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课题名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课题名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课题名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课题名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名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HA030143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拨付经费:2万元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鉴定时间: 2009年3月课题负责人:何晓文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主要成员:李阳琇、刘小强课题研究总报告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教育已经置身于新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中,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挑战。示范性高中担负培养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后备人才的重任,能否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中等教育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本项研究以国际化为背景,借鉴国际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经验,全面研究了我国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华

2、东师大二附中的实践为基础,开发形成了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积累了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摘 要我国示范性高中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校本课程是高中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与形式,是当前高中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之一。本课题借鉴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经验,分析研究了IB课程的课程目标体系以及美欧一些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为蓝本,设计了高中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研究了高中校本课程的类型与模式,设计并运行了高中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星级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在

3、课题研究中完成了一部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著作,开发完成并落实实施了140多门校本课程,编辑出版校本课程教材50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多篇,举办全国性研讨会两次。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被国内众多高中所学习和效仿,在国际交往中产生很大影响,形成的校本教材被国内众多高中学校采用。课题研究总体全面达到和超过原来设计的研究目标。总报告内容结构图导言一、国际化与国际高中教育改革(一)国际化-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二)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的动态与特征(三)华东师大二附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IB课程目标体系与高中课程改革(一) 国际文凭组织及其课程体系(二) 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动态与特点(三)

4、我国重点高中课程改革的使命与目标选择(四)二附中构建课程目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实践呼唤课程改革-华东师大二附中研究性学习的启示(一)学校研究性学习概况(二)学生的潜能对我国高中生的新认识(三)发展学生的潜能对我国高中教育的新认识四、我国高中校本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技术(一)校本课程编制的目标与原则(二)高中校本课程的设计(三)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五、华东师大二附中校本课程体系(一)华师大二附中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特点(二)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本课程体系六、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本课程实施体系(一)华东师大二附中校本课程组织实施机构七、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二附中学校课程评价的指

5、导原则(二)二附中学校课程评价内容(三)二附中学校课程评价体系(四)关于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主要参考文献导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尤其加入WTO后,教育的国际化势在必然。这一趋势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挑战,重点高中担负培养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后备人才的重任,能否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中等教育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国际化背景下教育交流日趋频繁,我国的中等教育能否留住并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能否吸引并利用境外的教育资源,这对我国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国际教育交流迫切需要一个共同的教育标准,但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长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6、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是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该组织推出的高中毕业标准(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虽然最初是为适应诸如外交官等在世界各国流动家庭子女教育的需要而开发的高中毕业标准,但由于课程目标先进、课程内容全面、综合性以及评价的多样性,目前,约有10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选用了IBO的课程。国际文凭标准在高中教育国际交流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IB课程的理念是: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全面均衡的课程,帮助学校尽力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

7、起来。这种课程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国际间相互理解的意识和公民的责任心,使他们成为一个有决断力和同情心的思想家、终身学习者,成为一个珍视人类和平、友爱,尊重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俗,在国际国内事务中有见识的积极参与者。国际文凭标准体现了高中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为探讨我国高中教育适应国际化需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随着我国三级课程体系的确立,高中学校课程在推动高中办学特色的形成、增强高中的适应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推动高中教育适应国际化的需要,迎接国际教育竞争的挑战,这是当前沿海重点高中迫切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IB课程思想与我国高中课程

8、改革的思想是一致的,通过引进IB课程,推动高中学校课程的建设,是推动高中教育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国际文凭标准在我国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学校在进行引进国际文凭课程的试点,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对于国际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与规范、国际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校本课程的建设,基于全球化背景思考,开发建设高中适应国际化需要的学校课程,这样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华东师大二附中在过去八年里在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的实践尝试,反映了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潮流,在实践中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此积累的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继2003年出版

9、华东师大二附中校本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全面介绍学校开设的125门校本课程后,经过5年的实践探索,这些课程逐步成熟起来,本批出版的校本教材就是这五年校本课程发展的成就。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实践中,二附中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逐步走向成熟,本书就是这些探索成果的集中体现。虽然仍然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仍然愿意在此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目的就是希望以此推动我国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为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人才做出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国际化与国际高中教育改革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当今时代面临众多的变化和挑战,一些变化在改变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其中国际化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无论你是否喜欢或

