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奥赛模拟题并解析_第1页
生物奥赛模拟题并解析_第2页
生物奥赛模拟题并解析_第3页
生物奥赛模拟题并解析_第4页
生物奥赛模拟题并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奥赛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90小题。每题1分,计90分。每题只有个答案正确)。1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关节软骨能使骨长长 B血液流经骨后血细胞增多(红骨髓使红细胞增多 )C骨折后对骨起愈合作用的是骨质 D关节头从关节腔中脱出即为脱臼骨膜能使骨再生,生长,修复.2边哭边吞咽食物时,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 ( ) A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B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C悬雍垂来不及遮盖喉的入口 D会厌软骨没有盖住喉的人口3哮喘病人的肺泡长期处于膨胀状态,使呼吸不畅通,影响了呼吸过程中的 ( )A肺的换气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里的

2、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4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右心房的血液入口,左心室的血液出口分别有: ( )A. 3个与1个 B1个与1个 C2个与1个 D4个与1个右心房右心房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5成人的能产生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器官有: ( ) 脾 扁桃体 红骨髓 肝 淋巴结 骨膜A B C D脾脏能生成、监视、贮藏和破坏血细胞,扁桃体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故具有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红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因此具有造血功能。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等都是经过造血干细胞屡次分化发育而成的。淋巴结主要具有滤过淋巴液和参与免疫反响的功能,造

3、血功能: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淋巴细胞,血液中有形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等组成。窗体底端6影响晕车和晕船的平衡器官在: ( )A大脑里 B小脑里 C脑干里 D耳里内耳前庭宫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导致晕车晕船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汗腺排出汗液的作用 每天只有排除500-1000毫升 D. 膀胱对尿液的保存作用一般成人约30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8破伤风杆菌存在泥土中,也经常寄生于正常人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时,一旦伤口的坏死组

4、织增多,破伤风杆菌那么大量繁殖,严重时可使人致死。这种破伤风杆菌的代谢方式是: (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9下面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酶解反响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局部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病症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分为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  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2.反响阶段&

5、#160; 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10关于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A喷洒保幼激素可以提高蚕的产丝量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在成虫期,有控制性的发育、产生性引诱、促进卵子成熟等作用,增加吐丝。 C给植物幼苗喷施生长素可获得多倍体植物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及促进插枝生根等作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生长尖,破坏分裂细胞的纺锤体,使细胞内染色体增加了一倍,因而得到具有多倍染色体,多倍体的形成有2

6、种方式,一种是本身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使染色体复制之后,细胞不随之分裂,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增加,从而形成同源多倍体;另一种是由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 D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做除草剂激素对植物有两面性,适量时能促进生长,过多久抑制生长,激素浓度对生长速度有一个抛弧线,过了定点就抑制生长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请分析给出条件,答复以下问题:11 用限制酶 Hind,BamH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 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

7、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问:降解混合物别离主要决定于 。A 分子所带电荷密度 B 分子大小C 分子形状 D 分子与支持物的亲和力 12 这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A . Hind1个,BamH2 个 B . Hind2个,BamH3个C . Hind2个,BamH1 个 D . Hind和BamH各有2 个对于Hind1无论从2.8还是1.2处切结果都是产生2.8和1.2 ,所以就只有1个;对于BamH在1.8处切后再有1.3或者0.9切结果都是 1.3和0.9,所以只有2个。 13 假设将 Hind降解产生的 2

8、.8kb 片段提取出来,参加 BamH ,反响产物是以下哪一组? ( ) 质量守恒中图为什么所得的线只有三条,原因是还有0.3kb的小分子片段没有显示出来。说明BamH的第一个切点在Hind的切点之前 14 假设将BamH I 降解产生的 1.3kb 片段提取出来,参加Hind,反响产物是以下哪一组? ( ) A 1.3kb B . 0 .9kb , 0.4kb C . 1 .2kb , 0 .1kb 2.8的位点,切除后剩下. 15 根据上述所得实验结果,正确构建成的限制酶图谱是 A。16 一个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中有 50,000kb ,其中 G 含 21%,那么该个体每一个细胞核中A的数量

