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规仪器校验_第1页
量规仪器校验_第2页
量规仪器校验_第3页
量规仪器校验_第4页
量规仪器校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量规仪器校验方之见公司2002/3/A主要内容 概论 量规仪器校正 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量规仪器管理 测量系统分析(MSA)概论 测量与测量目的 测量的方法 测量单位 测量精度观念 误差 量测不确定度测量与测量目的 测量 所谓“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物质或现象,予以量的掌握,经由这个量化的过程,我们才能对此物质或现象得到较准确的认识,并能有较客观且准确的描述。 “测量”就是“一系列的操作,为的是要决定对象某特性的数值”。测量与测量目的 测量的目的 保证质量:以测量所得结果,作为生产管理的依据,掌握现况,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降低成本:由测量结果得到一最佳制造条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降低生产成本。 确保安全:由制造过程中变量的测量,确认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如压力过高将发生爆炸等),适时做好处理,以保障人员及设备安全。 测量的方法 直接测量 “直接量测”是指量具测量工件后,立即可得知量测结果的一种量测方式。又可分为: 直读式由量具上指示刻划,可直接读出量测值。例如以光标尺量测长度,用电压表量测电压等。 区分式藉由量具的应用来区分产品的特性是否在某特定范围内,藉此判定工件为合格或不合格。例如利用样规或传感器为量规,作为工件判定的依据。 比对式利用样板比对,可立刻判定工件的等级。例如利用表面粗度比较板作加工面表面粗度的比较等。测量的方法 间接量测 是指量具无法直接量测工件,须先以

3、量具配合附件取得量测资料,再经过转移、计算等方式,得知量测的结果。一般可分为: 转移式利用转移式量具,先将被测物的待量测值量出,再转移至直读式量具得到实际测量值。例如利用内外卡钳作加工件的量测,再移至刻度尺或卡尺得到实际的测量值。 计算式利用量具及附件将被测物相关数值量测出后,再以公式间接推算出欲量测的功能值。如利用电表量出电流I、电阻R后,再利用公式V= I R算出电压值V来。测量单位 国际标准单位(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缩写符号为SI,中文简称为公制单位,由CGS(公分公克秒)制,MKS(公尺公斤秒)制等逐渐演进而成 1960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

4、)中决定采用并推行 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导出单位等三种 基本单位细分成七种,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量、光强度测量单位 国际标准单位中之基本单位量基本单位名称符号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量光强度 米、公尺(meter)公斤(kilogram)秒(second)安培(Ampere)克耳文(Kelvin)莫耳(mole)烛光(candela) mkgsAKmolcd 测量单位 国际标准单位系统基本单位导 出 单 位质量长度时间物质量电流温度光强度辅助单位平面角立体角kgmsmolAKcdradsrm/sm/s2速度加速度2面积NKg.m/S2力PaN/m2Gy(J

5、/Kg)吸收剂量Hz(1/s)频率F(C/V)电容J(N.m)能W(J/s)功率C(-S)电荷(V/A)电阻V(W/A)电位H(Wb/A)磁通量Wb电感摄氏温度1m(cd.sr)光通量Lx(1m/m2)照度(V.s)压力t=Tk-273.16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是指量测仪器所能够区分出的微量程度或最小距离,亦即代表量测仪器对同一待测工件,以相同量测过程作重复量测时,其各量测结果的差异程度。以差异程度愈微小称为精密度佳,反之称为精密度差测量精度观念 准确度(Accuracy) 准确度是指量测仪器的实际量测值(或量测平均值)与待测值之真值(True Value)的接近

6、程度,亦即实际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以偏差愈微小之程度称为准确度佳,反之称为准确度差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就量测仪器的选用而言,并非精度愈高愈好,必须视工件尺寸要求的程度而选用不同精度的量具。例如用于钢材的下料工作,使用钢尺量测即可,就不须选用游标卡尺;若用于精密的搪孔工作,则必须选用高精度的量测仪器。如果一味选用高精度的量测仪器,而忽略了工件尺寸精密程度的要求,则会增加测量的成本,造成投资的浪费。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量测仪器可能有很高的精密度,却未必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因为一般量测仪器均须经过校正后才能确定其准确度。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在测量作业

