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1.gif)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2.gif)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3.gif)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4.gif)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4858fbdd-e30f-459d-8862-06b2fed144c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 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由到,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B.曲线由到,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C.曲线由到,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2.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A. 1B. 2C. 3D. 43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
2、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一皿子十房)盘b一皿子CD D碳原子友a后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4 . 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物质WXY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10待测165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
3、(g)1010102反应后质量(g)待测221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 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 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6.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疑酸(化学式为CgHiQz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疑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刎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 11: 2: 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B.用M
4、nO:鉴别蒸镭水和双氧水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和Oh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二8 .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 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C.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9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氢原子-氧原子O-碳原子移 + _ m 十 ecw甲 乙丙丁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
5、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10 . 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和1.8gH:O,另取3. 2g该有机化合 物在0二中完全燃烧,消耗4.8g0:,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C:H.B. CHQC. CH.D. C:H,011 .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0A,锌最多,铁最少 B.铝最多,锌最少 C.铁最多,铝最少 D.三者一样多12 .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D,
6、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13 .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0: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 有下列推断一定含碳氢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一定含有氧元素该 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 1,其中正确的是( )A. ©©B. ®®C.D.1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判断15.相同质
7、量的C、CH,、CO和C2 H5 0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C2 H50H生成的CO?质量最少B. C消耗。2质量最多c.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D.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1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和收集X和0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B.和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C.和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D.和都属于化合反应17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钵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KCQ=2KCI + 3O2个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钵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 A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8、18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 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19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镒酸钾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体镒素质分/% 固中元的量数元的量g 氧素质/体元的量数%固钾素应分/时间,min固体质量?0 时间min20 .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单质B.乙一定是化合物C.丙可能是水D. 丁可能是铜21 .取一定质量的CaC0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6g,剩余 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下列判断正确
9、的是()A.生成了 2.2gCO2B.剩余CaCCh的质量为10.0gC.生成了 10.6gCaOD.原来CaCOs的质量为15.0g22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气体质量mL /fl碳酸钙质量过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钵 酸钾制氧气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CaCCh中加 入稀盐酸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锦中加 入过氧化氢溶液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既可说明二氧化 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 1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0、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B.C.D.24.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0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7010反应后质量/g0待测4536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CO?和H20的质量比为45:36活25.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C,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 数为280C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钢制
11、 管体A.隔绝氧气B.气流带走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26.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 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由4寸。4)在一定条件下 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不。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B.纳米玉。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C.纳米与普通的不。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一定条件D.制备纳米Ti。2的反应:H4Ti04TiO2 + 2H2O27.F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在密闭容器中,水的通电分解器物的分数 省内质总子A余体镉表质片 利固中元的里 B.加热一定量的高钵酸钾气内体质,
12、g 成体展砥 集瓶气的1生气的里 c- a28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XYZM反应前的质量/g205328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值3038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 4D.待测值为1329 .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洁厕灵84消毒液有毒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有毒气体是CL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D. 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30 .相同质
13、量的七、CHa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B. “最多,C"最少D. CH4最多,CO最少A. CO最多,也最少C.七最多,CO最少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 .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泥沙混合物大颗粒小颗粒带色或异味的物质细菌可溶性物质6沉降纯净物1(-)原理分析:(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 o蒸馀 蒸发 结晶吸附过滤(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 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 是分离 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二)操作过程: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
14、有铁架台(铁圈)、烧杯(洁净的)、胶头滴 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三)迁移应用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沉积池 过度池消毒池水质检后 图2(1)步骤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 (填"”或“”或“”等序号) (2)步骤所起的作用是 (填选项序号)A杀死水中的细菌B减少水中的氧气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D分解有毒物质(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一 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32 .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
