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十种群与群落【考情分析】考查内容:本专题考查内容有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与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内容。1. 命题规律:己出现的高考试题中多以酵母菌等生物为实例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 增长特点及实践应用,素养考查方面主要涉及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等要素; 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类型分析,涉及的核心素养 要素有进化与适应观、批判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等。2. 命题预测:预il 2022年高考中,种群的数量变化仍将是考查的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考查 群落知识的形式还会出现。【近三年考情】2021全国甲卷,6、2021
2、全国乙卷,30、2020全国I卷,6、2020全国【卷,6【网络构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森林阶段,灌5阶段 卓本植物阶段=苔鲜阶段=地K阶段 裸弟阶段、受人类活动影响t过程L初生演替一一次生演替一出生率迁入率1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测iq响、性别比例死亡率迁出率特征 f种群一数量变化一演替一群落f组成-空间结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J”型增长“S”型增长波动和下降:丰富度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垂直结构水平结构II分层现象镶嵌现象【重难点梳理】一、种群的特征1 .种群的数量特征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J”型增长的种群中
3、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B.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并不是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B 错误;分析图示可知,b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趋势,C正确; c表示种群密度,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并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考点3种群增长的曲线分析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OI.51.OO.5O(<
4、;-&二2.OI.51.OO.5O(<-&二单独培养时,乙藻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 混合培养的过程中,种间竞争程度持续加强单独培养条件下,乙藻数量约为1.0X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 混合培养时,种内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知识。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混合培养后,甲藻的数量不断上升,乙藻的数量逐渐减 少直至消失,说明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旦乙藻的竞争力较弱,混合培养的过程中,种间竞争 程度持续减弱,B错误;当种群数量为K/2即(1.4/2) X 1
5、06个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C错 误;混合培养后,乙藻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甲藻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营养物质减少,种内竞 争加剧导致甲藻在1012天增长缓慢,D正确。2.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I860年 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A. 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B. 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绵羊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
6、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B、绵羊种 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趋势为先增加后 减少,B错误;C、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 错误;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 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考点4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
7、板计数B. 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邑的动态变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 究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 培养液中时要进行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 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养、温度、 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2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1所示的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8、, 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卜图2所示。图2中在a点对应 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 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 22、26、24、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时间图116x25 图116x25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A.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一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B. 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X IO、个/mL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答案:C 解析: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培养液
9、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 困难的,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A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 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B错误;在16中格x25小格中计算,图2中在a点对应的时间,此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22+26+24+28) /1001x25xl6xl04x|00=4xl08个/mL, b点为环境容纳量,其种群密度为a点的2倍,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为8x10'个/mL, C正确;图2中a点斜率最大,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不是增R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继续增 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
10、。考点5对种间关系的判断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两种生物所需的资源和占有的空间越相似,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定地域内,如果一种动物的天敌被大量捕杀,则该动物的数量就会持续大量增加B. 如果草原上食草动物大量减少,则草原上的草本植物和食肉动物数量均减少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它们之间是共生关系答案:A 解析:两种生物所需的资源和占有的空间越相似,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A正确;捕食 关系中,若捕食者(天敌)的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先因捕食者数量的减少而增加, 后因食物、空间等的限制而减少,B错误;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大量减少,则草原上的草 本
11、植物数量会增加,食肉动物数量会减少,c错误;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 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1. 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口J用图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B.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代表占优势者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中种群数量“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 属于捕食;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表示“你死我活的种间竞争关
12、系。A、鹰与 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 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A错误;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而图表 示捕食关系,B错误;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 不利,C错误;D、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是种间竞争关系,可用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 者,D正确。考点6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 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者小杜鹃、大杜鹃、黑 枕黄鹏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
13、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B.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不是垂直结构,A错误; 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定存在竞争,B错误;针 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不同植物分层情况更复杂,由于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故提 高了光能利用率,c正确;森林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故森林中 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1. 研究者调查长白山高山草原上的牛皮杜