9、是 A . 1.45×104个 B . 1.45×107个C. 2.9×104个 D . 2.9×107个 一个kb等于1000个bp,而一个bp等于1个碱基对,故50000kb就相关于2×5×107个碱基,×1/2(1-2×21%)=×107个17 图示为细菌生长曲线。以下关于细菌生长曲线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在人工培养或宿主体内生长条件下可观察到并绘制出来 B、 调整期一般为24h 一般为14小时。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泼,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藏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c、对数期

10、的细胞适合用于研究细菌生理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正确。D、细菌产生外毒素一般在衰亡期稳定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开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18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几种成分中,其含量变化最呈密切相关性的是 。 A . DNA 与 RNA RNA由DNA转

11、录但含量不是由DNA决定,蛋白质需求多少是影响其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B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高等动植物的核蛋白质中,除组蛋白之外的其他蛋白质的总称,C . DNA 与组蛋白DNA与蛋白质一起组成了染色体,组蛋白由H2A,H2B,H3,H4各两个组成,DNA缠绕其上,形成DNA的折叠结构中的一级 D . RNA 与非组蛋白 染色的中DNA是缠绕在组蛋白两者间没必然联系上19 杀灭芽胞的最可靠方法是 ( )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紫外线照射法C 枯燥法 D 70 乙醇处理 (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枯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同时,芽孢还有很强的折光性。

12、高压蒸汽灭菌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方法是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autoclave内,加热时蒸汽不外溢,高压锅内温度随着蒸汽压的增加而升高。在103.4kPa/cm2蒸汽压下,温度到达,维持1520分钟。) 20 病原菌都是 。 A 嗜酸性菌 B 嗜碱性菌 C 嗜温性菌 D 嗜热性菌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他们依赖于宿主,宿主多是是温性的21 关于菌落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肉眼可见 菌落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外表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的群落。 B 由大量

13、不同细胞组成,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C 一般经 18 24h 培养即可形成 D 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边缘、外表、质地、颜色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识别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22 以下非细胞型微生物特征的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亚病毒,后者又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A 可能有囊膜、刺突等保护性结构,但没有典型细胞结构 病毒的结构类型B 可能含有核酸复制酶,但无产生能量的酶无论病毒和亚病毒,还是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都必须依托于寄主,离开寄主无法生存C核酸成分同时包括 DNA 和 RNA 病毒和类病毒只有

14、其中一种作为遗传物质,类病毒和拟病毒都只有RNA阮病毒只有蛋白质D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严格依赖于寄主,考记住提供生存所需的酶还有其他原料23 细菌的荚膜 。A 化学成分都是多糖 B具有保护作用,失去荚膜可导致细胞死亡 C 可增强病原菌的致病力。 D其产生与环境条件无关有些细菌在碳素营养丰富而氮素营养缺乏的养基上容易形成荚膜,如肠膜明串珠菌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界限清楚,且不易被洗脱的粘稠性物质,其厚度0.2m,为荚膜;厚度<0.2m,为微荚膜。荚膜对碱性染料的亲和性低,不易着色,普通染色只能看到菌体周围有一圈未着色的透明带;如用墨汁作负染色,那么荚膜显现更为清楚。其成分多

15、为糖类,用荚膜染色法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外一层肥厚透明圈。其功能是: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致病作用;抗原性;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24 . 1 mol 乙醇彻底氧化产生CO2,将释放出 326 千卡的能量,而 1 mol 醋酸彻底氧化产生CO2 ,只释放269千卡能量。据此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乙醇燃点低,醋酸燃点高 B 细胞一般可以利用乙醇作能源,不能利用醋酸作能源C 乙醇分子中的碳素氧化程度低于醋酸D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醋酸氧化释放能量,氧化程度低说明贮存的能量高。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CO2,其一系列酶促反响简述如下:分析上述系列酶促反响,答复25、26、27题 :25 每

