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93页WORD版)_第1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93页WORD版)_第2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93页WORD版)_第3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93页WORD版)_第4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93页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经济学讲义完整版第一章 导 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一般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方法一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一)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二)注意问题: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 一切社会:贫穷或

2、富裕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一)选择:有限的资源满足什么欲望(二)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注意: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支出。(三)生产可能性曲线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也称生产转换线。2、假设。(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3、

3、图形分析: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内的点则表明缺乏效率。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

4、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

5、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的同时有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资源配置的没有技术效率的。从没有效率的点到有效率的点的演进被称作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帕累托改进不存在,便实现了效率,如果帕累托改进有可能,便没有实现效率。顺便指出,如果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些假设发生变化,比如,资源的数量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会使得生

6、产可能性曲线向右方移动,这便代表着经济增长。(四)资源配置(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资源配置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

7、、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由谁来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样的

8、组织形式生产。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一)定义:指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二)三个相关问题;1、充分就业2、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3、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四、经济学与经济制度(一)、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亦称“指令性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中央计划是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企

9、业归政府所有,并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即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二)、市场经济在西方学者看来,市场经济)有很多别名,包括自由放任型经济,自由企业经济等,甚至一度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1、市场经济的定义诺贝尔经济学的奖得主、美国麻省里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第16版)教材中对市场经济作了如下简明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2、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

10、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三)混合经济一方面是市场机

11、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一)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量经济学”。(二)注意问题: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二、宏观经济学 (一)定义:宏观经济学

12、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二)注意问题: 1、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一)定义:1、实证方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规范分析: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政府应该紧缩银根以利于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该紧缩银根以利于控制

13、通货膨胀”、“政府应该对大学教授予以补贴以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便是一种规范性表述。(二)二者区别: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2、解决的问题不同。3、结论是否具有客观性。(二)实证分析方法一个理论由以下五个要素所组成:(1)一组定义,明确界定所要使用的变量;(2)一组假设,它们表明这一理论可被应用的条件;(3)关于这些变量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假说;(4)从这一理论的假设之中所演绎出的预测;(5)检验。1、变量变量是指可以取一些不同数值的量。它是理论的基础。对变量可做多种分类。在经济学中常用的分类有以下两种:(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或模型)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而外生变量是

14、由这一理论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2)流量是在一假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而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借助统计学的术语,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而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在银行存款的数量。2、假设假设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简化,它们是理论推导的前提。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经济学中的假设分成三类:方法论上的假设、技术假设和行为假设。(1)方法论上的假设(2)技术假设:技术假设试图说明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所处的制度背景。3、假说理论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形成假说。它是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如何相关的一种表述。假说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图像描述,还可以用

15、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刻画。4、预测预测是从理论的假设和假说中逻辑推导出来的一种表述。一个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条件表述,通常采用以下列形式,如果你做这个,那么便会有什么、什么随之而来。5、检验上述四个步骤就是“建立理论”的过程,或者说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论是否为真,还需经过检验。方法之一便是借助“直觉”,即它们是否合理。这种检验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被称为“直接法”。还有一种间接法,这是一种检验模型的结果和预言是否为真的方法。弗里德曼以及其他经济学家认为:模型应该用其预测是否准确来判断,而不应该其假设是否可信来判断。如果不能通过检验,则说明该结论是有问题的,其“理论”也是不正确的,应予修正。办法之一便是重

16、新建立假设,重新建立模型。二、均衡分析从经济学诞生以来,均衡的概念一直是经济学家思维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经济学家使用均衡时内含有所不同,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方法论意上的均衡它被称作一种静止的状态。一个给定参数的经济系统被说成处于均衡状态,如果内生变量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话。通俗地说,当一个经济系统内所有不同方向的力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它便为一种均衡。当系统内的力量发生变动,原均衡便被打破、便向新的均衡方向移动。(二)理论意义的均衡这一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大量出现。比如,某一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且仅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时候。这一均衡概念较狭窄。现在,西方学者偏好于使用一个新的概念

