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随堂练习课件_第1页
电路原理随堂练习课件_第2页
电路原理随堂练习课件_第3页
电路原理随堂练习课件_第4页
电路原理随堂练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题一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b)。(a)图1-1(b)图1-2(c)图1-3图1-1 图1-2 图1-3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4V,电流I=2A,则电阻值R为(b)。(a)-2W(b)2W(c)-8W图1-43、在图1-5所示电路中,US,IS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b)。(a)电压源发出功率(b)电流源发出功率 (c)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图1-54、在图1-6所示电路中,US,IS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a)。(a)电压源发出功率(b)电流源发出功率 (c)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图1-65、图1-7所

2、示电阻元件R消耗电功率10W,则电压U为(a)。(a)-5V(b)5V(c)20V图1-76、图1-8所示元件供出电功率10W,则电压U为(a)。(a)5V(b)5V(c)20V 图1-87、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a)。(a)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b)不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c)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8、非线性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的关系(a)。(a)不遵循欧姆定律 (b)遵循欧姆定律 (c)有条件地遵循欧姆定律9、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为(c)。(a)定值(b)非定值,但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无关(c)非定值,且与该电阻两端

3、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有关10、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在这两种模型中,该实际电源的内阻应为(c)。(a)0(b)¥(c)定值11、图1-9所示为一族独立直流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其中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是(a)。图1-912、图1-10所示为一族独立直流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其中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曲线是(c)。图1-1013、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a)。(a)越高(b)越低(c)不能确定14、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b)。(a)越大(b)越小(c)不能确定15、图1-11所示电路中,当R1增加时,电压U2将(c)

4、。(a)变大(b)变小(c)不变图1-1116、图1-12所示电路中,当R1增加时,电流I2将(c)。(a)变大(b)变小(c)不变图1-1217、把图1-13所示的电路改为图1-14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和I2将(b)。(a)增大(b)不变(c)减小图1-13 图1-1418、把图1-15所示的电路改为图1-16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和I2将(a)。(a)增大(b)不变(c)减小图1-15 图1-1619、在图1-17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I11A,I32A,则电流I2为(a)。(a)-3A(b)-1A (c)3A图1-1720、图1-18所示电路中电流I2为(c)。(a)7A(b)3A(c)

5、-3A图1-1821、在图1-19所示电路中,已知:US=10V,I1=4A,I2=1A。电流I3为(c)。(a)1A(b)2A(c)3A图1-1922、在图1-20所示电路中,已知:US5V,I11A。电流I2为(c)。(a)1A(b)2A(c)3A图1-2023、在图1-21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2A。电流I为(b)。(a)2A(b)-2A (c)-4A图1-2124、在图1-22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c)。(a)8A(b)2A(c)-2A图1-2225、在图1-23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c)。(a)U=US+R0I(b)U=USRLI(c)U=USR0I图1-23

6、26、在图1-24所示电路中,已知US=12V,IS=2A。A、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a)。(a)-18V(b)18V(c)-6V图1-2427、在图1-25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2A。A、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a)。(a)1V(b)-1V(c)-2V图1-2528、在图1-26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1A。A、B两点间的电压UAB为(c)。(a)1V(b)0(c)1V图1-2629、电路如图1-27所示,US=2V,IS=2A。电阻R1和R2消耗的功率由(c)供给。(a)电压源(b)电流源(c)电压源和电流源图1-2730、在图1-28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

7、S=2A,则供出电功率的是(b)。(a)电压源(b)电流源(c)电压源和电流源图1-2831、图1-29所示电路中,理想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为(b)。(a)6W(b)-6W(c)18W图1-2932、图1-30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P为(a)。(a)12W(b)-12W(c)30W图1-3033、在图1-31所示电路中,已知RL消耗功率20W,则理想电压源US供出电功率为(b)。(a)10W(b)-10W (c)50W图1-3134、在图1-32所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b)。(a)U=(IS+I)R0 (b)U=(ISI)R0(c)U=(I-IS)R0图1-3235、图1-

8、33所示电路中,电压UAB为(c)。(a)12V(b)-12V (c)0图1-3336、图1-34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AB为(c)。(a)46V(b)-34V (c)34V图1-3437、在图1-35所示电路中,电压UAB为(a)。(a)29V(b)-19V(c)-2V图1-3538、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B )A、一定为正值 B、一定为负值 C、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39、已知空间有a、b两点,电压Uab=10V,a点电位为Va=4V,则b点电位Vb为( B )A、6V B、6V C、14V40、当电阻R上的、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 B )A

