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三古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代诗歌(shg)鉴赏教程鉴赏教程第一页,共135页。一、古代诗歌(shg)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形象类型形象类型例子例子傲视权贵、傲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岸不羁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表现了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不羁的形象第1页/共135页第二页,共135页。形象类型形象类型例子例子心忧天下、忧心忧天
2、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国忧民的形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足!”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忧民的性格第2页/共135页第三页,共135页。形象类型形象类型例子例子寄情山水、归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形象(1)(1)王维的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3、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山水风光的喜爱(2)(2)陶渊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喜爱第3页/共135页第四页,共135页。形象类型形象类型例子例子怀才不遇、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在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中写前不见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
4、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示儿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破阵子子等等第4页/共135页第五页,共135页。形象类型形象类型例子例子友人送别、思念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故乡的形象李白的李白的赠汪伦赠汪伦、王维的、王维的九月九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中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征伐的形象王翰的王翰的凉州词凉州词、王昌龄的、王昌龄的出塞出塞表现了他们忠
5、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而杜甫的兵车行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柳永的雨霖铃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第5页/共135页第六页,共135页。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景物形象类型1.“青山”意象。 “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欢。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
6、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wxin)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第6页/共135页第七页,共135页。 “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 “无穷芳草色,何处(h ch)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第7页/共135页第八页,共135页。 “青山(qn shn)”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qn shn)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qn shn)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第8页/共135页第九页,共135页。 2.“月”意象。 对月思
7、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mngrn)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第9页/共135页第十页,共135页。 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b kn hu shu)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第10页/共135页第十一页,共135页。 3.“冰心”“冰雪”意象。 比喻心志(xnzh)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
8、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第11页/共135页第十二页,共135页。 4.“水”意象。 绵绵愁思,离愁(l chu)别恨。 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l chu)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时光流逝。 例:“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第12页/共135页第十三页,共135页。 5.“关山”意象。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借问梅花何处(h ch)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历史存在。 例:“关河梦断何处(h ch)”“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第13页/共135页第十四页,共
9、135页。 6.“清风”“白云”意象。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bir)眠。”(杜甫恨别)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第14页/共135页第十五页,共135页。 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yjng)来表现。 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第15页/共135页第十六页,共135页。 7.“斜阳”“云烟”“清霜”意象。 沉郁思古幽情。 例:“斜阳草树,寻常(xnchng)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
10、乌衣巷口夕阳斜”。 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例:“暮霭沉沉楚天阔”。第16页/共135页第十七页,共135页。 8.“兰花”意象(yxing)。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例:明代徐渭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第17页/共135页第十八页,共135页。 9.“竹子”意象。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ynsh)君子。 例: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第18页/共135页第十九页
11、,共135页。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中“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通俗(tn s)但入木三分,可谓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志了。第19页/共135页第二十页,共135页。 10.“菊花”意象。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yurn)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第20页/共135页第二十一页,共135页。 11.“草”意象。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