17、市场洗清代替这一狭义的均衡。因此,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亦被称为“市场洗清价格”和“市场洗清产量”。本书这两套概念等价使用。(三)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微观经济不中的“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便是“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的例子。(四)规范意义上的均衡一种状态为均衡,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理想的话。例如,充分就业为政府的目标之一,因此,就有“充分就业均衡”一说。三、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又一常用的分析方法。实质上,“边际”就是一阶导数,边际分析实质上就是将微分学引进了经济学。它导致了西方经济学一次时代的革命,史称“边际革命”。四、归纳法和演绎法西方学者在进行经济研究时,间或使用归纳法和演泽

18、法。归纳法,亦称经验分析,它是从事实过滤到理论的一种方法。归纳法要求掌握大量的资料,对之进行观察、筛选,推导出一般化结论。因此,归纳就是从事实到理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法,又称假说法,它是从理论到事实、从一般到特殊的一种研究法。这从现代的理论(或假说)开始,然后用事实去证实了这一理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方法。静态分析的特征就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不考虑时间因素。五、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研究“曲线移动”的效应,更确切地说,它始于原均衡点,同时引入某些随时间而变的变量,形成新的均衡点。比较静态分析就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分

19、析方法,即“比较”起点和终点,但不研究过程本身。动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相似之处于变量为不同时期的,差异在于,后者不考虑实现新均衡的途径、过程,而前者要研究调整的过程。六、局部均衡和总体均衡分析(一)局部均衡分析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它考查经济系统的一个(或数个)消费者、一个(或数个)生产者、一个(或数个)企业或行业、一个(或数个)商品或要素市场均衡状态。例如,在分析某一商品市场均衡时,必须排除该市场以外的其他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该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必须假定“其他因素不就业”,才能对该分市场进行均衡分析。(二)总体均衡是由瓦尔拉斯所提出的概念。它是观察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市场同时

20、达到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瓦尔拉斯认为,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某一市场的变动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总体均衡分析。第二章 需求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般掌握:供给理论;价格如何调节经济一般了解:价格上限及其影响;价格下限及其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一)需求1、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具有购买力的需要。 *购买意愿+支付能力(举例)2、需求的三个要点第一,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第二,需求量是一个意愿购买量。第三,需求量

21、总是和时间相关。(二)需求表我们已知,需求是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那么,需求表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在每一个价格下,将市场中的每个人的需求量加总便可得到市场需求表。(三)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亦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1、个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是用曲线的形式表明某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该商品X的价格,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这里表现为需求量),曲线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某种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不失一般性,(个人)需求曲线有二个特征。其一,因变量Q从数学上说本应在纵轴,但它放在横轴;而自变量价

22、格P本应在横轴,但它又在纵轴。为什么如此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绘出,后人按照马歇尔惯例照抄不误;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行文上的方便,比如说“在相同价格上,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就是看在同一水平的价格上需求量的变化,这就需要把价格放在纵轴。其二,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它们的含义是:价格下降,你可能买得更多。2、市场需求曲线将市场需求表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另一种形式就是在给定市场中每一个人的个人需求曲线的前提下来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这就需要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加总并得到了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一点,与此类推,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市场需求曲线。你在阅读

23、其他版本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时,经常可以看见两种需求曲线,一条是线性的需求曲线D2,一条是凸向原点的需求曲线D1,而几乎没看见过凹向原点的曲线,为什么呢?凹向原点的曲线隐含着这样一个结论当商品价格愈低时,每降价一元钱带来的需求量的增量却愈来愈少。这一点不符合我们对现实生活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每降价一元钱所带来的需求增量应该愈来愈多。因此,需求曲线常常教科书采用。线性需求曲线易绘制,于是,不少教科书常用线性需求曲线来代替凸向原点的需求曲线。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及需求函数(一)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M)3、相关商品的价格(PR):相关商品可细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

24、品是指具有相似功能的商品,如鸡和鸭;互补品是指一起消费者才具有某种功能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4、预期变量:预期变量主要包括对自身商品价格的预期(PE)和对收入的预期(ME)。当你预期某咱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你会增加现行需求量,因此,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当ME上升时,对正常品的需求量上升,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5、消费者的爱好(T):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需求量的变化。6、人口(PO):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市场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7、气候(W):许多商品的需求量和天气变化相关。此外,政府政策、社会时尚