16、转变lmol 葡萄糖, ATP的变化是( )A 合成2mol ,水解2mol B 合成 4mol,水解 4mol C 合成2mol ,水解4mol D 合成 4mol,水解 2mol 根据上图,1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mol的1,3-二磷酸甘油酸,而在此过程中,共合成4个ATP,消耗2个ATP26 ,在整个酶促反响过程中,有机物真正发生氧化的步骤是( )A B C NAD+被氧化成NADH2D 27 在整个酶促反响中,电子的传递是 。 A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经辅酶 I 传递至乙醛B 由甘油醛一 3 一磷酸传递至氧化型辅酶 I ,积累复原型辅酶 I C 在 NAD+ ,和 NADH2之间流动

17、 D 由 NADH2 传递至O2,产生 H2O NADH2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它是从甘油醛-3-磷酸获得电子传递到乙醛,由乙醛把电子转移给乙醇,发生复原,完成电子传递过程28 氧化磷酸化 I 、底物水平磷酸化、光合磷酸化都产生 ATP , 但高能磷酸键形成的能量分别来自 。A . I -O2 , -高能磷酸化合物,-光能 B .和-有机化合物,-中心色素 C . I 和-高能电子, 高能磷酸化合物。D .-高能电子受体, -高能磷酸化合物, 一一高能色素分子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线粒体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是体内生成ATP的主要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su

18、bstrate level phosphor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例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并磷酸化生成甘油酸-1,3-二磷酸,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甘油酸-1,3

19、-二磷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甘油酸-3-磷酸与ATP。 又如甘油酸-2-磷酸脱水生成烯醇丙酮酸磷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这种磷酸化与电子的转递链无关。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例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并磷酸化生成甘油酸-1,3-二磷酸,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甘油酸-1,3-二磷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

20、转给ADP,生成甘油酸-3-磷酸与ATP。又如甘油酸-2-磷酸脱水生成烯醇丙酮酸磷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指高能化合物的放能水解作用或与基团转移相偶联的ATP合成作用。不包括光合磷酸化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ATP生成过程。例如: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甘油酸-1,3-二磷酸和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又如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高能硫酯化合物琥珀酰辅酶A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琥珀酸,同时使GDP磷酸化为GTP,GTP再与ADP作用生成ATP。这些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实例。底物水平磷酸化没有

21、共同的作用机制。ATP生成方式:ATP由ADP磷酸化生成,生成方式有两种即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代谢物在变化过程中,分子内部能量聚集形成高能磷酸键并转移给ADP或GDP生 成ATPGTP的反响过程。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响。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响。有两种类型: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前者是在光反响的循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同时发生磷酸化,产生ATP。后者是在光反响的非循环式电子传递过程中同时发生磷酸化,产生ATP。在非循环式电子传递途

22、径中,电子最终来自于水,最后传到氧化型辅酶NADP+。因此,在形成ATP的同时,还释放了氧并形成复原型辅酶NADPH。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响中,除了将一局部光能转移到NADPH中暂时储存外,还要利用另外一局部光能合成ATP,将光合作用与ADP的磷酸化偶联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它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区别是:氧化磷酸化是由高能化合物分子氧化驱动的,而光合磷酸化是由光子驱动的。29 要用某种细菌生产一种酶。但该细菌的野生型酶的合成受其终产物 x 的阻遏。将经过诱导处理的细菌放在以下哪一种培养基中,能有效地筛选出可以大量地组成型合成该酶的突变菌株? ( ) A 根本培养基 B 添加天然阻遏

23、物 x 的培养基 C添加阻遏物的类似物的培养基 D 添加最终产物 x 的前体的培养基类似物比拟容易获得。BC都可以起到作用。30 用根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测试细胞数目,并在 a 、 b2点分别参加2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2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 . a 点参加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的合成有阻遏不能仅仅从一种情况来做结论,参加家以后细菌数都是在向上增加,无法简单的判断是增加还是阻遏蛋白质合成B .b点参加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 C .甲和乙 2 种酶都不是组成酶。组成酶 constitutive enzyme 与生长发育条件无关,常进行

