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刘伟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土壤固相物质;土壤酸碱反应;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与施肥;氮磷钾肥;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及配方施肥等知识内容。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

2、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课内总学时108,6学分,其中电视课27学时。 序 号内 容课内学 时电视学 时1绪论112土壤固体物质823土壤的离子交换和酸碱反应724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1025土壤的水气热1026土壤的形成分类及分布1027土壤利用和管理1028作物营养原理1029配方施肥6210氮肥6211磷肥5112钾肥3113钙镁硫及微量元素肥料6214有机肥料及有机废弃物的利用10215复合肥料62合 计 10827二、教材、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土壤肥料学。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

3、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辅助教材土壤肥料学自学指导及实验,根据本大纲的要求,阐述每章重点、要点、难点,并附实验指导。、音像教材音像教材27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二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必修实验操作过程及典型错误。三、教学环节、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

4、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土壤和肥料的重要性。2、掌握土壤和肥力的概念。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 土壤的固相物质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一、矿质土粒土粒的大小分级(粒级)。粒级的基本特征。成土矿物。二、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和质地的概念。质地的分类标准。三、土

5、壤质地与肥力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的层次性。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存在状况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条件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过程。土壤有机物质的腐殖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和条件。三、土壤腐殖质的组分、性质和变异腐殖物质的组分。腐殖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腐殖物质的变异。四、土壤有机质在土壤性状和其它方面的作用五、土壤生物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六、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培肥土壤的重要环节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和提高土壤肥沃度的重要性。教学要求: 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重点掌握矿物质土粒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土壤中次生矿物的类型、组成及特性。3、

6、掌握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条件。了解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6、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第三章 土壤的离子交换和酸碱性反应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的离子交换一、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的结构。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质。二、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土壤的吸附性能。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三、土壤离子吸附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二节 土壤的酸碱性反应一、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性。土壤碱性。作物对土壤酸碱反应适应性。二、土壤的缓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土壤

7、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土壤缓冲容量与缓冲曲线。影响土壤缓冲能力的因素。三、土壤酸碱反应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酸碱反应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土壤酸碱反应与土壤生物的关系。土壤酸碱性的调节。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了解土壤胶体类型及其基本性质。3、重点掌握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的特征及其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4、了解土壤酸的类型及其特性,了解土壤的缓冲作用。5、掌握土壤反应与肥力的关系。第四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孔性一、土壤孔隙的数量土壤比重。土壤容重。二、土壤孔隙的类型土壤孔隙的类型。当量孔径与土壤吸水力。三、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耕作措施。

8、土壤有机质含量。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一、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土壤结构体的评价。二、土壤结构体的形成土壤结构体形成的机制。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心。三、创造土壤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精耕细作,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的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适时耕耘。施用石灰及石膏。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农艺措施。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第三节 土壤耕性一、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二、土壤耕性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的长短。三、改善土壤耕性的措施增施有机肥。质地改良。作物耕作栽培措施。掌握宜耕期。第四节 土壤压实与免耕法一、土壤压板二、少耕法和免耕法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

9、念。2、掌握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其特性。3、了解各种土壤结构体的特性。4、重点掌握土壤团粒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5、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改善土壤耕性措施。6、了解免耕法和少耕法。第五章 土壤的水气热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土壤水分的类型。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和表示方法。二、土壤水分的运动水进入土壤和在土壤中再分布。液态水的运动。气态水的运动。盐土的水分蒸发。三、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有效水的含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四、农业水资源状况及水分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状况。作物需水规律。水分的高效利用。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外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划分

10、。旱作农业。第二节 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状况土壤空气的组成。土壤通气性。二、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三、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第三节 土壤的热量状况一、土壤的热性质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性。土壤的导温性。二、土壤温度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温度的变化。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三、土壤温度的调节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了解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式,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有效性。3、了解土壤水分运动的特点。4、掌握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重点掌握旱作农业的水分管理特点。5、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及对作物

11、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6、了解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第六章 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中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母质一、地球的构造及地质作用二、土壤母质的来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产物。四、土壤母质的类型及特点残积体。坡积体。洪积体。冲积体。湖积体。风积体。黄土母质。第二节 土壤形成一、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为因素。二、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累积与消耗过程。脱钙与积钙过程。盐化与脱盐化过程、碱化与脱碱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与潴育化过程。熟化过程。三、土壤剖面

12、的发育土壤发生层。土体构型。第三节 土壤分类及分布一、土壤分类二、土壤分布的规律性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地带性。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掌握土壤母质的来源和特点,重点掌握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3、了解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因素。4、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5、掌握土壤分布的规律性。6、了解土壤分类的意义及我国土壤的分类制度。第七章 土壤利用和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低产田土壤的改良及其利用一、我国中低产田现状及其改良途径中低产田的低产原因。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布。中低产田的改良途径。二、我国主要中低产田土壤的改良和利用红壤类土壤及其改良。低产水稻土改良及其利用。盐碱土的改良和

13、利用。第二节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一、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来源二、土壤污染的防治健全法律,提高全民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土壤污染的治理。第三节 土壤退化及其防治一、土壤沙漠化及其防治土壤沙漠化的原因。土壤沙漠化的防治。二、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土壤侵蚀类型及现状。土壤侵蚀的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掌握中低产田的低产原因,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几种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方法。3、了解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途径。4、了解土壤退化的原因,掌握土壤沙漠化及其防治方法。5、重点掌握土壤侵蚀的原因及治理方法。第八章 作物营养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 作物营养成分一、作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含量二、作

