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案与教学设计[附原文赏析]_第1页
及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案与教学设计[附原文赏析]_第2页
及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案与教学设计[附原文赏析]_第3页
及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案与教学设计[附原文赏析]_第4页
及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案与教学设计[附原文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整理版分享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 原文赏析)导语: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 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 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 观赏。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 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2 .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 文的兴趣。3 .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 鉴赏与写作能力。二、方法与过程

2、目标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 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 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 美情趣。【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1 .导入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 丽。早在

3、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 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今天, 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 景吧!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2.朗读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 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 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 通。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缥(pi & o)碧急湍(tu a n)轩(xu a n)邈(mi a o)泠泠(l i ng)莺(yu a n)飞戾(l i )天经纶(l u n)横柯(k e )(2)读生节奏这

4、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东西”。但也有 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4)注意语速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 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 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 翻译课文。2 .划由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5、教师巡视指导。3 .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 新温故。4.各小组提由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 成果,全班共同分享。如:通假字:“转”通“嘴”,鸟叫声;“反”通"返' 返回。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 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 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 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 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赏析写景之妙:(1)巧用富有表现

6、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 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 景。(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 等。(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 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 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 画。板书:与朱元思书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 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 用,创作现代

7、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 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 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 获胜。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2 .导游篇:“美丽的富春江”。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 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 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 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 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在

8、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 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 景物的方法。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 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 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 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 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

9、士为 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 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 光旖旎的富春江。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 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 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 尽情观赏。(二)课文简介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由自谁人之手? 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 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 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

10、封信的节选。(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 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由来,在教 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缥碧:青白色;缥,音.pi Go。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 a n。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

11、澈。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竟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 是“高山”,不是“寒树”轩邈(xu a nmi a 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 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l i)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l u n):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k 6)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 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 欲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2、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目的是让

12、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第二段:异水: 千丈见底(清)急湍猛浪(急)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负势轩邈(山之势)泉鸟蝉猿(山之音)息心忘返(山之力)横柯疏条(林之密)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 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四)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1、抽查2、集体背诵(二)品析课文1、望

13、文生景:由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 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由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望景生文: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 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 )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 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 是

14、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 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异”表现在哪里? “奇”在哪里?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视无碍。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

15、了什么感官来描 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视觉:山峰、树木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 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 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 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 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 心的共鸣: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这几句

16、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 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 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 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三)探究拓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 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 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 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17、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由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 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 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 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 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四)课堂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 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 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 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作业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

18、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 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 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 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箸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用300字左右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附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急湍猛浪(水之急)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千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千心忘返(山之力)千柯疏条(林

19、之密)五、资料宝库1、关于作者: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郭(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 c 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 监初,柳悻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 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 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 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 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由版)。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 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

20、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 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 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 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 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 宋时已大部分散失。2、参考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 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 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由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

21、)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 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 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生泠泠的响声 ;美丽的鸟儿彼此嘤 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 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 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 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 虽在白昼, 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3、古诗文中的“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一一(南朝)刘义庆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一一 (南朝)王融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一一 (南朝)陶弘景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

22、何长。一一 (唐)崔颍 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一一(唐)杨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一(唐)王之焕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一一(唐)杜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一(唐)韦应物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一一(宋)苏轼千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一(宋)苏轼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一一(元)郑元祜千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一一(明)李攀龙4、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梁陈之际的吴均以写景小品文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梁书本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 之吴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

23、了一般书信 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别开生面,新辟奇境,节奏明快,如陡板走丸,精彩夺 人。作者泛舟于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目赏心的绮丽 风光。“风烟俱净”,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作者从大处着眼, 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勒由一幅背景。同时,它又成为“天 山共色”的陪衬。“天山共色”,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 仰视之时,天山相连,万里无云,共呈一色。此乃“奇”山 之隐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叶扁舟于江水之上,不 得不随波逐流。这两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任意东西,已 暗示此水之“异”,并隐喻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飘

24、逸之情。“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承上文扬起的文势一宕, 要言不繁,交代由地点、距离, 以及其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文章虽是简笔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显现由来。紧接着,作 者将文笔一挥,崛起描写之文字。“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两层写。一是用 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以奇引人。鱼之 动,使得山水别饶生趣;石之静,衬得鱼之娓娓可爱。两者 相映成趣,逼真欲现,给人以清美秀丽之感。一是用比喻的 手法写其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

25、成滔滔汩汩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置身于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壮 阔,感情激越!“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 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 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由来的: “寒树” 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竟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 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 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 适寒、竟长、繁多的描写,突生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 奇。真可谓惨淡经营,别由心裁。“泉水激石

26、,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 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 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 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由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 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 从侧面突生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奇形异迹。顺理成 章,过渡自然;笔墨有序,环环相扣。“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 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

