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_第1页
中学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_第2页
中学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_第3页
中学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_第4页
中学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游戏导入:多张人物图像,找出其中的一对父子。提问:1.你是依据什么找出的这对父子(外貌。)2.在亲子之间遗传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设置疑问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提问:同学们根据以前只是的学习,能否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提示学生:主要分哪两个步骤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展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讲解中心法则的提出,并简单介绍克里克。1957年,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我们现在总结的这样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

2、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克里克对中心法则的研究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精神。4.分析资料,对传统中心法则进行补充。资料一:RNA病毒里含有RNA复制酶,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资料二: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里发现了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析得出: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三)巩固提高科学家将含人的-抗胰蛋白酶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抗胰蛋白

3、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A.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B.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四)小结作业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心法则包含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路线。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探究中心法则:蛋白质能否进行自我复制?【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参考答案】对于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我会在课件中展示几幅图片,请学生辨认哪一对属于父子,从性状出发进而探究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的。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谈谈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及实例?【参考答案】(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豌豆粒型、白化病。(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高中生物DNA与RNA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识,设疑导入1.温故知新导入:组织学生共同回顾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什么(核酸。)核酸的种类有几种(2种。)2.设疑: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教师展示核酸的两种模型DNA和RNA,组织学生观察,DNA和RNA的形态特征。提出问题:DNA和RNA有什么特点(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

5、链构成。)教师演示拆模型,展示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教师展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教师组织学生将下发的模型初步拆卸,观察并提问:核苷酸的种类有哪些?(脱氧核糖核苷酸有四种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继续追问: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教师组织学生再次拆卸模型,设置小组讨论,观察其它组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学生归纳总结后进行对比。(不同点:DNA特有脱氧核糖、胸腺嘧啶;R

6、NA特有核糖、尿嘧啶;共同点:磷酸、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三)巩固提高快问快答,总结2、5、8分别代表的内容。(核酸分为2种,含有5种含氮碱基,共有8种核苷酸。)(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作业:课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DNA与RNA的模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简述基本原理。【参考答案】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

7、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运用表格式板书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表格式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清晰直观的进行比较学习,明确DNA与RNA的区别,与其他形式板书相比,更利于学习思路的形成。高中生物细胞核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设问: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哪些结构?2.这些细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厂的各个车间和部门,这些细胞器如何确保合作无间呢?学生根据模型识别细胞器,并经讨论回答:需要一个控制中心。顺势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资料分析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

8、性。过渡:对于细胞核的认识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不能靠猜测,科学家是如何认识细胞核的功能呢?资料1:美西螈核移植实验问:(1)美西螈的体色由什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论(提供细胞核的美西螈决定,生物肤色由细胞核决定。)(2)回顾初中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生物性状由谁控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动画展示资料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问:(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出现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一半有核,一半无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2)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体现了实验的什么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图片展示资料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问:(1)如果让你设计

9、实验探究细胞核的功能,该如何设计实验(介绍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2)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对照实验完善吗(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视频展示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问:(1)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假根。)(2)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能。)(三)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最后,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提出问题:结构决定功能,细胞核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具有这样的功

10、能呢?引出下节课对细胞核结构的学习。【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教材中这节课提到了制作真核细胞的模型,请问是哪种类型的模型你能再列举一些例子吗【参考答案】教材中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操作简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构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模型还有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2.简单说说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异同点。【参考答案】染色质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11、,它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染色质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聚而成的棒状结构。二者之间的区别不是在化学组成上,而是在构型上,反映出它们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高中生物分离定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之前学习过对分离现象是怎样解释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D表示,隐性因子用d表示;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2、)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设疑:怎样才能验证假说是正确的呢?以此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测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孟德尔怎样对假说内容进行验证的(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进行测交实验,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验证了假说是正确的。)追问:你能根据之前的学习,利用图解来分析测交实验么(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D和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d。测交后,产生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的比例为1:1。)2.假说-演绎法思考:什么是假说-

13、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3.得出结论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三)巩固提高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自交、测交。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四)小结作

14、业小结:请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作业:设计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本节课中孟德尔是怎么进行测交实验的?【参考答案】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2.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突破的【参考答案】本节课的难点是:分离定律的推导过程。在这个部分采用图解式教学,通过一步步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到豌豆的性状变化更直观看到分离中基因型的分离过程。最后巩固阶段通过具体习题更加加深学生对本