14、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作物体内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作物有益营养元素四、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一、土壤中的养分是如何到达根表面的?根吸收养分部位。养分到达根表面的途径。二、养分是如何进入根内部的?被动吸收。主动吸收。三、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短距离运输。长距离运输。养分的再利用。四、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酸碱反应。离子之间的相助作用及拮抗作用与养分吸收。五、作物的根外营养第三节 作物营养特性一、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二、作物营养的几个关键时期三、作物营养的遗传特性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了解作物体内营

15、养元素的组成成分及其特点。3、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4、掌握根系吸收养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养分进入细胞的途径和机理,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的规律性。5、重点掌握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6、了解作物根外营养的重要性。第九章 配方施肥教学内容:第一节 施肥的基础理论一、养分归还原理二、最少养分原理三、报酬递减规律四、因子综合作用原理第二节 肥料的科学施用与管理一、科学施肥的依据土壤肥力。栽培制度。灌溉与施肥相结合。二、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田间试验配方法。计算机推荐施肥方法。(五)、营养诊断方法三、几种施肥技术基肥一次深施法。全耕作层施肥法。贮

16、备施肥法。其它施肥方法。四、肥料的科学管理肥料的混合。肥料的贮藏和运输。第三节 主要作物的配方施肥技术一、粮食作物配方施肥技术水稻。小麦。玉米。二、经济作物配方施肥技术油菜。棉花。三、蔬菜配方施肥技术叶菜类。茄果类。瓜类。四、果树及花卉的配方施肥技术苹果配方施肥技术。葡萄配方施肥技术。柑橘配方施肥技术。花卉的配方施肥技术。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掌握配方施肥的理论基础。3、重点掌握施肥量的确定方法。4、了解合理施肥的影响因素。5、了解不同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第十章 氮肥教学内容:第一节 作物氮素营养一、氮素的营养功能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核酸的组成元素。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一些生理活性物

17、质的组成元素。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铵态氮的吸收和同化。硝态氮的吸收和同化。三、作物的氮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第二节 土壤中的氮素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有效性。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第三节 氮肥的性质和施用一、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二、硝态氮肥硝酸铵。其它硝态氮肥。三、酰胺态氮肥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有效施用。四、缓效氮肥合成有机缓效氮肥。包膜氮肥。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掌握氮素的营养功能及作物对氮素吸收的规律性。3、重点掌握土壤中

18、氮素的形态和相互转化的规律。4、了解各种氮肥的特点、性质和合理施用的技术。第十一章 磷肥教学内容:第一节 作物的磷素营养一、磷的营养功能作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参与作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二、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和特点。影响作物吸收磷的因素。三、磷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第二节 土壤中的磷素一、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磷素的含量。土壤磷素的形态及其有效性。二、土壤中磷的转化磷的固定。磷的释放。第三节 磷肥的性质和施用一、水溶性磷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二、弱酸溶性磷肥的性质及其有效施用三、难溶性磷肥的性质

19、及其有效施用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掌握磷的营养功能及作物吸收磷的规律。3、重点掌握土壤中各种形态磷之间的转化与其有效性。4、了解各种磷肥的性质及其有效施用技术。第十二章 钾肥教学内容:第一节 钾营养一、钾的营养功能二、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第二节 土壤中的钾一、土壤中钾的形态及其含量二、土壤中钾的转化和有效性第三节 钾肥的性质和施用一、钾肥的性质和施用硫酸钾。氯化钾。窖灰钾肥。草木灰。二、钾肥的合理施用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了解钾的营养功能及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3、掌握土壤中钾的有效性。4、重点掌握钾肥的性质及合理施用。第十三章 钙镁硫及微量元素肥料教学内容:第一节

20、 钙镁硫肥一、钙的营养功能及石灰的施用钙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钙的症状。含钙肥料(石灰)的性质和有效施用。二、镁的营养功能及镁肥的性质和施用镁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镁的症状。镁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三、硫的营养功能及硫肥的性质和施用硫的营养功能。作物缺硫的症状。硫肥的性质和施用。第二节 微量元素肥料一、硼肥硼的营养功能。作物缺硼的症状。硼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二、锰肥锰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锰的症状。锰肥的性质及其有效施用。三、锌肥、锌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锌的症状。锌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四、铜肥铜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铜的症状。铜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五、钼肥钼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钼的症状。钼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六、铁

21、肥铁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铁的症状。铁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七、其它微量有益元素肥料八、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学要求:1、掌握本章涉及的概念。2、重点掌握钙、镁、硫的营养功能及其缺乏症状。3、了解石灰和石膏的作用及施用技术。4、重点掌握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及其缺乏症状。5、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第十四章 有机肥料及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特点和作用一、改良和培肥土壤二、活化土壤养分,平衡养分供给三、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四、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产品的品质五、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一、粪尿类二、饼类三、秸秆类四、泥碳和腐殖酸类第三节 有机肥料的加工制造技术一、高温发酵堆制技术堆制原理。堆制条件的控制。堆肥的质量控制。二、嫌氧发酵技术有机肥料的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