24、定量合成的酶。按其合成方式,可与诱导酶、抑制性酶相对应。可能是因为缺少产生阻遏蛋白等的调节基因或调节基因原来就发生了变异引起的。因此,此类酶的合成量是由附着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的亲和性等所决定的因系统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认为,在供给生物所必需的组成成分的酶中,这种例子是很多的。这种酶类因为是作为细胞组成成分被合成的,所以有组成酶这一名称。甲乙都没有随细菌数变化,所以不是组成酶D .甲和乙 2 种酶的合成量能影响细菌繁殖甲乙酶的含量同细菌数没有线性关系31 DNA 在稀盐溶液中,给予一定的温度加热,将发生热变性,其过程如下图。根据 DNA分子的特性,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至 过程象

25、球蛋白的热变性一样具有很广温度范围 B 不同 DNA 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所以 温度是相同的 C 在不断加热过程中 只需很短时间即可发生D 过程不可逆   一、变性    DNA的三维空间构象即超螺旋结构主要靠一些非共价键如氢键折叠形成,这些非共价键都是键能较低的键,很容易在外来作用的影响下断裂,使双螺旋解开,导致空间结构破坏,使规那么的DNA变成不规那么的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称为DNA变性(denaturation)。变性的DNA为单链。加热接近100、改变pH(>10或<3)以及某些化学试剂(如乙酸、尿素和酰胺等)的作用,均

26、可使DNA变性。    如果通过加热使DNA变性,根据DNA变性的程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绘制熔解曲线。使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性温度,由于这一现象和结晶的熔解相似,故变性温度又称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Tm值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与以下因素有关:     1DNA的均一性  均一DNA如病毒DNA,解链发生在很窄的Tm值范围,而不均一DNA如动物细胞DNA,其Tm值的范围较宽。     2DNA分子中(G+C)的含量  一定

27、条件下,DNA的Tm值由(G+C)含量所决定,因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G十C)含量较高的DNA的Tm值较高。实验说明,DNA的Tm值的上下与其(G+C)的克分子含量呈直线关系。     3溶剂的性质  Tm不仅与DNA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条件,如离子强度、pH及变性剂的浓度等有关。在低离子强度时,Tm值较低,反之那么较高,因此DNA制剂不应保存在离子强度过低的溶液中;pH值在59范围内,Tm值变化不明显,在高pH值下,碱基可失去形成氢键的能力,当pH值大于儿3时所有氢键均被破坏,DNA完全变性;变性剂可以于扰碱基堆砌力和氢键的形成,

28、因此可降低Tm值,如50的甲酰胺可使Tm值降低30。     二、复性    变性的DNA只要消除变性条件,两条互补链还可以重新结合,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renaturation)。在DNA热变性后,将温度缓慢降低而使DNA逐渐冷却,并维持在低于Tm值的一定范围内,变性后的单链DNA即可恢复双螺旋结构,因此复性过程又叫作退火。复性后的DNA,其理化性质都能得到恢复。倘假设DNA热变性后快速冷却,那么不能复性。    DNA的复性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9、  1温度  温度过高,有利于DNA变性而不利于复性;而温度过低,不利于双键间随机形成的错配氢键的断裂。易造成两条非互补单链间的非特异性结合。复性的适宜温度一般低于Tm值25左右。温度过高如接近变性温度,复性那么难以进行;温度过低,产生非特异性复性。    2DNA的浓度  DNA的浓度直接影响到DNA单链间碰撞的几率。DNA浓度越高,复性速度越快。    3DNA片段的大小  大分子的DNA扩散速度较慢,发现互补的时机少,难以形成正确配对,因此复性较慢。    4

30、DNA分子的复杂性  DNA总量一定时,基因组越复杂,其中特定序列的拷贝数就越少,互补序列的浓度就越低,因此复性速度越慢,而序列简单的DNA分子复性较快。    5.离子强度  溶液的离子强度较高时,可有效中和DNA双链间的磷酸基团的静电斥力,因此复性速度较快。 32以下关于抗生素作用原理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多粘菌素E抑制细胞膜功能 B放线菌素D干扰DNA的复制C链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D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为抗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具杀菌作用,对大多数革  兰阴性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更为显著,对大肠杆菌、沙门氏