12、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bi qn)。”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第21页/共135页第二十二页,共135页。 12.“落花”意象。 “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落花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jngxing)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第22页/共135页第二十三页,共135页。 例:
13、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lu yn)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第23页/共135页第二十四页,共135页。 13.“松柏”意象。 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xingzhng),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例:刘禹锡的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第24页/共135页第二十五页,共135页。 14.“梧桐”意象。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wngw
14、ng)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第25页/共135页第二十六页,共135页。 15.“芭蕉”意象。 代指离情别绪。 例: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zhn tn)。阴满中庭(zhn tn)。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葛胜仲点绛唇中的“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第26页/共135页第二十七页,共135页。 16.“蝉”意象。 品行高洁清高。 例:骆宾王咏蝉“无人信高洁”和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rnpn)。 孤独无助,孤苦无告。 例
15、: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第27页/共135页第二十八页,共135页。 17.“杜鹃”意象。 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杜鹃啼血(d jun t xu)猿哀鸣”。 乡思乡愁。 例: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第28页/共135页第二十九页,共135页。 18.“鸿雁”意象。 是书信、音讯的代称,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 例: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xio z),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第29页/共135页第三十页,共135页。 19.“乌鸦”意象。 在中国
16、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 例:秦观满庭芳“斜阳(xiyng)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第30页/共135页第三十一页,共135页。 20.“猿啼”意象。 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 例: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等都是借助(jizh)猿啼来表达伤感情绪。第31页/共135页第三十二页,共135页。 21.“鹧鸪”意象。 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例:“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ji z)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第32页/共135页第三十
17、三页,共135页。 “鹧鸪”还象征历史(lsh)盛衰沧桑变迁。 例:“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第33页/共135页第三十四页,共135页。 22.“燕”意象。 燕子因常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例: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酒醒后的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 世事变迁的寄托。 例: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fnhu),又透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第34页/共135页第三十五页,共135页。考查类型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诗歌作品(zupn)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18、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第35页/共135页第三十六页,共135页。【典例剖析】【例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zhn rn)明月中。第36页/共135页第三十七页,共135页。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wn rn y sh)。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意助读】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像,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
19、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第37页/共135页第三十八页,共135页。诗中“陈居士(jsh)”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思维导图】第38页/共135页第三十九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sn r)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形象特点2分;结合诗歌分析2分,不结合诗歌扣1分。)第39页/共135页第四十页,共135页。【例2】(2013辽宁卷)阅读
20、下面(xi mian)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第40页/共135页第四十一页,共135页。【诗意助读】风卷起柴门后却又将它吹开,狭窄的小路刚刚修成,竹轩周围的竹子也是新栽不久。竹梢细细的影子映入茶碗,竹叶声轻轻传来,随着篆香袅袅浮起。暑天倦懒地卧在床上,看那星星穿竹而过。冬天倾听(qngtng)积雪压断竹枝的响声,并悠闲地吟诗。我想此时的景致应该更加美丽,不要把墙角的那一株梅花移走。第41页/共135页第四十二页,
21、共135页。请结合(jih)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思维导图】第42页/共135页第四十三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o y)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o y)的人生志趣。第43页/共135页第四十四页,共135页。【技法归纳】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技巧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gnzh)形象。 2.结合背景,了解时代特点或诗人处境,把握形象。第44页/共135页第四十五页,
22、共135页。 3.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zh y)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如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抓住“三日醉”“爱把山瓢”“亭角寻诗”“醒来”“寻诗”等词可以分析出“陈居士”热爱诗歌,情趣高雅,是一个十足的文人雅士。第45页/共135页第四十六页,共135页。第46页/共135页第四十七页,共135页。【答题步骤(bzhu)】第47页/共135页第四十八页,共135页。【微点拨】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诗歌通过()(如语言、手法、内容等),抒发(shf)(或“体现”“表现”等)了诗
