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用法。2. 把握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层层展开、反复论证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3. 认真朗读,揣摩语言,体味本文所具有的雄辩力量和充沛气势。预习学案【诗海拾贝】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 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 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
2、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眉山三苏祠有幅楹联对他父 子做了高度评价: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本文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嘉祐,宋仁宗的年号。权书包括10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这篇是权书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这是篇史论文,主要论 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赂秦,但论古是为了讽今, 所以作者的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此批评宋朝赂契丹、西夏的不当。二、背景简介宋朝建国以
3、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 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 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 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开国到苏洵去世,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苏洵正是针 对这样的现实撰写此文的。【基础荟萃】1 字音辨识。弊在赂秦() 洎牧以谗诛()暴霜露()2 辨形组词。LLL3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1) 积威之所劫:(2) 李牧连却之:(3) 思厥先祖父:举以予
4、人:(5)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6) 奉之弥繁:(7) 始速祸焉:(8) 强弱胜负已判矣: (9)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0)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1) 洎牧以谗诛:(12) 胜负之数:(13) 终继五国迁灭:4 名句填空。(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2) 古人云:“, , , 。”此言得之。(3)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4)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课堂学案【要点突破】1 通假字。(1) 暴霜露通, (2)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 当与秦相较通,(4) 暴秦之欲无厌通, 2 古今异义。(1)
5、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今义:(2) 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今义:(4)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5) 智力孤危。古义:今义:(6) 刺客不行。古义:今义:3.词多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 速不速之客-兵贵神速.非兵不利,战不善斯用兵之效也兵、屆万急时,不及召下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L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君安与项伯有故(3) 故暮去朝来颜色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 非举世非之而不
6、加沮臂非加长也k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至丹以荆卿为计为邯郸为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 词类活用。(1)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 .文言句式。(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6 翻译句子。(1)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译文:(3)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译文: (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 (5)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译文: 7如果说文章第一段是提出论点,一总(弊在赂秦 )二分 ( 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 ,那么下面的论据是如何围绕它们展开的?答: 8有人说, 前三段已将论点阐述透彻, 后二段完全可以不要或者简化,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 【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 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侵略采取以赂求和、 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 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被“积威之所劫”,而要奋起御侮以维护其统治。二、写作特色1语言生动形
8、象。在语言方面, 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 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 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2 .饱含感情。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 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3 .修辞方式的运用。对偶、对比、比喻、弓I用、设问等修
9、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 ),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 量和充沛的气势。三、结构思路六国论1f2、3i4、5【文白对照】六国破灭,非兵 不利 ,战 不善,弊 在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赂秦而力贿赂秦国,自己的实赂秦。兵:兵器。赂秦:贿赂秦国。 贿赂秦国。Il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_赂 秦 耶?严曰: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互 他们贿赂秦国吗? Il彼及此。率:曰 :不赂者以赂者全都,一概。一回答说:不
10、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丧。盖失强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 援,不能独 完。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说 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 一的意思。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把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得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把六国贿赂秦国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 百倍。则秦之所大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想凭借。其实:它
11、的实际 数目。大欲:最想要的。欲, 诸侯之所大患,固 不在 战 矣。以攻取:用攻取的 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当然不在于战争了。方法取得。以,用,思厥先 祖父,暴霜露, 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斩荆棘,以有 尺寸之地。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_辈父辈。厥,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如弃草芥。好像丢弃小草一样。|l今日割五城,明日 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害g 十 城,然后 得一夕 安寝。起 视四割让十座城,然后才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的境,而秦 兵 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