7、时,若使用同一量测仪器对同一工件作多次量测,所得的量测值一般成一常态分配,如同射击时弹着点在靶上的分布情形一样,理想状况时为一常态分配,如图1.1所示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量测值应该向真值集中,并且平均值恰好等于真实值,并且有68.26的量测值落入平均值的范围内,95.45的量测值落入平均值2的范围内,99.73的量测值落入平均值3范围内。平均值=真值图1.1理想状况量测值分布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实际上可能有下列四种情况: 既不准确也不精密很精密但不准确测量精度观念既精密又准确准确但不精密 测量精度观念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量测仪器的精密度在量具制造时即已固定,

8、若于正常使用及良好维护保养下,都能保持其精密度。 而所谓仪器或机器的精度,是以准确度和精密度综合来表示。一台高精度的机器设备或量规仪器是指同时具有好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误差 量测时,实际量测值(或量测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按发生源可分为: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和方法误差,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量测值的偏离,而降低量测的准确性。 若就误差的性质区分,一般又可分为: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和重大误差,其特质如图1.2所示。误差人为疏忽气流辐射噪声尘埃仪器环境观察温度归零负载水平磨耗混用干扰振动压力湿度记忆力读取视差量具误用标准件分辨率迟滞现象量测误差重大误差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系统性误

9、差 “系统性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量测同一受测物或量时,保持固定不变的误差;或在条件改变时,将会按某一明确定律变化的一种量测误差。 依“系统性误差”可能发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误差: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系统性误差 仪器误差:系指因仪器本身的缺失而引起的误差。可归纳为: 制造公差:量具本身在制造时,由于各零件的累积公差所造成的误差。 调整误差:量具因归零或调整的缺失所造成的误差。 功能误差:量具因磨损或不当使用,功能失常,所造成的误差。系统性误差 人为误差:系指人为的缺失所造成的误差,如视觉的误判、个人生理、心理因素、量测经验或量测训练不足等。系统性误差 环境误差:系指量

10、测环境未经妥善控制所造成的误差,例如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照明、干扰等测量环境变化所造成的误差。系统性误差 以上误差是可以分析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经由改正的措施而加以控制误差的发生。 仪器误差方面若属于功能误差,则实施量具校正鉴定,如不合允收标准,即予淘汰更新;若属调整误差,则实施量具归零调整。 人为误差方面,则调整测量者的测量习惯、精神状况、量测方法或教育训练等方面的改进,使测量者的个人所造成的误差降至最低。 环境误差方面,则调整环境因素于限定的范围内,诸如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照明、干扰等环境因素,均控制于量测分级条件范围内,使量测环境所造成的误差予以排除。随机性误差 随机性误差指在相

11、同条件下,重复多次量测同一受测物或量时,一些不可预期的、随机变化的量测误差。 随机性误差又称为偶然性误差,凡无法归类到系统性误差者皆可称为随机性误差。 随机性误差不像系统性误差可以解释其误差发生的原因,而经由改进加以控制,如气流、辐射、噪声等。重大误差 重大误差:超出规定条件不预期的误差,即明显歪曲量测结果的误差。此部份通常是由人为操作疏失引起。量测不确定度 由前面对误差的分类,我们得知: 随机误差有其不可修正的特性。 系统误差虽可加以修正,但修正因子或修正量的本身,亦可能隐含有不确定性。 所以由以上两点我们引申出:量测误差必存在于每一量测作业中,而此误差在评估及修正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不确定

12、性,若加以量化,即为量测不确定度。 ISO对量测不确定度给了一个定义:是一个量测量的真值其存在范围的估计值。量测不确定度(Ut)决定步骤 决定系统不确度(Us) 仪器误差 环境因素 仪器稳定度 追溯校正之不确定度 校正人员之观测误差量测不确定度(Ut)决定步骤 决定随机不确定度(Ur) 为统计分析的结果,由重复量测而计算其平均值(准确度),及标准差(精确度)而得。 通常Ur之值取标准差1倍、2倍或3倍,视校正实验室而定。 量测不确定度的决定 UtUrUs 或 Ut= 量测报告表示法 YUt22UsUr 量规仪器校正 何谓量规仪器校正 量规仪器校正的目的 量测标准的种类 校正的方式 校正周期的制

13、定 那些仪器需要校正 量测的传递与追溯何谓量规仪器校正 量规仪器校正是指合格的校正人员,在适当的环境下,依据正确的校正作业程序,用更准确的标准件或更精密的测试装备,来量测并判定待校仪器的精密度或准确度。在可行的情况下,对不合格者,施以调整手续,使其达到合格与准确的状态。 量规仪器校正的目的 自发性的需求 因为量测仪器的误差,将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因此任何仪器都必须按时加以校正,以确保其随时能保持在需求的准确度下。量规仪器校正的目的 协力生产的需求 现代的企业经营多趋向专业加工、协力生产的方式,即最终产品系由不同工厂或生产线制造其中的一部份,然后再加以组合装配而成的。因此这些工厂所使用的各种量测仪