15、节课难点的学习和理解。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引导学生回忆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细胞膜以由磷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设疑:各组成成分怎样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呢?引入课题。(二)创造情境,讲授新课1.播放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简短视频,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及动画,提出问题:问题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什么(磷脂双分子层。)问题2: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

16、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问题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问题4:那么细胞上的糖蛋白是怎样识别物质的(通过糖蛋白与被识别物质特异性的结合。)学生通过观察动画、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教师最后结合流动镶嵌模型动画,并对本实验进行补充讲解。(三)巩固提高提供材料,各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模型制作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模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归纳流动镶嵌模型存在的问题。(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留思考题:流动镶嵌模型完美无缺吗?课下查阅资料。【板书设计

17、】【答辩题目解析】1.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生物中除某些病毒外,都具有生物膜。真核细胞除质膜(细胞膜)外,还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膜。生物膜形态上都呈双分子层的片层结构,即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位于其表面或镶嵌其中,另有少量糖类通过共价键结合在脂质或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的生物膜有不同的功能。质膜和物质的选择性通透、细胞对外界的信号的识别作用、免疫作用等密切相关;神经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是高度分化的可兴奋性膜,起着电兴奋、化学兴奋的产生和传递作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和光合细菌膜可将光能分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内膜可将细胞呼吸中释放的

18、能量合成ATP;内质网膜是蛋白质及脂类生物合成的场所。所以生物膜在活细胞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形成、转换和传递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结构。生物膜包括细胞中的所有的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细胞膜成分的探究历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在分析实验的过程总结知识点,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归纳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去发现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总结归纳的能力。模型学习法: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直观有效的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高中生物细胞骨架【教学过程

19、】(一)导入新课1.人之所以有着一定的形态是为什么呢(有骨骼、肌肉等支撑着身体。)2.那么一个细胞又是通过什么来维持着一定的形态的呢?从而引出细胞的骨架。设疑:那么究竟什么是细胞骨架,它又有什么功能呢?引入课题。(二)新课展开1.细胞骨架的概念出示细胞骨架的图片,让学生类比人体骨骼尝试归纳细胞骨架的概念。师生共同概括细胞骨架的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核骨架、膜骨架及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中间丝)。)出示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的细胞骨架图片,提出问题:从图片中能看到什么呢(细胞骨架被染成深蓝色,呈放射状

20、从细胞核向周围延伸。)2.细胞骨架的类型及功能播放电镜下微管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在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如下问题:微管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外径、内经分别是多少主要构成成分有哪些(微管是一种中空的管状蛋白质纤维结构,其外径平均为25nm左右,内经约为15nm,一般仅长几微米。)播放纤毛、鞭毛、神经突起、中心粒、纺锤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是什么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呢(纤毛、鞭毛、神经突起、中心粒、纺锤体,共同点这些结构的主要构成成分是微管。)设疑:微管的功能是什么遇到高压或秋水仙素等物理、化学因素作用时有什么变化(其功能是保持细胞形状(如细胞质微管)、引起细胞运动(如纤

21、毛、鞭毛)和协助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神经突起)、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中心体等)等。在高压或秋水仙素等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微管结构容易发生解体。)2.继续播放电镜下的微丝及中间纤维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微丝的结构、主要成分和功能,并完善表格。(微丝在电镜下呈细丝状,比微管短的多,但在细胞中微丝多数成束排列,主要成分是球形肌动蛋白,故又称肌动蛋白纤维。微丝与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有关。中间纤维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又称中间丝,直径7-10nm,具有支持和抗张力的功能。)3.继续播放电镜下的肌肉的组成,提问学生:肌肉组成成分包括哪些(微丝、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引

22、出微丝参与肌肉收缩的功能。(三)巩固新知在细胞中被称为“细胞的骨骼和肌肉”的是什么结构(微管和微丝。)(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作业:思考并搜集微管、微丝与物质的运输的关系。【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微管、微丝与物质运输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微管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特别是大分子颗粒物质的运送,有定向运输的作用。例如病毒和色素颗粒在细胞内,可沿微管进行快速移动。细胞核周围微管分布特别密集,这表明核孔的生理功能也与微管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微管可直接连于高尔基体的小泡上,说明微管与小泡的物质运输有关。细胞中细胞质溶胶的流动与微丝有密切关系。细胞移动、细胞质环流、细胞的吞噬

23、、分泌物的排出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功能都与微丝相关。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描述细胞骨架的概念、细胞骨架的类型及其特点、功能。2.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骨架图片,提高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3.认同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图片,提问神州十一号为什么要携带蚕宝宝(进行基因突变。)设疑:为什么在太空中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导入新课。(二)师生合作,讲授新课1.基因突变的原因多媒体展示生活实

