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_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_第2页
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_第3页
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_第4页
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课件(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1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 自主学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3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4 训练落实 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5 写作实践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l哲思短章加减人生 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 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人生只做加法,结果是被利欲压垮,明智的选择是做“减法”。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4 第一

2、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生命是一道算术题,人的一生不过三万多个日子,活一天就减少一天。功名和财富却随时间推移做着加法。如若一辈子只是拼命地做“加法”,有了金钱,又要美女;有了豪宅,又要名车;有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少,没完没了,结果可能生活失调,精神崩溃。 幸福的人生需要减法,若能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减法,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或许,幸福反而会悄悄来敲门。5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赏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满怀兴趣的投入,才能体验到干事创

3、业成功过程的快乐。l修身名句6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第三十六章赏读: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老子得失进退的人生智慧,在今天和将来,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7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老子第四十一章赏读: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的幽隐而没有名称。老子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

4、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8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4.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赏读:自然不会因为人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坚守正道才是做人的高境界。9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话题阐释 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这种筛选和提炼会因人而异,因需要而异,但必须按照如下途径:一、分析材料发现素材内在的“意义”,找到事物内部各部

5、分之间的联系 在获取材料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只有对原始素材进行分析,挖掘出事物内部的意义,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深刻独到的认识,进而用恰当的语言把它转化为写作内容。 以作者获取素材的不同途径为标准,素材可以分为直接素材(如自身经历的事情)和间接素材(如图文资料)。针对不同的素材,分析处理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自主学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0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1.对直接素材而言,要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找到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有发现素材的敏锐眼光。要深入生活,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素材,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培养深入

6、挖掘素材的习惯。针对生活中的素材,要在头脑中不断地发酵、蒸馏、过滤,调整视角,力求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11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要有调动生活积累,根据写作需要将原始素材剪裁、组合成艺术形象的技巧。 原始素材因作者的“意义”发现与创造性转换而成为不朽形象的现象,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不胜枚举。如:郁达夫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来源于自身形象,而鲁迅笔下的人物则多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它们都为素材的转化提供了范本。12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2.对间接素材而言,要重在筛选,根据写作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分析、加工,进而为自己所用。第一,立足整体,发现本质意义提升素材的高度。 任何一则素材,它

7、首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分析一则素材,首先要从大局出发,全面地分析素材内容,避免随意肢解,断章取义。这样才能把握住素材内在的本质意义。 1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如高考福建卷作文材料: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这则材料由三个人的对话组成,写出了三个人不同的选择。14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无可厚非,由此可以得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与结论,可以从不要束缚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不要强求选择的一致性入手;

8、可以从选择、追求的适合性入手;可论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必强用一个模子塑造众生;可写选择的标准,应是适合自己,而非人云亦云;可以联系生活、国家、国际关系等比较大的方面,并且要照顾到三方面的需求。例如:人的个性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等等。高水平的考生,会将这个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复杂的话题,统一在一个精粹的表述中。以上材料中的三种选择象征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滋味,如果从整体出发去观照材料就会挖掘出素材更本质的道理。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必强用一个模子塑造众生;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有滋味的等。15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有一考生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写成缤纷成就和谐:“三人进

9、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缤纷成就和谐” 其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让“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16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第二,着眼局部,挖掘相关意义拓展素材的深度。 整体分析并不排斥局部挖掘。建立在整体分析基础上,转换角度,从局部出发,挖掘潜藏的角度与倾向,往往会形成独到深刻而又新颖的“意义”。这类文章常因切入点小,视角独特,挖掘细微而在高考作文的万绿丛中一花独秀。还是上述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局部切入,

