铜箔、高性能高
42、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异型铜排、超长耐腐蚀铜合金冷凝管等新产品,抢占世界铜加工制高点。推进企业联合与重组,打造若干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培育铜加工品牌,提高标准制定、项目设计、装备制造等综合能力。围绕铜产业新型领域,开展技术开发、转让、咨询与服务,形成铜加工一体化。建设国家级铜拆解基地,承接发展废杂铜拆解、回收、再生,打通国外废杂铜进口渠道,加快培育废杂铜拆解交易市场,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建成布局集中、企业聚集、发展集约化的全国最大废杂铜拆解、加工、交易中心。专栏3: 铜陵铜产业链 经过几十年发展,铜陵形成了采、选、炼、加工与配套的铜产业链,以及铜板、带、管、杆、线、粉等系列铜产品链。建立起
43、以铜板带、合金铜棒材、超薄电解铜箔、换位导线及组合线、铜线缆、磷铜材料、合金铜粉为主的铜加工材系列产品,形成“高档次、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的铜材加工新格局。 根据打造“千亿铜产业”目标,到“十一五”末,铜陵铜产业将形成“电解铜无氧铜杆铜线特种漆包线”、“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电解铜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解铜铜合金粉铜合金零部件”、“电解铜特种铜管铜合金管”、“电解铜铜合金型材铜合金结构件”、“废杂铜黄铜棒铜五金件”、“废杂铜铜工艺品”共8条铜产业链。2、装备制造业围绕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矿山采选设备、大型矿冶环保及安全专用设备制造,积极承接产业链项目,努力打造若干有铜陵特色的
44、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承接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井下无轨化采掘装备、大型矿冶环保及安全专用设备、新型阀门等制造业,积极向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力机电专用装备、精密模具等行业延伸。矿冶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以大项目为基础,应用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工艺制造水平。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整合优化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源,推进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来铜陵建立汽车零部件异地产业园,引导和鼓励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向生产汽车发动机、汽车整车方向延伸,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汽车零部
45、件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3、电子材料业围绕国家电子(铜陵)产业园建设,依托火炬计划铜陵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优铜基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电工薄膜、晶体材料、显示器件、震荡器件、封装材料、芯片制造等产业群,积极引进电子系统集成封装、电子整机项目,着力发展以铜基新材料产业链、电子基础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整合电子材料企业研发检测资源,成立铜陵电子材料研发与检测中心,提升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发展纳米新材料、绿色新型包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4、光电产业依托狮子山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具有高端技术特征的LED外延芯片生产企业,承接发展模块封装、LED应用产品、光伏LED一体化产
46、品生产;积极引进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企业,承接发展后段封装产品;积极引进拉晶、硅片切片、太阳能电池,承接发展组件封装、光伏发电系统、光电一体化及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设立光电研发检测中心,加大创新能力培育,形成光电产业的研发、检测、生产一体化,形成结构完整、衔接紧密的光电产业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全国知名的光电产业集群。5、生物医药业承接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现代中成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制品、化学药品制剂类医药企业和研发实体及其实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型疫苗、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制剂、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以及生物医药外包和服务平台。6、精细化工业以共生企业为主体,以
47、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为平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努力实现精细化工产业的“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承接消耗硫酸的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发展绝缘漆、水性涂料、活性氧化钙、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全非光法聚碳酸酯、精制磷酸盐等精细化工产品。专栏4:铜陵循环经济产业链铜硫循环产业链:利用铜矿生产的产品硫精砂,作为硫酸项目焙烧制酸原料;利用制酸产生的废料硫酸烧渣,作为铁球团生产的原料;利用硫精砂焙烧制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进行余热发电,再利用余热发电以后的蒸汽作为生产碳酸二甲酯的能源。化工纺织循环产业链:利用硫铁项目生产的废料浓硫酸,作为化纤粘胶
48、项目、钛白粉厂的主要原料;利用化纤粘胶项目、钛白粉厂的废料铁球团,作为钢铁厂炼钢的主要原料;利用制酸过程中的废料过热蒸气,作为热电场发电(高压蒸气)或作为纺织等工业能源(中低压蒸气);炼焦生产的的废料煤气,作为提炼焦油、甲醇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利用化纤和钛白粉厂生产的废料含硫废气和废物,作为硫酸厂制酸的原料。 7、纺织服装业依托纺织服装工业城,鼓励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转移,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培育壮大重点骨干企业。以纺织产业与精细化工产业间能量梯级利用、与工业废弃物耦合利用为原则,以打造品牌和特色为手段,提高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以服装、装饰产品、产业用布为龙
49、头的产品集群,实现纺织业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战略转移。重点承接制造高档面料、高档服装、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高档精梳纱线等产品,建设专业交易市场,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交易为一体的沿江纺织服装基地。二、现代服务业1、现代物流业依托长江岸线资源,积极发展水路、铁路、公路多式联运业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承接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创建开发区港口物流保税区,推广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促进区域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多式联运有效衔接和保税物流功能充分发挥的集散疏运网络,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和融合发展,提升物流业对