12、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而秦之欲 无 厌, 奉 之弥繁, 侵之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犯诸愈急。厌:通“餍”,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他 侯就越急迫。L后一个“之” 故 不战 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指赂秦各国。 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判:分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_分清。六国终于灭亡,是理所当然的。古人说:“用土地事秦,犹 抱 薪 救火,薪不尽 ,火不 灭。”此言得之。 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这话对了。:以至,以至于。理:按道 名词作状语。事:侍奉。齐人未尝赂 秦,终 继 五国迁灭,
13、何 哉?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与 嬴 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 亦不 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免 矣。迁灭:灭亡。迁,改变的意思。与嬴:亲附秦国。与,能幸免了。 |”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既:已经。丧:灭亡。燕 赵之君,始有远 略,能守其 土, 义不赂秦。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始:起初。义:名词用是故燕虽_作动词,坚持正义。所以燕国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至丹以荆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
14、策略,才招致祸患。一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 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 赵 尝 五战于秦,二 败而 三胜 。轲。速:招致。赵国曾经与秦国父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 秦 击赵者再,李牧连 却 之。 李牧:赵国的良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后赵王中了秦洎 牧以谗诛,邯郸的反间计,杀了李牧。-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且 燕赵 处秦革灭殆尽及,等到。_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
15、几乎消灭干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力量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灭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 地,实在是不得已。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 易量。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副词,实在。向使:假使。理:天命、命 当:如果,通“倘”。或:或许。易:轻易。呜呼!以赂 秦 之地 封 天下之谋臣,以唉_!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事秦之心,礼天下之 奇才,并力西向,则侍奉
16、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 !有如此之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顺利咽下去。可悲啊!有这样的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 月形势,却为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以趋于亡。积威:积久而成的威为国 者无使割让,而走向灭亡。|势。劫:胁迫、挟持。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 7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国家的人。为,治理。夫六国与秦 皆 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又在六国六国破
17、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 下矣。 苟:如果。从:跟随。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故事:旧事、前例。写作智囊【素材积累】七雄争霸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 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 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 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 秦国采取“远交近 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
18、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 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美文珍藏】历史天空下的两滴泪高考优秀作文越王勾践与秦始皇在子虚酒楼对饮起来,酒至兴处,二人谈起了身为君王的感慨。“我真后悔啊! ”秦始皇红着脸先开了口,说完端起一杯酒,猛地灌下。“想你秦始皇灭六国,平天下,使天下人人臣服,俯首朝拜,成就如此之业,还有何悔?” 勾践轻呷一口酒,不解地问道。“唉,我后悔当初我太过于相信自己, 而没有听取臣下的意见。”秦始皇一脸悔恨地说。“想当年,天下初定之时,我自以为功过三皇,德盖五帝,只有我才是天地间最高的统 领者,任何人只能供我驱使。
19、于是我驱赶他们修建万里长城,驱赶他们去修造阿房宫,强逼 他们去替我征战,强逼他们为我进贡。 这时就有大臣对我说:方今天下初定,应爱惜民力, 以民为重,如此方可保江山永固。我不但没听他的意见, 还认为他触犯了君威而杀了他。 ”“唉,后来果然民怨四起,起义不断,我拼打、营造的江山也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而这些都是我一时的自以为是造成的,叫我怎能不有所悔,有所恨。”秦始皇说完,又猛地端起一杯酒,狠狠地一饮而尽,他的眼角已滴出了一滴泪。“如此说来,那我勾践可就应满心欢喜了。”勾践接过这话说起来。“想我越国,乃江南一小邦,本就人财匮乏,自被吴国打败后更是国力不济。初败之时 我也曾想举全国之力与吴国一拼,以雪
20、耻辱。这时有大臣劝告我,让我审时度势,不可意气用事。他还建议我要礼贤下士,广积粮物,操练军队,以图东山再起。我听取了他的正确建 议,卧薪尝胆十载,终于一战大败吴国,雪了我心头之恨,更成就了我春秋霸业。”“想我以如此弱小之势而成就如此功业,比起嬴兄来我不应满心欢喜吗?啊,幸亏我当时听取了臣下的忠劝。”勾践说完,竟也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他的眼角也流出了一滴泪。不一会儿,两人都沉沉地醉去,这一醉就不知是多少个千年。历史的天空下只留下两滴泪:一滴折射着因自以为是而空留悔恨的光芒,一滴折射着因善听正确意见而满心欢喜的光芒。【赏析】本文运用奇特的想像,让时间回到古代,再现了勾践和秦始皇这两个虽不同时 代
21、却都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过的人物,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过分自信就会招致失败, 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才会获得成功的道理。两个历史人物的两滴泪,一个是秦始皇的悔恨失败之泪,一个是勾践的欣喜成功之泪。它告诫后人以史为鉴,谨防过于自信而自负,要广纳善言。文章借历史人物说明道理,虽然显得直白,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读来饶有趣味。自主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1。贿赂)秦举(j U全部,都)以予人B.暴(b do残酷)霜露奉之弥(m 1更加,愈)繁C.洎(j 自从)牧以谗诛犹抱薪(柴)救火D.秦击赵者再(z di两次)为(w ei治理)国者2.下列加点词的词义,意义
22、相同的一项是()弊在赂秦向使三国各爱其地A.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或曰:,率赂秦耶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或未易量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内立法度,务耕织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A.C.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前两段,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B.D.46题。今殴民而归之农而秦兵已西矣4 下列与“破灭之道也”中的“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B. 策之不以其道C. 伐无道,诛暴秦