15、、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探究环打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提出问题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酬不 计)作出猜想实验过程中,酚配变质了。猜想一:NaCI 猜想二:NaCk HCI实验验证(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 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2)你认为,在常温下Az溶液测出的pH 应(填“>"、"="或"V") 7。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 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据此,你 认为乙同
16、学的猜想(填"一”或"二”) 成立。交流反思(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2) 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 制。3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装置中使 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填字母序 号)。(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17、(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 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34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 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 塞。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2)步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qu
18、ot;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o35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上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实验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程中,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极,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通过对电解水产物的验证,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上图的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088,口36.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 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
19、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 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ABC(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枳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 因。o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也应过量,你认 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 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 气剩余。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
20、正确与否,并解释: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曲线到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A说法正确:B、曲线到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 浆反应,故B正确:C、曲线到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C正 确。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用石 灰浆检验二氧化碳现象不明显或者说根据压强判断麻烦,故D错误。故选:D。2. B解析: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
21、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 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 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故选B。3. . D解析:D【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只有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是氧化物: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6:2X32二1:4,分子个数比为1:2;由一种单质和 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因此甲烷燃烧不是置换反应;由 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选D4.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生成X的质量为40-22=18g, A选项错
22、误;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Z物质由0变为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剩余0g,所以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故选择A项。【点睛】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以及质量不变的部分,从而结合 选项进行分析做答。5.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差,可得该物质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质量增加的物质在生成 物中,质量减少的物质在反应物中,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表中数 据,b反应后质量减少,在反应物中,b参加反应的质量=10g-2g=8g, c反应后质量增加, 在生
23、成物中,生成c的质量=21g-10g=llg, 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可能是催化剂。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a应在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llg-8g=3g.故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10g-a + b = c3g=7g。即:。3g 8g 11g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故A选项叙述正确;B、a与b反应生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选项叙述正确:C、b物质在反应物中,与a反应生成c, b物质可能是单质,故C选项叙述正确;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是7g,不是3g,故D选项叙述错误。故选D。6. A解
24、析:A【解析】【分析】【详解】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苯丙皴酸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苯丙织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 法错误;C、苯丙疑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x9) : (1x11) : (16x2):14*9: 11: 2: 1,故C选项说法错误;D、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相对对分子质量。原子苯丙敏 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x9=10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x8=8,氧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x2=
25、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7. C解析:c【解析】A、取样品,加水,试管发热的是生石灰,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熟石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B、取样品,加入MnCb,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不产生气泡的是蒸 饰水,可以鉴别,正确:C、氢气和甲烷燃烧都是淡蓝色火焰,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 误:D、把CO和C0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一氧化 碳,能鉴别,正确。故选C。8.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前后物质A的质量无变化,所以A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
26、质,故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后B物质质量增加了 (30-20) g=10g,说明B物质是生成物,物 质D反应后质量减少了 (20-14) g=6g,所以物质D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C 物质应该是反应物,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物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由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c质量=10g-6g=4g,即4gC物质和6gD物质反应生成 10gB物质,它们的质量比为4: 6: 10=2:3:5,但不是它们的化学计量数的比,故符合题 意: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后剩余C物质质量=(20-4) g=16g,故不符合题意。9. D解析:D【解析】【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
27、图可得,甲是C2H6,乙是。2,丙是0, 丁是CO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占燃2C2H6+7O2=6H2O+4CO2 0【详解】A.置换反应必须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由以上分析 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水,所以通常情况下水是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C.生成物丁是二氧化碳,其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x2) =3: 8,故C不符合题 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 子个数比为2:7。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10. B解析:B【解析】【
28、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 素,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后计算出 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详解】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L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 合物在0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该有机化合物在02中 完全燃烧,消耗4.8gO2,同时生成4.4gCO2和3.6gH2。,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xi|xl00%=1.2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6gx-xl00%=0.4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 量为:3. 2g