25、等等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在此,我们不讨论。(二)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函数,一般表示为:QD=f(P) 其中;QD表示需求量,P代表价格,f表示函数关系。逆需求函数记为:P=f-1(QD)如果需求函数为线性的,则可写成:QD=abp (a,b>0)式中a为一常数,是与价格P平关的自发性需求,亦称外生变量;b为一正数,(-b)则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负相关。当然,需求函数也可分为个人需求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要注意,不能认为将个人需求函数相加便可回到市场需求函数。我们只能在一定价格条件厂,将市场需求量加总起来即: 式中,QD代表在某一价格条件下的市场需求量,QDi为各第i个消费

26、者在相同价格的个别需求量,符号h代表着水平和。三、需求定理(一)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需求定理亦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是反比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为什么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会呈反比关系呢?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商品降价后,会吸引新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第二,原先的购买者会因为商品价格下降而感到自己比过去稍微富裕一些,即实际收入增加,因而也会增加购买,这就是收入效应;同时,该商品价格下降使其他商品显得相对更贵了,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以替代其他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正因为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比关系,所以需求曲线一般为一条料率为负

27、的曲线(或留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参见图2.2中的曲线D1和D2。斜率为负的需求曲线便是需求法则的图像表述。对式(2.1.1)求价格的导数,一般者有:DQD/dp<0(二)需求定理就绝大多数商品而言是成立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例外。(1)吉芬商品。英国统计学家吉芬在研究爱尔兰土豆销售状况时发现:当土豆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得更少;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情形被后人称为“吉芬之谜”。(2)炫耀性商品。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例如一些家庭为了显示其地位尊贵,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名画、古董等;而当这些商品价格下跌到不足以显示其身

28、份时,就会减少购买。具有这种“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被称为“炫耀性商品”,它是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提出的。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一)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1、 需求量:指特定价格水平上的购买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点。2、 需求:指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指整条需求曲线。(二)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引起变动的原因商品本身价格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因素图形表现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 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一)供给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因此,这一定义也体现了供给也具有三个

29、要点:意愿生产量;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与需求一样,供给也可以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二)供给表供给表是关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一种表格形式。现假定,通过对个别供给在一些价格水平的加总,我们得到对某种商品x的市场供给表。表2.2 (市场)供给表P(元)23456市场供给量Qs(千吨)1020304050我们发现:市场供给量Q与价格P呈正比。(三)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用曲线表示的关于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一种关系。同理,它又是个人供给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之分。后者为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所有个别供给之和所得到的一条曲线。将表2.2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使可得到一条供给曲线。它一般为一条

30、斜率为正的曲线。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和供给函数(一)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2、供给要素价格(PF):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业便会减少供给量;反之,企业会增加供给量。3、技术水平(T):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会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加供给量。4、相关商品的价格(PR):企业总是选择利润高的商品生产,当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就会影响到企业增加或减少现有产品的供给量。5、预期价格(PE):当企业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囤积商品,待高价出售,从而可能减少现期供给量;反之,

31、将增加现期供给量。6、自然条件(N):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供给量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此外,政治事件、历史传统等也影响到商品供的供给量。(二)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明的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亦可分为个别供给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其形式一般如下:Qs=f(P)其中,Qs代表市场供给量,p代表价格,f为函数关系。逆供给函数可记为:P=f-1(Qs)为了方便起见,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线性的供给函数:Qs=-c+dp (c,d>0)三、供给定理供给定量,亦称供给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比,即商品价格高,则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商品的供给量之

32、所以与价格呈正比,一是因为价格上升后,现有的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二是价格上升后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进行生产。正因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所以供给曲线通常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供给法则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即:dQs/dp>0同需求一样,供给定理也会出现某些例外情况。像劳动力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一般都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但当工资上涨超过一定限度后,劳动力供给的而下降。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一)供给量与供给的区别1、供给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是供给曲线上的一点。2、供给: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供给量的总称;指整体供给曲线。(二)供给量的变动

