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中学教案2-3_第1页
四会中学教案2-3_第2页
四会中学教案2-3_第3页
四会中学教案2-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型讲授课三维目标: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教学难点: 租佃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 情景复原、比较归纳学生学法: 阅读、比较教学过程:导入:释题,梳理本课主线。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土地私有制。本课就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发展为主线,从三个方面作介绍。讲授新课: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讲解:井田、公田、私田的基本概念一、废井田,开陈阡陌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 名义上:国家公有 实质:贵族占有 内容:“公田”和“私田”3、春秋:井田制开始崩溃(1)表现:“公田”抛荒;“

2、私田”私有。(2)原因:农具改进,税制改革。4、战国: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商鞅变法(法律上允许买卖)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主要形式) 自耕农私有土地2、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土地买卖普遍。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课时 年 月 日教学过程(续):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历朝统治者为解决此矛盾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是农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屯田制和均田制的

3、实行。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等。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奏效,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三、土地私有制的主要经营方式1、自耕农式经营“男耕女织”。2、田庄式经营:东汉时期,主要特点: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3、租佃式经营:(1)历程:战国汉宋明清(成为主要方式)(2)特点: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分析人身依附关系强弱所产生的影响。租佃关系与雇用关系的区别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

4、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和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唐朝以来,这种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课堂小结练习巩固教 学 后 记课题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课型讲授课三维目标:教学重点: 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原因教学方法:识图、阅读、归纳、启发学生学法: 识图、阅读、归纳教学过程:释题导入,解释“区域经济”。讲授新课: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一、秦汉四大经济区(学生读图了解四大经济区的

5、地理位置,阅读课文,了解四大经济区的主要特点)1、四大经济区(1)山东(2)山西(3)江南(4)龙门竭石以北2、全国经济区域的主要特点:经济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学生阅读归纳)(1)自然灾害;(2)战乱;(3)逃役;(4)政府强制“战乱”是主要原因。2、历史上三次人口迁移高潮(1)两晋之际(2)安史之乱以后(3)两宋之际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经济重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宋)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课时 年 月 日教学过程(续):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二是春

6、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使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原因:(1)人口南迁;(2)南方相对稳定;(3)南方有发展潜力2、历程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中唐以后的发展南宋时南强于北的局面确立。(“苏湖熟,天下足”就是见证。)3、影响(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宋后,江南人才密布)从自然条件看,为什么中国的古代文明最早起源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什么汉唐时期关中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地区逐渐衰落下去?在今天西部开发中,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借鉴什么经验教训?(1)黄土地带宜于耕种,适合于农耕经济

7、的发展。(2)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受到重视,关中地区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3)衰落的原因:唐宋以来,北方战乱较多,破坏了经济,自南朝开始,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土地开垦过渡,统治中心的东移和南移。(4)国家必须实施有利于西部的政策,必须重视水利兴修,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2)、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传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乱不已,而南方局势相对安定,战争较少,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4)、宋元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