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找次品_人教新课标_第1页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找次品_人教新课标_第2页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找次品_人教新课标_第3页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找次品_人教新课标_第4页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找次品_人教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找次品人教新课标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根本原理师:我这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3片,另外两瓶是没吃过的,只有一瓶少了3片,有什么方法把这瓶少的找出来?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瓶口香糖的详细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展比较就可以了。生:数一数或掂一掂。生:天平称一称。师:天平?大家见过没有?出示课件1。天平的两端有两个托盘,假设果两个托盘上的物体一样重的话,天平会怎么样?平衡,假设不一样重的话?天平会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

2、边物品?轻。低的那边物品?重。2、引导学生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假如利用“天平怎样找出少的这一瓶?师:生纷纷举手聪明的同学真是非常多,想到的同学小声的把你的方法跟同桌或小组之间介绍一下!生讨论中师:如今把你的方法跟全班分享一下!生1:随意拿2瓶,假如天平平衡,说明另一瓶是少的那一瓶。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师反问:随意拿2瓶,这两瓶一定会在天平上平衡吗?生2:随意拿2瓶,天平也可能一边高一低的,高的那边就是少的那一瓶。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师小结: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出现几种情况?2种。可能天平会?平衡。那说明什么?天平上的这两瓶一样

3、重。还说明?剩下的那瓶就是吃了3片的。假如天平不平衡?那说明什么?其中有一瓶是吃了3片的。哪一瓶是吃了3片的?升高的那一瓶。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考虑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展。师小结:我们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看来从三瓶中找出少了3片的方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来称,你觉得那个方法好?为什么?天平还有什么优点?3、提醒

4、课题。师:其实在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一些物品外观看似完全一样,但其中常常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要么轻一点,要么重一点,要把它找出来,我们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天平。我们把这一类问题都叫做“找次品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来“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1、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师:接下来,我的问题有难度啦!如今我们这儿有几瓶口香糖?5瓶。其中有一瓶是老师吃过3片的,要从这5瓶中把这瓶吃过的找出来,有没有方法?有。什么方法?使用天平称。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究:拿出5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考虑一下,怎样找出次品?师:好,如今拿出我们的学具:5

5、片圆片,代替我们5瓶口香糖。想象一下怎样使用天平找出那一瓶少的口香糖。在动手的同时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设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设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生说师板演。师小结:老师把生1的话记录了下来,他把5平口香糖分成3份,分别是:2瓶,2瓶,1瓶。把其中前两份放在天平的两端左边2瓶,右边2瓶,生说师板演:52.2.1假如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剩下的就是吃了的那瓶。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天平不平衡。那又说明什么情况?升高的这2瓶中肯定有吃过了的。可是到底是哪一瓶呢?再怎么办?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好,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这时,天

6、平左边几瓶?1瓶。右边几瓶?1瓶。升高的这一瓶就是吃过的了。好,要从这5瓶口香糖中找出吃过的那一瓶,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2次。3、寻求不同的称法。其他小组有别的称法吗?生说师板演:51.1.1.1.1师小结:这种方法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吃过的那一瓶?2次。看来要利用天平来找次品,方法还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助我们考虑,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画图的方法进展分析。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早找到次品的情况,假如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含义,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

7、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探究最优策略。1、从9个物品中找次品。师:在接下来的问题中这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使用。下面的问题就更难啦。出示课件2:在9个零件里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次品找出来吗? 如今拿出我们的学具:9个圆片当到做零件摆一摆,边摆边考虑这几个问题: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设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设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2、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很多同学都能把次品找出来,而且他们的法都不一样,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的方法和别人一样不一样。生交

8、流。师:经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想到一种,还能从同学那儿听到不一样的方法,说明你非常擅长学习。接下来,把你的好方法跟全班同学分享一下。3、学生汇报称法。生表达:把9个零件分成3组:4,4,1。先在天平两边各放4个,假如平衡,那单独的一个就是次品;假如天平不平衡,重的那一边的4个再份成2份,每份2个,再称,一定会不平衡,重的那一边2个再份成2份,每份1个,再称,沉下去的就是次品。师板书:94,4,1师质疑:把9个零件分成3组,分别是4,4,1。至少再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3次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91,1,1,1,1,1,1,1,1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93,3,,3生:

9、92,2,2,2,1师小结:好,看黑板上一共有几种不一样的分法?4种。9呢,有很多种分法,不同的分法可能导致最终称的次数不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展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打破这个难点。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展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详细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4、比照称法,找出规律。师:我们观察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了3份,只需要称两次,就一定可以找到次品。那我们猜测是不是在其他的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就最少?不一定

10、。为什么呢?5、学生考虑后汇报猜测。6、验证猜测。师:要验证猜测我们再来试一下。假如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刚我们的猜测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汇报:3次。师: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 ,2 ,8,3 ,3 ,6,5 ,5 ,26 ,6,3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展分析。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四、与学生一起小结。师: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

11、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板书:待测物品分三份,能均分的要均分。师质疑:假如待测物体的个数不能平均分呢?比方:10个,11个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由3个到5个再增加到9个,10个,11个,带着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形式,在此根底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根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也为下节课教学埋下伏笔五、稳固应用、内化进步。 1、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几名学生分析: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把吃过后那筐松果找出来。假如天平两端各放4筐,假如这时天平恰好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所以该方法不是最优的。2、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一样,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假如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