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001_第1页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001_第2页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001_第3页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001_第4页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00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 “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 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 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 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 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 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 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 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

2、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 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 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问题一: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 一一不注重内容。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 ”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 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 ”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把 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 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 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

3、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 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对策:1 、提倡“问题教研”。 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2、提倡“ 务实教研” 。 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 教研 ” ,应该是一种“ 草根 ” 式的教研,是要“ 研以致用” ,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

4、根本不需要走过场。问题二:组内教研活动“ 研教分离 ” 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这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研教分离 ” 另一方面表现在:老师们缺乏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意识。如,我们组内的一些老师,每月都在更换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觉得有很多问题正待解决,而又不知道怎样去研究,以为自己找出一两种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一个问题

5、了。所以前期的很多研究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对策:1、问题引导学习,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首先,树立老师们的问题意识,让老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教研时与组内老师进行交流,然后,我们教研组择选共同的、较难的、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组的大课题进行后续研究。2、关注新问题的生成,不断充实课题的内容。由于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课题时,常常会滋生一些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我们以前未曾料到,但却真真实实存在的。这时,我们的教研组绝不能不去面对,而应关注这些新问题,能解决的马上想办法解决,没法解决的,及时纳入课题中,作为一

6、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总之,要让组内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就是“ 问题教研 ” ,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服务的,所以必须与课堂接轨,必须实实在在融入教学工作中。问题三:组内教研活动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内的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 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 评课、 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 “ 就课论课” 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这样的教研就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二是教师们只关注个人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

7、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按原来自己的老路子进行教学,走了很多弯路。三是个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老师肤浅地认识: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点评我们的课堂,作一些指导。当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老师们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但它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不可忽视。比如,这种教研形式封闭、重复的东西太多,各说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构不成群体合作学习等。对策:1、明确每一次教研的主题,确定公开课指向的问题。咱们的组内教研课不能无目的的上,每一节课都应围绕课题展开,这节课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问题,运用哪些策略,取

8、得的效果怎样,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公开课之后展开的评课、经验交流也必须联系这一问题,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决不能就这堂课论这堂课。2、关注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总结。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所以必须坚持人人写“ 阶段总结 ” , 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决不能忽略他人的、集体的经验。3、加强同伴互助,发挥群体智慧。由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有强弱、多少的差异,单兵作战很难胜任教改的实验,所以就应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同伴互助的形式应是多样的:集体备

9、课,优势互补;交流心得,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新教材、新教法,集思广益至此,教研就不再是组长或某个积极分子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责任。4、落实专业引领,严防教研低水平重复。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组内就常常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1) 坚持人人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在组内教研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2) 请求学校教科室的专业支持。学校教科室的成

10、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 是我们的 “ 校内名师” , 他们是专业方面富有优势的一个群体,我相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教研队伍,就能经常得到他们的建议和引领,信,我们组内的教研工作就一定不会“ 顾此失彼 ” ,走到岔路上去了。问题四:组内教研活动随意化 不明确职责。主要表现在:组长的作用不够明确,很多教研组长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安排者、召集人,对教研活动不能做到有效调控;组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教研课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听课、评课,当当配角而已,所以不加以重视。大家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参加教研,难免教研的质量不大打折扣。对策:1、明确组员职责。身为教研组的一分子,就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每个人

11、都有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教研实体,所以,人人都是主人,教研前都应作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备之战。现今我们教研组的教研,老师们就要做很多的工作:(1) 整理自己的课题研究资料,作好交流准备。(2) 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3) 集体备课,并形成新的更为完善的教学设计。(4) 确定执教人,通过看课而透视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生成的新问题。(5) 最关键的一点是,教研过程中要勇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决不能“ 你好我好大家好” 。2、加强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位教研员如是说。的确,作为一个教研组长,我也深有感触,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一个有责任心的、优秀的教研组长,除了安排、协调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当好主持人以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1) 在课题研究中,身先士卒,要求组内老师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2) 对组内老师的参与教研情况有记录、有评价、 有激励。 (3) 对教研组的课题进展情况,有全面的把握;对教研组新生成的问题有归纳,有后续研究安排。(4)对组员们的研究结论要有提升、有综合。(5) 具备相当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严防教研中“ 顾此失彼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