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第二课时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第二课时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第二课时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第二课时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 6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xx会想些什

2、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TUI党,到我这里报名。”(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2 / 6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x

3、x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

4、,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3 / 6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

5、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桥老支书 窄窄的xx前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冲上去揪出儿子痛苦呻吟用力推儿子上桥轰地塌了被洪水吞没了(不朽的生命桥)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4 / 6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2同音字填空。

6、 sì放()()庙()乎()xx() jì()奠肆无()惮()往开来()承事业 ()录令人心()万籁俱()一()之长 3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4仿写句子。 (1)死亡在xx的狞笑中逼近。 xx狂奔而来。改写成:。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人们慌乱地向南跑去。改写 成:。 5想像写话。 (1)“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2)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教学建议: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7、,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5 / 6 1本课揭题,可以从“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谈起,说说每年都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

8、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发生,然后引到本课我们也将学习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从而揭示课题,进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作好情感的铺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

9、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本文对 洪水肆虐、情况危急、人们慌乱的描写是为了烘托出老汉的镇定、无畏,因此,“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是本课理解的重点。在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直接以“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再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洪水的肆虐,情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