24、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弹爆炸的资料、吸烟的危害、介绍亚硝胺和黄曲霉素。教师引导学生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与致癌因子联系起来,讲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学生总结出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出示图片:棉花正常枝与短果枝、水稻高秆与矮秆、果蝇长翅与残翅、鸡的直羽与卷羽、人正常色觉与色盲和正常人与白化病。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1)图片中有动物、植物还有人的例子,体现突变有什么特点(普遍性,植物、动物和人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期哪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随机性,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中。)(3)既然任何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都

25、有可能发生突变,那是不是突变很容易发生(低频性,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基因突变频率也不一样。)(4)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究竟好不好(多害少利性,有的不好,如白化病和色盲;有的好,如小麦矮秆能抗倒伏和微生物抗药性突变等。)(5)能不能只让生物进行有利突变呢(不行,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教师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鼓励学生进行举例,巩固本节课所学。(三)巩固提高学生合作,再次举出新的实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四)小结作业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可遗传变异中还有一种方式是基因重组,这又

26、是怎样的变异方式呢又有何特点呢课下预习。【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举出几个基因突变的实例。【参考答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1三体综合征、普通羊群中出现了短腿的安康羊以及太空椒等实例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的。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2.本节课你采用的哪种导入方式为什么这样导入【参考答案】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上课开始用多媒体展示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图片,可以

27、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提问神州十一号为什么要携带蚕宝宝?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求知欲,学生更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高中生物细胞凋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同时课件展示秋风落叶、花瓣凋零的场景图片,引出细胞凋亡(apoptosis)一词源于希腊的西波哥拉得词语,原意指秋天树叶的凋落以及花瓣的散落,有与细胞凋亡相对应的意义。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1.展示蝌蚪发育和胎儿手的形成,引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展示蝌蚪发育的过程,提问:尾部逐渐消失和人类手指的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看

28、到在生命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主动性自身破坏死亡现象。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细胞凋亡的定义:在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基因控制的,按照一定程序发生的细胞死亡,因而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细胞死亡。2.细胞凋亡的机理及过程展示细胞凋亡的过程,讲解这是一种不引发炎症,不表现细胞膨胀和细胞崩溃等细胞坏死的典型性状,而只出现细胞核浓缩、细胞自身DNA发生断裂等现象的过程。师生共同探讨并总结细胞凋亡的过程:凋亡起始:细胞皱缩,细胞间的连接消失,内质网膨大,染色体固缩并沿着核膜分布,但细胞膜仍完整。凋亡小体的形成:核膜破裂,染色体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细胞表面形成凋亡小体。细胞的解体:凋亡小体逐渐与细胞分离,脱落至

29、细胞间隙被吞噬细胞消化。3.组织学生探讨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引出细胞凋亡的意义出示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比较图,让学生仔细看图后,探讨比较二者的不同,老师适当给出提示,让学生比较起因、调节过程、细胞体积等方面的变化,师生共同总结下表:【答辩题目解析】1.请问什么是细胞凋亡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概念: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在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基因控制的,按照一定程序发生的细胞死亡。意义: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的必要过程。2.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参考答案】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30、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导入如下:播放歌曲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同时课件展示秋风落叶、花瓣凋零的场景图片,引出细胞凋亡(apoptosis)一词源于希腊的西波哥拉得词语,原意指秋天树叶的凋落以及花瓣的散落,有与细胞凋亡相对应的意义。明确课题,同时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高中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是否同意“神创论”,并追问: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个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更适应环境,那么绿色翅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该绿色个体怎样才能

31、把体内的A基因传递下去(个体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生殖才能延续。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教师总结后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1.种群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说出种群的概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和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等实例组织学生判断是否属于种群。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故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2.基因库和基因频率教师提问:种群进化难道就

32、只是研究种群性状吗种群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研究种群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由此人们提出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3.基因频率的计算多媒体出示例题:假设从某个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10。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计算基因的频率。待学生计算结束之后,提问其对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说明。教师总结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抽样统计结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基因型个数的方式呈现,还有一种是以基因型的频率出现。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体个数2+该

33、基因杂合体个数)/基因总数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体基因型的频率+该基因杂合体基因型频率1/2(三)巩固提高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抽象统计的结果以基因型的频率出现,引出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假设某个昆虫种群中有30%的AA,60%的Aa,10%的aa。计算基因频率。(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作业:寻找人为因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实例。【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34、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针对本节课,你的教学难点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突破的【参考答案】对于本节课,我的教学难点是: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新接触的概念,所以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消化。此外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尝试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以优代差,在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公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高中生物标志重捕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种群(由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种个体集合而成的称为种群