33、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原因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因素变动图形表现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的定义西方学者认为,所谓均衡,是指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市场供人量恰好等于市场需求量时,便实现了市场均衡。当市场需求量不等于供给量时,要么出现过度供给,要么出现过度需求,这便是市场非均衡。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有下跌的趋势;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有上升趋势;只有当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在现有条件下,价格没有任何变动的压力,市场实现了均衡。因此,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需均衡时价格。二、均衡价格的变动前面在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

34、时,我们实际上已经假定只有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其他条件不变。这种方法就是静态分析方法。如果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引起需求、供给的变动,会使原有的均衡遭到破坏,只有经过市场调节不能重新形成新的均衡。这种研究由一种均衡的变化经的方法则为比较静态法。(一)、需求变动1需求增加假定原需求曲线为D0,由于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从D0向右平移,新的均衡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2需求减少而其他因素不变,这会导致需求减少,这样需求曲线D0向左平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二)、供给变动1供给增加现假定某一产品的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

35、衡产量上升。2供给减少现假定某一年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从S0左科移,这便是西方经济学中所称作的“供给震荡”(supply shock)。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逢产量下了。(三)、供给、需求同时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供给、需求会同时发生变动,可分为两种情况:供给、需求同向变动和反向变动。1供给、需求同向变动:供求同向变动又分两种情况,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1)供需同时增加。从以上分析可知: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而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所以,供需同时增加肯定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则不能确定,它取决于两

36、种情况下哪一个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大些。(2)供需同时减少。供需同时减少会使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2供给需求反向变动:供求反向变动也分为两种情况。(1)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由于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而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所以此时新的均衡价格肯定下降,但均锲产量变动方向则不一定,它取决于两种情况下哪一个数量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更大些。(2)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根据讨论,我们可以推论:此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变动不定。三、供求定理1仅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反之则上升;2仅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反之则上升;3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直至均衡

37、为止;4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会下降,直至均衡为止;5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时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是增加;供给减少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减少;6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和产量同时减少;7当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产量增加(或减少),但均衡价格不定;8当供求反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方向相同,而均衡产量不定。第四节 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一、价格上限所谓价格上限是指政府为了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平缓百姓怨言而对部分商品制定的最高允许的销售价格。它对该商品的市场运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现假定瘦猪肉的市场均衡价格为10元/

38、斤,政府嫌这个价格太高,因此确定瘦肉的最高限价为8元/斤。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第一,这会导致过度需求。第二,出现销售者偏好。第三,政府偏好将替代销售者偏好。第四,有可能出现黑市。如果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很有可能出现黑市。按照图2.11,黑市价格至少可以高达12元/斤,很简单,因为有需求。第五,从长远看,最高限价还会抑制供给量。第六,政府有可能卷入本应由市场来完成的那些活动之中。二、价格下限有时,政府为了保护某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销售者的利益而制定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又译价格地板)政府允许的最低售价。出于类似的原因,最低限价往往要高出均衡价格,否则就没有激励生产者的作用。最低限

39、价会导致过度供给。政府可能要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从而使得这一政策不可能持续长久。如果政府不准备财政支持,只是规定一个最低限价,过度的供给会使得部分生产者愿意低于最低限价销售其产量,这样便产生了黑市。 当然,政府还有可能界定每个生产者(比如每家农户)的生产额度(或收购额度),这便是“限产”措施,或称“产量配额”政策,使得总产量恰好等于需求量,这样政府就没有财政负担了。但要实施限产,其成本也是非常之大的。第三章 弹性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一般掌握:需

40、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一般了解:弹性与税收分摊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价格变化的百分率的比例。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一)弧弹性所谓弧弹性,实质上就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x2-x1)/(x2+x1)/2/(p2-p1)/(p2+p1)/2 =x/x2+x1/p/p1+p2= x/p·p2+p1/x2+x1(二)点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计算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量变,其计算公式如下:px= 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率/商品x价格

