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可竞争市场理论与实践._第1页
(整理)可竞争市场理论与实践._第2页
(整理)可竞争市场理论与实践._第3页
(整理)可竞争市场理论与实践._第4页
(整理)可竞争市场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可 竞 争 市 场 理 论 ( the 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在可竞争市场,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并不像传统竞争理论认为的那样,在厂商很少的市场不起作用。可竞争市场是指来自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对市场供给者的行为产生很大约束的市场。如果市场上厂商足够多,实际竞争就足以保证市场效率,所以完全竞争市场肯定是完全可竞争市场。一个市场是可竞争的,就必定不存在严重的进入和退出障碍,从而来自潜在进入者的潜在竞争,能够起到与实际竞争一样的作用,将对市场现有厂商行为产生有力的约束,保证市场效率。因此,只要政府放松进入规制,新企业进入市场的潜在威胁自

2、然会迫使产业内原有垄断企业提高效率,即使只有一个厂商,可竞争市场仍然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率。正是从这个角度,可竞争性理论修正了我们对竞争与规制问题的传统看法。虽然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潜在竞争的压力有助于约束市场上厂商的不良行为,实现经济效率。但市场的“可竞争性”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市场都是可竞争市场。一般来说,可竞争市场应满足以下假设条件:( 1 )自由进入和退出。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业)是完全自由的,即沉没成本为零。相对于在位企业,潜在进入者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成本等方面不存在劣势。进入和退出自由是完全可竞争市场的重要特征,但实际上退出自由更为重要。对退出的限制将会阻止进入,从而减少来

3、自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威胁。(2)潜在进入者能够采取“打了就跑”(hit and run)的策略。潜在进入者能够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评估进入市场的盈利性,甚至一个短暂的赢利机会都会吸引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而在价格下降到无利可图时,它们会带着已获得的利润离开市场。即它们具有快速进出市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撤出市场时并不存在沉淀成本,所以,不存在退出市场的障碍。( 3)与在位厂商一样,潜在进入者能不受限制地获得相同的生产技术,为同一市场提供服务。也就是说,潜在进入者不存在技术上的劣势,也不必承担额外的进入成本。从上述假设条件出发,可以概括出可竞争市场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在可竞争市场上

4、不存在超额利润。第二,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生产低效率和管理上的X 低效率( X Inefficiency )。应当指出,可竞争市场理论并不认为无约束的市场能自动解决一切经济问题,也承认有些政府规制是必须的。完全可竞争市场只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理想情形,我们不能把从完全可竞争市场得到的规范结论无条件地应用于现实。在判断对一特定部门的规制是否合理之前,应该分析该部门是否受人为进入障碍的保护以及该部门的可竞争性程度。因此,只有在刻画现实市场的可竞争性条件出现时,才能有效利用可竞争性理论的规范结论,分析潜在竞争者对现存厂商行为施加的压力。即使现实中不存在可竞争性,可竞争性理论也比完全竞争理论能更

5、好地用于指导形成有效的规制。因为在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时,使用完全竞争理论的边际成本定价标准缺乏逻辑基础,而可竞争性理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指出规制应以促进可竞争性为原则,规制的重点应放在消除妨碍可竞争性、损害经济效率的各种进入障碍方面。对可竞争市场理论的批评:可竞争市场理论提出后,经过鲍莫尔、潘扎尔等人的努力,得到迅速传播。它为探索许多产业组织和政府规制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但这一理论提出后,也受到了许多批评,认为真正符合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的产业并不多,沉没成本为零的假定是不现实的,而资产专用性的存在使得“无损失退出” 、 “打了就跑”的说法更为可疑。这大大限制了可竞争市场理论

6、的应用范围。对这一理论的批评主要是:一是认为该理论对新企业进入产业后所采取的行为及其结果的一些假定是不符合实际的,特别是它假定在产业内现有企业作出降低价格的反应前,新企业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业务,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与现有企业相竞争,能够顺利夺取它所需要的业务量。二是认为该理论关于沉淀成本为零的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新企业在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时,总会有一部分固定资产沉淀下来不能全部撤走,这些都会影响市场的可竞争性。另外,许多学者还对该理论的实践问题提出质疑,特别是新企业进入市场后可能采取的“取脂”战略可能会导致既存自然垄断企业的不可维持性问题。总之, 在可竞争性理论的分析框架里,规制不再是卡恩所说