9、、 B、 C、41、一电阻R上、参考方向不一致,令=10V,消耗功率为0.5W,则电阻R为( A )A、200 B、200 C、±20042、电流由元件的低电位端流向高电位端的参考方向称为关联方向。 ( × )A、正确 B、错误43、电路分析中一个电流得负值,说明它小于零。 ( × )A、正确 B、错误44、网孔都是回路,而回路则不一定是网孔。 ( )A、正确 B、错误45、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写方程式时,可以不参照参考方向。 ( × )A、正确 B、错误46、电压和电流计算结果得负值,说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 )A、正确 B、错误47、理想

10、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可以等效互换。 ( × )A、正确 B、错误48、 在 图1-11电 路 中,已 知 US = 2 V,IS = 1 A。A、B 两 点 间 的 电 压 UAB 为 ( C )。 图1-36A 1 V B 0C 1 V D不 能 确 定提示:应用KVL列出电压方程, 49、一个由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器,从220V的电源吸取1000W的功率,若将此电器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吸取的功率为()A、250W B、500W C、1000W D、2000W50、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A.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 B.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C.

11、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 D.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51、C点的电位是( ) A、28V B、12V C、0V D、-12V 52、物体带电是由于(A)。 (A)失去电荷或得到电荷的缘故;(B)既未失去电荷也未得到电荷的缘故;(C)由于物体是导体;(D)由于物体是绝缘体。53、我们把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A)。 (A)电源;(B)电动势;(C)发电机;(D)电动机。54、直流电路中,我们把电流流出的一端叫电源的(A)。 (A)正极;(B)负极;(C)端电压;(D)电动势。55、电荷的基本特性是(A)。 (A)异性电荷相吸引,同性电荷相排斥;(B)同性电荷相吸引,异性电荷相排斥;

12、(C)异性电荷和同性电荷都相吸引;(D)异性电荷和同性电荷都相排斥。56、在电路中,电流之所以能流动,是由电源两端的电位差造成的,我们把这个电位差叫做(A)。 (A)电压;(B)电源;(C)电流;(D)电容。57、在一恒压的电路中,电阻R增大。电流随之(A)。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一定。58、全电路欧姆定律应用于(D)。 (A)任一回路; (B)任一独立回路; (C)任何电路;(D)简单电路。59、关系式Uab=-E+IR满足图1-37所示电路的下列(B)图。 图1-37(A)图1-37(a); (B)图1-37(b); (C)图1-37(c);(D)图1-37(d)。

13、60、载流导体的功率大小与( )无关A、 电流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电压大小 D、不能确定61、把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接在110V电源上,灯泡的功率是原来的( )A、 B、 C、 D、62、图1-38 所 示 电 路 中 A 点 的 电 位 为( )。图1-38A 、 24.3 V B、 60.7 V C、 -24.3V D、 -2.85V63、在图1-36所示电路中,如果把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则图中支路数和结点数分别为( b )。(a)8和4 (b)11和6 (c)11和4 图1-3964、在图1-37所示电路中,如果把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

14、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则图中结点数和支路数分别为( a )。(a)8和4 (b)11和6 (c)8和6图1-4065、电路分类按电路参数分有 ,按电路性质分有 。A.线性电路 B.集总参数电路 C.非线性电路 C.分布参数电路66、实现信息的传送和处理的电路称为_ _电路。A电工 B电子 C强电 67、实现电能的输送和变换的电路称为_电路。A电子 B弱电 C电工 D数字68、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远小于其工作信号波长,这种电路称为 电路。A分布参数 B集总参数69、若描述电路特性的所有方程都是线性代数方程或线性微积分方程,则这类电路是 电路。A线性 B非线性习题二1、在图2-1所示电路中,电阻R4

15、0W,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AB为(a)。(a)10W(b)20W(c)40W图2-12、图2-2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为(b)。(a)10W(b)5W(c)4W图2-23、图2-3所示电路中,A、B两端间的等效电阻RAB为(b)。(a)3W(b)4W(c)4.5W图2-34、图2-4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均为8W,则等效电阻RAB为(a)。(a)3W(b)4W(c)6W图2-45、图2-5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AB为(b)。(a)4W(b)5W(c)6W图2-56、用Y等效变换法,求图2-6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为( b )。(a)6W(b)7W(c)9W图2-67、图2-7所示一端口网络

