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万重山漫想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创作意图,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寻找关键语句,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能领会“第一个敢为人先”的精神实质,能深刻认识并领会“第一个”对后者的奉献精神及重要意义,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近整理 刘征:原名刘国正
2、,1926年出生,北京人,是 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教育家、杂文家。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作。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在中国大地上启动,许多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进取,可以说中国当时正如一条在奔涌大江中急速行驶的大船。它是驶向远古,还是奔向未来,是坠入地府,还是驶入仙境,不但是整理,当时的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都存有这个疑问,可以说本文整理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考,然后怀着严肃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这篇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二、自主学习1、解
3、题:过:万重山:漫想:2、生字词(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夔门( ):耸峙( ): 黯然( ): 怯弱( ): 船篙( ): 欹侧( ): 坐骑( ): 嘁嘁嚓嚓( ):啃噬( ):摧山坼( )地:胯下( ):抟( ):无恙( ):端睨( ):追溯( ):翎毛( ):燧木( ):船舷( ):以敝帚画西施:轻而易举: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从全文来看,整理的总体思路有起点、过程和终点。那么,引起整理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 3、请找出文中说明整理产生联想的句子。 &
4、#160;4、梳理思路 :面对三峡万重山奇景,整理神思飞越,思古议今,展望未来,请说说整理是如何产生漫想的?四、课堂测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耸峙(zhì) 光束(sù) 竹篙(go) 千仞(rèn)B怯弱(qiè) 唠叨(do) 疾风(j) 眺望(tiào)C词藻(zo) 啃噬(shì) 馄饨(hùn) 翎毛(líng)D燧木(suì) 脊梁(j) 追溯(sù ) 巴蜀(sh) 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嘘唏 斑烂 廖廖可数 万刃之颠 B欧歌 镣铐 耸恃 摧山拆地
5、C隧木 绚丽 走头无路 眼花缘乱 D叱咤 缀学 娇健 凝神暇思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 A 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B 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C 甲骨文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D 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五、课后作业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连绵起伏 耸峙云霄 暗然失色 华丽词藻B 惊心动魄 毫不含糊 劈头盖顶 不可端睨C不盈不溢 燧火取火 筚路蓝缕 凭舷眺望D江水滔滔 推山坼地 步履维艰 三峡无恙2、选词境
6、空 ( )我凭栏眺望,江水( ),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我的思路被( )的爆破声打断。 人类在( )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A茫茫 隆隆 滔滔 B茫茫 隆隆 漫漫C滔滔 茫茫 漫漫 D滔滔 隆隆 漫漫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 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
7、,历史昂然前进。行程是艰难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1、结合文意解释第1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2、本文
8、整理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第2段中所说的“清谈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徨者、哭泣者”的共同点(不超过25个字)。4、从内容上看,第3段与前两段有什么了解?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朗读第一、二部分。2、第1段中哪句话点到标题中的“过”?3、文中哪句话点到标题中的“漫想”?4、下面各句中“三峡”与其它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 ) A 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火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B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C 人类的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
9、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二、合作探究研读第一部分1、朗读第一部分。2、第1段写往昔自己对三峡景物的神往,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3、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4、船出了夔门,整理有什么感觉? 5、整理进入三峡后对三峡奇景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集中笔墨写了哪四个景观?目的是什么?6、整理是怎样描写山高的? 7、第2段8句话扣住标题“过万重山”,可以分为几层? 研读第二部分1、朗读课文。2、面对三峡奇景,整理有什么感受?3、整理头脑里真的是“一无所有”?这种感受是虚写还是实写?4、整理从哪几方面写“头脑里一无所有”?5、根据第3-4段,找出直接说明整理思路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6、从总体上看,这种“
10、神思飞越的漫想”有着严密的内在了解,由点想到面,由古想到今,由今想到以后。据此,整理漫想到哪些内容?7、分析第5段各句之间的关系。(共三句话)8、围绕“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整理想了哪几个问题?分别突出了什么?有何作用?9、第9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0、根据第10段,说说整理想到他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起些什么?11、以上“漫想”都是整理推想的,而不是“第一个”想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而这个人又想了些什么呢?12、“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在第10段中反复出现,它引领的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整理想通过“不知道”与“没有想”来强调什么?13、在关于穿行三峡的种种联想中,整理为什么先从第一个人穿过三峡的