31、菌、痢疾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也有良好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腹膜炎、胆管感染、尿路感染、烧伤感染、眼角膜感染及败血症等。33、判断植物茎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是否有叶 B 是否有节C是否有输导组织 D 是否有支持组织34 人体静脉中的血液 A 含二氧化碳,不含氧气 B含比拟多的二氧化碳,比拟少的氧气 C 都是流向心脏的 D都是来自组织细胞的肺静脉含有较多氧气,来自器官肺部。35 耕地施用有机肥后,土壤要进行适当的疏松,才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N 素的含量。原因是 。 A 加强植物根的

32、有氧呼吸 B 加强有机肥的化学分解C 加强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D增加有机氮的溶解量 从氮肥的吸收出发36 在无菌条件下,将适量酵母放入装有适当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密封容器中, 40 恒温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内的气压上升。导致气压上升的原因是 A . 酵母进行了有氧呼吸B . 酵母进行了无氧呼吸C . 酵母出芽生殖产生大量细胞D 酵母大量死亡而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3无氧呼吸产生了CO237、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时,如果缺乏高压灭菌锅这个设备,可以用间歇灭菌法进行灭菌。方法是常压下煮沸一段时间后,冷却至常温,然后再煮沸、再冷却,如此反复几次。这种方法能够到达灭菌目的的原因是 。 加温时间比高

33、压灭菌法长 B常压下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C煮沸时,微生物营养体转变成芽袍D冷却时,微生物芽孢转变成营养体38显微镜的操作标准是:先将显微镜对好光,然后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载玻片上的标本 ,接着,实验者一边注视着 ,一边按 方向转动 ,使物镜接近标本,此时,用 观察视野,同时按 方向转动 ,直到看清楚物象。请判断 一 分别是: ( ) A 与光源成对角,载物台,上下,反光镜,右眼,上下,镜筒 B、正对目镜,目镜,顺时针,镜筒,左眼,逆时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C反转放好,目镜,上下,镜筒,右眼,上下,镜筒;D正对通光孔,物镜,顺时针,粗准焦螺旋,左眼,逆时针,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39、

34、与真核细胞相比拟,原核细胞 DNA 不具有的特点是 。 A 信息量少 B 基因数少 C 重复序列多 D 单个基因组真核细胞DNA与原核细胞DNA的几点比拟 1真核细胞中DNA的碱基顺序,很多都是没有表达功能,即没有基因的特性,不能表达为蛋白质的,有基因功能的不超过10;原核细胞那么相反,DNA几乎都有表达功能。 2真核细胞DNA有许多重复的碱基顺序,这在原核细胞是没有的。例如,在小鼠的DNA中,有10是高度重复顺序,共含约100万个重复顺序,每一顺序含300个碱基对。染色体两端和着丝粒局部都是重复顺序,它们没有转录的功能。 3真核细胞染色体DNA都是线形的,细菌核区的DNA、质粒DNA、某些病

35、毒DNA是环形的。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DNA也是环形的。 40 植物叶片边缘有水滴渗出的现象称吐水。吐水现象的出现与以下哪一项生理现象无关? ( )A 蒸腾作用强度 B 土壤溶液中的溶质被吸收的速率 C 以凯氏带为界的质外体内外两局部形成水势差。D质外体的溶质浓度与共质体溶质浓度形成浓度差 吐水现象 “吐水现象经常发生在气温高、温度大,空气中水蒸汽接近饱和且无风的夜晚。因为晚上叶片上的气孔一般是关闭的,水从叶片上散发的量减少,而土壤中湿度大,植物根系仍然强烈地吸水,这就造成了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发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子边缘的水孔排出,形成水珠。假设是气温突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