10、而获得不同的“意义”。如: 果汁型人生追求享受的,一帆风顺的,乐观的。 咖啡型人生苦中有乐的,内蕴丰富的,醇香的。 矿泉水型人生平平淡淡的,淡泊的,看似无味实则有意义的。 对于以上人生境界如果就其中一点展开,或通观评述,或褒扬,或贬抑,均可写出出色的文章。17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二、提高认识水平。随着对素材理解的深入,以便更好地使用和处理素材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是思维的产物。因而只有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原始素材,把握其本质意义;才能删繁就简,去粗存精,增强素材的表现力。这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挖掘文意的基本过程。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11、水平,才能挖掘出材料中蕴涵的丰富内涵,在运用中与常规有别,与一般有异,达到振聋发聩、别样荷花的艺术效果。18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如初次面对孟祥斌的事例,学生大多在赞扬他英勇的同时,也为其选择感到遗憾。但随着报道的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生命是等值的”角度去思考,看到了孟祥斌的可贵,看到了美好人性的光辉,素材内涵也随之更深入、更丰富,其意义也就更典型。如下面的文章片段:19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温暖。他用自己生命的陨落换来别人的生命。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可是他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驻人间。希望还在,精

12、神还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是他生命的又一个开始,下一个瞬间他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让我们为孟祥斌新开始的生命祈祷,让他永驻人间,温暖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活得比任何人都长。20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三、捕捉“中心印象”。抓住素材运用的最佳切入点 所谓“中心印象”,就是在所有的印象中给我们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抓住这样的“感触点”,再结合社会现实,从零碎的社会现象中,挖掘人性的共同处,定会找到与众不同而又深刻的切入点。仍以孟祥斌一事为例,它给人的感触点极多,但不同人的“中心印象”也不尽相同。有人被其女儿的哭声感动,并以此为出发点写下了下面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21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滔

13、滔的婺江水啊,记下你悲壮的身影。高高的城南桥啊,铭刻你临别的笑容。虽留恋弱妻幼女,却不敢忘记使命,虽牵挂年迈双亲,却毅然选择牺牲。真的仁者,视他人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孟祥斌,你就是这样一个仁者,一个勇者。然而,你就这样静静地睡去了,你听到你女儿最真切的呼唤了吗? 爸爸,看不到爸爸了。三岁的女儿,还不懂什么叫生离死别,可从妈妈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她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她哭着,手里抓着爸爸跳下去前穿的鞋子。你在冰冷的江水中听到女儿的呼唤了吗?就这么离开她,你舍得吗?22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妈妈,不哭好吗?你听到了吗?她在安慰妈妈,这么懂事的孩子,她已经知道用小

14、手为妈妈拭去眼角的泪花,已经学会心疼妈妈。这么懂事的女儿,就这样离开她,你忍心吗? 爸爸,回家,我们回家,这是她哭着喊出来的,她在叫你回家,刚刚和你团聚了26个小时,她还没有亲够,她要你回家陪她。这么可爱的女儿,就这样离开她,你放心吗?2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我知道,作为一个年轻的爸爸,对自己的小女儿,你有千千万万个不舍得,有千千万万个不忍心,有千千万万个不放心,但是,你知道,你是一个军人,面对当时的情形,你义无反顾,你必须去救那个女孩。孟祥斌,收起你的不舍得不忍心不放心,安心地上路吧!你是人民的英雄,小女儿大家会替你照顾好的。24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例文借鉴例文一汗水中的启迪点拨

15、作者为油画父亲所震撼,并引发了深深的思考。文章开篇就是一连串急促的追问,陡然掀起文章的波澜,蕴满情感的力量,发人深思;接下来总说素材给自己留下的强烈的印象“浑身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眉宇间充满着慈爱、温和、淳朴、辛劳”,概括了“父亲”的总体形象。继而抓住“汗水”这一细节展开想象性描写,突出了父亲辛勤付出、无私养育我们的形象,最后回扣中心,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作者抓住油画在视觉上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来处理素材十分成功。全文结构完整,语言有感染力。25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迁移借鉴 从油画父亲我们看到,只有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中心印象去写,才会写得有声有色,丰富形象。作者面对父亲,首先对这是一个什么样