27、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 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 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 然而作者又写由这样四句:“横 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者仔细咀嚼, 方觉其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 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 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生的千里之线,这 里又收回手中,第接文章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与朱元思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由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 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

28、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 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蛛的山石,浩荡的 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 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 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耳贵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 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 境。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是

29、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 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 ;虚写进一步突生实写。 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其具 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 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 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 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 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 一番参差错落

30、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崎 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 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 的。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目标定向】1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 .观景赏物,揽胜探美3 .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教学难点】翻译“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

31、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入境生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竟折腰。浙江境内的富 春江就是一处人间仙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流连忘 返,吟诗作赋,成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而南朝梁 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更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 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富春江迷人的景致,去感受这篇模 山范水经典作品的非凡魅力。 (板书课题与作者)二、自学生疑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入乎其内 (投影)1 .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 ;

32、默读,结合课下注释 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质疑释疑。2 .先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 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自由组合,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 三人接读,四人齐读)。过会儿开展小组比赛。三、学习释疑展示:1 .齐读生字词。2 .提由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3 .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节;然后由示朗读这一节的说明: 投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一语调高昂,一字一顿。“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一一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 “东” “西”适当拖音。“自富

33、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一 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 “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本小节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一一舒缓一一铿锵有力 学生朗读其他小节,教师点评读得是否到位,并加以指 导:第二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一前 两句语调较高,后两句语调轻,语速缓,读生赞叹情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本一语调突然高昂,“箭” “奔” 重读。第三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一前两句语调平顺,语速中等;第三句语调升高,语速加快,第四句语速减慢,其中“上”字要拖音,“互相” “轩” “邈”三者后

34、要有拖音;第五句与第三句同;第 六句“千百”语速减缓,拖音,“成峰” 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这六句朗读变化过程:语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 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一一前五句语速较快,一气呵成 ;“猿则百叫无绝” 一句“猿”突然有较长的停顿,其后五字一字一顿,语速缓慢。“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 一、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变缓,且一字一顿。“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一一 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缓慢,特别是最后一句,语 调越来越低,“见日”两字一字一顿。关于演读,教师示范一句:自富阳至桐庐,

35、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竖起大拇指,做赞叹状四、点难拨疑观景赏物,揽胜探美一一沉乎其中前面通过朗读感受了富春江景致的非凡魅力,现在我们 游览一下富春江,仔细观览有哪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它 们都有什么特征,这里的“水”“异”在哪里,“山” “奇”哪里呢?下面我们做一名游客,神游风光旖旎的富春江。投影:做游客1 .拍照片一一说明照片内容和拍摄的理由,题写一个富 有诗意的名字。2 .当画家一一介绍用怎样的形态和色彩,表现景物特征。3 .写游记一一简述游踪或细致描绘你心目中的富春江景色。4 .写诗歌一一可以依文写诗,也可引用古诗。自主选择你想做的其中一种角色或活动方式,展开自己 的联想和想象

36、,关键是让书中的山现由来、水动起来、美丽 的鸟儿活起来、泉声蝉鸣响起来。学生准备。展示:1.拍照片、绘画、写游记、作诗歌四项内容每一 项先展示其中的一个,同时教师及时进行点评。5 .在展示时让学生个人或全体朗读相应语句。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同学们神游了富春江,现在该总结 一下你看到的景物及其特征了。景物主要是写了 “奇”山和 “异”水。其中“水”异在清一一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深一一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一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其中“山”奇在山形一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一这是写生了高 峻峭拔。奇在山声一一“泉水?a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37、,猿则百叫无绝”一一声音奇妙,如动 听的乐曲。奇在山色一一“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一一树木葱茏茂密,隐天蔽日。生成板书:异水水清水深水急奇山山形山声山色设计扇形板书,最后将“山”“水”去掉,以突生水之“异”山之“奇”)五、反思学习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一一生乎其外富春江的景色丰富多彩,令人美不胜收,描写富春江迷 人景致的诗文词赋可谓汗牛充栋,而为什么吴均的与朱元 思书只用了短短144个字,就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富春江的 奇异景色,成为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呢?它的构思独特在哪里?它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他深厚的语言功底究竟又表现 在哪里?投影:座谈、采访活动两人一组,一为吴均,

38、一为吴均时代的儒生。做吴均:就你们对本文思路、写作手法、语言运用(包括锤炼词语修辞运用)等方面的认识用一种吴均向儒生谈创 作体会或二人采访对话的方式交流看法。做儒生:就本文的文体、思想倾向、内容表现、行文构 思等方面向吴均“吹毛求疵”。学生准备。展示(不必求全,根据学生回答点到为止 ):吴均创作谈: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条理清楚。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C本文情景交融。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 “莺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8)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9)讲究词语的锤炼。儒生“吹毛求疵”:1 .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