11、时间写起?14、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的困难可以分为几类?15、在第二个漫想中,整理想到了哪些内容?16、在第三个漫想中,整理想到了什么?三、课堂测评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a 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 侧,生死在 _ 间的情景,至今还感到惊心动魄。b 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 _ 消散,还是会给人留下永远的记忆 ? c 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 _ 神奇的色彩。d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_ 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意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12、。A 毫毛 瞬间 涂上 积存 B 毫发 顷刻 抹上 积淀C 毫发 即刻 染上 贮存 D 毫发 顷刻 涂上 积存2、文中出现的“三峡”含义都相同吗?可以分为几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不相同。可以分为两类:具体的三峡,如:文中“第一次穿过三峡”“第一次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些”“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等语句。整理对人类宏伟业绩的联想(如“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或人类进程中的重重困难(如“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都以自身的艰险,阻碍人类的发展。3、“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
13、的翎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第三课时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合作探究研读第三部分1、朗读课文。2、整理过万重山后,感觉如何?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喜悦”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分别是什么?4、根据第15、16段,找出表明整理思路的句子。5、第15段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语言特色文章语言有哪些特色?1、语言准确而生动,流畅而富有表现力。2、联想丰富。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高山,“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比喻)写阳光,“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比喻)写整理见到三峡奇
14、景后的思维活动,“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拟人)写历史,“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比喻)4、动词用得多且灵活。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3段)耸峙云霄横枕江面腾空飞起(第2段)疾风牵引(第5段) “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第7段)“摧山坼地”(第11段)这些动词既准确又生动,很有表现力,能恰如其分地展示整理神思飞越的漫想及三峡景色。三、课堂测评 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四、课后作业1、赏析课文第2段,筛选有用信
15、息,回答问题。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船出了夔门,出现了何种景象?a总说(限9字):_;b分说(限13字):_。文段中描写了山,描写了太阳。整理怎样直接描写?又运用了哪些比喻?哪些比拟?a 直接描写山的形象:b 直接描写太阳的形象:c2、赏析课文片断,概括
16、筛选有用信息,回答问题。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边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
17、木船。整理直接说的是“穿过三峡”的第一个;然而,却饱含着哲理,甚至可以感悟人生。整理如何评价“第一个”?请从两个角度概述。a_ ;b_ _。整理为什么说“绝然不是第一个”?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a“绝然不是第一个”的理由:_ _;b整理的描写是(限13字):_ _。整理说“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这一点容易理解;然而如何理解“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请参照原文句,作三个侧面的剖析:a_ _;b_ _;c_ _;3、阅读“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回答问题。你认为第一段中最能代表本段中心的词是那个?为什么?第二段是具体描写
18、三峡所见。写进入三峡后总的感觉的句子是那句?划线句子“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整理由眼前的三峡奇景“漫想”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整理直接说的是“穿过三峡”的第一个;然而,却饱含哲理,甚至可以感悟人生。整理是如何评价“第一个”的?(请用原文回答)五、学习反思过万重山漫想导案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创作意图,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寻找关键语句,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能领会“第一个敢为人先”的精神实质,能深
19、刻认识并领会“第一个”对后者的奉献精神及重要意义,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 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郦道元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阴天蔽日”,李白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作家刘征过三峡时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过万重山漫想。)
20、60;一、知识链接 1、走近整理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京人,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教育家、杂文家。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作。2、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在中国大地上启动,许多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进取,可以说中国当时正如一条在奔涌大江中急速行驶的大船。它是驶向远古,还是奔向未来,是坠入地府,还是驶入仙境,不但是整理,当时的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都存有这个疑问,可以说本文整理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考,然后怀着严肃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文章
21、,所以这篇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文写于1980年12月,当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刚刚提出,很多人心里没底,有一种求稳求实的情绪,整理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自身深厚的诗文功底写下了这篇鼓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的文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重大决策今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重整山河,百废待兴,对于一个搞惯了阶级斗争的国度来说,搞经济建设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无经验可鉴,周围有强大压力的严重局面。是畏首畏尾,踱步不前,还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是闭门造车,还是改革开放,党中央将要做出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尝试勇敢向前闯,甘