16、的人,有着怎样的心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分析、综合,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给予了“父亲”形象以明确的定位辛勤而无私的农民形象。把自己最受触动的内容诉诸笔端,父亲的形象才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才有启迪人们深深思考的力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想感动别人,就必须先感动自己。只有抓住素材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去延展成文,只有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融进文中,才能写出出色的文章。26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例文二 父亲点拨 本篇文章感情充沛,认识深刻,发人深省。文章开篇以亲切的口气向你推荐父亲这幅油画,并简洁地申明了理由。随之,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画面内容:父亲的目光是慈祥而又悲楚的;父亲背后是耀眼的金黄色的麦子,

17、而他的嘴唇是干裂焦灼的,额头、脸上是黝黑的,水碗是破旧的很显然作者有意识地要挖掘素材内在的“意义”,这一切都为后文批判性的反思做好了铺垫。 “养育了我们的父亲,不知用血汗换来了多少个丰收,而他自己却仍然生活在贫困中”,这些深入的思考、独到的认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27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迁移借鉴 站在油画面前,作者从中感受到的不是无私的农民形象,而是“悲楚”的目光与令人心酸的神情。这种独到的见解是对素材内在“意义”深入分析和挖掘后的必然结果。是什么让“父亲”仍然咀嚼着贫穷,作者探究性的思考同样引发了读者的思索,把文章导向了深刻。面对一则材料不只着眼于表象,满足于感性的认识,还要作理性的分析

18、,向深处挖掘其更本质的东西,才会写出更有震撼力的文章来。28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中心印象”之上,作者将油画素材定位于在贫困中挣扎的但养活我们的“父亲”形象。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父亲,作者将对父亲的情感移入文章形象,正是从最熟悉最有情的角度切入,才有了文章观察的细腻、感情的真挚,尤其是有了文末的为祖国而奋斗的豪情,并使这种豪情因“父亲”的缘故,不显突兀,更添自然真切的动人魅力。从印象最深处,从最具情感处入手,零碎、朦胧、粗粝的素材才会因独特的角度的照射而变为完整、真切、纯净的写作内容。29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例文三小丑点拨 这篇小说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屠格涅夫借这篇短文为我

19、们展示了一幅沙皇专制下的俄国社会“众生相”。文中的小丑与胆小的人们(众人)的形象具有极典型的意义。小丑为流言所累,便用装腔作势来吓退众人,最后竟成了权威,无所顾忌地横行于世。而众人则是一群用盲从来掩饰自身浅薄的胆小鬼。这些人构成了一个恐怖又让人担心的病态社会,揭示了沙皇专制下人们的思想状况,也反映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30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迁移借鉴 纵观“小丑”的表现,极尽丑化之能事,如此夸张,似不大可能有其人;毫无建树却成了权威,如此离奇,似不大可能有其事。但不可否认,生活中却总有着小丑的影子。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定是撷取了生活中大量的素材,然后经过作者的集中加工、提炼才塑造出来的“

20、艺术的真实”。这种方法提醒我们只有关注生活,努力积累原始素材并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提炼素材,运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式,才能将粗粝的原型人物转化为不朽的艺术典型。31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方法例说1.分析素材意义,提升认识高度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要想转化得好,必须着眼于最熟悉、感受最深的材料,深入挖掘,提炼出事物的本质意义,完成创造性的转换。这种带有“个性”的理性认识,才是独特的、深刻的。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弃婴岛,一座失火的天堂,考生在给出素材基础上,以独具的视角、理性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设置“弃婴岛”这一善举将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表达出自己对设置“弃婴岛”的忧患意识,也彰显