10、是否赞成,也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国际化都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也是影响教育、尤其高中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今天,只有置于国际化背景思考高中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对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期待。(一)国际化-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1、国际化的兴起及其影响国际化、全球化是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场深刻的全面变革,这场变革几乎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科技革命的成果迅速改变着人类交往方式,改变着经济财富的特征、占有格局和实现形式;信息化发展将我们置身地球村中,全球化和

11、信息化潮流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政治,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函数,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消除人类障碍的同时又在制造着新的数字鸿沟;国际化在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领先者价值观念的输出和对人才的疯狂掠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成为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不利处境的法宝,却也更多由领先者控制游戏规则、知识创新落后的国家和民族较以往更加脆弱和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1)国际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际化在改变着财富的特征、占有格局和实现形式(3)国际化在重构生产体系,改变着现有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4)信

12、息化改变着人类的交往形式,国际化的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5)国际化改变着劳动价值的实行途径和形式(6)国际化推动了文化重构,文化与宗教冲突更加表面化、激烈化(7)国际化在为全人类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在制造着新的不公平在人类历史上,挑战与机遇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多,知识、人才、教育的竞争第一次成为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了自己的战略,通过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培养适应知识竞争时代的人才,教育改革成为各国政府新世纪施政的一个显著特征。2、国际化对人才和教育变革提出的新

13、要求在我们这个迅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没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清醒认识和思考,教育改革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认为,这样一个时代变革的核心动力来自科技的进步,科技发展使得知识财富在社会财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成为经济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人力资源的竞争体现出国际化的新特征;人力资源的价值与创新密切联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人力资源增值的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人力资源成为国民财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战(3)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培养国际人才的现实需要(4)

14、国际化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3、提升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对高中教育提出的挑战 “人才”是一个相对于特定需要的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因而“人才”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社会生产越来越知识化、国际化、个性化、人性化,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出创造性、国际性、多样性、个别性的特征。为培养这样的人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普遍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国近年进行的教育改革无疑也是要适应这样一个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 (1)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2)社会经济发展对个性化人才的需要(3)社会经济发展对创造性卓越人才的需要(4)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际性人才的需要 第一,基础性、发展

15、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第二,科技与人文素质的统一。第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第四,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第五,自主与责任的统一。(二)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的动态与特征伴随国际化的发展,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高中教育进入全面变革时期,这场世界性的变革突出体现在课程体系的重建和育人模式的调整,变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深远的。1、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的背景(1)对高中教育的重新定位高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未来工商业的质量和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高中教育被提上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作为一种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及通识教育而受到重视。(2)高中教育的质量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各国对目前高

16、中教育的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意,表现在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都需要进行“补救教育”,多数进入就业市场的难以满足雇主的期望。各种国际的测试所带来的国家间的横向比较,更加剧了国家的危机感,使得各国加大了高中教育个层面的监控力度。2、世界各国的高中教育改革动态(1)课程改革是核心 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课程的知识构成:设置大的学习领域,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高中课程内容:以培养核心能力为重点,强化核心课程(外语、数学、科学、技术)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与未来职业有机整合课程管理以学分制管理为突破口(2)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是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对以下各个主

17、题不同程度的尝试:(1)提高学业标准和期望;(2)创建小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3)围绕职业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学习;(4)通过促进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来提高学生成就;(5)将学生的校外学习经验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相关性;(6)为学生提供深度咨询;(7)改变对学生的评估方式;(9)强化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10)强化包括未来雇主、家长、社区在内的积极的学生支持联合体。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发展多数选择的是以项目为推动的综合发展模式。以项目为推动的综合发展模式 以标准为基础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改革以学制改革为突破点的学校改革模式:芬兰的“不分年级制” (3)

18、高考制度改革是突破口高考是高中教育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这一方式决定了高中的教学,各国都在高考制度改革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呈现出考试形式的多元化;平时成绩在考试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升;统一考试与单独考试的结合;入学选拔方式的多元化。澳大利亚的高考制度改革 美国SAT考试的革新:建立教育标准和统一考试,革新SAT考试内容新的SAT提高了考试的标准,增加了可检测性,更能促进学校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书育人的强国教育计划。英国:加大“课程作业”占分比例,增设GCE AS-Level考试法国:坚持毕业会考与证书考试传统,采用大学入学预注册制度日本:实行新的考试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3、国际高中教育