14、鹃、苞叶杜鹃、笃斯、仙女木四种植物的分布情况, 结果如下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上述现象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B. 上图呈现出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结构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A正确:题述现象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B正确;C错误;人为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分布,进而影响群落的结 构,D正确。考点7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结果1 .为调查某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第25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比较 J'火山喷发前的原始林群落(SD和火山喷发后第25年的恢复群落(S?)的植被生物量(指 某
15、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调查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群落所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 S2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S2群落演替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不断提高B. S2群落今后的演替过程中草本生物量将下降 答案:B解析:S2群落是在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分析题意可知,&群落 演替时间较短,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均低于&群落,随演替的继续进行,有可能接 近或达到火山喷发前的S群落水平,故S2群落今后的演替过程中草本生物量将增加,S2群 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B正确、D错误。群落演 替
16、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不会不断提高,因群落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相对稳定的,C错误。1. 下列是两个关于演替的实例:一是美国密歇根湖沙丘上群落的演替,沙丘是湖水退却后逐 渐暴露出来的,最后发展为山毛棒一械树群落,大约经历了 100年;二是美国东南部农田弃 耕后经历了约100年发展成栋树一山核桃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密歇根湖沙丘上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最后都有可能发展到乔木阶段,但所经历时间往往不同两地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时,群落中的动物种群是完全一样的B. 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影响群落的演答答案:C解析:沙丘是湖水退却后逐渐暴露出来的,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
17、演替,A正确; 只要环境条件适宜,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最后都有可能发展到乔木阶段,但所经历时间往往 不同,B正确;不同种的植物能为不同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两地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 时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不同,则动物种群也不一定相同,C错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 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 D正确。【考法突破】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分析和应用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N°P,人代表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不是增长率(增长率=X-l)o05 10 15 20 25 时间/年(1)a段:人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
18、型增长(2)c段:X=l,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且达到最大值(3)d段和e段:入vl (不包括两端点),种群数量下降,第25年种群数量最少。2. K值与K/2值(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 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应用: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一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一防治有害生物。草原最大载音量不超过K值一合理确定载畜量。(2)K/2值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应用: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值处,K/2值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值处。 例题练习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其常栖息
19、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 艾鼬、鹰、狐、狼等。冬季时,高原兔几乎成为这些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洞外情 形,高原兔会把巢穴周围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废弃的高原兔洞穴还能为多种雪雀提供繁殖 场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人员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高原兔的种群数量。如果用一小盆黄豆和若干红豆模拟此方法,则与对动物进行的实际种群密度调查相比,二者的区别是 (答出两点即可)。(2)研究人员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绘制了高原兔种群数量NgN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ce时,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高原兔的出生 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3)与“J”型增长相
20、比,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 就会加剧,使种群的 率降低, 率增高,种群增长曲线更可能类似于" ”型。 图示调查过程中高原兔的种群数量增长 (填“符合”或“不符合")“S”型曲线。(4)高原兔的存在 (填“增大”“减小”或“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其挖洞穴居的习性可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高原兔嗅到狐粪、尿的气味后,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答案:(1)标志重捕;模拟实验中不存在动物的迁入、迁出问题,不存在出生率与死亡率变 化的问题,不存在有些动物在二次
21、捕捉时标记物脱落或更难捕捉的问题等(合理即可)(2)衰退型;大于(3)出生;死亡;S:不符合(4)增大;间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利用黄豆和若干红豆 模拟标志重捕法与实际对动物进行的标志重捕法有一定差异,如模拟实验中不存在动物的迁 入、迁出问题,不存在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的问题,不存在有些动物二次捕捉时标志物脱落 或更难捕捉等问题。(2)根据图中曲线信息,当为。功时,Nh/M的值小于1,即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ce 时,NWM的值大于1,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此时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3)在自然状态下,资源和空间总
22、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从 而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更接近于“S”型。图示曲线表 示的高原兔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又减少,不符合“S”型曲线。(4)高原兔是艾鼬、鹰、狐、狼等的食物来源,另外,高原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多种雪雀 提供繁殖场所,因此它的存在能增大物种丰富度。高原兔的挖洞穴居的习性可改善土壤条件,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题中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变式训练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 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
23、称为“自私牧群原则二 有一种昆虫名为“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 变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 和被鸟类捕食百分比的变化,图2中人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 倍数.回答下列问题:7a .7a .(1)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十 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 。(2)图
24、2中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点。第1年至第3年间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o答案:(1)种群密度;“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记;偏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 最小时被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2)衰退;b;增大(3)若有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淘汰,个体难 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理解运用信息的能
25、力。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种群密度。因为''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容易做标记,所以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分析图I曲线,“十 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 食率低。(2)图2中a、e两点X>l,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X<1,种群数量减少,b点X=l,种 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 点。第I至第3年间人为定值,种群呈“J”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大。(3)依据题干中“自私牧群原则”形成
26、的原因“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 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可知,时间上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 容易被鸟类捕食而被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E3费年个体效 口成年个体敷 B幼年个体敷E3费年个体效 口成年个体敷 B幼年个体敷(I)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一种群密度增加稳定型:出生率二死亡率一种群密度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一种群密度减小(4