23、人(或“主人公”)()的情感(或“态度”“情操”等)。第48页/共135页第四十九页,共135页。【对点精练】人物形象鉴赏通关突破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一落索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r r)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第49页/共135页第五十页,共135页。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5分)【解析】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找到诗中描绘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含意。然后用精练的话语概括(giku)人物形象的特征,最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第50页/共135页第
24、五十一页,共135页。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2分)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美;(1分)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y ln)”、问“亭前柳”等,表现了她内心的愁怨。(2分)第51页/共135页第五十二页,共135页。2.(2016西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wnt)。哭李远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第52页/共135页第五十三页,共135页。 【注】湄:指岸边。丹旐(zh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
25、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zho hn)幡。指张衡的西京赋。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第53页/共135页第五十四页,共135页。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友人李远是一位淡泊功名,志趣(zhq)高雅,才高于世,文名远播的雅士形象。“一竿钓”“半局棋”以生活细节刻画了友人性情散淡、闲适悠然的优雅生活情趣。“平子赋”“谢公诗”以张衡、谢灵运比况,盛赞友人的文才显世,文名远播天下。亦包第54页/共135页第五十五页,共135页。含了淡泊功名、寄情(j qn)山水的拔俗志趣。(答
26、出人物形象的给3分,答出分析内容的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亦可前后对称呈现,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55页/共135页第五十六页,共135页。3.(2015石嘴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wnt)。行香子许古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注】醪(lo):浊酒。消摇:逍遥。第56页/共135页第五十七页,共135页。根据下阕内容,简要概括词人的形象特征。(4分)【解析】下阕前四句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荡不羁,毫无拘束,纵
27、横骋才。五、六句写词人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表现(bioxin)了词人的洒脱。“乐因循”表现(bioxin)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第57页/共135页第五十八页,共135页。答案(d n):潇洒闲适、率真自然、淡泊名利、自得其乐。(每点1分)第58页/共135页第五十九页,共135页。考查类型二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以事物为描写对象,赋予事物以人格化,来曲折地表现(bioxin)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或托物言志,曲折地表现(bioxin)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第59页/共135页第六十页,共
28、135页。【典例剖析】【例3】(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xi mian)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第60页/共135页第六十一页,共135页。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l so)“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第61页/共135页第六十二页,共135页。【诗意助读】野菊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b kn)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之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虽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
29、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第62页/共135页第六十三页,共135页。颔联描绘(miohu)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思维导图】第63页/共135页第六十四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野菊生长(shngzhng)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第64页/共135页第六十五页,共135页。【微点拨(din bo)】咏物诗的特点 (1)既然咏物,就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0、”。(不滞于物)第65页/共135页第六十六页,共135页。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 (4)从具体(jt)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第66页/共135页第六十七页,共135页。【例4】(2015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wnt)。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第67页/共135页第六十八页,共135页。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chunshu)中掌管霜雪的女神。第68页/共135页第六十
31、九页,共135页。【诗意助读】木芙蓉 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这种精神应当胜过以前人们一直称颂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吧,因为(yn wi)它们的性情淡定而洒脱,一生中花开花落都随春风来去潇洒。第69页/共135页第七十页,共135页。窗前木芙蓉 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努力(n l)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木芙蓉也绝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第70页/共135页第七十一页,共135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b tn)?(4分)【思维导图
32、】木芙木芙蓉蓉形象形象诗诗歌歌关键词关键词关键句关键句不同特点不同特点吕吕诗诗着意红着意红一生开落任一生开落任东风东风豪迈大度、逍豪迈大度、逍遥闲适遥闲适范范诗诗辛苦、心辛苦、心酸酸未作愁红怨未作愁红怨绿看绿看孤苦心酸、孤孤苦心酸、孤独乐观独乐观第71页/共135页第七十二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1分)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xn sun),处境凄凉,但作者并不认为这花愁苦。(1分)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1分)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1分)第72页/共135页第七十三页,共135页。【技法归纳(gun
