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2单元学案()_第1页
四上语文第2单元学案()_第2页
四上语文第2单元学案()_第3页
四上语文第2单元学案()_第4页
四上语文第2单元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古 诗 两 首第一课时题西林壁学习目标:认识3个字,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学习重点及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通过小组交流,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一、课前预习导学1、背熟两首古诗(家长检查签字: )2、我会查字典要查的字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组词莫腊浑疑3、理解词语题: 西林: 缘: 二、课堂学习研讨。1、交流课前预习。2、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3、体会诗句(1)诗人是怎样观察庐山的,看到的结果怎样?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蕴涵

2、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三、课内训练巩固。1、默写题西林壁 2、俗话说:“当局者迷”,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3、题西林壁中写诗人所见的诗句是 写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四、课后拓展延伸(一)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渐多,至唐代,题壁诗骤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当时题壁诗盛行,是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有关题壁佳话的很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了,崔颢题写了黄鹤楼之后,

3、李白惊为绝唱,自愧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1、 查字典,解释文中带点词语。瑰宝: 方兴未艾: 佳话: 绝唱: 2、给文中画线词语找出近义词。 恐怕( )3、题壁诗始于 , 渐多, 开始形成一种风气, 盛行于 。当时题壁诗盛行,是因为 (二)补充阅读 黄 鹤 楼 登金陵凤凰台崔颢 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一、课前预

4、习导学1、理解词语:山西村: 腊酒: 豚: 疑: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2、课前阅读: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在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是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二、课堂学习研讨。1、交流课前预习。2、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3、根据注释,理解诗句。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有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现在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吗? 三、课内训练巩固。1、默写游山西村 2、理解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

5、句诗,你能用上这两句诗写一段话吗? 四、课后拓展延伸下面是完整的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过故人庄 孟浩然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 爬 山 虎 的 脚主备人:李宝兰学习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思。学习重点及突破方法:借助图片或实物观察爬山虎,再

6、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一、课前预习导学、背诵课文。(家长签字)、我会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嫩绿 铺得均匀 空隙 叶柄 触角 蛟龙 痕迹 枯萎 占据 重叠 拂过 漾起、 多音字注音组词 空 ()铺 ()重 () () () ()、 会组词虎( ) 匀( ) 茎( )柄( )逐( )虚( ) 均( ) 经( ) 丙( ) 豚( )、 理解词语一顺儿: 均匀: 拂过: 叶柄: 6、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好,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7、我的疑问: 8、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创作、出版

7、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1、留心观察一种植物,注意它的特点。二、课堂学习研讨。1、交流课前预习。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请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第( )段:爬山虎生长地方。第( )段:爬山虎叶子的美。第( )段:爬山虎的脚。3、按什么顺序介绍叶子? 介绍什么时期的叶子? 这时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4、默读第三自然段(1)爬山虎的脚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写的位置:( )形状( )数量( ) 颜色( )(2)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细丝呢?5、默读第四自然段,回答短文后问题。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

8、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1)读短文填写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2)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6、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 )了,后来连痕迹也( )了。触着墙的,细丝和( )逐渐变成( )请把这段话填写完整。这段话告诉我们 三、课内训练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zhàn ln p ài jn yún chón dié hén jì zhú j

9、iàn yè bn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一( )细丝 一( )风 一( )叶子 一( )地方 一( )鲜花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那些叶子绿得 ,看着 。叶尖 ,在墙上 ,没有 ,也 。这段话写出了爬山虎叶子( )的特点。 4、文中对爬山虎的描写细致逼真,作者能写得这么好是因为 ,从中我明白了 四、课后拓展延伸小练笔:你观察了哪种植物,请用一段话写下来,注意写清特点。 7蟋蟀的住宅主备人:李宝兰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

10、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及突破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领略文章内涵。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体会作者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以及作者对昆虫的特殊感情。一、课前预习导学、熟读课文。 (家长签字)具体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我会读。住宅 隐蔽 抛弃 慎重 选择 住址 洞穴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挖掘 搜索 隧道 倾斜 扒土 耙扫 粗糙 钳子 骤雨3、理解词语慎重: 随遇而安: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课堂学习研讨。1、交流课前预习。2、默读课文,思考:( )自然段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11、 )自然段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3、小组讨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的?主要是从( )( )( )三个方面来介绍的。选址( )外部( )内部( )4、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表现在( )( )( ).5.对于蟋蟀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 )( )( )三个方面介绍的.5、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你对这项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说什么呢?6、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画出描写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三、课内训练巩固。1、给下面的字换偏旁组字再组词遇 ( ) 择 ( ) 穴 ( ) 搜 ( ) ( ) ( ) ( ) ( ) ( ) ( ) ( ) ( ) 2、课文中

12、有许多拟人的句子,我要把它 们抄下来。 3、阅读蝉的地穴第一次发现蝉是在夏至。当时行人很多,在平坦的道路上,有好些圆孔,与地面相平。大小约如人的手指。在这些圆孔中,蝉的蛴螬从地底爬出来,在地面上变成一只蝉。它们喜欢特别干燥而阳光充沛的地方。因为蛴螬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焙过的泥土与沙石。 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最使人的注意的,就是这个约一寸口径的圆孔,四边一点尘埃都没有,也没有泥土堆积在外面。大多数的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在它的窝巢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蝉则不同。金蜣的工作从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但蝉的蛴螬是从地下开始工作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门口。蝉的

13、隧道大都是深达十五至十六寸,一直通行无阻,下面的部分较宽,但是在底端却完全封闭。在做隧道时,泥土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墙壁不会崩裂呢?谁都认为蝉是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的,而这样却会将泥土弄塌, 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隧道坚固。蝉则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这种黏液水泥是它藏在身子里的。当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倒在泥土上,使它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了。蛴螬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烂泥便被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因此,当它在顶端出口出被发现是,身上常有许多湿泥点。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以保护自己并抵御外面天气的变化,

14、直到最后一霎那。假使它估计外面有雨或风暴当纤弱的蛴螬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最要命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隧道底下。但是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了。1、查字典,给字、词加拼音并写出意思:蛴螬( ) : 焙( ) : 、通过阅读短文,我知道蝉的地穴粗,深达 。它的工作方法与大多数掘地昆虫不同,它是从 开始工作的。、读画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它”指的是,第二个“它”指的是。、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回答文中画句子提出的问题。 、小练笔:请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貌和活动,按一定顺序,把它介绍出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备人:李宝兰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

15、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学习重点及突破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通过查阅、交流、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一、课前预习导学1、读熟课文 (家长检查签字: )具体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2、我会读。宁静 静谧 豪放 坐卧不安 软禁 无聊 消磨时光 精神大振 吻合 崭新 漂移 叩门 轻易 资料 证据 鼓舞 起源 召开 假说 震动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不可思议3、观察地图或地球仪,是否和魏格纳有同样的发现?4、理解词语静谧: 豪放: 不可思议: 浩如烟海: 枉费心机: 5、初读感受: 6、我的疑问: 二、课堂学习研讨。1、交流课前预习。2、认真默读课文,思考:(1)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2)这样的发现引发了魏格纳的什么想法?他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3)魏格纳找到的资料怎样证明他的发现的正确性?3、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三、课内训练巩固。1、( )的性格 ( )地出神 ( )地端详 ( )的病房 ( )地吻合 ( )地考察 ( )的海岸线 ( )叩门 ( )地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