16、的输入电阻为( )。(a) (b) (c)图2-78、图2-8所示电路中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电路中的RL相等,则RL为(c)。(a)40W(b)30W(c)20W图2-89、在图2-9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10V,电阻R=30W,则电流I值为(c)。(a)3A(b)2A(c)1A图2-910、在图2-10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2V,若使电流I=3A,电阻R值为(a)。(a)1W(b)2W(c)3W图2-1011、图2-11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b)。(a)3A(b)4.5A(c)6A图2-1112、图2-12所示电路中,电流I是(a)。(a)3A(b)0A(c)6A图2-1213、所示电

17、路中,已知电流I16A,则电流I为(c)。(a)2A(b)0A(c)-2A图2-131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b)。(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变换关系15、图2-14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b)。(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图2-1416、已知图2-15中的US1=4V,IS1=2A。用图2-16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2-15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c)。(a)6A(b)2A(c)2A图2-15 图2-1617、图2-17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

18、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a)。(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图2-1718、已知图2-18中的US1=4V,IS1=2A。用图2-19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图2-18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为(b)。(a)4V(b)4V(c)-2V图2-18 图2-1919、已知图2-20电路中的US=2V。用图2-21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2-20所示的电路,则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b)。(a)IS=2A,R=1W(b)IS=-2A,R=1W (c)IS=2A,R=2W图2-20 图2-2120、把图2-22所示的电路用图2-23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则等效电压源

19、的参数为(a)。(a)US=4V,R=2W(b)US=1V,R=0.5W (c)US=-1V,R=0.5W图2-22 图2-2321、已知图2-24中的US2V。用图2-25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2-24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c)。(a)IS=1A,R=2W(b)IS=1A,R=1W (c)IS=2A,R=1W图2-24 图2-2522、把图2-26所示的电路用图2-27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b)。(a)US=1V,R=2W(b)US=2V,R=1W (c)US=2V,R=0.5W图2-26 图2-2723、已知图2-28中的US1=4V,US2=2V。用图2

20、-29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图2-28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为(c)。(a)4V(b)-2V(c)2V图2-28 图2-2924、把图2-30所示的电路用图2-31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c)。(a)2A(b)-4A(c)-2A图2-30 图2-3125、图2-32所示电路中,当R1增加时,电流I2将(c)。(a)变大(b)变小(c)不变图2-3226、图2-33所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b)。(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图2-3327、图2-34所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a)。(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理想

21、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图2-3428、已知图2-35所示电路中的US1.,US2和I均为正值,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a)。(a)电压源US1(b)电压源US2(c)电压源US1和US2图2-3529、所示电路中,IS1,IS2和US均为正值,且IS2>IS1,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b)。(a)电压源US(b)电流源IS2(c)电流源IS2和电压源US图2-3630、图2-37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IS发出的电功率P为(b)。(a)15W(b)-15W(c)30W图2-3731、电路分析的基本依据是_方程。A、 两类约束 B、 KCL C 、KVL32、动态电路是指含有_元件的电路,其电路方程是微

22、分方程。A、电阻 B、动态 C、独立源33、5F的线性电容的端口特性为_A、 B、 C、34、端口特性为的二端电路元件是_元件A、电感 B、电容 C、电阻35、图中,已知I1=0.8mA,I2=1.2 mA,R=50K,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U应等于 A、-20V B、+20V C、+50V D、-50V图2-3836、一个由线性电阻构成的电器,从220V的电源吸取1000W的功率,若将此电器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吸取的功率为 A、250W   B、500W C、1000W    D、2000W37、图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等于( )A、3V B、

23、4V C、5V D、9V38、一电阻R上、参考方向不一致,令=10V,消耗功率为0.5W,则电阻R为 A A、200 B、200 C、±20039、两个电阻串联,R1:R2=1:2,总电压为60V,则U1的大小为 B A、10V B、20V C、30V40、若将满偏电流为100uA,内阻为1000的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A的安培表,应与表头连接的电阻是 A、串联0.1的电阻 C、串联10K的电阻 B、并联0.1的电阻 D、并联10K的电阻 41、下列电量中,变压器不能进行变换的是A、电压 B、电流 C、阻抗 D、频率42、图示电路中,则总电流为 。A、B、C、D、43、已知接成Y形的三

