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 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 ”张魏公作都 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 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 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 迨(da):及。辟:征召。 辞:推辞。(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2、未尝离左右或以语话稍多尽言方养亲必持以遗老母(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 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魏公太息而许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 要分析。【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D(3)虽/名医/不迨也(4) 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解析】【分析】(1)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 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 句子大意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2)例句: 其得疾之由,或以饮 ”中的 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C 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这句话的大意是:即使 名医也比不上他。名
4、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个句子停顿应为: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 人物的方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故答案为:身边;稍微;正;给;D;虽/名医/不迨也(4)张
5、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 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 太息而许之。【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 释词语含义。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
6、结构为划分 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 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 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刻画人物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等,另外还会有侧面烘托、对
7、比等手法, 具体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日: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 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 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
8、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有粮者亦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 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 人,点明中心。(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
9、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解析】【分析】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 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求:动词,探求 ;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使:动词,派,让;食:动词,吃,给吃。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 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句意是: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甲文以 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
10、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4)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归纳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与之照应。故答案为: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不因
11、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 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12、、反问句等。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 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 括作答。【附参考译文】【乙】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 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 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
13、无父 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 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 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 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 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 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 之救则国可存
14、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 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 ,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 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 ?利出燕南门而 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
15、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效:献,呈献。u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D.王且何无L利:好处(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闻之闻:听说C.燕王尚未立也许:答应(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16、。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答案】(1) B(2) C(3) D(4)(1)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解析】【分析】(1) B.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译为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愿”意思是希望”。故选Bo(2)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翻译为
17、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据此断句为:乃为之起兵八万 /车二百乘/以从田文。故选 Co(3) D.秦王攻占魏国后,应该是魏国会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故选Do(4)“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 ,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句中 虽”意思是 即使”, 得”意思是 办到"。“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 ,秦必去矣”句中 折节”在这里可以理解 为 委屈自己“,与“意思是 给“,去”意思是 离开”。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故答案为:B;C;D;(4)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
18、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点评】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B 项中 “愿”意思是 “希望 ”不是 “愿望 ”的意思。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几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19、,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D 项应该是魏国会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而不是秦国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第 句中 “虽 ”意思是 “即使 ”, “得 ”意思是 “办到 ”;第 句中 “折节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委屈自己 ” , “与 ”意思是 “给” , “去”意思是 “离开 ”,注意落实到位。【附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这件
20、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 “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 ”孟尝君说: “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 ”魏王说: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 “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 ”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孟尝君说: “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 ”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
21、下将有大的变化了。 “燕王说: ”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 ”燕王说: “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 ” 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4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2、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_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缢敝在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2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质:敝:(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幼时即嗜学。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为什么 不敢出一言以复”?【答案】(1)询问;破(2)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 如人。(3)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 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解析】 【分析】 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质:动词, 询问; 敝:形容词,破。 余:
24、我。嗜(sh1学:爱好读书。句意是: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以:因为。足乐 者:足以快乐的事情。句意是: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 如人。宋濂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呵责时,他的态度更加恭敬,不敢说一句话 来辩解,等到先生高兴了,才请教问题。当时的老师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请教问 题。体现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故答案为:询问;破。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 人。 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 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25、【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 意思。对应,字字落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实”的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附参考例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 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 书。抄写完
26、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 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 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 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 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 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 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 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
27、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 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 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 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 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 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
28、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萧从。月上吴 山,雾霭溟蒙,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 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星 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提柳蓊郁为黑影,柳 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浴衫 ,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提下 者,感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节选自林纾湖心泛月记,有删改)【注】中:感染。浴衫:旧时衣领交于胸前的单衣。赤壁之续
29、:苏轼曾与友人月夜泛舟于赤壁(今湖北黄冈)之下,其友人中也有一人吹箫,和作者这次游湖情景相似, 故有此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余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仿佛若中秋气咸止而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3)【甲】文描写庭下月色与【乙】文写月有何不同?【答案】(1)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皆,都(2)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3)【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
