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导学案_第1页
孔乙己导学案_第2页
孔乙己导学案_第3页
孔乙己导学案_第4页
孔乙己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乙己导学案孔乙己导学案教学重点:1.1. 理解本文思想;2.2. 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3.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4. 进行语言训练。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教学时数: 3 3 课时。导入新课 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 ? ?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 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 过这个问题。鲁迅回答,他最喜欢 孔乙己 。原因是, “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 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一一孔乙己。(板书课题) 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 朗读 )。预习质疑1.1. 朗读课

2、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2.2. 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3.3. 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 案”(印发 ) ,请你帮助填写: 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 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 性别年龄 籍贯现住 外貌特征 身材 面容 衣着 语言特征 性格行为特征 职业及工作单位 最后露面时的情况 时间 地点 事由 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 见证人 推测下落 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 年月日4.4. 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1.1. 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 题 ? ?为什么 ? ?不写这一段可以

3、吗 ? ?为什么 ? ?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 ( (板书) ) 。小说有“人物”、“情节”、 “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 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2.2. 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 同 ? ?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 ?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 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 站着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 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这里一里一外,一 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 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3.3

4、. “大抵”是什么意思 ? ?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答案:(1)(1) 大概, (2)(2) 大都。这里应是“大都”,课文注 释不准确。4.4. “我”是否鲁迅 ? ?“鲁镇”是否真实地名 ? ?为什么 ? ?答案: 不是,因为本文是小说,其中人名、地名是虚构的。5.5. 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1)(1) “我” 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使读者感到 真实可信。(2)(2) 写“我”也是为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服务 写“我”的“职务”实际上是表现掌柜对长衫主顾, 惟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往酒里羼水,能欺就欺。人 心如此势利冷酷,孔乙己的不幸也就是很自然的

5、了。6.6. 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 ? ?答案:先交 代环境,次交代职务的无聊,然后用“只有孔乙己到店, 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引出。这样写,布局 精巧,行文自然,衔接紧密。二、指名朗读“孔乙己出场”一段,研讨以下问题。1.1.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什么 ? ? 答案:说明孔乙己的奇特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他在 经济上和短衣帮一样穷困;穿长衫,说明他总想保持读 书人的架势,虚荣心十足,自命清高。板书:站穷 困;长衫自命清高。2.2. 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说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 ? ?答案:思想特征有二: 一是四体不

6、勤,好喝懒做;二是总想保持读书人的臭架 子,在他看来,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板书: 好喝懒做。3.3. 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教人半懂不懂 的 ? ?答案:和穿长衫一样,是炫耀读书人的身份,卖弄学 问。说明他的迂腐。板书:迂腐。4.4. 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 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 ?答案:他识字,是毫无疑问 的,也是他自傲的资本,所以“不屑置辩”。他一生最 大的愿望,就是能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一步步爬 上去。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这也是他最疼的一块疮疤,因此,每当触及

7、到这一点,他便颓唐不安。板书:失意,潦倒。5.5. 是什么原因使孔乙己如此好喝懒做、穷困潦倒而又迂 腐不堪 ? ?答案: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6.6. 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学生讨论,教师讲: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 害。因为从根本上说,科举制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 和选拔官吏的。这一点,连封建统治者也直言不讳。据 唐摭言 记载,有一次唐太宗私幸端门,见新进士鱼贯 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 ”(投影 )因而李 白曾写诗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 (投影 ) 宋真宗为吸引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也写 了著名的 劝学 诗:“富家不用买

8、良田,书中自有千钟 粟;安居不必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愁无良 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投影)这是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说。从读书者个人来说,则是在统治者的“千钟 粟”、“黄金屋”、“颜如玉”的引诱之下,走“读书 做官”之路。这样,考上的,就成了丁举人,有钱有势; 考不上的,就成了孔乙己,贫困潦倒。因为他学的那些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没什么实际用处,于是就成了百无一 用的废人 ! !孔乙己的悲剧就在于他已经成了废人,成了科举制度的 牺牲品,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废人,是牺牲品,反而 还自命清高,经常迂腐不堪地向别人炫耀他那些知识垃 圾! !三、继续阅读,研讨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1.1. 酒客们是怎

9、样对待孔乙己的 ? ?(指名读 )这说明什么 ? ?答 案:有两段写怎样对待:(1 1) “孔乙己一到店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2 2)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店内 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教师归纳:一是“笑”,把他 当作自己取乐的工具。二是“叫”、“嚷”,即嘲弄, 戳他的疮疤,并以此为快。2.2. 指导以上两段的朗读,重点是“叫”、“嚷”的语气。 教师用三种不同的语气朗读,让学生辨别优劣,体会作 者用词的匠心,然后模仿。注意叹号、问号、省略号等 标点的作用,还可讨论它们是否可以删去、换去。3.3. “笑”有多种(初一时我们学过谈“笑”一文):微 笑、讥笑、嘲笑、哄笑、耍笑、奸笑、窃笑、哈哈大

10、笑、莞而一笑、皮笑肉不笑酒客们的笑应是哪一种笑?答案:哄笑、耍笑。因此,孔乙己的悲剧是“笑声中的悲 剧”,而这一段则是“在笑声中出场”。 ( 板书:笑声中 的悲剧,在笑声中出场 )4.4. 不仅是酒客们笑孔乙己,掌柜,“我”,甚至连孩子们也都笑他,这些人的笑有什么不同?哪个对孔乙己伤害最重?答案:酒客一一哄笑;掌柜一一引人发笑,是“笑”的组织者,伤害最重;“我” 一一附和着笑。5.5. 作者这样写众人的笑,目的何在 ?答案:揭露世人的冷 漠与麻木一一封建科举制度、等级制度不仅毒害了孔乙 己,也毒害了广大世人,包括这些酒客的灵魂,使他们 思想麻木、冷漠、不辨是非。对于通过科举制度爬了上 去、成为