24、个电阻都是30,则等效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C A、全是10 B、两个30一个90 C、全是9044、电阻是 C 元件,电感是 B 的元件,电容是 A 的元件。A、储存电场能量 B、储存磁场能量 C、耗能45、电路如图A所示,电压源 A、吸收120W功率 B.、吸收0功率 C、产生120W功率 D、无法计算ab cd50W100W 30W80W60WB10A12V1.2+A46、电路如图B所示,Rab = 。A、100 B、50 C、150 D、200 47、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48、理想电压源和理

25、想电流源间 B A、有等效变换关系 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 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49、当恒流源开路时,该恒流源内部 B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50、两个电阻串联,R1:R2=1:2,总电压为60V,则U1的大小为 B A、10V B、20V C、30V51、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则等效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C )A、全是10 B、两个30一个90 C、全是9052、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53、阻值不随外加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而改变的电阻叫(&

26、#160; C  )。 A. 固定电阻    B. 可变电阻      C. 线性电阻    D. 非线性电阻54、阻值随外加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而改变的电阻叫(  D  )。 A. 固定电阻    B. 可变电阻      C. 线性电阻    D. 非线性电阻55、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Rab在开关K打开与闭合时分别为 A 。A. 10W ,

27、10W B. 10W ,8W C. 10W , 16W D. 8W ,10W4W4W16W16WKab56、两个电容C1=3F,C2=6F串联时,其等效电容值为_D_FA9 B3 C 6 D257、某元件功率为负(),说明该元件_A_功率,则该元件是_C_。(A产生 B吸收 C电源 D负载 )58、图示(a)电路中端电压U为 A ;(b)图中U为 B 。A. 8 V B. -2 V C. 2 V D.4 V13 V 5 V UU+5V-1W3A4A (a) (b)59、已知图a中的US1 = 4 V,IS1 = 2 A 。用图b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a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C

28、。 (A. 6 A B. 2 A C. 2 A)图a图b60、电 容 器 C 的 端 电 压 从 0 升 至 U 时,电 容 器 吸 收 的 电 能 为 A 。A. B.C. 61、下图所示 电 路 中 A、B 两 点 间 的 等 效 电 阻 与 电 路 中 的 RL 相 等,则 RL 为 C 。 A. 40 WB. 30 WC. 20 W 62、在下图所 示 电 路 中,电 源 电 压 U = 6 V。若 使 电 阻 R 上 的 电 压 U1 = 4 V,则 电 阻 R 为 B 。(A. 2 WB. 4 WC. 6 W)63、 电感L是 BC 元件,流过电感的电流 F ,电感上的电压 E 。

29、A.耗能 B.储能 C.记忆 D.无记忆 E.能跃变 F.不能跃变 64、流过电感的电流具有连续性,因此 B ,电感具有记忆 D 。A.能跃变 B.不能跃变 C.电流作用 D.电压作用 65、电容器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相当于 A ,容量足够大时在交流电路中相当于 B 。A.开路 B.短路 66、求下图U C ,(A.16V B.4V C.10V),A元件是 A (A.负载 B.电源),该元件是 A (A.消耗 B.产生)功率。67、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D 。 (A.1A B.2A C.3A D.4A )68、图示电路中,流过元件A的电流I C ,该元件在电路中 A 功率A.吸收 B.发出 C.2

30、A D.-2A 69、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为 A 。ab12W3W3W2W2W2WA. 2W B. 6W C. 8W D.10 W70、电容器并联电路有如下特点(  A   )。  A.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容量之和   B. 每个电容两端的电流相等  C. 并联电路的总电量等于最大电容器的电量    D. 电容器上的电压与电容量成正比71、在导体中的电流, 越接近于导体表面, 其(   A  ), 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

31、#160;      A. 电流越大    B. 电压越高      C. 温度越高    D. 电阻越大72、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a)。(a)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b)不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曲线(c)通过电压电流平面直角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73、非线性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的关系(a)。(a)不遵循欧姆定律 (b)遵循欧姆定律 (c)有条件地遵循欧姆定律74、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为(