36、气遇冷,露珠还会散布于叶子外表的任何部位呢!吐水(guttation) 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吐水也是由根压引起的。作物生长健壮,根系活动较强,吐水量也较多,所以,吐水现象可以作为根系生理活动的指标,并能用以判断苗长势的好坏。41蒸腾系数反映植物在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同时,水分的散失速率。以下4种作物中,蒸腾系数最大的是 。A 大豆 B 玉米 C 甘蔗 D 高梁 42、缺水将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迅速下降。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是 A 缺乏H2O作原料 B、缺乏CO2作原料 C 影响酶的活性 D、影响物质运输 水分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又可影响叶片气孔的开闭,间接

37、影响CO2的吸收。缺乏水时会使光合速率下降。43 关于“苔藓植物,以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因维管束不兴旺而植株矮小 B 因没有真正的叶结构而光合作用效率不高 C 因含有胚的结构而属于高等植物 D 因有真正的根而属于陆生植物 “苔藓植物特征1.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裏,常见长于石面、泥土外表、树干或枝条上。体形细小。 2.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3.所有苔藓植物都没有维管束构造,输水能力不强,因而限制它们的体形及高度。有假根,而没有真根。叶由单层细胞组成,整株植物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为植物界中较低等者。 4.有

38、世代交替现象。苔藓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体,即能产生配子(性细胞)。配子体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后释出精子,精子以水作为媒介游进雌生殖器内,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5. 孢子体具有孢蒴(孢子囊),内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在适当环境,孢子萌发成丝状构造(原丝体)。原丝体产生芽体,芽体发育成配子体。苔藓植物在有性生殖时,在配子体(n)上产生多细胞构成的精子器(antheridium)和颈卵器(archegonium)。颈卵器的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中间有2条沟称颈沟,下部膨大称腹部,腹部中间有1个大形的细胞称卵细胞。精子器产生精于,精子有两条鞭毛借水游到颈卵器内,与

39、卵结合,卵细胞受精后成为合子(2n),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胚依靠配子体的营养发育成孢子体(2n),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孢子体最主要局部是孢蒴,孢蒴内的孢原组织细胞经屡次分裂再经减数分裂,形成孢子(n),孢子散出,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配子体。 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孢子萌发到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雌雄配子,这一阶段为有性世代,从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发育形成孢子体的阶段称为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互相交替形成了世代交替。苔藓植物的配子体世代,在生活史中占优势,且能独立生活,而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这是苔藓植物与其他高等植物明显不同的特征之一。44

40、 配子体能够独立生活的一组植物是 。A 地钱、卷柏、石松 B 葫芦藓;桫椤、苏铁 C 银杏、刺柏、松: D水稻、小麦、高粱 低等植物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45 某中学生进行以下实验: 2 支试管中分别参加等量 2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参加等量稀释10倍睡液和不稀释的唾液,再分别滴入 1 滴碘液, 37 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 。 A 证明睡液含有淀粉酶 B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C 证明淀粉酶具有高效性 D 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46 硝酸复原生理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这一生理过程与以下哪一项生理活动无关? ( ) A 蛋白质、胺等含氮有机物难溶

41、,硝化后易溶,有利于吸收 B 植物吸收铵态氮较硝态氮少得多C 复原过程产生强毒性的亚硝酸,但亚硝酸不积累 D 产物 NH3 或 NH4+是氮素可被同化的形式蛋白质、胺等含氮有机物难溶,硝化后易溶,有利于吸收 这项是在体外进行的。47 绿色植物的光系统复合体和光系统复合体 A 分别是相对独立的光合功能单位 B 都由数百个叶绿素分子构成C 分别只吸收 700nm 光波的光和68Onm 光波的光D通过膜结构联系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响中心色素分子P700 700nm指吸收的主峰。这四种复合体在类囊体膜上呈不均匀分布。PS主要存在于基粒片层的堆叠区,PS和ATP合酶位于基质片层及基粒片层的非堆叠区