19、改革的特点总结世界各国高中教育改革,可以看出以下共同的特点与趋势:(1)教育分权和问责是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的特点之一教育分权在各国都有一定的体现,学校在发展中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之同时,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学校改革问责的力度。美国教育改革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一类是“去规章”,另一类是“高利害测试”,美国政府的“去规章”思想在教改实践中主要表现形式为校本管理、特许学校、公校私营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核定学校的效能和改进情况达到控制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2)学校改革逐步与研究相结合,并以项目推动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发展过程,都是通过国家的立法来实现教育改革和巩固教育改革的成就,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过

20、渡到了普及化阶段。(3)核心课程的开设和核心技能的培养是重建高中教育的基础。(4)加大高中课程改革的力度是当前各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核心。(三)华东师大二附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华东师大二附中在传承追求卓越的“金牌精神”的基础上,近年探索和实践了基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索实践了创新人才培养的“五个一”工程,搭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平台,为孕育于其中的拔尖创新人才苗子提供了良好的素质营养和发展空间;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保持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升学。1、一个目标: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基(1)围

21、绕育人目标,构建以支持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2)构建选修课程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自主中形成个性特长2、一支队伍:建设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指导教师队伍,打造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华东师大二附中理科教学具有显著优势、理科“奥赛”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建立的课外和校外的科技活动密不可分,通过多样化的科技活动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指导教师队伍,以打造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是二附中的基本经验。(1)组建校内科技指导团,把科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2)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力量,建设兼职科技指导教师

22、队伍3、一个组织:成立二附中科学技术协会,从组织层面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平台(1)成立二附中科学技术协会,从组织层面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搭建更好平台(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科技活动管理体系,重视学生科技教育的体验过程4、一项尝试:创立学生自主科技创新基金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条件保障5、一种机制:建立促进师生不断超越的激励机制,引领师生不断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1)建立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不断超越自我(2)基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创造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IB课程目标体系与高中

23、课程改革(一) 国际文凭组织及其课程体系国际文凭组织(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经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注册的非赢利的国际教育机构,它提供小学、中学和高中三种课程。高中课程也称大学预科项目(diploma program, DP),是为具有较强学习动机的16-19岁的学生设立的课程,于1968年开始实施,其初衷是为国际流动学生设立一个共同的课程,方便他们从一个国家转学到另一个国家,并获得世界各国大学的认可。中学课程(11-16岁)和小学课程(3-12岁)分别于1994和1997年实施。国际文凭高中课程(

24、IBDP)是IBO课程的核心,它努力寻求一种国际性的教育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国际公民,形成了和谐均衡的课程体系、严格的评估,在探索国际性公认的高校选拔学生的标准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目前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化课程。1、IBDP课程体系和主要课程科目IBDP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由3门核心课程和6组学科课程组成。3门核心课程是“知识理论”(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拓展性论文”(Extended Essay,简称 EE)、“创造、行动、服务”(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简称CAS);6个学科组是“语言A1”、 “第二

25、语言”、“个人与社会”、“实验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艺术”,每组学科课程都包含了若干个学科,总共有数十个学科,每个学科又有高水平和标准水平之分。其结构如下图:3门核心课程为必修内容,学生还必须从6组学科课程中各选1科进行学习(标准水平和高水平各3科),必须递交TOK和EE论文,开展150个小时的CAS活动。除母语外,教学语言为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每一个考试科目的分值在1一7之间。六门功课最高分总计42分,另外知识理论和拓展性论文附加3分,最高分为45分。申请者总分达到24分以上就可以授予文凭证书。总分38分以上,便可以申请进入世界名牌大学。如果一个申请者不能达到全部计划的要求,或者

26、有人只想选修其中的几门课而不是全部,那么就会获得相应的所考科目的证书。如果己经修满6门功课还继续选修的话,也会在相应的科目上获得证书。其主要科目包括:(1)核心课程拓展性论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某一领域中一个问题深入地进行研究,写出4000字左右的论文。课题一般选自学生所学的IB课程,由一名导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学生在论文的撰写上需要花40个 学时。知识理论。这是一门综合课程,目的在于刺激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帮助学生系统探索知识的本质。创造 行动 服务。它要求来进行。其活动的内容可以由学校和学生自己选择。在两年的学习中学生要花150个小时参与那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创造能力