27、)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 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方法的选择一 It个体数体教侈丽闵仁蚯布祠一仁蚯布祠一L -(函演抽g祠一O陶数而样方法(1)计算公式:种群密度=各样方生物数之和:(样方数X样方面积)。(2)一般步骤:确定调查对象一制订调查计划一实施计划一计数并作记录一数据处理一得出结论。(3)注意问题调查对象要选熟悉乂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 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昆虫
28、卵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螃虫跳蛹等也 可用样方法调查。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所示),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如图2所示)。图1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1. 标志重捕法(1)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重捕个体数(n) X初捕标记数(M):重捕中的标记数 (m),即:N=Mn/m。(2)般步骤:确定调查对象一捕获并标讪一重捕,计数一估算种群数量。(3)注意问题: 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
29、常生理活动;标记 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提期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 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 第二次捕获了 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A=b/a,得A=aB/b由此分析可知:a. 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脱落、被标记个体被再捕的机会降低、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 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捉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b. 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或在被标记 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抽样检测法(1
30、)计算公式:种群密度=计数板上菌体数量:取样体积X稀释倍数。(2)注意问题:取样前要充分振荡、菌体密度大时要稀释、先盖盖玻片后滴菌液(3)计数原则: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共有顶点上的个体,因存活个体、死亡个体都在计数范 围内,故调查结果大于真实值。三、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型线 曲 型 J(1)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2)数学模型:(3)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的。(4)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如图乙、丙)2. "S"型曲线(1)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等。(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达到环境容纳量(
31、K值)后,将停止增长(3)以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如图丁、戊)增长率增长率增长*T戊甲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就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1)“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差异:环境阻力的有无。(2)A、B曲线联系:型曲线一型曲线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1)阳光: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 地面的程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2)温度:-般来说,温带地区,种了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寒冷时死亡(3)水: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但却是东亚飞蝗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
32、因注意: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是单一影响的,往往是综合性的,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的原因,除气温升高外,也包括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2. 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1)种群本身因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 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 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2)其他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3)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五、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1. 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
33、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2.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旦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 采集、调查。(2)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 管中。(3)丰富度
34、的两种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日测估计法。六、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生物的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个尊泌切膈:时荷 甲F间 乙a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O©GHD特点数量上两种生物 何时增加,同时 减少,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宿主有害,对寄 生生物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独立生存,而 宿主会生活得更好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 同,如图丙所示;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丁所示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举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1.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1)“同升同降",则为
35、互利共生,如图甲(2)一升一降,若一方灭绝,则为寄生,如图丙:若两方都在,则为寄生,如图乙。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3)交替升降,若一方最高时另一方最低则为竞争,如图丁;升降紧相随则为捕食,如图 戊。说明:在捕食关系中,先增加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如图戊中的A,后增加后减少的为捕食 者,如图戊中的B。七、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1)表现: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影响因素:对于植物来说,阳光、温度等是影响因素。对于动物来说,栖息空间和食 物条件是影响因素。(3)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 水平结构(1)
36、表现: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镶嵌分布。(2)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2. 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1)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八、群落的演替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 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 逐步被另个群落替代。2. 群落演替的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 是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2)
37、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2. 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方向(1)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繁殖条件,而对另些物种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移或迁徙群落内部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生物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 过其他因素。(2)演替的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 预见或町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3. 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38、,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f地衣阶段f苔薛阶段f草本植物阶段f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实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 一年生杂草一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森林阶段4. 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 的或可测的。能量:般来说,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般来说,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演替过 程中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考点通关】考点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宜选择蔓生或从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B. 所有活动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车有保障质量放心
- 购销合同毛竹版
- 购销合同签订中的合同风险控制
- 购销设备合同案例
- 资金安全保护声明
- 赞助商活动参与条款
- 软件定制开发与实施合同
- 轻松掌握历史教材内容
- 软件需求降低合同修改
- 遵守家规保证不外出的宣言
- 煤矿安全生产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宣讲材料
-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 第一课 我是什么样的人 多角度看自己|教案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完整版)附:《档案目录清单》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影视视听语言拉片作业
- FIDIC银皮书1999年(官方Word版)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 Turnkey Projects 1999(银皮书)
- 六十四卦分金爻线选吉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