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学案_第1页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_第2页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_第3页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_第4页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州快哉亭记 导学案整体探究1文章主旨是如何层层揭示出来的?_【答案】文章由“风”自然地引出了主旨的讨论:士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呢?作者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愉快;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坦然自若,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愉快。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作者认为张梦得能如此,说明他内心有过人之处,并设想即使让他住在极其简陋的用蓬草编门、破瓮做窗的屋子里,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事。这既照应了前面的“何适而非快”,又为下文作铺垫。“而况乎”两句夸张

2、地表现了张梦得居住于此的快乐,可谓极尽耳目所能取得的乐趣来使自己畅快。然后用“不然”两字反面说开去,进一步说明文章主旨。2文章开头起笔不凡,不落俗套。自西陵至赤壁江流景象变化如何?其作用何在?_【答案】江流景象变化“其流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眼界与心境始宽渐宽全开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作用(1)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2)交代造亭目的:观赏长江流水的美景,从而引发快感。3.文章为什么要引录宋玉的风赋中的故事?_【答案】这个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是庶人不得与共的,由此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

3、,因此,同样一阵风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忧伤了,这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和风本身无关。行文至此,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了对文章主旨的讨论。4有人认为,古人在政治上遭遇打击后,转而寄情于山水是一种逃避行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答案】赞同:寄情山水,看似洒脱旷达,实则内心郁郁。他们眼中所见的山山水水,都带上了他们的感情色彩。他们并不能真正地抛开烦恼,只是暂且逃避罢了。不赞同:有他们特殊的时代特色。一是他们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二是政治上不得志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们,很难想到走另一条人生路(如转而做个商人)。百般无奈下,转而寄情山水,是他们抛开烦恼的唯一途径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局部探究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合湘、沅合:汇合B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胜景C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眼看D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数:数出来【解析】睥睨:斜着眼睛看,谓伺机夺取。【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赤壁之下即其庐之西南为亭B波流浸灌,与海相若若入前为寿C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乃设九宾礼于庭D以览观江流之胜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解析】B项,若:相似/代词,你。A项,助词,的。C项,介词,在。D项,目的连词,来。【答案】B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亭的建造

5、和命名写起,极力描绘渲染江景的壮观,以及观览江景、凭吊古迹的快意。B长江流出西陵峡以后,地势逐渐平坦,汇集了湘水、沅水、汉水、沔水后,水势进一步增大。正基于此景,张梦得先生建了快哉亭。C对于这个亭子,苏轼十分喜欢,不仅因为这所亭子视野开阔,能够看到方圆几十里的风景,更因为这个面临长江的亭子能给人以开阔的心情。D文段辞采精美,运用对偶,音韵和谐,婉约含蓄,表现作者的赏景之乐。【解析】“婉约含蓄”错,应是“雄放雅致”。【答案】D4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译文:_(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译文:_【答案】(1)现在却能(坐在)亭中的桌椅上玩赏风光,抬眼

6、就能饱览。(2)他们留下来的影响和事迹,也足以让世人称快。活学活用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就自己所熟悉的景物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_【参考示例】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伴。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地哭泣。小花啊,你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流泪?可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伤心自己惨淡的身世?不要哭泣,不要流泪。你虽没有牡丹的高贵,但你有自己的典雅;你虽没有夜来香浓郁的芬芳,但你也有淡淡的清香;你虽没有栽插在镶金边的花盆中,生长在温暖的花房里,但你扎根大地,吮吸着天地之精华,分享着万物的灵气;更重要的是,你有着自身宝贵

7、的顽强的生命力。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肆大(sì)倏忽(sh)谪居(zhé)开阖(hé)B瓮牗(yu) 洗濯(zuó) 指数(sh) 憔悴(cuì)C骇目(hài) 舟楫(jí) 骋骛(wù) 庶人(shù)D沟壑(hè) 飒然(sà) 衣襟(jn) 骚人(so)【解析】“濯”读“zhuó”。【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B其势益张 益:更加C不以物伤性 以:因为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

8、胜者 胜:成功【解析】“胜”译为“经得住、能承担”。【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赤壁之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玉之言,盖有讽焉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A项,至,到了;于,介词,表动作对象。B项,却、竟然。D项,均表示“原因”。只有C项,“盖”,为“大概”,是表原因连词。【答案】C4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C有风飒然至者D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解析】A、B、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答案】C二

9、、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

10、,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披襟当之当:面临

11、B将何适而非快 适:往,到C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被重用,得志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困窘【解析】穷:使尽享。【答案】D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与庶人之所以为忧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C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D以览观江流之胜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解析】A项,“为”动词,建造;动词,作为。B项,“于”都是介词,在。C项,“之”助词,的;代词,指“风”。D项,“以”连词,用来;介词,用。【答案】B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紧扣题目,七次说及“快”字,借景抒情,巧妙道出人生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B

12、全文围绕“快哉”二字立意,从写景、叙事中引出议论,景、事、情、理四者互为交融。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C不仅今人登临这个地方高兴,古人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甚至楚襄王、宋玉等人每每到达长江之滨,也都十分高兴,并留下了遗迹典故。D其实,不论风景是不是美好,一个人只要能有一个好的情绪,并不为时运、官运等左右,他就能怡然自得,就能达到“快哉”的境界。【解析】C项说“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登临长江高兴,在文中缺乏依据。原文的意思是: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

13、权觊觎争夺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的人称为快事。【答案】C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译文:_(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译文:_【答案】(1)这只是大王才享有的雄风,老百姓怎能一起享受!(2)这些都是文人游士之所以引起悲伤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哪能看得出它是快乐的呢!三、语言表达9试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祐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称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_【解析】这段话由“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断开,分为两层。分别概括两层层意即可。【答案】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