42、,cyt b6/f分布均匀。PS与PS和ATP合酶的侧向分隔,使得由PS产生的电子和质子必须经过一段距离的输送后才能到达PS和ATP合酶所以答案选的是A。48 如图表示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是 A种子总的糖类 B种子中的叶绿素 C胚的干重D胚乳的鲜重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糖的总量在下降,叶绿素还没形成,胚倒是越来越大了,胚乳就越来越小。所以答案选的是C。49 在自然界中,种群密度的极端值很少能够到达。这是因为种群调节机制的存在。最适合解释限制种群数量偏离平衡水平的机制的是 。 A 种群本身的内在增长率是稳定的 B 种群的内在增长势与环境限制力存在动态平衡 C 生态因子对种群出生

43、率和死亡率的决定作用。D 种群内部通过种群关系实现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平衡的调节这题的答案是B,内在增长势形成的群体越大环境阻力也越大。现方案在一个有人类活动的广阔区域,划分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实行就地保护。请答复 60 、 61 、 62 题: 50 如果只划分一个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大小与以下哪一项呈负相关? ( ) A 物种数 B 物种灭绝率 C 生境多样性 D 区外物种迁入率 51 如果只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小型保护区,那么对以下哪一项有利? ( ) A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B 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C 易患流行病的物种的保护 隔离 D防止遗传漂变 52 如果以一定的通道将小型保护区连

44、起来,其总面积与一个大面积保护区相同。与这个大面积保护区相比拟,通道相连的小型保护区具有以下哪种优势? ( ) A 保护大型、生殖能力低的动物 B保护物种多样性 C 边缘效应增加 D群落演替加快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l 边缘效应(edgel effect):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的特在种;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拟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够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

45、营巢地隐蔽条件。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 人类活动而形成的交错区有的有利,有的是不利的。53 以下是植物的 4 种花序模式图,图中 1 、 2 、 3 . 表示开花顺序。据图所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选项是 。A 、 属于无限花序, 、 属于有限花序 B 和同属于总状花序 C 只有伞形科植物才具有类型的花序 D. 4 种类型的花序都可以通过花轴分枝形成复合花序 无限花序(indefiniteinflorescence)无限花絮也称总状花序,它的特点是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向上伸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犹如单

46、轴分枝,所以也称单轴花序。各花的开放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有限花序也称聚伞类花序,它的特点和无限花序相反,花轴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因此主轴的生长受到限制,而由侧轴继续生长,但侧轴上也是顶花先开放,故其开花的顺序为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些无限花序的花轴具分枝,每一分枝上又呈现上述的一种花序,这类花序称复合花序。54 如下图为水及其溶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一种途径。这种运输方式 。A 是种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主要途径 B 是被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主要途径 C 是裸子植物

47、运输水分的主要途径 D 是维管植物运输水分效率最高的途径分从被植物吸收至蒸腾到体外,大致需要经过以下途径:首先水分从土壤溶液进入根部,通过皮层薄壁细胞,进入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中;然后水分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到茎或叶的木质部;接着,水分从叶片木质部末端细胞进入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细胞壁的蒸发部位;最后,水蒸气就通过气孔蒸腾出去。由此可见,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的水分是具有连续性的。 根据原生质的有无,植物组织可分为质外体(apoplast,又称非原质体)和共质体(symplast)两大局部。质外体是指没有原生质的局部,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导管的空腔,贯穿各个细胞之间,是一个连续的体系。质外体不是

48、空隙就是具有细孔的网状体(如细胞壁),水分、溶质和气体可以在其中自由扩散,所以,运输迅这。共质体是指无数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水分和溶质在共质体内进行渗透性运输,速度较慢。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也有两种途径: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也有两种途径:1经过死细胞 导管和管胞都是中空无原生质体的长形死细胞,细胞和细胞之间都有孔,特别是导管细胞的横壁几乎消失殆尽,对水分运输的阻力很小,适于长距离的运输。裸子植物的水分运输途径是管胞,被子植物是导管和管胞。管胞和导管的水分运输距离以植株高度而定,由几厘米到几百米。2经过活细胞 水分由叶脉到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都是经过