21、出自己深刻剖析问题的认识能力。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2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弃婴岛,一座失火的天堂 纪伯伦说:“婴儿的世界是凡尘不多的净土之一,因为他们来自天堂。”婴儿的存在本是上天的馈赠,但近年来弃婴频现却让那明媚的笑靥成为了社会负担,因此弃婴岛的建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诚然,相比较起袁厉害女士收养弃婴却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而酿成火灾伤及婴儿性命的悲剧,弃婴岛无疑是社会爱心、保障救助的安全便利渠道,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阳光背后的阴影弃婴岛对社会心态的负面引领。 3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当看到孩子有生理缺陷而将其弃置路边,当困于经济拮据而无力抚养、扔下不顾弃婴之初,父母会

22、面临多重考度。有人迫于生活压力只得无奈放弃,也有人坚守着父母对子女的爱护而毅然顶住重重压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在犹豫摇摆。常言道“儿是娘的心头肉”,舍不舍得丢,该不该丢,父母在焦灼中徘徊抉择。但是现在,弃婴岛的建立,显然为此类父母提供了一个怀抱侥幸,安慰良心,放弃抚养的借口。那么,看似安逸温馨的弃婴岛,不正是为父母逃避责任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由头,进而导致弃婴丢弃更加猖狂吗?34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如果这样,那纪伯伦的话恐怕要改写成“婴儿的世界是污世的浊浪,他们的未来将走向地狱”。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的暖流构筑一个由三合板搭建、衣食无忧的住所,更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哺育

23、。弃婴岛,像是一片汪洋之上的孤零洲岛,社会是广博的海洋,并未将他们抛弃,但他们渴求的不是一朵朵陌生的浪花的安抚,而是和海那边的大陆父母的紧紧依偎。所以,如今的弃婴岛更像是一座失火的天堂,这里有代表着社会关怀的大理石宫殿,却在心底里难言亲情缺失的伤痕一颗失火后不再痊愈的心。35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为弃婴提供物质上的安居所,而且更要注意对父母的责任引领。受重男轻女等封建残余思想束缚,因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限制,面对责任,父母选择逃避,选择冷漠。周濂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来。”请这些把孩子抛弃的父母听一听林徽因写给儿子的“你是爱,是暖,是梁间的燕

24、子呢喃,你是人间四月天”;请这些把弃婴岛作为自己责任的避难所的父母看一看周国平为四岁却患癌症的女儿写下的妞妞,感受一种为人父母所应具备的道德良知和责任坚守。唯有告别不负责任的“装睡”,弃婴岛才真正能成为一座社会救助的理想天堂。 我真诚地期待,每一个婴儿都有明媚的笑靥,让天堂不再失火。36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2.强化“中心印象,挖掘深层意蕴” 所谓“中心印象”,就是在所有的印象中给我们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强化“中心印象”,结合社会现实,从一般的社会现象中,挖掘人性的共同处,找出独具特色而又深刻的切入点。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一文,作者从富翁救助三个贫困家庭得到不同的结果中挖掘

25、出立意的“中心印象”,即富翁该如何实施慈善行为?为此作者针对富翁的慈善做法,树立起文章的写作主题慈善需行之有道。文章彰显出作者在审题立意方面较高的功底。37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毋宁不

26、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38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39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除了要在

27、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农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40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

28、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41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转换思维角度,化旧俗为新奇 作文素材必须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挖掘才能独具匠心,更有价值。一般,我们的思维习惯从正面来思考,殊不知,反弹琵琶,别有洞天,侧面而视,柳暗花明。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作文廉、蔺嫌隙谁之过以高中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为触发点,大胆对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怨恨进行合理剖析,从陈旧的材料中链接新的话题,提出新奇的观点“勇气,只是成功的单翼!”尤其是结尾“只对