23、D. 臣之所好者,道也5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A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 i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 1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6 .试分析第2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论证了 “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4)三、课堂延伸阅读下文,完成711题。甲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 患之疏
24、,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槟秦,秦人不敢 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 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 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 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 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乙 六国论 ( 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 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
25、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 形便 (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 而取夷灭。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藉:依靠、凭借B.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阴:偷偷地C. 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克:能够D.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曾:竟然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或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 而为天下出身 以当秦兵 而四国休息于内A. B .C .D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6、A.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 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 未可专以罪秦也不赂者以赂者丧D.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子孙视之亦不甚惜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 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C. 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 以自相屠杀”。D. 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 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7、语。(1)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译文: (2) 彼秦者将何为哉?译文: (3) 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译文: 答案解析基础荟萃1. I u j 1 ch an pu2 .贿赂、洛阳嬴政、输赢谗诛、搀扶3. (1) 胁迫,挟持 (2) 使, 后退 (3) 他的 (4) 拿 (5) 革除 (6) 更加 (7) 招致 (8) 确定,断定 (9) 亲附,亲近 (10) 保全,完好 (11) 等到 (12) 天数,命运 (13) 随着4. (1)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2)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3)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 下而从
28、六国破亡之故事 课堂学案1 . (1) “曝” 暴露 (2) “毋” 不要 (3) “倘” 倘若,如果 (4) “餍” 满足2. (1) 古义: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爷爷。 (3) 古义:到 , 的结局。今义:连词,表 示另提及一件事。 (4) 古义:旧事, 前例。 今义: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5) 古义: 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6) 古义:不去行刺。今义:不可以,不中。3. (1) 动词,招致 /动词,邀请 /形容词,快,迅速 (2) 名词,兵器,武
29、器 /名词,军队 /名 词,士兵 / 名词,军队 (3) 形容词,旧的,原有的 / 连词,所以,因此 / 名词,老交情,旧交/ 动词,衰老 /名词,缘故,原因 / 副词,仍然,还 / 副词,故意,特意 (4) 动词,不是 / 形容 词,不对的,错误的 /动词,非难,责怪 /副词,没有 /副词,不 (5) 动词,作为 /动词,成 为 / 前“为”,动词,治理;后“为”,介词“被”,表被动4(1) 援:动词作名词,援助。完:形容词做动词,保全。(2) 理:名词作状语, 从道理上说。 (3) 日, 月:时间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 (4) 礼:名词作动词,礼遇。5(1)(2) 判断句 (
30、3) 定语后置句 (4)(5) 省略句 (6)(7) 被动句6(1) 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2)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而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3) 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4)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5) 把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与战胜而得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 7第一段是总纲,展开了两个分论点,二、三两段是论据,分别围绕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申述“赂秦而力亏”,第三段申述“不赂者以赂者丧”。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论证透辟。8不同意。作者写作此文时,北宋王朝对强敌辽、西夏奉行以贿
31、赂来苟安的政策,苏洵对 此极为不满,深感忧虑。文章本意不在研究六国历史,而是借古论今,指出宋朝国策之误, 为宋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开头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是以古 为鉴,议当前政治,现实针对性很强。自主练习1. D A.举,拿;B.暴,pd暴露;C.洎,等到。2. D A.弊病/困顿;B.爱惜/吝惜;C.有人/或许;D.均意为“所以”。3. C 名词作状语,为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4. B A. “取道”;C. “道义”;D. “道义、道理”;B.与例句均当“途径”讲。5. C A.为“因为”;为“用”;B.为“才”;为“用”;D为“由于”;为“来”;C.均当“用”讲。6(1) 将秦国得到的诸侯贿赂的土地与征战得到的土地作数量的比较,说明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2) 概述祖先得来土地的艰难和子孙拱手让人土地的轻易,说明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3) 从“诸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合同协议书模板样本
- 福鼎充电桩采购合同范本
- 销售激光折弯机合同范本
- 特许加盟合同的管理协议
- 第三方管理装修合同协议
- 煤炭采购居间合同协议书
- 物业被盗赔偿协议书范本
- 网签购房合同中补充协议
- 防雷装置检测委托协议书
- 狗狗协议领养协议书模板
- 智能心理辅导系统-洞察阐释
- 运沙船运输合同协议
- 文物保护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技术》课件
-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 六西格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下半年青海西宁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及现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宁夏石嘴山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双面提花结构电磁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与优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