33、)】鉴赏事物形象的方法 1.调动内涵积淀,分析象征意义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第73页/共135页第七十四页,共135页。 如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芭蕉,芭蕉在古诗文中主要表达(biod)“孤独寂寞和离情别绪”,知道这些就不难理解本词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及所寄寓的作者情感。第74页/共135页第七十五页,共135页。 2.关注色调色彩(sci),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sci)季节季节事物特点事物特点感情抒发感情抒发早春早春欣欣向荣欣欣向荣喜悦之情喜悦之情暮春暮春鲜花凋零鲜
34、花凋零感伤、惋惜和留恋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秋冬万物萧条万物萧条凄清、肃杀和悲凉凄清、肃杀和悲凉第75页/共135页第七十六页,共135页。(2)关注(gunzh)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第76页/共135页第七十七页,共135页。 3.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wi xn)、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可从以下关键点入手:第77页/共135页第七十八页,共135页。【答题步骤(bzhu)】第78页/共135页第七十九页,共135页。【对
35、点精练】事物形象鉴赏通关突破4.(2016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古松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shngs)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绿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才者,便作明堂一柱看。第79页/共135页第八十页,共135页。 【注】铁衣:指古松的树皮(sh p)。绿萝:蔓生植物,缠绕于树木上。抡才:指选拔人才。明堂:泛指朝廷。第80页/共135页第八十一页,共135页。诗中前两联体现了“古松”怎样的品格?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解析】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古松的刚直伟岸。前两句写古松耻于屈盘,用“铁衣”“紫鳞”比喻
36、松皮的坚硬、粗涩,显示出古松历经霜雪磨难之后苍老遒劲的气骨。后两句则用夸张手法,描写(mioxi)古松在风中摇曳,如龙蛇舞动,枝叶摆动的声响震撼天空。第81页/共135页第八十二页,共135页。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古松挺拔不屈、刚直豪放的品格。(2分)古松挺拔笔直,它那如“铁衣”“紫鳞”般的松皮彰显着苍老遒劲的气骨。古松在风中摇曳就像龙蛇(ln sh)舞动,枝叶摆动的声响犹如暴风骤雨,令人心惊胆战。(3分)第82页/共135页第八十三页,共135页。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暮春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Hnsh)夜,中
37、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第83页/共135页第八十四页,共135页。 【注】赵长卿为宋朝(sn cho)宗室,本词作于“靖康之难”后,宗室南迁,定居临安。寒食夜:寒食节的夜晚,寒食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南浦: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简要分析首句中“征鸿”的具体含义。(5分)答案:“征鸿”身上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象征着远离故土的流亡者形象。(2分)词人南渡后远离故土,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之感。(3分)第84页/共135页第八十五页,共135页。考查类型三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rn
38、wn)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第85页/共135页第八十六页,共135页。【典例剖析】【例5】(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pio rn)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第86页/共135页第八十七页,共135页。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msh)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第87页/共135页第八十八页,共135页。【诗意助读】春雨绵绵
39、,飘洒自在,道路非常干净,没有车马扬起的尘土。紫烟渐散但依然笼罩着京城,雨过天晴,天空(tinkng)晴朗,阳光明媚。红花沾雨飘飞沾湿了衣服,绿色的柳枝轻轻拂过马鞍。只有痛快地饮酒才能领略这美好的风光,整个都城里谁还有自己这般清闲呢?第88页/共135页第八十九页,共135页。诗中描写了春雨(chn y)后的哪些景象?(2分)【思维导图】第89页/共135页第九十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li s)葱翠(每种景象各0.5分,写出四种得满分。可不拘泥所给答案,只要有干净、烟散、雨过天晴、红花、柳色(li s)等关键词即可给分)第90页/共135页
40、第九十一页,共135页。【例6】(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mn h)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第91页/共135页第九十二页,共135页。 【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y un)前迎接。第92页/共135页第九十三页,共135页。【诗意助读】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微风(wi fn)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
41、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第93页/共135页第九十四页,共135页。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jinyo)分析。(3分)【思维导图】第94页/共135页第九十五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l shui)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准确理解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各得1分,写出全联的意境,得1分。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第95页/共135页第九十六页,共135页。【技法归纳】景物形象鉴赏策略技巧 1.诗中赏画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
42、景诗多具有“诗中赏画”的特征(tzhng)。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角度入手:第96页/共135页第九十七页,共135页。第97页/共135页第九十八页,共135页。 2.色调含情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一种(y zhn)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第98页/共135页第九十九页,共135页。 3.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客观景观,而是经过了诗人心境的过滤,心情的渲染的。所以,通过对诗歌景物意象特征的把握,可以推测作者的心情。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43、满地黄花(hunghu)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第99页/共135页第一百页,共135页。 4.双层挖掘 有些诗歌感情深沉(shnchn),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字面看是旷达豪迈,但深层情感却是辛酸无奈。第100页/共135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35页。【答题步骤(bzhu)】第101页/共135页第一百零二页,共135页。【对点精练】景物形象鉴赏通关突破6.(2016安阳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浪淘沙送苏庭绰之泉州刘铭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h yn),击鼓