14、器,都须根源于一个共同认定的量测标准,而且随时掌握并修正其量测误差值,才能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量规仪器校正的目的 国际交易的需求 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世界各国的距离,国际贸易的行为更是频繁的一日不可或缺,为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保障买卖双方,共同认定的品质制度与规范标准之要求应运而生,例如ISO 9000、CE MARK、UL等,均重视量规仪器的管理与使用。量规仪器校正的目的 法规的要求 政府为确保公共安全、卫生医疗与公平交易之维系,所订定之度量衡法之要求,例如血压计、电表(瓦时表)、水表、瓦斯表、出租车计费表、电子秤与加油机计费表等。量测标准的种类 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

15、andards) 是依据国际量测标准组织协议而达成的标准,它代表测试与制造技术所能达到最精确的单位标准。此项标准保存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并不作为一般测试时比较或校正用。量测标准的种类 原级标准(Primary Standards) 亦即国家标准,此标准保存于各国国家标准实验室,其校正由各国家实验室自行调校,然后各国之测试结果互相比对,再取平均值作为世界标准。量测标准的种类 二级标准(Secondary Standards) 此标准是用于工业实验室的基本参考标准,必须定期送到国家标准实验室作追溯校正(比对与调整)。量测标准的种类 工作标准(Working Standards) 工作标准是一般校验

16、实验室的基本校正装备,主要用来调校一般实验仪器或测试仪器,使其达到执行工作所应有的精准度。 校正的方式 比较校正 将准确度高的仪器或标准件与待校件之仪器作比较,并调整其误差使符合准确度要求之范围,谓之比较校正,一般之仪器校正多为此类。 绝对校正 以物理上的定律与特性所发展出来的原级标准,直接进行仪器校正工作,以获得待校件之误差值,谓之绝对校正,国家标准实验室之仪器追溯国外之仪器校正,部份属于此类。校正周期的制定 校正是为了避免仪器偏差,而制定校正周期则是为使仪器或标准件能时时保持稳定。 校正周期是根据使用的目的、程度及准确度需求,以统计方法及经验判断所推导出来最具信赖度的送校间隔时间。 影响校

17、正周期制定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制造厂商的建议、仪器和标准件使用程度、环境状况、量测准确度和校正成本等之影响最大。 校正周期的制定美国NCSL法 由工程上的直觉来制定周期 此方法是目前最通用的方法,但是此方法需要一位有经验的校正人员,能对所用的仪器专精,而且能对本科知识精通,如长度、电量、流量等,他就能够对这仪器大略给予一校正周期,在此周期仪器仍然保持于公差范围内。对于新购仪器设备,是目前最对于新购仪器设备,是目前最通用之方法。通用之方法。校正周期的制定美国NCSL法 由数据来制定固定校正周期 此方法即是由校正报告上的数据来判断旧的校正周期是准备延长或缩短,目前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和判断准则用来处

18、理数据,由此方法和准则来制定固定校正周期。适用于同一厂牌,型号或同一适用于同一厂牌,型号或同一种类之仪器。种类之仪器。校正周期的制定美国NCSL法 变动的校正周期 此制定校正周期的方法是用任何延长或缩短周期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不同的单独仪器,例如一台校正仪器,不管它过去的校正记录,也不管它的特定可靠性准则,当校正后发现在公差范围内,校正人员即会自动把下一次的校正周期增加一个月或一段时间,如果在公差范围外,则把校正周期,缩短一个月或一段时期。适用于单一型号之仪器适用于单一型号之仪器。校正周期的制定美国NCSL法 以使用时间来制定校正周期 此方法需要一个时间记录器或一使用标签置于必须校正的仪器上,当时

19、间到达所设定的时间,则此仪器必须送校。适用于同一厂牌、型号或同一适用于同一厂牌、型号或同一种类之仪器。种类之仪器。校正周期的制定美国NCSL法 使用测试结果来制定校正周期 利用可携带的校正设备来周期性的(每天、每星期、每月)检查仪器上的重要参数,由此所收集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来决定此仪器之校正周期,此方法是把校正功能转化成品质控制的功能。此法亦适用于同厂牌,型号之此法亦适用于同厂牌,型号之仪器。仪器。校正周期的制定ISO校正周期法 ISO校正周期法:校正周期先作初期选择,然后再对校正周期进行调整。 (1)初期选择的校正周期 以工程上的直觉式,即以固定期间作为校正周期。校正周期的制定ISO校