29、凭勇气打开钻石的徒弟全力讴歌,而对制定方案的师傅忽视、冷落,恐怕大家不会苟同”振聋发聩,催人深思。 42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廉、蔺嫌隙谁之过 勇气,只是成功的单翼! 题记 一棵桃树,仙桃硕硕,红花有功,绿叶有劳;一场战役,决胜强敌,兵戈有功,粮草有劳;一出大戏,余音绕梁,演员有功,导演有劳;钻石有瑕,完美切割,徒弟有功,师傅有劳。光环只罩在徒弟身上,于情于理,皆不恰当。勇气只是成功的单翼,要想展翅高飞,经验技术之翼,亦不可缺。4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对于富商的钻石,啥色、啥形,寒可当衣乎,饥可当食乎,也毫不知晓。但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却耳熟能详。司马迁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大智大勇,

30、胸怀宽广;廉颇知错能改,率直鲁莽。蔺相如似鲜花一朵,廉颇如绿叶一片,廉颇的狭隘自私映衬蔺相如的虚怀若谷。何以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廉、蔺嫌隙谁之过?44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成就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的是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谁的功劳大?渑池会上,蔺相如智勇双全不卑不亢廷叱秦王,保全了赵王的面子,击碎了秦王胁迫赵王割地的美梦,挫败了秦国想在外交上挟持赵国的阴谋,抑制了秦国嚣张的气焰,功在赵国,享誉天下。但蔺相如功大,廉颇功更大。第一,廉颇在送赵王出境时提出了宁肯立太子为王也要维护赵国领土的完整的策略,这个被赵王首肯的策略可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行事的指导思想。廉颇是政策的制定者,蔺相如是政策的执行者。第二

31、,蔺相如廷叱秦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其根本原因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统率赵国军队的正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的“赵之良将”廉颇,秦、赵渑池之会,人们看到的是前台表演的蔺相如,却忽视了后台策划和导演的廉颇。45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然而,赵王却“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得以“位在廉颇之右”,造成廉、蔺嫌隙,拉开矛盾的序幕。当然,率直的廉颇在此事上也确实处理不当,此乃廉颇之错。好在以身许国的良将,一听到“国家”二字,便深感惭愧,负荆请罪,在他心头上最重的砝码,只能是赵国! 只对凭勇气打开钻石的徒弟全力讴歌,而对制定方案的师傅忽视、冷落,恐怕大家不会苟同。而对“明功”耀

32、眼的廉颇视如草芥,有谁曾感不公,曾有辩驳?46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1.下面这则材料有哪些应用角度?把它们分别写下来。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但李丽是一个“把挫折当存折,把苦难当享受,把失败当财富,把残疾当动力”的人。她的口头禅是“人生是靠掰的,遇到不顺的时候,往反方向掰一下,没准就不一样了”。所以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训练落实 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47 第一节

33、从素材到写作内容答案李丽的故事适用于爱的传递、感恩、爱的力量、因为爱所以美丽、面对挫折与磨难、微笑天使、面向阳光、甩掉阴影、人生是靠“掰”的、精彩人生源自不断的“开始”等角度。48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2.阅读下面这首短诗,回答问题。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叫作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1)这首小诗给你留下的“中心印象”是什么?答案 只有为国为民而啼,才是有价值的人生。(2)从这样的“中心印象”出发,你能联想到哪些人物?答案这样的人物有孔子、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文

34、天祥、鲁迅等。49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它向蜗牛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50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

35、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作提示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蜗牛角度看,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的角度看,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51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4.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提示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又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是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中所表现的“道”是需要及时传承的。因此,考生不妨结合这两件大事立意

36、作文。52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解题。题目中尽管说“文体自选”,但这个题目显然不适合写议论文,而更适合写抒情性较强的散文。在作文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1)带着什么出发?感动。(2)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的问题。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就作文题本身来看,我们可以写成如下模式:5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转述你所选择的材料(例子)。 过渡:用简洁凝练的语句过渡到下面的叙事抒情。 主体:用排比式段落,列

