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论述20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面临的第一 个难题就是,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许多反面的证词。也就 是说,新小说家不大论及他们接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而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反之, “五四”作家则大都否认他们的创作与传统小说有直接的联系,而
2、突出域外小说的影响。关 键不在于对吴跣人、林纾或者鲁迅、叶圣陶的说法加以辩证,而是必须说明,为何那么多真 诚而且精明的作家,会同时产生这么一种显而易见的“错觉”。除了策略的考虑,作家们之所以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转 化”,是在作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水对于“五四”作家来说,幼年时代熟读经史、背诵诗词,以及明里暗里翻看三国 浒,只是一种必要的人文修养,或无功利的娱乐,并没想到从中学习什么写作技巧。而青 年时代如痴如醉地啃读域外小说,却颇具学习借鉴之心。这就难怪他们创作小说时,理直气 壮地以域外小说为榜样。偶尔也会师法“传统”,但有意无意间将其西洋化进而合理化。一 方是无
3、意中接受,一方却是有意去模仿。尽管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受的观念如何 歪曲模仿的对象、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五四”作家则大多只意识到后者而忽略了前 者。还不只是前者“得来全不费工夫”,故视而不见,后者“踏破铁鞋无觅处”,故弥足珍 贵;更因为传统文学更多地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趣味、一种眼光,化在作家的整个文学活动 中,而不是落实在某一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无疑,具体而可视的“手法”,比起抽象而 隐晦的“趣味”,更容易为作家和读者所感知。新小说家的情况恰好相反。梁启超、吴跣人、刘鹦等人的实际创作,已经突破了旧的格 局,可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大家似乎都有“以中化西”的愿望,只不过不像林
4、纾表 达得那么直白而已。在借鉴域外小说技巧的同时,尽量在传统文学中寻找对应物;一旦证明 古已有之,用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接受外来文化,本来就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 “以中化西”也无可厚非,只要不过于离谱。可这么一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并没 接受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出土文物”。殊不知“文物”之所以“出土”,也必须借助新 的眼光。不理解这一点,单从言论及术语判断,新小说可能显得很旧。也许更重要的是,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接受的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而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单从小说的承传,确实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只有将其置于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才能纠
5、正上述并不轻微的“错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中演进的中国小说,既不可能完全固守传统,又不可能被西方小说所同化,而是在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作用下蹒跚前进。(选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各项中,关于“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家们之所以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谈论得少:从自身层面讲,有出于策略的考虑;从受传统影响层面讲,主要是这种“转化”是在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B.对于“五四”作家来说,他们对待传统小说与域外小说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无功利性的娱乐,无意中接受;一个是带有功利性的借鉴,有意去模仿。C.作家们通过不断地熟读、背诵、翻看等方式将传统文学
6、变成了自身的一种人文修养、趣味、眼光,并将其化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D.相对于域外小说在“手法”上的具体且可视而言,传统文学则显得过于抽象而隐晦,这使得作家和读者不容易感知,而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对待传统小说与西洋小说的问题上,新小说家与“五四”作家的表现恰恰相反,前者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而后者则突出域外小说对其影响。B.梁启超等人的实际创作虽已突破了旧的格局,但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这种表现是他们“以中化西”的愿望的体现,其中林纾表达得最为直白。C.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是有所选择的,一般选
7、择那些在传统文学中存在对应物的技巧,而在证明其古已有之后,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D.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新小说家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但不可过于离谱地“以中化西”,即便这样其作品也容易给人造成“出土文物”样的错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不少的反面证词,这些是在论述 20 世纪初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B.对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不仅仅有像三国水浒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还有包括经史、诗词等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传统。C.虽然单从小说的传承,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
8、日记的嬉变,但只要将这 个嬗变置于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就能将其说清楚。D.在20世纪初东西方文碰撞与交汇中,中国小说的演进,既离不开传统小说,也离不 开西方小说,准确地说,是以两者为代表的合力作用促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李嵩,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胃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的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 _初设孜如厕里为政学简州属前然与显三. 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胃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
9、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 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 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胃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 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 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胃,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 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 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
10、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祎与 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磺西,历告边州日:“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胃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胃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胃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旧唐书李嵩传4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胃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B.开元初 /
11、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 月自东都省胃/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胃/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3分)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 省胃/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B. “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
12、纪年等方式。C.文中“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D. “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嵩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C. 文章描写了李嵩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 而侧面描写了李嵩的清廉谨慎。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 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
13、出的人去。但李嵩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D.李嵩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2)胃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完成8 9 题。再过金陵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 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 ,绿到
