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南京大屠导学案_第1页
16南京大屠导学案_第2页
16南京大屠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南京大屠杀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课时 设计:庄海英【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2、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培养爱国情感,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嘴脸。【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文体常识】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

2、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二)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他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学习过程】一

3、、自读感知: 1、了解历史事实和写作背景: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功陷南京。在以后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历史不容抹杀。但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以来一直企图抹杀这段铁一般的事实,他们声称:经“研究”发现日军在“南京事件”中并没有对当地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中国方面应该就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提出证据;并说如果真有那种“破天荒”的事情,当时的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难道真是这样吗?本文写于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在这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

4、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中国人民绝对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否认、抹杀或歪曲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思潮和势力抬头。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2、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蹂躏( )( ) 褴褛( )( ) 鼓噪( ) 蛊惑( ) 举世闻名 步履蹒跚( )( )( ) 毛骨悚然( ) 令人发指 凶神恶煞( ) 惨绝人寰( ) 罄竹难书( )橱窗( )侥幸( )虐待( ) 徘徊( )( ) 尸骸( ) 褴褛( )( )笼罩( ) 簇拥( ) 熏天( ) 撰写(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蹂躏: 褴褛: 鼓噪: 蛊惑: 举世闻名: 步履蹒跚:

5、 毛骨悚然: 令人发指: 凶神恶煞: 惨绝人寰: 4、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6、60;      第一层( )                      第二层( )                     

7、第三层( )                      第三部分( )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褴褛(l

8、5;n 1 ) 寻觅(mì) 悚然(shng) B尸骸(hái) 蹂躏(róu) 燕子矶(j) C徘徊(pái huái) 撰写(zhuàn) 蹒跚(pán shn) D狰狞(zhng níng) 绑缚(fù) 熙熙 攘攘(x) 2.下列词语中字体有误的一项是( ) A残绝人寰 步履蹒跚 寻觅 B凶神恶煞 逝者如斯 撰写 C大肆宣传 惨不忍睹 褴褛 D面目狰狞 震惊世界 束缚第二课时目标:能说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勿忘国耻。 重点:说出三次大屠杀惨案,学习史实性报告文学如何引用资料的方法。难点:说出

9、夹叙夹议手法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一、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如何反驳日本右翼势力的无稽之谈的?日军在攻陷南京后,曾进行了多次集体大屠杀,文中主要列举了三次: ; ;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了。”文中主要写了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惨案: ; 。“经1946年2月 查证恐怕很难做出甚至是粗略的统计。”这个层次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大屠杀的案数和人数。2、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和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在文中标画出来,然后说说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上,引用这些资料起了怎样的作用

10、?3、本文在记叙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和抒情,把他们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二、深入探究:1、学完课文,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应当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对“耻辱”二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面临同样的情况,难免一死,你准备怎么做? 2、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作者写本文有什么用意? 三、诊断评价:阅读“半个世纪过去了怎么走。”1、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2、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永远”一词的表达作用。3、文中说“我又感到欣慰”,“我又感到自豪”,用自己 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欣慰”、“自豪”?4、课文最后说“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那么,今后我们的路到底该怎么走。5、“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语,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作者把南京大屠杀和四大发明并列,其用意是什么?当堂检测1、下列各项的词语中多音字相同的一项是( ) A.载 三年五载 装载 记载 登载 B.发 令人发指 间不容发 头发 发生 C.解 押解 解放 解释 解体 D.露 露水 揭露 吐露 暴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