32、c)。(a)定值(b)非定值,但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无关(c)非定值,且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有关75、一个实际电源可以用电压源模型表示,也可以用电流源模型来表示。在这两种模型中,该实际电源的内阻应为(c)。(a)0(b)¥(c)定值76、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a)。(a)越高(b)越低(c)不能确定77、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b)。(a)越大(b)越小(c)不能确定习题五1、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定理。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叠加定理(b)。(a)可以用(b)不可以用(c)有条件地使用2、在计算非

33、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a)。(a)不可以用(b)可以用 (c)有条件地使用3、图5-1所示电路中,电压UAB=10V,当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电压UAB将(c)。(a)变大(b)变小(c)不变图5-14、图5-2所示电路中,电压UAB=10V,IS=1A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电压UAB将(b)。(a)变大(b)为零 (c)不变图5-25、在图5-3所示电路中,已知:IS=5A,当IS、US共同作用时,UAB=4V。那么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电压UAB应为(a)。(a)-2V(b)6V (c)8V图5-36、在图5-4所示电路中,已知:US=9V,IS=6mA,当电压源US单

34、独作用时,通过RL的电流是1mA,那么当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通过电阻RL的电流IL是(a)。(a)2mA(b)4mA(c)-2mA图5-47、在图5-5所示电路中,已知:US1=US2=3V,R1=R2,当电压源US1单独作用时,电阻R两端电压UR =1V。那么,当电压源US2单独作用时,R的端电压UR又将为(c)。(a)1V (b)0V (c)-1V图5-58、在图5-6所示电路中,当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电阻RL的端电压UL=5V,那么当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电阻RL的端电压UL又将变为(c)。(a)20V(b)-20V (c)0V图5-69、已知图5-7所示电路中的IS=5A,当US单

35、独作用时,I1=3A,那么当IS、US共同作用时2W电阻中电流I是(b)。(a)5A(b)6A(c)0图5-710、图5-8所示电路中,已知:IS=5A,US=5V,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3A,那么,当电流源和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I值为(c)。(a)2A(b)-3A(c)4A图5-811、图5-9所示电路中,已知:IS1=3A,IS2=6A。当理想电流源IS1单独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1A,那么,当理想电流源IS1和IS2共同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I值为(a)。(a)-1A(b)1A (c)-2A图5-912、在图5-10所示电路中,当IS1单独作用时,电阻

36、RL中的电流IL=1A,那么当IS1和IS2共同作用时,IL应是(c)。(a)2A(b)1A(c)1.5A图5-1013、在图5-11所示电路中,已知:US=15V,IS=5A,R1=3W。当US单独作用时,R1上消耗电功率27W。那么当US和IS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阻R1消耗电功率为(b)。(a)50W(b)3W (c)0W图5-1114、已知图5-12中的US2V。用图5-13所示的等效电流源代替图5-12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c)。(a)IS=1A,R=2W(b)IS=1A,R=1W (c)IS=2A,R=1W图5-12 图5-1315、把图5-14所示的电路用图5-15所

37、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b)。(a)US=1V,R=2W(b)US=2V,R=1W (c)US=2V,R=0.5W图5-14 图5-1516、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的外特性曲线如图5-16所示,则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和R0分别为(b)。(a)2V,1W(b)1V,0.5W(c)-1V,2W图5-1617、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5-17所示,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如图5-18所示,其中US值为(b)。(a)6V(b)4V(c)2V图5-17 图5-1818、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5-19所示,已知:US1=1V,IS1=2A。该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

38、压源如图5-20所示,其中US值为(c)。(a)1V(b)2V(c)3V图5-19 图5-2019、图5-21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0为(b)。(a)3W(b)2W(c)1.5W图5-2120、图5-22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A、B端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0值为(a)。(a)1W(b)2W(c)3W图5-2221、图5-23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24所示,已知图5-24中的R0=5W,则图5-23中R2的值为(a)。(a)5W(b)10W(c)条件不足不能确定图5-23 图5-2422、图5-26是图5-25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已知图5-26中U

39、S=6V,则图5-25中电压源US2的值应是(b)。(a)10V(b)2V(c)条件不足不能确定图5-25 图5-2623、图5-27所示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28所示。已知图5-28中US=8V,则图5-27中理想电流源IS的值应是(a)。(a)2A(b)-2A(c)6A图5-27 图5-2824、图5-29所示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30所示。则图5-30中的US和R0的值分别为(c)。(a)20V,6W(b)-4V,10W(c)-4V,6W图5-29 图5-3025、图5-31所示电路的等效电压源电路如图5-32所示。则图5-32中的US和R0的值分别为(c)。(a)1V,1W