30、澄澈。【乙】文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雾消,月中湖水纯碧”堤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至星夫用O【解析】【分析】(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 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句意为:大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句意为:就像中秋时节。秋气: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句意为:都停住而听。咸:皆,者B。(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31、,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中重点词语有 蓊郁:郁郁葱葱;乃:才。句意为: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 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甲】文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幅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纵横交错的水藻、井菜 的画面。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彻的样子比作积满清水一般,并 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随后通过对松、柏影子的描写,间接地写出 了月光的明亮。【乙】文中 雾消,月中湖水纯碧”堤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32、”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间接地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故答案为: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皆,者B;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乙】文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雾消,月中湖水纯碧”堤 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33、;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提炼和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 子,并对其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乙】我吃完饭,和陈家的两个书生霞轩、诒孙也出城泛舟,到湖上游玩。霞轩会吹洞 箫,于是拿着箫去。月亮升上吴山,薄雾朦胧,水上的一带雾气将西湖从中间划开。幽暗 的火光闪烁,和我们相距大约一丈远的有六七处,都是画船。洞箫在水的中央开始吹响, 声音
34、很小,被风一吹就像硬咽了,凄凉哀怨,湖山回应,就像感染了凄清肃杀之气。雾气 消退,月光下湖水纯绿,小船沿着白提停住。我登上锦带桥,霞轩于是吹着萧背对着月亮 前行。走入柳树的阴影中,提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 分才能看到月亮。霞轩穿着白衣衫,站在月光底下,秋蝉听到萧声,警醒并集体鸣叫,夜 景清晰。经过白堤的画船,都停住而听,有为箫声唱和的。诒孙回头跟我说:这是东坡游赤壁的延续。”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zh)。”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
35、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也。“遂烹彘。(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彘:猪。(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 (不少于6个字),曾子 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 。【答案】(1) A(2)不讲信用,不守诚信;言而有信(或以身作则”上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行若一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
36、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所以其停顿为: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故选Ao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 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 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曾子 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在于父母欺骗孩子,说话不算话。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 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大而言之是处世为人要讲诚信的问题。故答案为:A; 不讲信用,不守诚信 。 言而有信(或 以身作则
37、”,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 致”言行若一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 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 上断句。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7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38、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华乐”,自为记,以见其名 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 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 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
39、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 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 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曾 巩( 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低偻提携低偻:泉香而酒?L洌:杂然而前陈者杂然:则必好乐以饮即:(2)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则必即
40、醒心而望8 .行者休壬捌所欲有甚壬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舌1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甲】文的 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 公之乐”分别指什么?【答案】(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B(3) 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甲】文 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 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 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
41、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低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即”靠近。(2) A表修饰。B在;比。C的。D用。(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苍颜:容颜苍老。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这是一个判断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 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其:大概。谓:称得上;与:在。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在整体感
42、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分析,【甲】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以看出 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可以看出 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 ”国泰民安”)。意对即可。故答案为:驼背,指老年人; 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B; 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甲】文 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
43、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20 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
44、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个人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并概括答题。【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
45、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乙】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 ” 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
46、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 “醒心 ”的亭子,让我作记。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 “醒心亭 ” ,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
47、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猫说(明)薛石宣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话 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 其未驯也,紫维 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 也,遂解其维紫。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 起而捕之。比 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 ”遂释之。已则优、优、泯泯,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
48、,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 之家人执之至前,数 之曰: 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 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注】钻(xi &、:锋利。紫(zh j维:系缚。 遽(j Q :突然。比:等, 待。优、(xi )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 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 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d):责备,斥责。(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相与: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适: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
49、: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 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 ”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丕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形魁然大,爪牙钻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遽起而捕之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又亟往捕之而走A.B.CD.(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
50、们怎样的启示?【答案】(1)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2) C(3) A( 4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相与” ,共同,一起。( 2)“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 “而 ”的意思是 “连
51、词,表转折”。 A 表修饰。 B 表承接。 C 表转折。 D 表并列。( 3 ) “类有能 ” ,意思是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这几个句子,形魁然大,爪牙钻且利,意思是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从外形上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家伙。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意思是群鼠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都)屏息不敢出洞有。这是群鼠从猫声音和外形上来做出的判断,好像猫是有本事的家伙。 遽起而捕之,意思是(猫 )突然跃起抓它,这是描写猫捉小鸡时的动作,由此动作来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 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意思是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这句写猫每天小心
52、谨慎悠悠然的玩,这句话没有表现猫 “类有能 ” 。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意思是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象以前一样横行,这是老鼠彻底看透了这只猫的表现,并没有表现猫 “类有能” 。故答案为A。( 4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方:正要。怪:感到奇怪,诧异。 亟 :迅速地;走: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 )结合这则寓言的内容分析,寓言中的猫从外形和声音上看都好像非常有本事,但是它不但不捕老鼠,反而捉小鸡,也就是说它不但无益
53、处,还给别人带来坏处。寓言都是以物喻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有些人不就像这只猫一样表面上看好像有优点、有本事,但其实一无是处,他不但不能为他人带来福祉,反而给他人带来危害。此题只要能把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 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C; A; 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
54、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 “而 ” 的掌握情况, “而 ” 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 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用联系语境或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
55、子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概括寓言寓意的能力以及概括给人启示的能力。概括寓言的寓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从题目中找; 从人物的性格中找; 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找; 从重点语句中找。这个寓言的寓意可以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概括。寓言给人的启示要结合寓言故事和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和概括。【译文】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 的事 )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不驯服, (就 )用绳子绑着等(它驯服 ),等候它驯服。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一个多月(都)屏息不敢出洞有。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要物资采购合同
- 江西省万载县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练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浓浓乡土情》教案 山东版
- 高考化学 专题二 第8讲 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教案(含解析)
- 2024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比一比第1课时 比长短 比高矮教案 苏教版
- 2024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文书模板-委托研发合同补充协议
- 年度部门评分表
- 混凝土浇筑课件
- 医学-心脏骤停急救培训-心脏骤停急救教学课件
- 高中英语-Book 1 Unit 4 Click for a friend教学课件设计
- 年产30万吨碳酸钙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员工预防职务犯罪讲座课件
- 主题班会如何对待厌学情绪(初二) 省赛获奖 省赛获奖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课件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 圆柱的截交线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 #110kV变电站一次验收规范#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