50、制造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专栏5:铜陵重点建设的四大物流园沿长江重点建设大桥经济开发区横港物流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物流园和金桥工业园物流园。大桥经济开发区横港物流园:东至铜都大道铜官大道,西临长江南岸,南接合铜黄高速,北倚滨江大道。定位为以横港区域为主体,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为基础,以集装箱和大宗货物为依托,辐射皖中南乃至全省和全国的联运型综合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东至顺安河,西至垄上,南抵钟汪,北达长江。定位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以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为基础,以原材料、工业制成品为依托,辐射铜陵市乃至皖中南的综合型物流园区。金桥工业园物流园:
51、位于京福高铁以西、城际铁路以南、庐铜铁路以北区域。定位为以东部新城区为主体,长江黄金水道和公路网为基础,以集装箱和生产资料为依托,辐射铜陵市乃至皖中南的综合物流园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江南片区物流园:位于江南片启动区西侧边界,介于铜巢高速和京福高铁之间,定位为以示范园江南片区为主体,以长江黄金水道和公路、铁路为基础,以集装箱和散装货物为依托,辐射皖中南乃至全省的联运型综合物流园区。2、科技服务业依托中科大科技产业园和铜产业研究院、循环经济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积极引进科技研发资源,筹建国家级铜产业研究中心、国家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研究中心,积极鼓励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科技支撑。
52、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建成完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和协作网络。3、金融服务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各开发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立金融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完善铜陵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创造条件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4、商贸流通业配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增加大型零售网点,完善经营业态,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提升商贸流通业服务生产、方便生活的功能。5、服务外包业依托有色、化工、机电等产业的制造和研发优势,有侧重地开展服务外包
53、业务,建立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不断扩展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空间,吸引跨国公司、境外机构及个人设立服务外包机构,形成产业集聚,使之成为市区承揽国际外包业务、发展离岸外包的重要载体。6、文化创意产业引导支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积极引进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广播影视、动漫网络、文艺演出、休闲娱乐、铜工艺品生产经营、出版物经营、艺术培训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7、旅游业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山水特色、沿江风光、铜都文化,积极开展现代铜工业旅游和铜文化旅游活动,建设大型文化主题公园,丰富旅游产品,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主动融入“
54、两山一湖”和“长三角”旅游体系,面向江浙沪皖旅游市场,以山水特色、沿江风光为依托,以铜都文化为特色,以节庆活动为媒介,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和城市商务旅游,建成皖中南旅游与休闲目的地,安徽省乃至全国铜工艺品的加工与销售集散地。三、现代农业1、发展高效农业依托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大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桥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白姜科技示范园,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管理模式,承接培育生姜、凤丹、长江淡水名贵水产品、绿色(无公害)蔬菜和畜禽产品、名贵花卉苗木等地域特色产品种植(养殖)。实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粮棉油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工程,发展高效农业,打造生态
55、绿色食品品牌。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承接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整治与特色农业园区相融合的新农村建设。整合优化农业资源,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本地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形成城乡一体、产业布局合理、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龙头企业聚集、生产发展集约的现代农业格局。第五章 支撑体系建设一、交通设施建设1、公路交通加快示范园区内路网建设。对各园区内部路网进行规划建设,尽快实现园区内的道路呈格网状布局。建设和改造园区之间、园区与市区之间道路,提高园区之间及通往市区道路等级,将目前连通各园区的主要道路由二级以下公路改造为一级公路。建设江北沿江高
56、速、铜芜宣高速公路、合黄高速等高等级公路与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的连接线、出入口,确保各园区有2条以上直达外部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铜宣高速、铜巢高速以及过境通道的建设,完善干线道路的连接点,实现所有干线道路的相互连接,完善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加快主城区至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江北片过江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2、水路航运对长江岸线铜陵段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分配岸线资源,提高岸线利用率。对长江航道进行疏浚,确保万吨级船舶常年通行,建设万吨级轮舶进江终点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开展顺安河航道整治工程,将航道通行能力提高到级,其中长江入口段达到级航道标准。改造横港港口设施,建设永丰港口作业区、顺安河港口作业区,开展集装箱运输、件杂货等综合服务运输,提升港口功能。结合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创造条件在园区内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3、铁路交通按照国家铁路网规划,建成宁安城际铁路、京福高铁暨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庐铜铁路,开工建设铜(陵)宣(城)温(州)铁路,实施宁铜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装知识讲座》课件
- 《癫痫本科》课件
- 《家族式增员》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人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
- 《小学分数教学》课件
-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课件
- 《企业环保管理》课件
- 风电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 《机械基础(第七版)》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500kv开关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童话示例与训练
- 自助画室创业计划书
-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措施【全国一等奖】
- 生产车间薪酬管理制度
- 小学生科普人工智能
-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试题
-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主讲陶通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