29、-l. 2g-0.4g=l. 6g0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个::六=1 : 4 : 1 ,所以化学式为CHiOe故选Bo1211611 . B解析:B【解析】根据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mg这些金属分 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2A1 + 6HC7 = 2A/C7i+3,T ; Zn + 2HCI = ZnC/, + T ;民+ 2“。1 =小72 + 2个;可以看出:4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54。铝可反应生成6g氢气,所以mg铝生成氢气, 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 , 65g锌可反应生成2g氢气
30、,即mg锌生成Lg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6 , 56,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mg铁 32.5生成Rg氢气。所以上£二三,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锌生成的氢气最少。28928 32.5故选Bo点睛: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多,相对 原子质量小的产生的氢气少。12 . A解析:A【解析】青蛙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 化碳,从而导致试剂瓶内气体压强发生改变,进而可判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解: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气体,而青蛙呼吸时需要吸入氧气,呼 出二氧化碳,并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
31、水吸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导致试 剂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故A正确。13 . 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34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18g-34g=28g ;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44gx xlOO% = 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2g=32g ; 1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442_为:18gx -X100% = 2g ,氧兀素的质量为 18g-2g=16g; 12g+16g=28g.28g<34g , 一定存 18在氧元素;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
32、量比二12g:2g=6: 1;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立:在= 1:2, 综上计算,正确。故选D。12 1【点睛】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14 . 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该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3. 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x =0.4g;184. 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x =1.2g:44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L2g+0.4g=1.6g,与该纯净物的质量相等,故该纯净物中只含有
33、 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 C解析:C【解析】【分析】分别写出C、CH、CO和CzH50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点燃点燃C +O, CO, CH4 +20、CO, +2H、O比:-,/, 一_»12 3244166444占燃占燃八、八$、八、八22CO + O.2CO, C.HSOH + 3O.2CO.+3H.O4一 J4456 3288469688【详解】44A、设等质量的四种物质的质量为M,则C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一M ,1244CH4完全
34、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一M , CO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88SS一M, C2H50H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0变式子可得564688888888一M一M,由此可知,CO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最小,不符合24324656题意:32B、设等质量的四种物质的质量为M, C消耗02质量为一M, CH4消耗02质量为12643296一M, CO消耗02质量为二M, C2H50H消耗02质量为一M。由此可知,165646丝M王M%M至M, CH消耗02质量最多,不符合题意:16124656C、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CE消耗。2质量最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35、物质 质量越大,生成物的质量就越大,所以CH4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符合题意:D、CFU和C2H50H的燃烧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题给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一氧化碳,也能转化成X, X和 一氧化碳可相互转化,且X和碳酸钙也能相互转化,由此可推出X是二氧化碳。【详解】A、实验室制取CO?和02都可选用固液常温下反应的发生装置,因二者的密度都比空气 大,故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B、在氧气不充足的时候,C与02反应生成C0;在高温条件下,CO?与C反应生成C0:故 和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反应可以
36、是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利用了 C的可燃性,反应可以是一氧化碳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利用了 CO的可燃性,故和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不符合题 意:D、反应是CO?与Ca(OH)2反应生成CaCC)3和H?。,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故 选D,17.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 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钵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 生成氧气。故错误:C、加热氨酸钾和二氧化钵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 分数减少,二氧化钵中含有氧
37、元素,氧元素不会减少到0,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 化,故正确: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放出氧气,固体中钵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至完全反 应,不再发生改变,但二氧化钵中含有钵元素,镒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从0开始,故错 误:故选:Cc18. C解析:C【解析】【详解】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高温2CUO+C 二 2Cu-CO:14J160 12128*+,A、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 加的,所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 步,故A错误:B、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
38、关系可以知道,反应中消耗的碳的质量要小于氧化铜的质量, 故B错误:C、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所 以直至氧化铜被消耗完全,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D、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碳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不断增加 的,所以直至碳被消耗完全,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而图象中质量变化不同步,故D 错误。故选:*19. A解析:A【解析】【分析】高锌酸钾受热生成钵酸钾、二氧化钻和氧气。【详解】A、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发生改变,氧元素质量不改变,符合题意;B、反应前固体中镒元素质量分数为一定数值,起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固体
39、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会增大,不符合题意:D、镒酸钾和二氧化钵是固体,反应后固体质量不等于0,不符合题意。 故选A。20.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甲不一定是单质,如甲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符合题意;B、丁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乙一定是化合 物,不符合题意;C、丙可能是水,甲可能是氢气,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题意;D、由A、B的分析可知,丁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A。21. D解析:D
40、6;。=5gxlOO%,而生成100【解析】 【分析】 【详解】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剩余碳酸钙的质量为: 物中的固体是氧化钙说明氧化钙的质量=10.6克-5克=5.6克。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5.6克,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同温CaCO.CaO+ CO. T10056x5.6g列比例式得:100 : x=56 : 5.6克解得x=10go因此原来CaCO3的质量为=10克+5克=15.0g。故选D。22. 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钵酸钾制氧气,还生成了镒酸钾和二氧化镒,钾元素和钵元素一直 存在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钵元素的质量不变,则钾元素和
41、锌元素的质量比也不 变,故A正确:通电 小 小B、电解水实验中,2H,O = 2H,T+O,个,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2x2) : 32=1: 8,故B错误:C、向一定量CaC03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碳酸钙 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为0,故D错误。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镒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钵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故D错误。故选:Ao【点睛】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 而确定正确的图象。23
42、. 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甲烷的燃烧,冷而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但本 实验因观察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验证,故错误: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 的后熄火,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正 确: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由H、O所组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2: 1,可以推算 出水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 1,故正确: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 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