27、与社交能力培养的活动,如到社区、敬老院、幼儿园去服务,当志愿者,进行才艺表演等等。各项活动都有一名活动负责人监控与指导,并记录和评价学生的活动。IB学生必须要有活动日记,记录自己的感想与收到的启发。(2)学科组第一组:语言A1。是一门用母语或学校中最主要语言进行学习的国际化文学课程,即语文课。语言A1的课程教的主要不是该语言,而是该语言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第二组:第二语言。这是指学生的外语。第二语言课程的重点是学生对该外语的书面与口头的交际能力。第二语言的学习分为5个等级:语言A2高级、语言A2标准、语言B高级、语言B标准、初级(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课程。达到语言A2水平的

28、学生其熟练程度接近运用本族语。语言A2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是该语言的文学与文化。语言B是针对那些学过几年某一外语的学生,课程的重在培养学生书面与口头的交际能力。第三组:个人与社会。这是一组广泛的学科组,有的注重对人类环境系统的批判性的研究(物理、经济的,社会的),有的关注人类的经验和行为,有的关注我们社会和文化机制的历史和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目有:商务与管理、经济学、地理、历史、全球社会中的信息技术、哲学、心理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第四组:实验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系统、设计技术等科目。本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加一个小组合作项目,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第五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IB

29、DP数学课程包括4门独立的学科:为将来读数学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数学提高”;为将来读建筑、工程、物理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高水平数学”;为将来读化工、经济、法律、设计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数学方法”;为将来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数学学习”。这4门学科的内容、要求不同,都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另有计算机科学作为选修科目。第六组:艺术。包括音乐、剧院艺术、美术、学校自主艺术项目2、IBDP课程目标(1)总目标所有IB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他们认识到共通的人性,分担保护地球的责任,致力于创造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IBDP课程的课程目标:学生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并且能够提出挑

30、战性问题、学会学习、形成强烈的自我和文化认同感、能够和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并相互理解。各地的IB学校根据上述目标,还要制定本校的具体目标。以下是瑞士伯尔尼国际学校的IBDP课程目标:目标描 述探究者发展天然的好奇心,获得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表现出独立性;乐于学习并保持终身。博学在对各种概念、思想、问题的探索中获得深刻理解的知识,逐渐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思想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技巧去认识复杂问题,做出合乎常理的决定。交流者能用一种以上语言在各种场合下自信地、创造性地理解并表达思想;有效率地工作,愿意与他人合作。原则性言行一致,有公平、正义感,尊重他人,对行为后果负责

31、。开明理解、接纳自己的文化历史并开明对待别的文化历史;常常对各种观点进行探索、做出评判,善于总经验中增长见识。关心对别人的需要和感受表示关怀、同情、尊敬等,有志于服务大众,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环境。冒险接触陌生环境时勇敢而审慎,独立地的分析角色定位、各种想法和策略;勇于捍卫自己的信仰。平衡直到保持身体、情感和理智的协调对获得幸福的主要性。反思对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充满烦恼丝,能够指导自己的长短处,并据此进行学习,获得发展。IBDP课程目标折射出IBDP课程所秉持的理念。IBDP课程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满足国际流动学生发展为能够充分尊重各国文化的具有国际性标准的课程,它的基本理念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平衡的课

32、程框架,使学生在不同地域和文化间流动变得便捷,通过共同的学习经历促进国际理解。从这个理念出发,形成了IBDP课程开发的三条基本原则:第一,为满足进一步的教育需要,建立必备的知识基础和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注重国际理解,培养热爱和平、富有创造的未来公民;第三,满足学生在平衡的课程结构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灵活选择学习科目的需要。IBO第一任总干事Peterson把这些目标概括为这样一句话:“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极尽发挥,来理解、改进和悦纳他所处的内外环境,包括自然、社会、道德、伦理和精神等方面。”这实际上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他强调全人教育是一种过程而不是单纯记住一些东西。他还说:“全人教育的

33、目标不是一般的知识获得,而是形成多维思考的心智。”这基于他们对新时期学习方式变化的认识: “当我们走向世纪之时,知识的爆炸使普通教育的原有观念越来越难以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于是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选择,因而只有通过学术训练才能使他们运用适当的机会和价值观念来作出明智的选择。”“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方法不再适用。学会学习与学会学科内容本身同样重要。”IBDP课程作为国际化课程,在如何适应各地情况而又不失国际标准市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该组织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观念,也成为课程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这些观念是:世界公民的培养、民族认同和文化意识、普遍的人类价值观、好奇