44、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折枝远,冻酒愁肠。第102页/共135页第一百零三页,共135页。 【注】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zuzh)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zuzh)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一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第103页/共135页第一百零四页,共135页。【解析】注意答题三步骤:赏析该句的诗意,指出该句所用的表达技巧,分析诗人的感情。结合原诗注释分析,“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写作者
45、(zuzh)伫立在斜阳下,看芦花飘落在大江南岸,江水空流,心生感叹。借景抒情,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zuzh)满心凄冷与感伤。第104页/共135页第一百零五页,共135页。答案:描摹出一幅落寞秋景图。(1分)写作者伫立在斜阳下,看芦花飘落在大江南岸,江水空流,心生感叹。(2分)借景抒情,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hungling)的气氛,烘托出作者的满心凄冷与感伤。(2分)第105页/共135页第一百零六页,共135页。7.阅读(yud)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46、。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第106页/共135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35页。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雨”“萧萧”“江乡”“飘”,可知(k zh)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第107页/共135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35页。答案:描写了清晨(qngchn)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3分)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分)第108页/共135页第一
47、百零九页,共135页。8.(2015周口模拟)阅读下面(xi mian)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岸帻宋陈与义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第109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页,共135页。 【注】帻: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掀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znyng)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第110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35页。【解析】解答本题,要从诗的前两联诗句中筛选(shixun)写景的词语进行归纳。在前两联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有:清
48、晓(早晨的清凉晓风)、山头、薄阴、乱云、翠壁(苍翠的树林如同墙壁)、细雨、青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春天清晨薄阴笼罩山头、细雨淋湿树林的阴冷空寂图画。第111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35页。答案: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阴笼罩(lng zho),翠壁乱云缭绕,细雨打湿青林,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景象概括3分,简析2分)第112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35页。考查类型四鉴赏诗歌中的意境“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境”就是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指诗歌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自然景色(或生活图景),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qng
49、 jng jio rng)、是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第113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35页。【典例剖析】【例7】(2015哈尔滨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rnhu)回答问题。洗竹简诸公同赋敖陶孙 舍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置觞露饮始此回。第114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35页。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q sh)笑谭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青留姓名。 【注】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劖:砍去。第115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35页。【诗意助读】茅舍东面高高的竹林像梳齿那
50、样密密地排列着,刚刚下过一阵雨,修竹苍翠如洗,清风轻拂,摇曳多姿。诗友们脱巾解带聚坐在竹林中,摆上酒菜,露天开怀畅饮还是头一回呢。远处(yun ch)平展的树林在云气中像打开的画卷一样美丽。向西望去,群山连绵起伏,像一匹匹奔腾的骏马。那遥远的帆影之外富有迷人的魅力,引起我们浓郁的诗兴。在偏僻的山村第116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35页。隐居,周围簇拥着密密的竹林,更显得清高脱俗。诗友们笑谈着古今( jn)的奇闻逸事,更觉得这款款的竹叶声爽心惬意。今朝大家悠闲地玩赏谈笑风生,比万贯钱还要珍贵。刮去竹竿上的粉末和青皮,把我们的小诗镌刻在上面,我辈也能随竹的长存而流芳百世。第117页/共1
51、35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35页。“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znyng)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思维导图】第118页/共135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35页。请你组织答案:_答案: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远处平原(pngyun)上树林掩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竹。(2分)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和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赏。(2分)第119页/共135页第一百二十页,共135页。【技法归纳】鉴赏意境的技巧 1.抓住意象,把握其特征 抓住意象并把握其特征,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顺利进入(jnr)诗歌意境的关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多个意象组成了密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