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城市与环境考点梳理_第1页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城市与环境考点梳理_第2页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城市与环境考点梳理_第3页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城市与环境考点梳理_第4页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城市与环境考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与环境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高频考点)区位因素具体表现举例自 然 地 理 区 位气候中低纬地区气温适宜,沿海地区降水 丰富(适度);城市地处热带高原(高 山)地区,气候凉爽宜人南美东南沿海地形平原:自然环境优越,农耕发达,便于 基础设施建设,且对外联系方便;山 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供 水充足美国三大城市 带、中国东部 沿海城市带河流供水和水运功能(两河交汇处、河口位置、水陆联运)赣州(江西)、重庆、武汉、上海经 济 地 理 区 位交通沿海、沿江、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沿线 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不同的交 通运输时代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方

2、式和W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北京、石家庄、郑州、株洲为铁路枢纽城市自然资源邻近矿产资源产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为石油基地城市其他商品农业基地因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活动也会吸引大量人口集聚而发展成为城镇政 治 文 化 地 理 区 位国家政策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国家的政策、外交会改变和影响城市的发展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宗教宗教圣地往往会在为信徒提供商品、服务、活动场所和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麦加、拉萨等城市的兴起其他科技和旅游也会导致一些城市的兴起中国旅游城市(张家界)【理解提升】每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3、的结果但在其发展历程中区位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即城市诞生、壮大、衰 落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不同的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 科技、旅游等因素成为新的重要因素。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 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 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 , 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 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 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

4、态因素。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例题体验1】 根据相关图文信息,回答问题:截至2015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 1 060.77万,有普通高校82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尸律同演第口阿彼亘切府。城市磔水电站-总田 AKT读图结合上述材料,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三方面简要分 析振兴武汉的优势条件。解析:读图可知,武汉市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气候资源、水资源、矿 产资源、土地资源等;交通条件优越,运输方式多样、齐全。由材料可 知武汉市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答案:自然

5、资源: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水源充足。附近有丰富的石油、磷、铁等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b)(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 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例题体验2】读“重庆市示意图”,回答下题: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解析:城镇空间布局,强调城镇“区位特点”,即城镇分布与其他地理 事物的关系,如城镇与人口、交

6、通(河流、铁路、公路等)、商品集散(商 业贸易)的关系。答案:人口密集区;河流交汇、铁路枢纽处;大规模商品集散地。3考点二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a)(1)城市的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 差异。看市布局的基本膨态城巾功能的跑域等年(2)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 用地和水面【例题体验3】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 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 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据此回答 (2)题:

7、(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A. B. C.D.解析:第(1)题,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根本目的是防止城市用地无 限扩张,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第(2)题,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 衡一方面可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另一方面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答案:(1)A(2)B°考点三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 .城市功能区的分类(a)(高频考点)(1)功能区类型:商业区、居住区、市

8、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 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城市的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区位状况基本特征商业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中心商务区(CBD)又称中心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商 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 高度集中;建筑物高大稠密;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 发达;内部具有明显的分区。它一般具启商务枢纽、 交通中心、旅游、房地f 发等功能住宅区商业区的周边地区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yt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最 大。在质量上,后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外缘、高地, 靠近文化区或风景区)和低级住宅区(多拥挤在内城 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之分,一者有背

9、向发展的特 占八、工业区城市边缘或交通干线两侧工业区在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 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往会给城市环境带来 巨大的压力。其分布变化的趋势是: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b)(1)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 输状况等。(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出十丁心也离肯定区 工业区舄眦M中心时3i 第固旧旧小,声 近里上出心轩 株,口业忖和匪 方修才近期也H*U1W 区工制(独,兄 方fl!认J下就 力昌生零桓魁隆力 在也(8“七虑”中心.宜在、在 志福

10、通HSR上川片 但制较+只养工丈忖 出租命餐牌r汇; Me卡,事;善亳符融/出山豪击小后 ?一即.空£町小颈1S)霸福元i工,石画T业!(嘀小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如图),具体分析如下:a.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b.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c.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理解提升】 图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嘘Rfrit奇北蚯薪的收人【例题体验4】下图为大连市土地利用状况分布模式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1、1)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A.地租水平高低 B.历史文化因素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地理条件(2)图中、的功能区类型及主要特点是()A.工业区,土地价格昂贵B.工业区,多为高层建筑C.中心商务区,商贸金融繁荣D.中心商务区,交通运输便捷解析:第(1)题,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大连市由市中心向外围依次 布局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科教文卫机构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等,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地租水平,A项正确。图中没有信息 体现历史文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B项错误。大连市的功能 分区布局,遵循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演变规律,没有体现不同阶段经 济发展水平对其的影响,C项错误。图

12、示东部布局港口用地,体现了受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D项错误。第(2)题,功能区位 于市中心,布局工业区对市区污染严重,且交通通达度高,适合布局中 心商务区,该区域地租昂贵,垂直方向发展明显,故A项错误,C项正确。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较高,邻近仓储 区,适宜布局工业区,工业区厂房垂直方向发展不明显,有沿着交通线向外延伸的趋势,故B、D项错误。答案:(1)A(2)C总考点四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b) (1)概念: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2)中心地理论模式图中心地规模大小与数量成反比。中心地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13、高级中心地比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距离远、六边形数目少。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理解提升】中心地理论应用仙、地精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 的城镇服务范围大【例题体验5】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尚铁 lUtt 登源啊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 和 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解析:南昌作为省会城市,服务范围大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品(物质)和人流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答案:大于商品(物质)人