41、的变化率三、需求弹性的分类(一)当=0时,需求对价格是完全无弹性的,即需求量与价格无关,则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其需求函数为D=a(a为一常数)。 (二)当=1时,需求对价格为单位弹性,即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相等。 (三)当=时,需求对价格是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直于p轴的直线,其需求函数为p=a(a为一常数) (四)当0<<1时,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即需求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五)当1<<时,需求对价格是有弹性的,即需求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应该指出,(a)和情形(c)均为特例,在生活中实属罕见。如果实在要举例说明,我们

42、不妨举例如下。火葬需求不会因为价格下跌而增加,因此需求曲线为一垂直于x轴的直线;在战争年代,政府在给定价格情况下对军火品的需求量是无限的,因此,需求曲线为一条(接近于)与x轴平行的直线。在生活中最屡见不鲜的是情形(d)和情形(e)。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都是缺乏弹性的。奢侈品的需求一般都是有弹性的。单位弹性也是一种特例,在生活中很难发现某一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恰好等于1。之所以作为五种情形之一列出,主要是为了理论上的完备性。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基本要素:(一)商品的可替代程度:一般来说,如果某产品存在着很接近的替代品的数量愈多,其需求价格弹性愈大。(二)商品满足需要的

43、属性:一般地说,奢侈品需求对价格是有弹性的,而必需品则是缺乏弹性的。(三)占收入的比重:一般地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支出在人们的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愈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愈大。(四)时间因素:计算某种商品价格弹性系数所考虑的时间愈长,其系数会愈大。第二节 其他弹性一、需求收入弹性(一)含义:需求收入弹性(M)是计算需求量变化率对收入变化率的反应程度的一种量度,(二)计算公式: M=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当M0时,上式可写为:M=dx/dM·M/x (三)分类西方学者借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对商品进行分类。当M为正时,该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

44、);当M为零时,该商品为收入中性品(income neutral good);当M为负时,该商品为低劣品。正常品又可再分为奢侈品和必需品,前者的M>1,后者的收入弹性为:0<M<1。弹性收入和商品类别收入需求性系数M商品类别>0正常品=0收入中性品<0低劣品>1奢侈品<1必需品二、需求交叉弹性(一)含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衡量某种产品的需求变化率对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率的反应程度。(二)计算公式为:i,r= 一种商品需求量xi的百分比变化/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pr的百分比变化 = 同时,当xi相关商品xr的价格pr变化很小时,即pr0时,上式是可写成

45、: i,r=xi/pr·pr/xi (三)分类交叉系数与商品的分类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商品的类型>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品三、供给弹性(一)供给弹性的含义供给弹性可以分为供给价格弹性和供给交叉价格弹性。由于供给价格弹性相对重要,因此,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供给弹性就是指供给价格弹性。供给弹性(S)是量度某一商品供给量(S)变化率对自身价格(P)变化率反映程度的一个概念,它等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身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商。(二)公式:S=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S/p·(p1+p2)/(S1+S2) (三)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1、凡经过原点的线性供给曲

46、线上任意一点的供给弹性系数相等,且为单位弹性。这表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恰好等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凡与横轴(产量轴)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即缺乏弹性。这表明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3、凡与纵轴(价格轴)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即有弹性。这隐含着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特别地,当S为一水平线时,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为零,故S=,即完全有弹性,当S为一垂直线时,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为零,故S=0,即完全无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分类S属性完全有弹性1<S<有弹性1单位弹性0<S<1缺乏弹性0完全无弹性还需说明一点,如

47、需估计一非线性供给曲线在某一点的弹性系数,我们可以借助上述原理,对该曲线上的这一点作一切线,如果该切线与价格轴相交,则S>1;如果该切线与数量轴相交,则S<1;如经过原点,则S=0。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运用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与总收益、边际收益的关系(一)总收益(TR)(亦称总收入)等于价格(P)与销售量(Q)之积,则:TR=P×Q=P(Q)×Q(二)边际收益(MR)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它等一对总收益函数的导数。即:MR(Q)=d(TR)/dQ =dp(Q)·Q/dQ=p+Q·dp/dQ现假定逆需求函数为: p=a0a