34、心和乐于学习、有效的学习技能、国际化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适切的评价方式和基准。(2)分科目标核心课程拓展性论文:通过深入探索获得研究能力。知识理论:形成批评性思维品质,即对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和质疑;意识到主观上和意识形态的偏见;在对证据和辩论批判检验的基础上发展个人思维模式;形成理性的(合理的)争论。创造、行动、服务:知识面扩大,获得学校环境中无法获得的体验;发展探究和自立的精神,形成服务社区的意识、关怀和责任感。学科组课程语言A1:产生对文学喜爱,形成文学批评技能,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民族文学传统,通过世界文学学习具有一种国际视野。第二语言:通过第二种语言学习认

35、识另一种文化。个人与社会:对多元文化的欣赏;认识到社会公正、公平和互相尊重的必要性。试验科学:自我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掌握分析、判断、综合科学信息的方法。数学: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法则,能够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来阅读和解释给定的问题,了解并恰当运用数学符号、术语,能够清晰地陈述、交流数学观点以及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等;逻辑思维、批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提高。3、IBDP课程实施IBDP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但是没有统一教材,任何机构、学校都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自主开发教材,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知识的呈现方法,编排知识的呈现顺序。I

36、BDP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教学: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场所是开放的,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学习对象是开放的,学生与老师、学生、文本以及其它学习资源之间构成一种平等对话关系。例如,知识理论课程教学围绕着一个个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展开讨论。本身课程的设计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我或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命题是正确的、真实的,或这个判断是确凿的?在对某个关于命题或判断的问题的回答时产生困难,如可能的不确定性、求知方式的偏见、知识的局限等等,引起学生进行反思:知识是怎样获得的?知识的来源是什么?在什么程度上由于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37、而有所区别?在什么程度上,个人或意识形态的偏见会影响我们的知识?知识是产生于内还是求诸于外的?我们是在建构事实,还是在确认事实?知识是超越不同社会或文化的吗?在公众判断和私人判断之间的差异是什么?这种差异在何种程度上是文化相互依赖的?等等。4、IBDP课程评价(1)评价的准则通过好的班级实践与恰当的对学生学习的鼓励,IBDP评价应支持课程和项目的理念目标。IBDP评价的结果(即考生所获得的科目等级)应有足够的信度,适于作为选拔严格的大学的入学凭证。应尽可能的反映项目的国际思维,避免文化偏见,必须适当允许学生用第二语言学习。应适当关注高级认知技能(综合、反思、评价、批判性思维),以及基本认知技能

38、(知识、理解和应用)。每一项目的评价必须包括一系列合适的任务和指导以确保每一科目的所有目标都得到评价。评价学生成就,决定科目等级的应是经验丰富的高级考官的专业判断,并这一判断应有数据的支撑。(2)评价方式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是IBDP课程的两种评价方式。外部评估外部评价是每年五月份(北半球)和十一月份(南半球)由IBO组织的文凭考试,只对学科课程进行统一考试,由IBO指定考官命题和阅卷,标准级水平科目的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高级水平科目则要长达5个小时,试卷由IBO寄往学校,考完后学校将试卷寄给IBO的阅卷考官,一般占各科目总分的50一80,每份书面的外部评价都强调,“允许投考者展示他们掌握的知识

39、、成就、理解的深度以及更高水严的认知挂能,正如每个学科目标所描述的”。内部评估内部评估是IB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教师进行的评估,是IBDP课程评价最具特色的部分。IBDP的内部评估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力的培养,属于质性评价的一种,对纸笔测验无法评价的能力指标进行评估。IBDP内部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由教师提供素材,并进行评价反馈,保证了课程目标的真正实施。 为了保证各个IB学校的内部评估的真实性,IBO在全球培养了几千个调节人,负责对任课教师做出的内部评价进行调节。他们都是来自于经验丰富的DP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IBO组织的专门培训,每个人对于内部评估的评分标准掌握的都很