20、正周期法 (2)校正周期再调整的方法,可分下列五种: A.自动的或阶梯式的调整校正周期 以一定基本的程序,每次对设备项目进行校正,当发现在允差范围内时,在其后的校正周期加长,但若在允差范围外时,则缩短校正周期(注:规范中未提示,校正周期加长多久,或减短多少)校正周期的制定ISO校正周期法 B.管制图法: 每次选择相同的校正点,将所量得的数据绘成图形(纵轴为量测值,横轴为时间)由图形上加以标出量测值散布及偏差情形,以决定如何调整校正周期(注:规范中未提示散布幅度或偏差幅度)校正周期的制定ISO校正周期法 C.历时法 初期以工程直觉方式依类别(相似结构,期望信赖度与稳定度)给予一校正周期。每一类别

21、在选定之周期内被送回来校正的仪器,发现超过误差或不符合的件数占此期间同一类别总数的比率,如果很高时,必须缩短正调期(注:未明确提示比率多高,才算高)。校正周期的制定ISO校正周期法 D.实际使用时数法 为历时法的变形方式,基本方法保持不变,但周期确认系以使用的小时计算。校正周期的制定ISO校正周期法 E.使用中或黑箱测试法 为阶梯式及管制图法的变形,使用轻便的校正设备,时常查核被选定的参数,对临界参数进行查验,如发现超过界限,则进行作完整的校正(除非实务经验丰富者,否则不易选定适当的查核参数)。 哪些仪器需要校正 依ISO规定凡对产品品质之测试或量测的正确性、有效性有影响之量测设备、工具,均应

22、先行校正查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下列项目必须校正: (一)量具及量测用之仪器需要校正。例如数字复用电表、电源供应器、定时器、比重计、量瓶、天平、卡尺、压力表、温度记录器等。 (二)内校用之标准件需要校正,例如法码、块规,精密电表等。哪些仪器需要校正 一般人认为,新购买的仪器可以不必校正。事实上,新购买的仪器在出厂前大都已校正过,但由于运输安装过程中,诸多未可预期因素的干扰,新仪器在精密度和准确度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即使新购仪器亦须经过校正,才能确保其精密度与准确度真正合乎要求。 量测的追溯 一般在实际运作上,量测标准可分为传递和追溯。 将国际或国家标准经由校正(或其它传递方式)传给下一等级的量

23、测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最终使用者之量测仪器,以保证被量测的对像的值准确一致,是为传递。 仪器使用者将其依据之标准件,送往上一级较精确与国家标准有关联性之实验室进行校正或检定,使较低层次的量测结果,能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测量系统相连结,使其具有公信力,且相互间能达到一致性,此即为追溯。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ISO 9001对量规仪器校正的要求 QS 9000对量规仪器校正的要求 ISO 14001对量规仪器校正的要求 量规仪器管理作业常见缺失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目前企业界竞相导入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及QS 9000)、环境管理系统(ISO 14001),在对于量规仪

24、器的管理,均提出相当程度的诉求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ISO 9001:2000条款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 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

25、)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计量应予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22.1和GB/T 19022.2。 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QS 9000于量规仪器管理之要求:因部份条文(4.11.14.11.2)与ISO 9001大体相同,故本文仅摘录两者有差异之其它章节。 *4.11检验、量测与试验设备之管制 4.1

26、1.1概述:(略) 4.11.2管制程序:(略) 4.11.3检验、量测与试验设备之记录。 对所有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包括员工自己的量具在内,其各个之校正验证活动的记录包括下列各项: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根据各工程变更所作之修正(如果有发生时); 实施校正验证时,量具的状况以及接收时的实际读值。 假如可疑的物料已经出货时,通知顾客处理。 4.11.4测量系统分析 需要有证据显示,已经实施了适当的统计研究,藉以分析每一种形式的量测及试验设备系统的变异结果。这项要求适用于所有顾客核准的管制计画里所列的测量系统。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允收规范,须符合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中的规定譬如:量具的再现性

27、与再生性(量具的R&R)的研究。如果获得顾客的核准,亦可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和允收规范。管理体系与量规仪器校正要求 ISO 14001于检(监)测设备管理之要求:摘录GB/T 24001-1996的的 4.5.1 章节全文如下: 4.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侧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际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量规仪