22、做第一个。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了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后来“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的提出扫清了思想上、认识上的障碍。有人担心搞市场经济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否定,而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经济一旦动摇,将会危及其红色性质,因而不少人顾虑重重,思想包袱很沉重,因此,此项决定是前无古人的决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第一个”。1980年,党中央为实施改革开放的宏伟策略,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率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处建立了独具风格的经济特区,模仿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组建模式,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发了又一次众人关望、举世瞩目的“第一个”
23、。有人担心步子太大,有人害怕国旗变色,有人心有余悸,生怕再被戴上“修正主义”的大帽子。1981年6月,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内若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理论上澄清并彻底解除了许多人关于“姓资姓社”的问题,又一次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发展中开了先河。在对待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邓小平在1982年初接见海外朋友时,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从而为实现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 正因为有了以上大无畏的“第一个”,才有了下列众多的第一个具体尝试和成果:第一个土地承包制的请求,第一个私有企业的注册,第一个外商投资的申办,第一个下岗工人(失业)第一个股市开业,
24、第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 第一个安乐死的申请 ,第一个核电站的建成投产,第一个人体基因研究室的成建,第一个载人航天飞机的成功发射,第一个割让领土的回归。二、自主学习1、解题:过:穿过。万重山:三峡。漫想:不受拘束的想。2、生字词(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夔门(kuí):在奉节县境,扼瞿塘峡,为三峡门户。耸峙(zhì):形容山峰耸立对峙。 黯然(àn):阴暗的样子。 怯弱(qiè):胆小软弱。 船篙(go):用竹竿或杉木条等做成的撑船的工具。 欹侧(q):倾斜。 坐骑(qí):
25、供人骑的马,泛指供人骑的兽类。嘁嘁嚓嚓( q q ch ch):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啃噬(shì):一点点地咬、吞。摧山坼(chè)地:摧塌山脉,裂开大地。坼,裂开。胯下(kuà):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抟(tuán):盘旋。无恙(yuàn):指没有发生疾病,引申指虽然受到了不良侵害,但是没有产生不良影响。端睨(ní):事情的头绪。追溯(sù):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翎毛(líng ):鸟的翅上和尾上的长羽毛。燧木(suì):上古时候取火的器具,这里指取火的动作。船舷(xi&
26、#225;n):船两侧的边沿。以敝帚画西施:用破旧的扫帚为西施画像,比喻承担难以完成的任务。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到。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从全文来看,整理的总体思路有起点、过程和终点。那么,引起整理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 起点在夔门。终点是船过三峡。3、请找出文中说明整理产生联想的句子。 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这是文章思路的起点,由三峡奇景和船过夔门时的独特感受引发联想。)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这是思路的延伸。联想“第一个”穿过三峡时的客观条件即穿行时间、穿行使用
27、的交通工具、穿行时的艰险情状等。)再想下去。(这是思路的进一步延伸。由客观条件联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时的主观情绪及精神状态。整理迁想妙得:“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决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穿行者,但是失败了。这“许多个”的失败,必然造成种种社会干扰因素。整理由此引入对“第一个”面对这些社会干扰因素的精神状态。)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这是思路的发散延伸。由穿过三峡的“第一个”联想到人类前行的任何领域都曾有“第一个”,任何未知领域都需要“第一个”开拓道路。)4、梳理思路 :面对三峡万重山奇景,整理神思飞越,思古议今,展望未来,请说说整理是如何产生漫想的?以夔门为起
28、点,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再“延展”到“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然后“再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甚至他会想些什么;接着“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想到人类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最后回到现实,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最后以船过三峡为思路终点,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四、课堂小结整理的思路由“艰险”起笔,落笔于“喜悦”,意在告诉人们闯过艰险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悦这一哲理。(整理通过联想无数的“第一个”,意在讴歌这种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五、板书设计 明线夔门 船过三峡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两岸奇景 历史上无数个
29、第一个 回到眼前 千百年后人们崇敬我们的精神 暗线艰险 喜悦第一部分(1-2):过万重山见到的奇景。(所见)第二部分(3-14):神思飞越的漫想。(所想)第三部分(15-16):过山后的喜悦。(所感)五、课堂测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耸峙(zhì) 光束(sù) 竹篙(go) 千仞(rèn)B怯弱(qiè) 唠叨(do) 疾风(j) 眺望(tiào)C词藻(zo) 啃噬(shì) 馄饨(hùn) 翎毛(líng)D燧木(suì) 脊梁(j) 追溯(sù ) 巴蜀(sh
30、) 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嘘唏 斑烂 廖廖可数 万刃之颠 B欧歌 镣铐 耸恃 摧山拆地C隧木 绚丽 走头无路 眼花缭乱 D叱咤 缀学 娇健 凝神暇思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C )A 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B 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C 甲骨文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文字”意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其余各组“文字”意均为文章。 )D 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六、课后作业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 连绵
