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202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202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202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202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1讲PART 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 第31讲考纲要求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派别抵抗派(林、魏)洋务派背景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中国面临_的形势 主张“_” “_, _”“师夷长技以自强” 活动编译书籍,介绍西方创办_,开设_影响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1.“师夷长技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考点分层突破内忧外患考点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回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企业新式学堂考点分层突破2.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的产生。 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2、。主张经济上,开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展。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开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资本主义商战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代表实践:戊戌变法。影响:是近代一次,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物代表作主张(特点)康有为 新学伪经_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 变法通议主张伸民权、_、变法图存 严复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考点分层突破设议院

3、思想解放潮流孔子改制考考点分层突破【漫画证史】“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使中国士大夫开场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缺乏。【构图解史】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考点分层突破【构图解史】维新变法思想【漫画解史】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思想,以减少变法阻力。史料一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核心探究命题点一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锋利批评“中体

4、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郑观应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旧学和新学的关系,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二者兼用。(2)史料二说明了“中体西用思想由于逻辑上的荒唐,在当时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批评“中体西用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无法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考点分层突破【答案】一样点:其主张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

5、侵略;而洋务派那么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对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1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林那么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答案】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考点分层突破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据上述史料,指出李鸿章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分别是什么。 史论归纳多角度评价“中体西用主张(1)从目的上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方面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

6、的推动作用。(3)从经济上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成认了中学之缺乏,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场向“现代人转变。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

7、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那么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命题点二康梁维新思想及特点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述了维新派的变革主张。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主要说明了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指在保存皇帝的前提下,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为了在王权成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

8、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答案】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答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考点分层突破2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史论归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表达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

9、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开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考点分层突破(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开展缺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维新派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考点分层突破1.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根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开展。思想根底: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 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客观

10、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逆流。 封建思想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回扣尊孔复古考点分层突破(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3)内容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反对旧道德。 提倡,反对旧文学。 民主与科学青年杂志新文学新道德考点分层突破(4)影响猛烈冲击了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的洗礼。 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

11、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认或绝对肯定的局限性。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民主与科学封建思想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考点分层突破(2)表现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9年,李大钊发表?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并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创办 ,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影响:1921年,以

12、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工人补习学校马克思主义者考点分层突破【构图解史】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维拓展】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考点分层突破【误区提醒】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根底后的必然结果。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其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

13、“尊孔复古的逆流。【构图解史】 新文化运动史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之?本志罪案之辩论书?核心探究命题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成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自觉的女子? 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挽救中国的良药。(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冲击了封建礼教,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3)史料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强调中西方文

14、明的绝对对立性。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三 “假设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假设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似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 陈独秀【答案】变化:学习西方由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开展,促使人们思想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1据史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认和绝对肯定的态度。考点分层突破2据史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

15、文明具有哪两种倾向。 史论归纳对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的理解(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根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为其奠定了经济根底。(3)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前期是西方的民主、科学,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那么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一 特创造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年6月)命题点二儒家思想在维新

16、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考点分层突破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缺乏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康有为对待孔子及儒学的态度。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认为孔教是真正阻碍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须排除孔教。考点分层突破【答案】没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程度不同,导

17、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运用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孔教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史论归纳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考点分层突破 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原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目的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

18、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命题多维研析 明考情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切入考查思想解放对经济及教育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2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近代中国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切入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2017全国卷4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运用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变化角度考查社会转型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迁移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论点的能力2016全国卷

19、28梁启超与“诗界革命”从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切入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获取结论的能力2016全国卷29洋务派思想以20世纪初张之洞的言论为载体,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维护传统思想的目的,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命题多维研析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5全国卷29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康有为思想言论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29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以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与戊戌变法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28维新思想与服饰变革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点,考

20、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29晚清近代化的趋势本题以近代化为主题,考查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2015全国卷40 比较韩愈和康有为对儒学认识的相同点从贯通古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4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爱因斯坦传播热切入,考查近代西方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迁移所学、分析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考题1 2021全国卷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领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

21、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谋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进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命题多维研析 解考题【解析】B此题以?申报?上登载的一那么广告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材料中补脑汁广告在1913年以?申报?为平台,以善谋国、谋卫生为旗帜进展宣传,使得广阔民众承受这一产品,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对于新思想的认可,故B项正确。题干时间为“1913年,此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展,更谈不上影响广泛,故排除A。题干中未涉及改进社会风俗的内容

22、,故排除C。这那么广告只是利用了当时社会群众的心理,并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考题2 2021全国卷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制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 抵抗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D此题以张之洞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关键信息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一些规定。A项与1903年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的史实相矛盾;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C项本身错误

23、,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反对向西方学习;“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主要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制止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选D项。考题3 2021全国卷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进思潮的开端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C此题以“诗界革命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核心信息是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比照中国与英日两国的命运而发出感慨,

24、寄托了作者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故答案为C项。A项与这一时间段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相矛盾,B项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D项改进思潮始于早期维新派。考题4 2021 全国卷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C此题以?新学伪经考?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代表作,维新变法与君主专制制度格格不入,故该书遭到政府禁毁,答案为C项。A项本身有误;引介西方理论不是目的,

25、排除B项;康有为的著作没有颠覆孔孟学说,只是借助孔子威望宣传维新思想而已,D项错误。考题5 2021新课标全国卷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气氛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B此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易服,两人的根本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此举是为政治改革效劳的,故答案为B项。【解析】 B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

26、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最初觉醒,应选B。A不属于近代救亡图存意识,错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也晚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项错误。1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命题多维研析 练经典考向1“师夷长技的思想

27、及实践【解析】 A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文人虽然称赞林那么徐的抗英活动,但对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观点却是大加鞭挞,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思想界还尚未冲破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这也是近代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应选A。“师夷长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B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华夷之间的鸿沟随着西学的持续传入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淡化,C项错误;很明显,认为“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的观念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观念,是违背历史和时代开展潮流的,D项错误。2晚清梁廷枏在?夷氛闻记?中对林那么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

28、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命题多维研析3为了在王权成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B据材料可知,康有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于是“在王权成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由此可知

29、其借助“传统象征系统,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应选B。据材料可得康有为托古改制,不是在幕后操作君主立宪制,A项错误;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进运动,不是顺应革命的潮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康有为是在历史传统中寻找变法依据,D项错误。考向2维新思想【解析】 C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抗革命,应选C。从材料中未看出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A项错误;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和梁启超希望清政府加速立宪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B项错误;梁启超反对清朝统治说法错误,D项错误。41907年初,梁

30、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说明梁启超()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抗革命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C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当时是民族危机加深之时,而由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和严复的主张可以看出,这些思想家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应选C。材料“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与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不符,A项错误;由材

31、料看不出严复等人主张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B项错误;材料未表达托古改制,D项错误。5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质疑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命题多维研析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抑制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这描述的是()A.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C.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D.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命题多维研析【解析】 A“传统的书面语是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宣传新思想,符合材料主旨,应选A。传媒方式是指传播信息的方式手段,材料涉及的是文字语言的改变,B项错误;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版本不能表达改变了传统书面语,C项错误;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与材料中“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