49、活细胞。这局部在植物内的长度不过几mm,距离很短,但因细胞内有原生质体,加上以渗透方式运输,所以阻力很大,不适于长距离运输。没有真正输导系统的植物(如苔藓和地衣)不能长得很高,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管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和导管(被子植物),才有可能出现高达几厘米至几百米的植物,道理就在此。55 在分类学上,将某种植物的叶序描述为;互生, 1 / 3 叶序。其含义为 。A 每个节上长3片叶,互为对称 B 每节 3 片叶,每片叶遮盖邻节叶片 1 / 3 C 每节 1 叶片,相邻两节的两片叶相距 1 / 3 周D绕茎 3 周每节 1 片叶 56 在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环境对各种群的适宜程度呈周

50、期性波动变化。在此波动变化过程中 。A、 典型的 K一对策生物的种群密度波动范围比拟窄,而且接近其 K 值 B . R一对策生物种群的死亡率随出生率变化而发生波动 C 负相互作用之间的两个种群的种群波动节律重合 D 增殖率越高的种群,其群体大小的波动范围越窄把生物分成两类:r-对策者和K-对策者。在此,r和K分别表示内禀增长率和环境负载量。他们认为,地球外表环境是连续变化的,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稀少的栖息地(如热带雨林),多生态上饱和的系统,动物密度很高,竞争剧烈;另一个极端是气候稳定、天灾频繁的栖息地(如寒带或干旱地区),多生态上不饱和的系统,密度影响小,竞争弱。在前一类的环境中,动物种

51、群数量到达或接近环境负载量,属于K-对策者;在后一类环境中,种群密度多处于K值以下的增长段,常出现扩展增大过程,属于r-对策者。r-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其利弊。K-对策者的种群接近K值但不超过,超过有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低生育力要求有高存活率,这样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因此K-对策者的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由于有亲代关心,K-对策者通常存活率较高,个体较大,寿命较长,这些特征保证了K-对策者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K-对策者在过度死亡后,恢复到原有平衡的能力低下,还有可能灭绝。大熊猫、虎、豹等珍稀和频危动物就是K-对策者,所以,对其保护更为重要,更加困难。相反,r-对策者的

52、防御和竞争能力不强,死亡率很高,种群很不稳定。但种群不稳定并不意味着进化中必然不利。r-对策者不象K-对策者那样易于灭绝。在低数量时通过迅速增长就能恢复到较高水平;在密度很高时,它们可能消耗大量资源,使生境破坏,但它们通过扩散而离开被破坏的地方,并且迅速地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这就是说,r-对策者的各别种群虽然易于灭绝,但物种整体却是富有恢复力的。如图表示植物幼根局部纵切面,该局部正在开始发生某种生理功能。据图答复 67 、 68 、 69 、 70 题: 57 甲结构是 A 形成层 B 中柱鞘 C韧皮部 D 内皮层 58 在图中,甲结构进行头一次细胞分裂,从分裂的方向上,最准确的描述是

53、A 平周分裂 B 垂周分裂 C 圆周分裂 D 垂直分裂 59 该生理活动是 。 A 产生形成层 B 产生侧根 C产生次生韧皮部 D 产生次生木质部60 乙结构的每个细胞的细胞壁的径向壁和横壁都发生局部木质化和栓质化加厚。乙结构具有以下哪一项重要生理功能? ( ) A 产生形成层 B 产生根毛 C、控制物质进入植物体 D 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侧根的形成种子植物的侧根(图4-32),不管它们是发生在主根、侧根或不定根上,通常总是起源于中柱鞘,而内皮层可能以不同程度参加到新的侧根原基形成的过程中。当侧根开始发育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开始分裂,最初的几次分裂是平周分裂,结果使细胞层数增加,因而新生的组织就产生向外的突起。以后的分裂,包括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等多方向的,这就使原有突起继续生长,形成侧根的根原基(root primordium)(图4-33,4-34),这是侧根最早的分化阶段(图4-35,4-36),以后侧根原基的分裂、生长逐渐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生长点细胞继续分裂、增大和分化,并以根冠为先导向前推进。由于侧根不断生长所产生的机械压力和根冠所分泌的物质能溶解表皮和皮层细胞,这样,就能使侧根较顺利无阻地依次穿越内皮层、皮层和表皮,而露出母根以外,进入土壤。由于侧根起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