14、台城 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 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 居住的场所。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 分)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10 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离骚中用“, ”两句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2) 赤 壁 赋 中 描 写 诗 人 泛 舟 江 上 随 意 飘 荡 自 由 来 去 的 情 景 的 两 句 是 :“ , 。”(3)渔
15、家傲秋思中用“, ”两句,点出了 “塞下”的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买下了伏线。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 )、第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 4)题(25 分)格桑梅花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
16、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生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 公里长
17、的川藏线是 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 然后再回来吃早饭。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 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 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 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 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
18、,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 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 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 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 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 干啥子?”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 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花,却不知
19、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 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 福的花。”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 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 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 下了悬崖”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
20、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 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 美满。”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 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选自xx中国微型小说年选)(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一段描写的自然环境,写出了川藏公路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 “我”进藏的无 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1、表现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C.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 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D.小说以“格桑梅朵”将小说中的人物串联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紧凑,内容浑然一体, 并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E. “我”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 桑花及藏族士兵的牺牲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对改变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 (2)为什么小说在第四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 (6分)(3)小说主要描写了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6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22、,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还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冲破乌烟阔壮游,果然捷足占鳌头。昔贤今圣遑多让,独步遥登百丈楼。”这是杨振 宁的父亲杨武之写陈省身的诗。作为老师和证婚人,杨武之深谙陈省身的抱负与为人。陈省身对此曾说:“誉不敢承。然论为学态度,则知已深谛我心也。”陈省身潜心研究数学 70余年,成果累累,在二十世纪全球数学家排名中,仅有两位中国 人,他名列31位,华罗庚位列 88。陈省身晚年回顾自己的
23、数学道路曾总结:“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 展的课题。” 1930年,19岁的陈省身以“最优等毕业生”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 走的正是这条路。陈省身曾回忆:“ 1930年,清华决定办研究院。我看清楚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但家里 不能供给我,所以必须要找公费。刚巧,那年清华开办研究院,三年毕业后授硕士学位,成 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 “另一个目的,是想跟孙先生做点研究。” “孙先生”就是孙 光远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是当时中国数学家中唯一在国外发 表论文的人。因清华研究院算学系里只有陈省身一个学生,入学第一年,陈当了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 给学生讲“
24、高等数学”,实际内容是解析几何。次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生。20 世纪 30 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最快的时期。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 1930 年初,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清华大学由于庚子赔款,经费相对充裕,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 维纳。数学系也邀请国外名家来华访问,其中有汉堡大学著名的几何学家布拉希克。布氏做了一组演讲,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陈省身曾回忆,布拉希克的演讲深入浅出,大开眼界,使他深切考虑到去汉堡读书。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他看
25、到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有密切关系,其系统研究,那时刚开始,而他还未曾入门。“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这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陈省身后来形容。“用美国退回的钱一般都去美国,去德国未免会有些周折。”张奠宙说,彼时杨武之教授是清华数学系的负责人,多方奔走终于成行。陈省身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按照派遣留学生的常规,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得三年。此后,他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E 嘉当,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的高峰。1937 年夏, 26 岁的陈省身回清华任教,直升正教授。彼时,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合并成立联合大学,从北京撤至长沙,又西
26、迁昆明。次年,华罗庚从剑桥学成归来,成为教授。战时的西南联大条件艰苦,陈与华还有一位老师同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很挤。但日后陈省身回忆那段岁月时说,三个人一清早没起床就互相开玩笑。虽然物质上艰苦,但生活很有意思。在煤油灯下,他们萌生出“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在西南联大六年,陈省身写了十多篇论文。杨振宁当时就读西南联大物理系,他曾回忆,“陈教授是联大极出色和受欢迎的教师,和华罗庚等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在陈省身认为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首当其冲。1931 年,比陈省身年长一岁的华罗庚也以“管理员”身份进清
27、华。张奠宙描述,“他们夜以继日地听课、讨论、研究,目标是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陈省身在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包括严志达、王宪钟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曾感慨:“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尤其幸运的是这群好学生对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对课材有更深入的了解。”陈省身在清华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郑桐荪教授十分赏识才华横溢的陈省身,有意纳为 女婿,杨武之夫妇便促成了这桩婚事。陈省身与妻子郑士宁相濡以沫 60余年,在妻子60岁生日时,陈省身特地赋诗:“三十 六年共欢怒,无情光阴逼人来。摩天蹈海岂素志,养儿育女赖汝才。幸有文章慰晚景,愧遗 井臼倍劳辛。小山白首人生福,不觉壶中日月长。”(选