31、起伏 耸峙云霄 暗然失色 华丽词藻( “暗然”,应为“黯然” )B 惊心动魄 毫不含糊 劈头盖顶 不可端睨C不盈不溢 燧火取火 筚路蓝缕 凭舷眺望D江水滔滔 推山坼地 步履维艰 三峡无恙2、选词境空 ( D )我凭栏眺望,江水( ),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我的思路被( )的爆破声打断。 人类在( )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A茫茫 隆隆 滔滔 B茫茫 隆隆 漫漫C滔滔 茫茫 漫漫 D滔滔 隆隆 漫漫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 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
32、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前进。行程是艰难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
33、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1、结合文意解释第1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人类的儿童时代,指早期的人类社会(当时人类处在蒙昧时期)或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三峡”,整理对人类宏伟业绩的联想。2、本文整理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任何时期都有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先行者敢于向人类未知领域进军,他们不怕挫折和失败,带领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3、文中的“清谈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徨者、哭泣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人的共同点(不超过25个字
34、)。分别指:清谈者指那些对世事不闻不问的人。酣睡者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摇头者指那些失败过的人,也可指反对者。叹气者指那些失败过的人。彷徨者指那些对开拓探险观望的人。哭泣者指那些害怕变革的人。他们都没有真正参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4、从内容上看,第3段与前两段有什么了解? 前两段是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第3段则是瞻望未来世界,两部分文字都是在阐释历史的前进的原因,并借此颂扬人类不畏艰难、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朗读第一、二部分。2、第1段中哪句话点到标题中的“过”?“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3、文中哪句话点到标题中的“漫想”?“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
35、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4、下面各句中“三峡”与其它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 A ) A 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火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三峡”是实指)B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虚指 ) C 人类的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 虚指,用的是比喻义 ) 二、合作探究研读第一部分1、朗读第一部分。2、第1段写往昔自己对三峡景物的神往,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时候”和“直到今年”对应,“一向”“神往”和“直到今年”“才有机会第一次”对应,突出
36、了“穿过三峡”向往已久。3、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描写了船出夔门之后,江流的湍急和高山的耸峙。4、船出了夔门,整理有什么感觉?(忽然落进了另一个天地)5、整理进入三峡后对三峡奇景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集中笔墨写了哪四个景观?目的是什么?空间、江流、高山、阳光。突出山高。6、整理是怎样描写山高的? 空间变得狭小了(是因为山高造成的) 江流变得狂暴了(是因为山高造成的)侧面写山 太阳隐去(是因为山高) 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说明山高) 有的耸峙云霄 有的横枕江面正面写山 有的像虎豹迎面而来 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7、第2段8句话扣住标题“过万重山”,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1-2):总写感受。
37、 分三层 第二层(3-4):具体写三峡奇景(从远景和近景,见下。) 第三层(5-8):用设问句由观景过渡到“漫想”。 远景:“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耸峙云霄”“横枕江面”具体写三峡奇景 近景:“迎面扑来的”“转瞬即逝的”研读第二部分1、朗读课文。2、面对三峡奇景,整理有什么感受?(头脑里一无所有,处于原始状态的空白中。)3、整理头脑里真的是“一无所有”?这种感受是虚写还是实写?并非真的一无所有,眼前的奇景让整理感到惊讶,一下无法形容。这种感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中有实,以实为主,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思维过程,“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由此自然转入“神思飞越的漫想”。4
38、、整理从哪几方面写“头脑里一无所有”?所有用来形容的词语都隐藏起来了,头脑里一片空白。无法用笔或语言来描绘眼前的奇景。5、根据第3-4段,找出直接说明整理思路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面对这奇景”“头脑里一无所有”只是整理欲擒故纵,意在暗示下面的内容并不着急写景。“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转向写思维,是整理“漫想”思路的起点,由“第一个”人串联以下几段。6、从总体上看,这种“神思飞越的漫想”有着严密的内在了解,由点想到面,由古想到今,由今想到以后。据此,整理漫想到哪些内容?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无数第一个。想到千百年以后的人对
39、我们的评价。7、分析第5段各句之间的关系。(共三句话)前两句一正一反强调确有“第一个”;“后来的无数个”既强调了“第一个”开拓精神之伟大,也是下文的伏笔(见第12段);第三句紧承上节,是“漫想”思路的延展。8、围绕“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整理想了哪几个问题?分别突出了什么?有何作用?想了以下四个问题: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点明时间之早)他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点明当时条件之差)穿过三峡时的“精神负担”是什么?(点明决心之大)他“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点明危险之多)作用:表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知难而进的精神。9、第9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由“第一个”人的行动写到他的
40、思想。)10、根据第10段,说说整理想到他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起些什么?(长、遇、险、果)11、以上“漫想”都是整理推想的,而不是“第一个”想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而这个人又想了些什么呢?因为文中四次重复“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这句话。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分析:“只是想”突出了他的唯一信念,他的执着追求,就是要“走出来”面向新的“生活的世界”去求发展。)12、“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在第10段中反复出现,它引领的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整理想通过“不知道”与“没有想”来强调什么?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展开。分别强调的内容是:“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绝不是说他