28、器管理常见缺失 量规仪器超过校验日期,尚未校正仍在现场使用,而管理者未做任何处置。 执行内校的人员没有经过相关的训练。 查制三课量测粗坯长度使用光标卡尺(200mm),其校正点为20、50、80、100、150mm,但其使用范围为30180mm,无法确保使用范围精确度。 试验设备高斯量测器用来做进货检验,虽列为内校且有校正记录,但未建立校正指导书。 已校正的量规仪器,但没有允收标准,违反量规仪器管理程序。 量规仪器管理常见缺失 标准砝码是一个标准件,却当成免校件。 依据公差差,应判”N.G”,但却标示OK。 查核量规仪器履历表:光标卡尺(0220002、0.02150-175mm)2002.2

29、.13校正。上述记录校正时的温度,与量规仪器校正指导书(Q-3-006,01.5.23 Rev 1)规定校验环境室温不符 (规定205,但校正记录为26.5) 。 设备R-01到R-20环规是分包商协助校正的,这结果是可被接受的。但是12/28/01的校正报告却无法追溯国家或国际标准。 没有客观证据显示先前校验的仪器失效时,管理者对产品品质有效性评估记录。量规仪器管理常见缺失 新购量规仪器的管理者,未适时安排校正,亦未要求厂商提供校正报告。 个人拥有的仪器用在品质检验,但未列入校正管理体系。 用在量测产品的卡尺精度不足(规格要求150.01mm,现场使用卡尺最小刻度0.02mm)。 自制的检测

30、设备,未建立校正标准(或因无法外校无适当标准件,列为免校),与条文要求不符。 加了封签的可调式旋钮,已见破损,虽看似未被调整,但管理者未依规定执行评估及重新标示。量规仪器管理常见缺失 被列为标准件之仪器,于稽核中发现被经常使用在检测及校正等两项作业,与程序文件规定不符。 光标卡尺之校正点为30、60、90、120、150mm,但使用范围在1520mm间。 某电子秤使用范围010kg,校正结果发现,8kg以上已超出允差范围,虽可挪用在8kg以下之量测,但校正报告未注明适用范围,仪器外部亦仅标示合格,未加以注明限用范围。 校正计划未将所有须执行校正之仪器一一列入。 校正周期或校正允差,制订不合格。

31、制订内容(方式)不合理、例如校正允差要求大于产品规格允差。量规仪校管理 管理系统的建立 初期规划 文件建立初期规划 全面清查厂内所有量测仪具 依据仪具清查资料,统计下列有关资料 仪具的种类、数量? 每种仪具的规格是如何?(范围、准确度、允收标准) 决定仪具之校正周期 决定仪具的校正方式:内校、外校、免校或游校 若有内校,需建立相关内校作业指导书及标准购买仪器 采购仪器时机 (1)工厂之工作负荷增加。 (2)新能量之建立。 (3)老旧仪器之汰旧换新。 确认采购需求 (1)为何要购买此部仪器? (2)需要之仪器特性为何? 选择适当供货商 (1)是否投资教育训练 (2)校验及售后服务考量培训人员 人

32、员之选派条件: (1)学历、略懂英文否? (2)具电子或机械专长。 (3)性别、个性考量。 训练之方式: (1)由仪器原制造厂商施训。 (2)参加民间有关单位所办训练。 (3)邀请专家至本单位训练。 训练时间之排订环境的需求 厂内若有校正作业,其校正环境的监控与维持,需注意下列几点: 校正实验室环境之建立: 对标准件性能之影响:温度、湿度、气压、尘埃、电场、振动、地心引力等。 对校正测试装备之影响:电源电压、电源频率、温度、电场等。 对作业人员之影响:照明、噪音、温度、尘埃等。环境的需求 标准环境实验室之等级区分: E级(EXCELLENT):国家标准研究机构同程度之精度。 G级(GOOD):

33、严格要求精准度之标准实验室。 S级(STANDARD):实用量测仪器校正实验室。 环境条件种类: A类:特别严格之环境条件限制。 B类:次级严格之环境条件限制。 C类:一般要求之环境条件限制。 文件的建立程序 仪器应标示以利管制 标示包含校正合格、免校及暂停使用等卷标。 建立仪器资料 应包含仪器一览表、仪器履历表,必要时加以编号管理。 明订校正需求 外校:须送国家认可机构才有追溯性。 内校:须有合格之人员、校正指导书及标准件并有校正报告。 免校:凡与品质无关之仪器可列为免校。文件的建立程序 制定校正周期 可依据历次校正报告之结果,加以统计分析而制定,例如连续三次合格则延长一半周期,但至多以二年