40、(b)2V,3W(c)3V,1W图5-31 图5-3226、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电阻为3W时,其端电压U为(a)。(a)3V(b)2V(c)1V27、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当外接电阻R时,其端电压为4V,电流为2A,则该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c)。(a)US=4V,R0=3W(b)US=6V,R0=2W (c)US=6V,R0=1W习题六1、在图6-1所示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b)。(a)(b)(c)图6-12、在图6-2所示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c)。(a)(b)(c)图6-23

41、、在图6-3所示电感电路中,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c)。(a)u=Li(b)(c)图6-34、在图6-4所示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b)。(a)(b)(c)u=-Li图6-45、电容器C的端电压从U降至0时,电容器放出的电场能为(a)。(a)(b)(c)6、电容器C的端电压从0升至U时,电容器吸收的电能为(a)。(a)(b)(c)7、流过电感L的电流从0升至I时,电感L吸收的磁场能为(a)。(a)(b)(c)8、流过电感L的电流从I降至0时,电感L放出的磁场能为(a)。(a)(b)(c)9、图6-5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容为( c )。(a)10µF (b)6

42、µF (c)1.6µF图6-510、图6-6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感为( c )。(a)7.5H (b)4.5H (c)1.2H图6-611、图6-7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感为( a )。(a)10H (b)6H (c)1.6H图6-712、图6-8所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容为( a )。(a)7.5µF (b)4.5µF (c)1.2µF图6-8习题七1、图7-1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为(a)。(a)-6V(b)6V (c)0V图7-12、图7-2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

43、闭合,则为(c)。(a)0.6A(b)0A (c)-0.6A图7-23、在图7-3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为(a)。(a)1.2A(b)0A (c)2.4A图7-34、在图7-4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为(a)。(a)1A (b)0A (c)0.5A图7-45、在图7-5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a)。(a)16V (b)8V (c)-8V图7-56、在图7-6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则=(c)。(a)0.1A(b)0.05A (c)0A图7-67、在图7-7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已达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断开,则=

44、(b)。(a)10V (b)8V (c)-8V图7-78、在图7-8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则(b)。(a)0A (b)1A (c)0.5A图7-89、在图7-9所示电路中,开关S断开前已达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断开,则(b)。(a)2A(b)-2A(c)0A图7-910、在图7-10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a)。(a)1A(b)0.5A(c)1/3A图7-1011、在图7-11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b)。(a)-10V(b)10V(c)0V图7-1112、图7-12所示电路在稳定状态下闭合开关S,该电路(a)。(a)不产生过渡过程

45、,因为换路未引起L的电流发生变化(b)要产生过渡过程,因为电路发生换路(c)要发生过渡过程,因为电路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图7-1213、图7-13所示电路在达到稳定状态后改变R2,则该电路(a)。(a)因为换路后C的稳态电压要发生变化,要产生过渡过程(b)因为换路后C的电压稳态值不发生变化,不产生过渡过程(c)因为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图7-1314、在图7-14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b)。(a)5V (b)0V (c)2.5V图7-1415、图7-15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定状态,而且电容器C上已充有图示极性的6V电压,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

46、c)。(a)1A(b)0A(c)-0.6A图7-1516、图7-16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且,则=(b )。(a)4V (b)16V (c)-4V图7-1617、图7-17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定状态,在t=0瞬间将开关S闭合,且,则=( b )。(a)0V(b)20V(c)40V图7-1718、在图7-18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为,断开后的时间常数为,则和的关系是(b)。(a) (b) (c)图7-1819、图7-19所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值为(b)。(a)0.1s(b)0.2s(c)0.5s图7-1920、图7-20所示电路在开关S断开后的时间常数值为(c)。(a)0.5ms(b)0.1s(c)0.1ms图7-2021、图7-21所示电路在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常数为,断开后的时间常数为,则和的关系是(c)。(a) (b) (c)图7-2122、工程上认为图7-22所示电路在S闭合后的过渡过程将持续(c)。(a)(3050)ms(b)(37.562.5)ms(c)(610)ms图7-2223、图7-23所示为一已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