7、的“用政府命令取代竞争, 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率” , 而是在详细分析现实市场可竞争性的基础上,运用规制手段来促进市场的可竞争性,以取得良好的经济绩效。如果现实世界完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条件,那么,完全可以依靠潜在竞争与现实竞争的力量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极大化。尽管有的经济学家对可竞争性市场理论严格的假设条件颇有微词,但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中仍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自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运用该理论对美国的电信、航空、铁路等产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这些产业的大部分资产都有流动性和可转售的特点,它们具有的可竞争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激励性规制在自

8、然垄断行业中,规模经济的需要容忍了垄断企业的存在及低效率和资源配置被扭曲的可能性,因而产生了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但政府为克服垄断弊害对其进行规制,又会因信息不对称而需要支付巨大的规制成本。这常常使得政府规制进退维谷。在这种背景下,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出现无疑使人们眼前一亮。激励性规制是以业绩为基础的规制方法,旨在尽量减少政府规制成本的前提下,使企业自发地产生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的动力,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把这种由于生产效率提高而带来的好处逐步转移给消费者,从而使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的提高实现有机的统一。传统规制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尽管规制可以避免自然垄断行业中因过度竞争而形成的低效率,

9、但它又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内部的低效率,这种内部低效率既是缺乏竞争的环境所致,又与传统规制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密不可分;第二,政府规制导致了规制费用支出和官僚机构的膨胀,虽然这种支出可能会因社会福利的提高而有所弥补,但这种支出的膨胀已经使人们开始怀疑这些规制措施的作用;第三,政府规制措施必然会导致被规制企业的寻租行为,进而导致政府规制部门政策的随意性。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四,规制滞后效应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无法克服,这种损失表现为企业利润的下降和消费者剩 余的减少。第五,规制抑制了创新,庇护了低效率,鼓励了工资一价格的螺旋式上升,同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 不一致又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推动了以成本

10、扩张、浪费为主的竞争;第六,政府规制否定了人们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选择,以致在技术进步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多种 多样的现代社会,刻板僵化的行政方式越来越不受欢迎。人们对传统规制方式的不满,迫使政府规制部门不得不寻找新的规制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 发展恰好为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过程中,政府规制部门 与被规制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即政府规制部门掌握的关于企业的信息要比企业自身掌握的相关 信息少得多。表现在第一,被规制企业更了解必要的生产技术;被规制企业知道自己为降低成本做出了多少努力,而政 府规制部门对此却无法测量;第二,政府规制部门常常无法观测到产

11、品或服务供给的产量和质量等变量,等等。止匕外,政府规制部门与被规制企业的行为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主要关注企业效率和社会福 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实现,而后者主要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规制双方行为目标的差异,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委托代理问题来处理。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规制部门是委托人,被规制企业是代理人。采用传统的规制理论 就会产生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说就是:被规制企业利用自己的信 息优势,隐瞒成本水平,尽量高报自己的成本;同时,由于被规制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做的努力很难被政 府规制部门观测到,所以前者可以选

12、择“偷懒”而不被发觉,后者也不知道应该支付或补偿多少才会使企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业愿意提供这种产品或服务。传统规制理论没有认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把政府规制部门看成是“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的”, 也就不会设计出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规制方法,从而造成规制效率低下。激励规制理论则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立论前提,把规制问题看作是委托代理问题,通过设计诱使企业说真话的激励规制合同,以提高规制效率。这就使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马歇尔冲突”与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的两难选择1890 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在充分肯定了规模经济作用的同时,他指出,企业在追求规模经

13、济的过程中会出现垄断,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这样,规模经济和垄断就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成为两难选择。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冲突”。在自然垄断行业中,政府规制部门恰恰面临着由“马歇尔困境”带来的两难选择。但是,限制进入的规制政策又会使现有的垄断企业置于政府的保护之下,缺乏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使实际达到的生产效率大大低于可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即导致生产低效率。同时,垄断企业还会凭借其市场垄断力量,制定高于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以谋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导致分配低效率。为了克服这种由垄断造成的生产低效率和分配低效率,应该允

14、许更多的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福利。这就要求政府规制部门制定放松进入的规制政策。这样,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部门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制定限制进入的规制政策以追求规模经济,还是制定放松进入的规制政策以追求竞争活力带来的效率提高,即如何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对立。如何克服“马歇尔冲突”,把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有效地协调起来,一直是产业组织理论和政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940年,克拉克(Clark)发表了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 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克拉

15、克认为,如果企业能处于这样一种有效竞争的状态,那么就可以一方面保持竞争活力,另一方面获得规模经济的利益。虽然“有效竞争”标准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却 对制定和实施产业组织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竞争的两个决定变量即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首先,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引起了生产集中, 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垄断。垄断是对市场竞争的否定,它会导致经济缺乏竞争活力其次,规模经济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收益增加,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效率;竞争活力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的综合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功能,实现社会 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可见,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