35、。)联系生活实际提问:一个池塘中所有大大小小的青鱼组成一个种群,一块草地上的所有的黄芪也组成一个种群,种群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特征呢(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设疑:怎样快速测算某一地区的动物的种群数量呢?引出课题。(二)新课展开1.实验原理及提出问题播放人与自然中片段视频,提问:在视频中这些学者运用了一种方法了解了高原上狼群的大体生存数量,从而知道了高原上狼群的种群密度。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是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然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来估算被调查种

36、群的数量。标志重捕法常用于鸟类、哺乳动物及鱼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继续设疑:在自然环境中,很多动物活动范围非常广,如何计算出种群数量呢?2.做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有探究价值,接着引导学生作出大胆推测,做出假设:第一次捕获并标志为M,第二次捕获数为n,其中被标志数为m,设该种群总数量为N,则种群数量N=n/m*M。3.制定实验方案依照课前分组,小组讨论实验基本思路,教师巡视,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其他小组顺着该组同学设计思路继续推测实验预期结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实验的具体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具和基本步骤。教师巡视指导。讨论完毕,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其他小

37、组对该小组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教师重点强调标记后要随机抓取,抓取之前需将标记物与未标记物混合,设计重复实验。4.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参考教材中的操作步骤,结合实验方案,分组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完成下面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叙述实验结果。5.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讨论以下问题,并得出最终实验结论。每次抓取之前为什么要摇晃几下为什么闭着眼睛抓(每次抓取之前要混合均匀,注意随机抓取,闭着眼睛抓,以避免误差。)哪些因素会造成实验的误差?(选择的材料大小要一致且合适,以方便抓取:材料太大太小都不好,太大每次抓取数太少,太小计数太麻烦。质地要统一,摸抓时手感相同,

38、以避免误差。要做重复实验,求平均值。注意细节问题,减少实验误差。)6.表达交流回到课前所提的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运用本节所学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对某种群数量调查中,假设第一次捕获并标志为M,第二次捕获数为n,其中被标志数为m,设该种群总数量为N,则该种群的数量N=n/m*M。)(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将实验室恢复到原位。作业: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并思考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数量能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参考答案】种群是由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种个体集合而成的,但组成种群后就出现了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种群密

39、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2.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参考答案】我主要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这节课。具体如下:首先简单复习种群的概念,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提问:一个池塘中所有大大小小的青鱼组成一个种群,一块草地上的所有的黄芪也组成一个种群种群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特征呢学生通过回答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继而进一步提问:怎样快速测算某一地区的动物的种群数量呢顺势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利于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激发他们想要亲身动手实验进行操作,从而顺利的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高中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回顾孟德尔

40、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说一说孟德尔的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提出问题: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配子随机组合真的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学生作出假设: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顺势引出实验。(二)新课教学1.制订计划给同学们准备两种颜色小球各20个,小桶两个。然后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D和d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参照孟德尔杂交实验,回答问题,D、d两种小球代表雌雄配子,两个小

41、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2)如何保证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选择相同数目的小球。)(3)如何确保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重复多次实验,保证实验次数。)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展示实验计划,教师注意强调抽取结束后需放回,方可进行再次抽取。共同总结出完善计划。2.实施计划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保证随机性。3.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同学回答以下问题:(1)统计实验结果:彩球组合有几种(DD、Dd、dd。)(2)各组合的数量,他们之间的数量比是多少(18:40:20,趋近于1:2:1。)(3)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什么(子代个体的性状,显性:隐形=3:1。)学生共同说出结论:实验结果与孟德尔

42、的假说是一致的。4.表达交流:(1)将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更加接近1:2:1;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正确分析实验的前提,如果只用10株,则易出现较大误差。)(2)与模拟实验的结果相比,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但证明某一假说的正确性,还需更多实验验证。)(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作业:思考孟德尔是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分离定律的概念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期【参考答案】分离定

43、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2.说说你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参考答案】我在新课教学环节中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理论知识来理解这节课的实验过程和意义,比如我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在小球上标记D、d两种小球分别代表什么分别从两个桶中各抓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相当于什么过程为什么要重复实验50100次通过问题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中这些步骤的意义,以及让学生们通过回忆思考的方式找到答案,把这节课内容和上节课学习的理论课