48、1Q将p代入总收入函数可得:TR(Q)=p·Q=(a0a1Q)Q=a0Qa1Q2MR(Q)=d(TR)/dQ=a02a1Q这就证明了,边际收益曲线与产量轴的交点正好等于其需求量a0/a1的一半。很显然,当Q=QA=a0/2a1时,MR=0,此时其需求价格弹性为1。以此类推,当MR>0时,需求是有弹性的;当MR<0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根据极大化的一阶导数为零的原理,总收益极大化的条件为MR=0,即当需求弹性为单位弹性时,总收入达到极大值。(三)需求弹性与总收益1、需求完全无弹性:总收益与价格按同方向、同比例的增减。2、需求有无限弹性:价格下降使总收入减少,价格上升总收入减

49、少为零。3、单位弹性:价格变动前后的销售收入不变。4、需求缺乏弹性:总收益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5、需求富有弹性:总收益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分析:“谷贱伤农”、“薄利多销”弹性、MR、和TR的关系需求曲线|边际收益价格总收益有弹性>1>0()()单位弹性1=0不变最大值缺乏弹性<1<0()()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一)需求缺乏弹性、供给富有弹性:税收主要由消费者承担(香烟)(二)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税收主要由生产者承担(汽车等奢侈品)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0、消费可能线;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一般掌握: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一般了解: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决策;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教学内容: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一、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特点是无限性。二、偏好(一)偏好的完备性;(二)偏好的非对称性;(三)偏好的传递性。三、效用效用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1、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2、效用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3、效用与使用价值不同。四、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一)基数效用论1、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

51、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来表示。2、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法(二)序数效用论1、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里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2、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一)总效用:指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二)边际效用:指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的商品和劳务所具有的效用。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对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随其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三、消费者均衡(一)消费者均衡定义:在给定商品价格向题P和收入M的约束下,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效用函数

52、)选择最佳的消费束,即实现效用极大化。(二)消费者均衡条件:p1x1+p2x2=MMU1/P1=MU2/P2=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使各项开支中每一个货币单位购买的商品所具有的边际效用相等。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无差异曲线的含义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二、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一)在无差异曲线上,可以有无限数量的不同组合,每种组合都带来同等的满足。(二)无差异曲线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三)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在一条而且是唯一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五)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3、即斜率为负数。(六)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三、消费可能线(一)定义:用来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个人收入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下,可能买到的商品数量的界限。(二)公式:M=X1PX1+X2PX2(三)图形分析:1、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预算线的斜率不变);反之,预算线向内平移。2、单一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消费者收入和X2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向内旋转;反之,向外旋转。3、收入和价格均以同一比例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线保持不变(预算线的斜率和横纵截距均保持不变)。四、消费者均衡(一)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指

54、在一定收入和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一定量物品的消费者所能获得最大满足的状态。(二)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图形分析:消费者的均衡点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图5.1告诉我们,消费者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当然可以选择消费束C,由于该点在预算线AB之上,因此,耗尽了其全部收入M。很明显,消费束C不是在其约束条件下的最佳消费束,因为消费束C和消费束D具有同等满足程度,即CD,同时消费束D可以使得该消费者的收入有所剩余,因此,选择C点倒不如选择D点。换言之,如果C和D都可选,选择C而不选择D就说明该消费者是非理性的消费者。因为有较少的钱可以买到相同的满足,为什么不呢?然而D点也不是最佳消费束。他至少可以用剩余的收入增加购买x1或x2,使其效用更大。请记住,我们假定消费者是想使其效用在约束条件下极大。再者,预算集AOB之外的点,如F点,是不可行的消费束,消费者无力购买。唯有E点才实现了效用极大化,此时的效用值为I2。由此可知,最佳消费束(亦称“最佳购买”、“最佳购买组合”、“效用极大化组合”、“消费者均衡点”)为(x*1,x*2)。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条件命题1: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曲线相切时,该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极大化。消费者均衡条件命题2:当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时,该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极大化,即,-p1/p2=-MU1/MU2消费者均衡条件命题3:当价格比率等于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