34、为限,一旦不合格则回复调整前之周期。一般电量仪器为:半年,物理量仪器为一年。 年度校正计划之订定 应考量将仪器分开送校,避免无仪器可用之困扰。 校正之执行: 依仪器之校正需求及校正周期执行校正,仪器校正后应判定是否合格。文件的建立程序 校正标识: 依据校正结果判定,对每一仪器施予正确标识,一般有校正合格、暂停使用、禁止使用或免校正标识。 搬运、储存管理: 搬运应注意防震,保存与储藏应注意环境条件,防止精度变差,并于使用时再做必要的功能测试。 强调禁止仪器任意调整: 一般在仪器校正后应贴上封签以防止不当调整。文件的建立程序 校正失效的处置: 应追溯过去量测的产品,加以评估,作成书面报告并有纠正措

35、施(例如与该量规有关之检验测试纪录、特采纪录及客户抱怨记录等)。 国内无法校正的处置: 应取得无法校正之证明并自行校正或相互比对,但须有书面交代如何校正或比对。文件的建立指导书 待校件 使用标准件 校正环境 校正范围 校正步骤:又可分校正前、中、后文件的建立指导书 判定标准,其内容需求重点为: 使用简单易懂的句子表达即可。 力求完整、正确并囊括每一细节。 尽可能使用或合并已建立的校正指导书。 撰写格式、标准、内容、纸张大小等尽可能做到标准化。 依需要适时对校正指导书加以修正及更新。文件的建立指导书 判定标准,其内容需求重点为: 使用简单易懂的句子表达即可。 力求完整、正确并囊括每一细节。 尽可

36、能使用或合并已建立的校正指导书。 撰写格式、标准、内容、纸张大小等尽可能做到标准化。 依需要适时对校正指导书加以修正及更新。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简介 GR&R分析(计量值型) GO/NO GO分析(计数值型) P/T比率(Ratio)MSA简介 对一个测量系统进行评定的第一个步骤,是验证系统是否在量测“正确的变异”之内,若一直在量测“错误的变异”时,则尽管测量系统是如何的精密、准确,那都是毫无意义的。 评定的第二个步骤,是要确定系统应具备什么样的统计特性才可以接受。而为了确认任一测量系统是否具备可接受的统计特性,则必须知道如何使用测量系统的数据(例如该测量系统是归属于计数型或

37、者计量型)。MSA简介 综合以上所述,最佳的测量系统是:在每次使用时,应只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亦即应该每特定的某一标准值是一致的。是故能获致理想量测结果的系统,应具有零偏差,零误差及对任何量测物错误量测为零机率的统计特性。MSA简介 是所有测量系统必须具备的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1/10 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差小 变差应小于公差带MSA简介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确定测量系统是

38、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 追查哪些是对测量系统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 验证该系统若被认为是可接受时,是否持续具备恰当的统计特性。GR&R分析(计量值型) 名词定义 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用同一量具,同一位作业者,当多次测量相同零件的指定特性时所得的变异。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的量具,测量相同产品的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异。作业步骤 确定M名操作者A、B、C,选定N个被测零件,按1、2、,编号。被选定零件尽可能反映整个过程的变差。 测取数据:A以随机顺序测取所有数据并记录之,B、C在不知他人测量结果的前提下,以同样方法测量各零件的数据

39、并记录之。 再以随机顺序重复上述测量r次(如23次)数据处理-极差计算。时,当查表,可根据试验次数,计算控制限(总平均极差极差计算每个操作者的平均次测量的极差各个分别计算每个操作者对07)4(;/ ).)3(;,.,)2(;,.,2 , 1;,) 1 (34334DrrDDDRLCLDRUCLMRRRRRRRRNjRRRrRRmbamcbacjbjaj数据处理-均值计算jjPDIEFMcbaNAMCBAjjjjjjjjjMinXMaxXRMinXMaxXXXXXXMAAANXXXXXMCBAMXMCBA与最小值之差,认为求各零件均值中最大值最小值之差,认为求各人均值中最大值与总均值例如值求出各人所有零件的均值求出所有人各零件的均求出各人各零件的均值)6()5().(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