14、流°考点五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1)城市化的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例题体验6】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 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 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如图为我国 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1)(2)题: 创痛精动能力 一©城(1

15、)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C B. C. D.(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 B.C. D.解析:第(1)题,由材料并读图分析可知,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 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的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 强,城市的四个指标是最高的,故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读图 分析可知,和在创新带动能力指标上是最高的,说明两城市在高 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有优势,故选C项。答案:(1)D(2)C考点六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2)图解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

16、化水平越高。其动力机制如图所示工 业芭血牛产率的提扈便农讨劳动力明显过农业人口 M 鼠市大量转移社会券济特解毡城市鸵济捌主畜支柱, 能冢安推大量劳动力就业, 并为照务业蜒供广斶的废 展空向疥发市水越; 曳M诂城化平高第三产曳城市黑国与之密切美赋. 著胛*菜的裱市,康等 相对那逃【例题体验7】下图为某时期我国城乡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2)题:(1)该时期,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B.交通运输发展C.国家政策支持D.矿产资源开发(2)该时期,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A.城市人口比重上升B.城市人口数量下降C.城镇数量逐年减少D.超过经济发展速度解析:第(1)题,城

17、市化直接影响了城乡人口的比重变化,城市化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第(2)题,根据简单计算可知,在图示时期,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选A。答案:(1)A(2)A3考点七城市化特点1 .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b)(高频考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 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加速阶段)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

18、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 乡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反差城市人大小大(75砌上)小(40妣右)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口比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城市化已推进到 相对成熟的发展阶 段,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中心区表 现出衰落的迹象;城市外围地带发 展较快,建设比较多 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出现高水平的大 都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 的人居环境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 低,但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低的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 水平较高的分布在南美洲;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则“滞后城市化”

19、较严重;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压力大;造成生态破坏,城市人居 环境质量下降【理解提升】(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合理表现为滞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指生产力水平高于城市化水平)、 虚假城市化(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指生产力水平低于城市化水 平)。(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水平高。其形成主要原因 是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基础设施逐渐完善。2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特点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上升57.35%)意义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既是乡村一城市的转型过

20、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例题体验8】为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京沪等城市加快产业转型,严控“大城市病”。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 20122017年常住人口变化示意图,圆圈越大表示人口规模越大。读图,回答(1)(2) 题:上/?9二0t。人口 增加 杭州?_¥_9_9人口.少 含毒然拖为的I(1)2012 2017 年间()A.北京人口逐年增加B.上海人口逐年减少C.杭州人口逐年增加D.成都人口增速加快 影响

21、上述四个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社会文化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A. B.C. D.解析:第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北京和上海近几年,因为城 市住房、交通等问题,人口有“溢出”、减少的现象。而杭州随着城 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子商务的崛起,吸引了部分 人口净迁入,且人口逐年增加;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9个国家中心城 市之一,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但增速在2014 2015年间为最大值。第(2)题,影响四个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城市经济发展和政策。答案:(1)C(2)B考点八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d)(1)对城乡生

22、活的影响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等。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地表形态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河流破坏原有河网系统生态干扰和破坏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就业方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聚落景观乡村景观被城市景观所取代人类活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文化改变地方文化,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分析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原.来的他麻地貌诳修改说, 使辽于平俎<=>容易也成水土瘫失.滑坡. 观看流等地下空害导致改变r卜一华叱的原有牲 康,使城市产

23、生热勖效应.不 同程由地聚嘀首冏网地区的 自然界虞|=>博康城市区.将城市女气河 塾物带到鬻区,也可把郊区 工厂的废气芾到城区城市建保过规破坏厂原刊的 划网系酰3行的词潴被填埋 后柞为道邦或n他把 切地, 有的河粮被分才1成断头为故 死水河,致旭城市他区水串 十分紊乱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JtX是T亚“废T ,干扰和破疏所在地区的环境生缶水文生妻容易使城市遭当犀第U排水 不畅,通成城市内利一搜出 何道也容其网离营养生而变蹴良或由生意系就JS一个脚弼的 亲城市是人类对臼庭环 境影碗和洗壶最深制的.梅方【例题体验9】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据此回答(1)

24、(2)题:(1)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条件改善B.耕地面积增加C.农业技术水平提高D.气象条件稳定(2)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B.有利于优质耕地保护C.制约农业劳动力转出D.阻碍商品农业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随着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耕地面积减少, 但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因此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应该是农业技术水 平提高的结果,而非耕地面积的增加。第(2)题,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 上升,城市建设的加快会导致耕地的占用,不利于优质耕地的保护;城 市发展吸引劳动力进城打工,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出;农业劳动力的 缺失,有利于耕地的合并流转,有利

25、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从而促进商品 农业的发展。答案:(1)C(2)A,考点九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1)城市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 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 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 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如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三废”,修建立交桥或 地铁,加强绿化和美化等,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所示黄雨及内城 衰箫冏航就业图建失业人散合理布国内堆企业篝横沿环境圮置加现缘他*世墟也环境 胖量下降此真道,修修 环城公监、商建公路和地恢等增加住房建设建M星城.开发新区. 分散人口和产业谓整产业防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