37、举一系列让人感动的人物、事件,并抒发你在这些感动之后要“出发”去干什么。 结尾:抒情。 这只是一隅之见,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写成其他样式,但切忌写成一个故事加感想的模式,或仅仅罗列几个故事而没有篇章结构。54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写作实践一、(原题见教材P25“写作实践”一)写作提示 写好观后感,应注意以下要求:(1)读懂所提供的材料,真正理解其深刻含意,引出自己的看法,去阐发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作实践55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2)写读后感,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写感受最深的东西,充分挖掘“感触点”,突出亮点。 对这“三点”的理解不要过分拘泥,可以是原作的主

38、要内容,也可以是局部内容;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可以是一个神情,也可以是一个举动。只要能融进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即可。56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3)写读后感,不能大段地照抄所提供的材料,侧重点应该是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感”才不空洞、宽泛,才能有的放矢;文章才能言之有物。(4)写好读后感,还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好角度,从自己感受最深处着笔,集中一个观点,说深说透。二是善于联想,通过类比、对比、象征等方法的有机运用,定会写得内容厚实,思路开阔,有说服力。当然,联想要紧扣中心,否则会导致牵强附会,偏离题旨。57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写作例文照片的主体部

39、分是一张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脸,岁月早已冷酷地在脸上刻满了皱纹,岁月早已无情地干涸了脸上的一切润泽,岁月早已残忍地凝固了脸上的一切活力。可是,无论多么漫长的岁月,都没有风干那双眼睛那一双历尽苦难沧桑而依然水汪汪的泪眼!不管这眼神中流露出了多少的无奈、无望、无助,那永远的汪汪的泪眼,却分明在顽强地告诉我们:只要生命还没有结束,我就要向苍天,向大地,58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向人间,不停地控诉!而下面那双早已经枯干了的嶙峋的双手,仍在紧紧地合拢着,还在做着最后的祈求:仁慈的上帝呀,请还我青春,还我尊严,还我天理,还我人道!那张被纵横交错的丝网紧紧缠绞封闭的双唇,里面分明有一腔鼓动着奔涌着的无穷的

40、张力,要让那干涩的双唇爆发出岩浆石火一般的呼喊:仁慈的地母啊,请还我生命,还我清白,还我人格,还我公道!59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望着这张脸,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是谁,都不能不灵魂震颤,因为她浓缩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因为她浓缩了祖国母亲的屈辱!因为她浓缩了一部沧桑中华的百年史! 如果再结合后面血泪横流的文字材料,我们就可以更加了解到许多撕心裂肺的冤魂故事,一腔郁结之气又会跌宕起伏在九曲回肠中,伴着观看照片时的强烈感觉奔突而出,直冲斗牛!60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60多年过去了,这茫茫20万忍辱负重的女人,她们中的大部分也许已成为永久的冤魂,而活着的,也大多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深埋

41、在心底”,一步步地行进着自己“悄无声息的踪迹”。这难言的苦痛,这无以诉说的屈辱,这九曲回肠的冤情,何时是个尽头! 读到这样的文字,任凭你是如何地“太上忘情”,也会泪雨滂沱;任凭你是如何地悠然恬淡,也会怒火中烧;任凭你是如何地觉远慧能,也会拍案而起;任凭你是如何地心如止水,也会血脉贲张!61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二、(原题见教材P26“写作实践”二)写作提示 这段材料最令人震惊的是:商家为了招揽生意,竟用铁丝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支撑开,孔雀想收也收不起来了。 那从远古翩翩飞来的神秘的精灵,那从神奇的童话里飞来的美丽的“孔雀公主”,那人们心中永远华贵圣洁的象征,那永远色彩缤纷的孔雀开屏,无论如何都不能与这冰冷的铁丝缠绞在一起!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就是如此! 以此为“中心印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将其转化为写作内容。如批判奸商的“生财有道”却灭绝人性的野蛮行径,进而呼吁人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唤醒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62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三、(原题见教材P27“写作实践”三)写作提示 从局部角度看,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以下“意旨”:政府为人民免费提供饮用水,这是“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的执政策略和方针,“细节的重要性”等。从人们喝水这一细节中可以提炼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化修养”等内涵意义。63 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从整体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