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

2、第一性C.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 D.世界是否可以认识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6.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都是一元论 B.都是二元论 C.都是多元论 D.都是可知论8.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9.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

3、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3.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

4、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15.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种观点是()A.朴素辩证法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

5、.相对主义17.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18.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19.“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辩证法 C.相对主义 D.形而上学20.“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决定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2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

6、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2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4.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 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25.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

7、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26.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2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9.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3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

8、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是统一的3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B.各种实物的总和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3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3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9、,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7.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A.唯心论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3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9.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

10、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4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41.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42.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4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客观性B.无限性C.方向性D.一维性44.古诗“

11、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45.空间的特性是( )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46.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47.“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48.“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12、4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A.机械决定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5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5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认识

13、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53.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B.医生诊病开药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5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B.社会关系C.生产劳动D.信息交流56.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14、5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5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5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15、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60.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D.只看到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6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62.区分一个事物是

16、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 )A.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6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B.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处于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世界除了过程,什么

17、都不存在6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6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67.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同一性B.普遍性C.绝对性D.客观性68.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 )A.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C.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D.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6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

18、和条件的关系70.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7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72.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9、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7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75.事物的质是指( ) 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7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7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78.

2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79.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8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8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82.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

21、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8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84.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85.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86.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

22、,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8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8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8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90.

2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91.“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9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3.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

24、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9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9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96.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

25、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9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98.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9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彻底克服保守思想C.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D.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26、 D.物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A.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唯一标准B.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C.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D.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3.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认为人的感觉是花存在的根源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27、 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正确态度的有( )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承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28、(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8.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9.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A.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C.可感觉到的一种物质实体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10.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1

29、.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 ) A.理性的产物B.感性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D.自然界发展的产物1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指( )A.意识是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的 B.意识离不开集体和社会C.意识是社会的基础 D.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13.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A.从反应特性到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D.从判断到推理14.在意识本质问题上,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人脑的产物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只要是人脑,就会有意识15.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

30、正确的( )A.纸上谈兵B.画饼充饥C.实事求是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1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18.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

31、件 B.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19.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20.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C.社会历史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史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2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人类意识根源于物质 D.人类社会是统一的

32、物质世界的一部分2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3.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 ) A.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B.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C.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D.实践的水平、广度和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24.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铁器机器使用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实践是人类的(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 D.能动的自觉性活动25.实践具有( )A.客观

33、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26.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感性物质活动27.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B.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C.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28.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

34、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可以使人类摆脱自然规律而获得生存29.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30.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31.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A.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B.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C.联系是以差别为前提的 D.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

35、体3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33.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

36、原理34.“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3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36.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3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37、力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D.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的矛盾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C.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的自相矛盾 D.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39.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41

3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4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C.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D.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4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44.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

39、“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4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D.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46.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7.量与事物的关系是( ) A.直接同一的 B.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并不导致事物质的根本变化C.量可以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 D.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48.下列表述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注意分寸 B.

40、掌握火候 C.因地制宜 D.适可而止49.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D.量变和质变互不依赖5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51.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52.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

41、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5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54.“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歪曲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5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56.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

42、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57.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58.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C.团结批评团结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离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59.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说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

43、期的过程C.社会发展呈现出循环的特点是历史的必然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60.下列具体方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有( )A.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61.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2.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6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

44、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D.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4.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65.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A.精神和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C.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

45、量66.“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A.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C.表明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 D.表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67.下列正确表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说法是(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68.实事求是体现着(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46、动性的统一三、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3.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5.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6.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9.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10.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11.新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12.为何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4.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7、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16.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17.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8.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9.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0.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21.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四、辨析题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5.马克思主

48、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6.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7.世界统一于存在。8.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9.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10.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12.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3.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15.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16.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

49、点论。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8.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19.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的“一刀两断”。20.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2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2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23.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24.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25.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五、分析题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

50、”;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材料2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