43、水中白磷相比,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正确: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 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但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结论,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 具有酸性的错误认识,故错误。故选C。解析:B【解析】由表可知,X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为16g: CO?反应前为1g,反应后为45g,所 以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4g:同理,出0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6g: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氧气应为反应物,反应的质量为64g,故待测值为6, C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元素种类守恒,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正确:反应生成的CO?和的质
44、量比为44:36, D不正确;故选B。25. B解析:B【解析】【分析】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C,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 280c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火,故蜡烛熄火 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详解】A、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火,故蜡烛熄火的主要原 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隔绝氧气,错误:B、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火的主要原因 是移走可燃物,正确:C、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火的主要原因 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降低温度至
45、着火点以下,错误;D、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火,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 因是移走可燃物,错误。故选B。【点睛】火火的原理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 除可燃物。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26. C解析:C【解析】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健康有害:B. 由题中信息可知纳米二氧化钛(»。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 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所以纳米TiOz添加到墙而涂料中,可消除甲醛C.纳米 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2
46、与普通的TiOz的性质、功能不完全相同;D.正钛酸 (H4TQ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z。制备纳米TQ的反应方程式为:WQ二 定条件下十02 + 2比0,选C27. 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在密闭容器中,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时,每2个水分子生成1个氧气分子和2个氢气 分子,分子总数增加,选项错误:B、加热一定量的高镒酸钾,生成钵酸钾、二氧化钻、氧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锈元素的质量不变,选项正确: 点燃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C+O2=CO2,由方程式可知,每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所以反应中气体的质
47、量增加,选项错误;D、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选项错误。 故选B。28. D解析:D【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 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A、物质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B、待测值= 20+5+3+28 - 30 - 3 - 8 = 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质量增 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30-5) : (28-8) =5: 4,该选项说法正
48、确;D、待测值是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9. B解析:B【解析】【详解】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 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 变,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 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 所以有毒气体是CL,正确;C、反应前HC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O中氯元素的 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9、0,所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 改变,错误: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不能混用,错误。故选B。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可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比为1:8即7: 56:甲烷与氧气 反应的质量比为1:4即7: 28;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7:4。所以氢气的需氧气的 质量最多,一氧化碳的需氧气的质量最少,故选或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 .颗粒大小 漏斗 玻璃棒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肥皂水 加热煮沸【解析】【分析】过滤是分离不溶性杂质的,据鉴别硬水和解析:混合物1大颗粒 泥沙1小颗粒带色或异味的物质 细菌可溶性物质过滤唳附is
50、沉降颗粒大小30. C漏斗玻璃棒滤纸破损液而高于滤纸边缘c肥皂水加热煮沸【解析】【分析】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过滤是分离不溶性杂质的,据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层水, 和异味,可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蒸馀除去。【详解】(-)原理分析:(1)不溶性固体小颗粒通过过滤除去,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可溶性物质 可以通过蒸徜除去,故填:混合物大颗粒小颗粒带色或异味的物质可溶性物质唳附纯净物(2)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颗粒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二)操作过程: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玻璃棒、漏斗、玻腐棒:在过滤操作过程 中,他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而高于
51、滤纸边缘、玻璃杯不干净 等。(三)迁移应用(1)步骤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过滤,故填:;(2)步骤是沉降,所起的作用是使泥沙沉积至底部,故填:C;(3)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肥层水: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 高,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加热煮沸,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点睛】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蒸馀后的水是纯净物。32 .【实验验证】:甲同学(1)不成立;(2) ;乙同学:浅绿色;二;【交流反思】(1) NaOH+HCl=NaCl+H2O: (2)盐酸;【解析】【分析】【详解】实验验证:甲同学(1)取少量解析:【实验验证】:甲同学(1)不成立:(2) ;乙同学:浅绿
52、色:二:【交流反思】(1) NaOH+HCl=NaCl+H2O; (2)盐酸;【解析】【分析】【详解】实验验证:甲同学(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说明盐酸过量或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太小;故(2)在常 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7;乙同学:根据B3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气泡,故说明溶液中含 有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颜色为浅绿色,说明猜想二成立;交流反思(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I=NaCl+H2O: (2) A3溶液未变红是因为盐酸过量的原因。33 .酒精灯;锥形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
53、热;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F; E;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解析:酒精灯:锥形瓶: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控制反应速 率,节约药品:F; E;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 碳收集满(答案合理即可);2H2。2丛畛2H20+02个【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根据可以控制反应速 率,节约药品解答;(3)根据先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4)根据将燃着的 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火,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解答;(5)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加入 二氧化镒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1)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酒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小学五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5篇)
- 2024-2025学年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勤径学升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测(统编版2019)
- 2025年双方共同抚养孩子的离异协议书
- 2025年姿态敏感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中药材供应协议书
- 2025年医用手器械租赁合同
- 2025年会员服务权益转移协议
- 2025年铜基记忆合金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螺旋锥齿轮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沙发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威图电柜空调SK3304500使用说书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口腔)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中国律师学 课件 陈卫东 第10-17章 律师收费制度-律师非诉讼业务(二)
- (高清版)TDT 1040-2013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 中国移动行测测评题及答案
- 暖气维修常识知识培训课件
- 儿童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 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宣教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指导手册
-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