11、残酷凶暴的统治者的丁举人,他们不敢反抗, 不敢谴责,不敢抨击,甚至还怀有敬畏之心;而对于爬 不上去,和自己地位一样低下的孔乙己,却百般嘲笑、 耍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辛酸与不幸上,却意 识不到自己也处于奴隶的地位,自己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悲惨! !其实,这种麻木、冷漠,以揭别人的隐私,戳别人的疮 疤为快乐的行为,也是一种“国民劣根性”。作为“国 民劣根性”代表的阿 Q,Q,不也是以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小 D D 为快乐吗?-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 ! 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认识到这一 点,并把它写进孔乙己、阿 Q Q 正传等小说。因此 孔乙己有其极高、极深刻的

12、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 ! !6.6. 孔乙己与“我”的对话十分绝妙:一老一少,一冷一 热,孔乙己越说越起劲,“我”却爱搭不理。作者这样 写有什么目的 ? ?答案: (1)(1) 表现孔乙己的善良 ( ( 板书:善 良) ) ;(2)(2) 连小伙计都看不起孔乙己,表现孔乙己在人们 心目中地位之低,也更显示出世人对不幸者的麻木冷酷。7.7. 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细节,表现孔乙己什么特 点 ? ? 答案:善良和迂腐。8.8.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 这么过。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 ?答案:孔乙己是一个 可有可无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四、阅读孔乙己被打折

13、腿一段,讨论:1.1. 掌柜是怎样想起孔乙己长久没来了? ?这说明什么 ? ?答案:由结账想起,说明孔乙己的价值在掌柜眼里还比不过十 九个钱。2.2. 下面加下画线的词句可以删去吗 ? ?为什么 ?(1)?(1) 这一回, 是他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 偷得的么 ? ?答案:不可。借酒客之口,反映丁举人权势赫 赫,横行霸道,凶恶残酷。 (2)(2) 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答案:不可。“打了大半夜”说明打得时间之长;“再”说明是故意打折了腿,表现丁举人心狠 手毒,非常残忍。 (3)(3) 许是死了。答案:不可。表现口气 淡漠,人心冷漠。3.3. 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

14、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有 什么用意 ?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以上描写,说明科举制 度是一种罪恶的制度,吃人的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制度 同是读书人,爬上去的,就成为人上之人,作威作 福,鱼肉百姓,残害爬不上去的;爬不上去的,就成为 人下之人,贫穷潦倒,横遭欺凌。科举制度,是一把杀 人的软刀 ! ! 析字: “戕害”的“戕”就带着一把“刀”。五、阅读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一段,讨论:1.1. 这段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外貌描写起什么作用 ? ?答案: 写秋风天凉,给孔乙己的末路增加悲凉气氛;写靠着火、 穿棉袄,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2.2. 再次写孔乙己的外貌,是什么用意 ? ?答案:表

15、现孔乙己 命运的悲惨,表现丁举人的罪恶,控诉科举制度“吃 人”。3.3. 这时掌柜怎样对待他 ? ?请加述评。答案:见面先说: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 ! ”说明在他眼里,孔乙己的命运轻 于他的十九个钱。然后,“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 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然后又是“笑”。此时的掌柜,已麻木冷酷到毫无人性的地步。4.4.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可否换成“掏”或 “拿” ? ?为什么 ? ?前文“便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不用 “摸”而用“排” ? ?答案:不可换。“摸”说明这四文钱 是仅有的,以此表现孔乙己生活窘迫。前文的“排”是 他对酒店表示分文不少,也在只用四文钱买一碗酒的

16、短 衣帮面前显示一下阔气,还能对酒客们的耻笑表示若无 其事。5.5. 关于孔乙己“满手是泥”的描写,和前面“脸上黑而 且瘦”等外貌描写连在一起好不好? ?为什么 ? ?答案:不好,这样写,行文自然。6.6. 孔乙己是怎样离开咸亨酒店的 ? ?答案: 是“在旁人的说 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他是“在笑声 中出场,在笑声中生活,在笑声中离去”。他的悲剧, 是“笑声中的悲剧”以笑衬悲,悲剧更悲。(板书)7.7. “十九个钱”重复了几次 ? ?说明什么 ? ?后来不提了,为 什么 ? ?答案:四次。说明孔乙己是可有可无和被社会抛弃 的人,掌柜只有在结账时才想起他,表现其命运的悲惨。 后来不提了

17、,说明他已经被冷漠的人情、世情吞噬。8.8.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相 互矛盾的,这样写是否病句 ? ?应怎样理解 ? ?学生讨论,教 师讲解:不是病句。孔乙己本来就“不会营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社会, 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说“的确”死了。但是, 孔乙己是一个对社会没用和被社会抛弃的人,他没有家 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人关心他的命运,没人了 解他的情况,即使他“的确”死了,也没人了解确切情 况。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秋天的树林里 飘落了一片黄叶,就像冬天的大地上枯死了一棵小草,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所以,作者又用了一个“大约”。“大约”、“的确”表现了 鲁迅先生深厚的、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他不愧是一位 杰出的语言艺术的大师 ! !六、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组织讨论。巩固深化1.1. 归纳、记忆本课字、词、文学常识等知识要点。2.2. 完成课后练习。3.3. 叙述性说话练习:请按照下面的提纲,采用并列式结 构,说明孔乙己是怎样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