44、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便于学生真正理解这个模拟实验的意义。高中生物生物膜系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在细胞中,哪些细胞结构是由膜构成,哪些不是?(双层膜结构:叶绿体,线粒体,核膜;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不具膜结构:中心体,核糖体。)设疑:细胞器膜与细胞膜、核膜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讲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展示图3-8,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这些膜结构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呢?(在结构上,内质网膜可以直接与

45、核膜、线粒体膜和细胞膜相连,也可以通过囊泡与高尔基体间接相连,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核膜、线粒体膜和细胞膜相连。)师生共同总结:生物膜系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师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的影像资料,进一步提问: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不能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外,而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得转运呢?(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到进一步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囊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囊泡里,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46、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教师总结: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所以能够相互融合,细胞内各种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彼此协调配合。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上的内容分析,总结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第一,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膜和细胞膜在如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三)巩固新知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膜的组成

47、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业:课后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哪些细胞器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呢?【参考答案】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备膜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膜系统。2.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参考答案】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上节课学生刚学过细胞器的结构,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本节课中将要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具体导入如下:教师提问:在细胞中,哪些细

48、胞结构是由膜构成,哪些不是?(双层膜结构:叶绿体,线粒体,核膜;单层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不具膜结构:中心体,核糖体。)继而过渡到本节所学。高中生物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结合上节课所学的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询问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葡萄酒是怎样将自然界中的葡萄酿制成酒的吗为什么有的葡萄酒会莫名其妙变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并进行一系列的假设,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科学家对于酶的本质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在科学家研究之前,19世纪的大部分人是怎样认为的通过实验观察,巴斯德与李比希这两位科学家的观点又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分析”,

49、得出两个科学家不同的观点。(巴斯德: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他们之间的争论对后人进一步研究酶的本质起到了什么作用(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标集中在他们争论的焦点上

50、,使科学更加有的放矢。)(2)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精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精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3)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4)请给酶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三)巩固提高回顾“资料分析”,梳理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图解。(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酶的本质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业

51、:写一篇短文,谈谈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述酶的本质。【参考答案】酶的本质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1.描述酶的本质的科学历程,知道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和RNA。2.通过酶本质的探究历程,提高分析、观察、归纳问题的能力。3.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家的艰辛,从而树立对科学的严谨与敬畏之心,并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三种。)顺势提问:

52、既然种群有空间分布,那群落有没有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同学思考,引出课题。(二)讨论观察,学习新知1.提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同学自学课本找出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动物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追问:什么原因导致植物出现的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3.让学生继续思考:植物的分层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

53、层现象。)4.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群落的水平结构以及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三)联系生活,巩固提高。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植物动物的分布以及导致的原因。(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这节课你用了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参考答案】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采用了学生自

54、学的方法,而对于影响群落垂直结构的因素我让同学们观看视频和图片,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结果,学生的思考和我的讲授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哪些?【参考答案】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三种。高中生物细胞中的脂质【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视频播放熊在入冬前要吃大量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熊冬眠是靠体内的什么物质提供能量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学生对此非常疑惑,从而导入新课。(二)师生合作,讲授新课教师提问:脂质是不是我们常说的脂肪呢?引导学生回答:脂质并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脂肪,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1.脂肪脂肪是我们常见的脂

55、质,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脂肪的分布:许多植物的种子、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脂肪,例如芝麻、蓖麻、花生和大豆种子等;(2)动物的皮下组织、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也有很多脂肪。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第一张是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第二张是一个胖胖的女孩在吃甜食。提问:通过观察图片总结脂肪的功能?(通过观察第一幅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动物的皮下脂肪具有保温作用;此外,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通过观察第二幅图片吃甜食多的人易发胖,引导学生回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2.磷脂提出问题:什么是磷脂?教师说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其他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接着提问:磷脂是否存在

56、于所有细胞中(细胞中都含有细胞膜。)3.固醇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总结固醇的分类(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及各自的功能?找同学回答。(三)图文结合,巩固提升将脂质的种类和功能打乱,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连线。(四)总结课堂,作业拓展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思考胆固醇是不是吃的越多越好为什么【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脂肪水解后产物是什么磷脂只是细胞膜的成分吗【参考答案】脂肪水解后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2.本节课你采用的哪种导入方式为什么这样导入【参考答案】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上课开始用多媒体展示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的图片,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提问熊冬眠是靠体内的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求知欲,学生更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高中生物ATP和ADP之间的转化【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