41、对面前的艰险一无所知,而只是在强调他知道那接踵而来的艰险是难以预料的。“也没有想”意在强调他明知有险阻却义无反顾,置之度外,决不为困难所吓倒,决不会畏首畏尾,顾虑重重。13、在关于穿行三峡的种种联想中,整理为什么先从第一个人穿过三峡的时间写起?从第一个人穿过三峡的时间写起,因为这是一个前提,穿行时间早与迟同这个时期的物质条件相关,穿行时间越早,物质条件越简陋。可见,先写穿行时间,为后文写穿行所需的交通工具做铺垫。14、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的困难可以分为几类?客观物质条件,如穿越的时间、交通工具。主观精神压力,如失败者带来的精神负担、传统观念、舆论压力。15、在第二个漫想中,整理想到了哪些内容
42、?三峡成因。(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历史上无数第一个。(“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行程是艰险的,但历史永远向前。16、在第三个漫想中,整理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千百年以后的人们对我们的评价。(“他们不是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再次点题。)三、课堂测评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D ) a 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 _ 间的情景,至今还感到惊心动魄。b 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 _ 消散,还是会给人留下永远的记忆
43、 ? c 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 _ 神奇的色彩。d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_ 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意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A 毫毛 瞬间 涂上 积存 B 毫发 顷刻 抹上 积淀C 毫发 即刻 染上 贮存 D 毫发 顷刻 涂上 积存2、文中出现的“三峡”含义都相同吗?可以分为几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不相同。可以分为两类:具体的三峡,如:文中“第一次穿过三峡”“第一次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些”“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等语句。整理对人类宏伟业绩的联想(如“他们越过了人类
44、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或人类进程中的重重困难或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如“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都以自身的艰险,阻碍人类的发展。3、“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作用:运用比喻,将抽象化为具体,形象生动可感。从结构上看,说明思路由自然过渡到人类,进入更高层的境界,起到引起无数第一个联想的作用。(注:“端倪”的意思是“推测事物的始末”,用以描写历史的远在云天之上,故不可端倪)第三课时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45、等。二、合作探究研读第三部分1、朗读课文。2、整理过万重山后,感觉如何?(喜悦)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喜悦”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分别是什么?“曾经感到的喜悦”:知难而进、排除万难、取得胜利、苦尽甘来的喜悦。“未曾感到的喜悦”:因首创者历尽艰辛取得的成果可以造福后代而感到的喜悦。见到今天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形势而感到由衷的喜悦。4、根据第15、16段,找出表明整理思路的句子。“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语意双关,境界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意气风发。)。“船已经穿过三峡”(与标题中“过万重山”呼应)。“我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
46、未曾感到的喜悦”(是整理思路的终点)。5、第15段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描写沙鸥,借物抒情,衬托出整理过山后的喜悦心情。语言特色文章语言有哪些特色?1、语言准确而生动,流畅而富有表现力。2、联想丰富。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高山,“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比喻)写阳光,“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比喻)写整理见到三峡奇景后的思维活动,“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拟人)写历史,“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
47、,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比喻)4、动词用得多且灵活。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3段)耸峙云霄横枕江面腾空飞起(第2段)疾风牵引(第5段) “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第7段)“摧山坼地”(第11段)这些动词既准确又生动,很有表现力,能恰如其分地展示整理神思飞越的漫想及三峡景色。三、课堂测评 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为产生奇特想象设置了“神奇”的背景,正因为置身在这样的一个天地之中,整理才产生了时空方位上的一个巨大困惑,才有了一种迷茫、困惑、空白的状态,进而进入一个无比宽广的时空之中,去展开不尽的探索和思考。成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切换点”,将“漫想”向前,向更深层推进。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引人入胜、启迪思维的好文章,以夔门为起点,以船过三峡为终点,面对三峡奇景神思飞越,思古议今,展望未来,热情讴歌了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村离婚协议范本
- 足部皲裂病因介绍
- (分析)白玉开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4)新能源智能装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
- (2024)电子商务新城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一)
-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A4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铍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鞋用乳液胶粘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安全培训课件-安全管理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MOOC】电工电子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JJF(黔)-液体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德勤企业评估指标》课件
- 领导者的数字化领导力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 2024版白水泥供应商合作与发展协议
- 2016新编膨胀螺栓国家标准规格表
- 公共政策概论机考试题
- 五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中心思想总结
- 人力资源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