40、透彻。各校的内部评估成绩上报后,IBO就会根据考生的分数情况,按不同水平随机抽取一些样本(少于20人5个样本,20到40人8个样本,按比例递增),学校要把被抽到的同学的档案袋寄给指定的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调节人,调节人根据所掌握的评分标准为每份作业再评一次分,评完后,对照原来教师的评分将学生的分数进行调整并上报给IBO的评审员评审,确定最终内部评价的分数。经过他们对分数的调节,就避免了不同教师在给定分数时的不平衡。而且,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大作业的反馈类似,调节人也要对其所调节学生的任课教师给出反馈,如任务的选择是否得当,评分标准的掌握是否恰当。(二) 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动态与特点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

41、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又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世纪,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国都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互异、具体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但通过分析各国课程改革的这些主要方面的基本情况,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改革动态和特点。 第一、国家标准和地方决策相结合,赋予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是世界高中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第二、国际高中课程目标的改革体现出综合化趋势,在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养成的同时,注重课程的多样性与

42、选择性,注重通过课程强化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教育l 世界普通高中课程体现出综合化趋势,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既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 , 又要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作准备。l 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同时注重与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相结合,是世界课程目标改革的共同特点l 强调高中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统一与融合,将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和人生观教育渗透在课程当中第三、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门类,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强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联系,是世界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第四、强调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谋求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多样化结合,是国际高中课程结构

43、改革的重要特点l 增加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增加弹性选修科目及其课时数,乃世界主要国家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加弹性选修科目及其课时数,乃世界主要国家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l 谋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多样化结合,注重课程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是世界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特点第五、在课程管理方面,建立学分制管理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建议书,是世界各国高中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必然带来课程实施的复杂性,为保证复杂的课程实施过程的有效进行,在课程管理方面,各国通常采用的策略包括:强调实施学分制管理,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建议

44、书,以增进课程对高中生的适应性,为课程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l 建立学分制弹性化管理制度,为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l 健全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机制l 制定课程实施的配套计划学生学习计划建议书(三)我国重点高中课程改革的使命与目标选择1、课程改革探索:重点高中的新使命随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重点高中的任务和使命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已经转向课程与教学的攻关阶段,重点高中如何在这样的改革中为自己定位,关系到重点高中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重点高中必须做课程改革的探索者。l 课程行政模式变革要求高中进行课程探

45、索l 课程改革是重点高中自身发展的需要l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重点高中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2、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后备人才3、示范高中素质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的认识我校作为一所重点高中,我们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重点高中必须充分认识自身新的使命,如果集中了最好教育资源的重点高中仅仅是产出了一个较高的升学率,这样的重点高中并没有更多存在的必要。作为我国高中领头羊的重点高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努力体现以下的特征:素质教育的示范性创新人才培养的领先性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地区高中教育的辐射性(四)二附中构建课程目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华东师大二附中

46、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学校应当构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完整的课程体系。(1)知识领域课程与知识领域目标相对应,应建立帮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意会知识、能力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课程体系。一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在高中阶段有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要促进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表现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最基本要求,这样的知识目标主要通过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实现。这些以实现基础性学力为目标的课程,要用必修课程的形式保证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科知识的另外一个层次是发展性的,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重点发展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

47、重要内容。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看,这类学科知识体现在提高性、拓展性方面,所谓提高是使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在某些学科上有更大提高,为未来在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拓展是指将学科知识向应用、实践等方面发展和深化,从“知识、领会、应用”向“分析、综合、评价”拓展,从“知识”向能力拓展。这一层次的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选修性的学科课程来实现,课程形式上可以有学科课程、探究性课程、试验实践性的动手课程、讲座性课程、活动类课程等等。我校建立的提高型、拓展型和应用型的选修课程就是体现了这样的思想。二是意会知识。意会知识更多建立在一种个人体验的基础上,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也是创造能力的重要

48、方面,是使人社会化的组成部分。在内容上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主生活的技能,二是认知社会、认知他人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意会知识,就需要创造学生自己动手、独立生活的机会,提供相关知识教育和人际交往互动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口头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所以使学生获得意会知识就需要生活知识与技能、社会实践、家庭生活和知识学习,它需要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基础上,转化为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的课程形式有:学科学习、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劳动技能锻炼、体育活动、人际交往等等。三是能力知识。能力知识主要是创造知识的知识和怎样做的知识(诀窍与技能方面的知识),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9、。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智育方面提出“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其中的大部分目标可以归为我们所说的能力知识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学生直接的尝试与试验,因为人类的能力知识最终是在“尝试与错误”中获得的。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体验创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为此在课程设计上要求开设学科课程、创造方法与发散思维训练的课程为这样的目标服务,另外需要探究性

