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史记和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及文中的矛盾冲突。2.总结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点。2. 教学重点/难点文言知识点归纳总结,活学活用。3. 教学用具PPt4. 标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生当堂讨论史记和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及文中的矛盾冲突,并归纳成语言文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其七十列传之一,它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本文通过三则
2、故事,都有利于表现蔺相如智勇兼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他章台斗秦王,能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复取璧,以璧击柱胁迫秦王,这些是智;他直斥秦王,欲以死相搏,这些是勇。由于他的智,采取了勇斗之法;因为他的勇,使他的智得以胜利。再如在渑池会上,叫秦王击缶是智勇的表现,“前进缶”是智的行动。如果不“前”,则不能构成与秦王相距“五步之内”的条件,那么“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的勇武便没有威胁作用,“张目叱之”也收不到“左右皆靡”的效果。作者所选用的材料,较好地表现了智与勇互为表里,互为因果,互为作用。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写人物活动,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
3、水涨船高,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镂,须眉毕现。写“完璧归赵”故事时,先写蔺相如入秦前的情况,作为这个故事的引起。这部分写了“三难”:“秦王求璧”,给赵王设一难题;无人可使,为赵王第二难题;相如如何完成使命,为第三难题。面临秦王求璧,赵君臣都感到“予”或“勿予”都不行,处于“两难”之地;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国势强盛,今以十五城请易赵王璧,诚意少诈骗多。这构成赵王面临的难题,实为蔺相如安设了一大障碍。矛盾尖锐,愈能显示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与勇。写蔺相如入秦后的斗争,也是矛盾步步激化,终于在蔺相如的智勇兼行下,使之转化。写“渑池之会”与“廉蔺交
4、欢”也同样是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渑池之会是在危险的局势下进行的。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约赵王“相会”。这明明是恃强凌弱,不怀好意。渑池会上,一主一宾,一众一寡,一有预谋一为被动,蔺相如却在剑拔弩张的局势下夺得了胜利。“廉蔺交欢”,矛盾的引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由于廉颇见相如“必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首先是蔺相如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在这一组矛盾中,展示了蔺相如性格的另一侧面。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篇章之一,以“将相和”为题材的戏曲、小说
5、颇多。今天我们研究这篇文章,除了从历史和思想方面获得启示,而且学习其人物刻画的方法,也有助于传记文学以及小说的创作。二、教师板书,学生探讨下列问题: 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简相如出身低微,开始只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现在却“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补充: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却是因为廉颇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相如。“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翻译这几句) 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明确: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
6、,“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引”,退、牵拉。)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明确:“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比较两个“之”的用法;前一个“之”,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之”,代词,代“我”。) 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明确:知错能改,坦白直率。 “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明确: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弄清“刎颈之交”这个成语)三、课文小结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宽厚待人和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本文选择典
7、型事件刻画人物,以写蔺相如为主,写廉颇为宾,选材详略得当,并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最后在共同对敌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充分刻画。四、随堂作业:(一)诵读下列文段,并试着翻译成现代文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
8、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而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
9、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们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认为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秦国拿了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并且用威胁的态度企图攫取它的和氏璧。这时说秦国想要得到璧是实情,但不是要趁此机会窥伺赵国的呀。赵国知道这个真实的情况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情况就给它;知道这个真实情况而惧怕秦国就给它,知道这个真实情况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啊,为什么既惧怕它而又要去挑起它的怒火呢!况且说到秦国想要得到这块璧,赵国不肯给它,双方是无所谓是非曲直的。赵国送去了璧而秦国不交割城池,那错在秦国。秦国交出了城池而赵国反把璧拿回去了,这错在赵国。要想使这错
10、在秦国,就不如舍弃这块璧;害怕丢掉这块璧,就不如不送去了。那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去交割城池,又准备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沐浴了才来接受这块璧,照这形势已是不得不给城池的了。如果璧拿去了而不给城,相如就可以上前去恭敬地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那璧不是赵国的璧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珍宝啊。如今使大王为了这块璧的缘故,而失去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们抛弃了如同草芥一般。大王不给城池,却骗取了赵国的璧,就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竟在天下人的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就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怀揣着璧逃回去,把这有理的一
11、方给了秦国呢!那时秦国的意思还不打算和赵国断绝关系啊。假如秦王发怒而在大街上杀掉相如,派武安君统领十万大军兵临邯郸,责问那块璧的去向以及为何失信,秦一次胜仗就可以使相如灭族,再次胜仗那块璧就终于送到秦国了。我所以说,蔺相如能够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啊。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所表示的强硬态度,温和忍让地对待廉颇,那办法是越做越神妙的了。所以能够赵国,这实在是上天袒护保佑着它啊!(二)翻译下列句子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译文: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
12、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译文:秦国从穆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5、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译文: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我之所以离开兄弟骨肉来侍奉您,只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罢了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不过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13、私仇也。译文: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译文: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三)整理课文的全部文言知识(见附录)附录:文言知识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一词多义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14、曲(使.承担)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一一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一一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一一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一一因为古今异义拜为上卿一一拜,授予官职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请以咸阳为赵王寿一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臣所以去杀戚而事君者去,离开;杀戚,近杀及姻杀.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一一宣言,扬言,至V处说布衣之父布衣,平民.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一一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 听课评课记录
-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 美国》听课评课记录1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通向整体世界的新航路》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3.3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旅行社产品价格管理
-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4 回忆我的母亲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湖南医药学院《影视视听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产品设计竞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大学《物理化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工智能加速智能驾驶的进步与普及
- 砌筑工考试卷及答案
- 呼吸治疗师进修汇报
- 智慧港口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 2024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天合储能:2024储能专用电芯白皮书
- 2024年度医患沟通课件
- 【真题】2023年常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剧毒化学品安全档案(含危险化学品名录)
- 光伏项目安全培训课件
- 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大单元教学任务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