50、学习课程,劳动技能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实验、制作、设计等方面课程。四是信息知识。获得信息的技术与方法最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学习实现的,开设信息方面的学科课程是使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中迫切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的知识”一方面要通过学科课程的“主渠道”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广泛的信息渠道由学生自主获得。在当今信息时代,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和学科学习获得信息显然是不够的,要对学生进行利用因特网、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渠道的教育,提供学习的“第二渠道”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以拓展性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性活动课程作为载体,为学生提供

51、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这类信息知识。(2)情感领域课程与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相对应,应该从心理、品德和政治三方面来构建课程体系。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方面,情绪控制需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需要个人的意志力,更需要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自我感知是人的主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与人的价值认识密切相关。自我激励需要理想、抱负与信念。认知他人、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品质受社会价值观和人的成长环境影响。实现心理方面的教育目标需要开设心理卫生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基础知识、心理辅导、马列基本原理、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广泛的人际交往等。另外,开设“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课

52、程对实现心理方面的目标可能也是会很有帮助的。品德教育主要体现为公民权力与义务教育、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方面的内容。品德教育的成效受教育目标和教育途径的影响。从课程看,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的“公民”和“社会”课程,需要进行马列原理、邓小平理论、市场经济等社会知识的教育,我们的德育课程有必要依据教育目标重新优化组合。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合作的机会,通过探究性学习(尤其是社会问题的探究)、社会实践与调查、实实在在的劳动锻炼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都可以大大增强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政治情感、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等方面的目标,虽然我们一直强

53、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政治意识与政治情感的教育需要掌握政治常识,需要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世界观与方法论更需要专门的教育和学习,实现这样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政治理论方面的课程、时事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科学研究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调查方法论等的教育,可以采用拓展性的课程、专题性的政治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多种教育教学的课程形式。在新的世纪里,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认为在实现情感方面的教育目标中,两种课程形式值得我们探讨与尝试:一是“小组学习”课程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学习,可以同时实现心理、品德和思想方

54、面的多个培养目标,同时可以实现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作为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值得在不同的课程里进行尝试。二是“反思性”的自省课程形式。这方面,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在方法论上都有大量可以借鉴与学习的方法。在利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我们不妨再尝试一下这些十分传统但却非常有效的做法。(3)动作技能与健康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保健与运动方面的知识需要专门的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可以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也可以结合在体育课程中组织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运动与健康指导的重要途径。运动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体育课程和日常体育锻炼

55、活动。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学校日常管理、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如何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的课程体系可以概括成一个粗略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1 学科课程1.1学科基础课程(必修):将现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性内容精炼形成。1.2学科发展性课程(必选):把现有课程的部分内容发展形成。2 讲座性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的短课程) (任选、限选、必选)2.1科技类短课程2.2人文类短课程2.3创造方法与发散性思维训练课程2.4心理卫生、心理辅导课程2.5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类课程2.6运动与保健类课程3 探究性学习课程3.1科学方法论课程3.2结合学科

56、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3.3综合性探究学习课程4 活动类课程4.1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课程4.2劳动技术课程4.3社会实践课程4.4社会调查课程4.5社区服务课程4.6其他专题活动课程5 综合实验性课程5.1设计、制作类综合实验课程5.2研究类综合实验课程高中素质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初步的,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相信素质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探索必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一个春天。3、华东师大二附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实现上述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概括起来看需要学科课程教学、探究性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

57、教育、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等等课程形式与教学环节,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高中课程体系改革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上海以建立必修、选修和活动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为中心的一期课改完成后,目前正在启动的二期课改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干、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的分级管理,增强学校课程;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利于因材施教;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学以致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顺应社会需求。在两省一市试点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提出的课程设置是建立在三类课程基础上:学科课程(必须、选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和学校选修课程,通过必修与选修实施课程管理。华东师大二附中的课程改革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结合1991年以来上海市一期课改的试点工作,学校从构建面向21世纪创新教育模式的战略思想出发,积极开展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在坚持三个板块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提出保持和发扬重视基础、重视能力训练、重视教材教法研究和重视素质培养的四大传统特色,在课程改革和实践过程中,实现“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