28、自新京报,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引用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的诗,主要是为了说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对此陈省身颇为认同,“则知已深谛我心也”。B.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 维纳。C.陈省身去汉堡留学读书主要起因于听布拉希克深入浅出的演讲,为此,他主动放弃已 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申请后顺利地被派往德国汉堡。D.在西南联大时,陈省身认为结交的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应属第一;陈省身 所结交的众多学生中也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
29、严志达、王宪钟等。E.文中大量引用陈省身的话,直接写出了他的人生历程、生活状态和内心想法,表现了传主的精神风貌,同时使得这篇传记更为真实。(2)陈省身总结自己的数学道路时说:“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请简要概括他是如彳S做到这一点的。(6分)(3)这篇传记的最后两段写了陈省身在清华收获幸福婚姻的情况,你认为是否可以删掉?请说明理由。(6分)(4)陈省身能“捷足占鳌头”,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他在“为学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8分)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
30、件事让他和他的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其 中 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无从知道。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赖斯紧急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以平息可能重新恶化的局势。他的表情很细腻,可以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 。从这个角度来讲,眼下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运动,至少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与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安全和健康的城市,往往是 。A.委屈周旋响遏行右背道而驰B .委屈周旋石破惊天南辕北辙C.委曲斡旋响遏行云南辕北辙D .委曲斡旋石破惊天背道而驰A.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 源配置不合
31、理。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 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C.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 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一一风电。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 的指挥下挖土。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 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
32、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 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 业。A.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C.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 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
33、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17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或案件特殊的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公益保障制度。请根据以下法律援助流程图(部分),以援助中心咨询点工作 人员的身份,向一位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村老太太解释如何办理申请手续。要求:流 程完整清晰,语言流畅,礼貌得体。(6分)申请人领取申请证书递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援助中心核查案件情况及申请人经济情况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
34、指定援助律师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xx年初,在一周之内有三位知名人士先后辞世:中科院院士,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中 国遥感技术领域泰斗,生前常年穿布鞋,被人们称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曾参加过解放 战争、自卫反击战,战功赫赫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罹患乳腺癌的年轻歌手姚贝 娜。然而,媒体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却出现了巨大反差。相关资料显示:微信、微博等网路 媒体几乎都是姚贝娜的信息,张万年和李小文的消息却鲜有提及。要求:认真阅读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邯郸市
35、第一中学xx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发腌(9分.每小题$分)U1. D (答1喷间,且6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的表述有误,应为“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 受的观念如何歪曲模仿的对象八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a2. C (“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是有所选择的”在文中无依据。)3. C (“只要就”表述有误.应为“只有才”;还有“将其说清楚”的表述有 误,应为“纠正上述并不轻微错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B5. C (“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错;)6. D (“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7(1
36、)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殓,但,以,积年)(2)李胃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 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所历,见,望,伯,俄)参考译文:李胃,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嵩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
37、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嵩,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嵩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嵩到任后,广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
38、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嵩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嵩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
39、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胃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 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嵩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 现在依然这样运用。李嵩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8.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
40、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 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 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 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9 .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
41、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 (1)宁滥死以流亡,余不忍为此态也。(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1 . 11. (1) BA (C项没有表现“我的懒惰”。D项“揭示了小说主题"不合适。E项“给藏族老阿妈治病”对“我”没什么触动,“我”仍然“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2)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 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照
42、应了后文藏族老阿妈的 生病及士兵的感谢。(3)怨恨:卫校毕业,“我”被父亲强行送到川藏公路线上,内心十分怨恨。任性:“我”来到道班,睡懒觉,放任自己。空虚烦闷:不主动工作,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感动:“我”救过藏族老阿妈,受到她儿子藏族士兵的送格桑梅朵的感谢。震动:藏族士兵牺牲使“我”内心震动。醒悟:藏族士兵的牺牲、李大姐的话使“我”领悟到工作的重要、人生的意义。(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4)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 “我”的情感及思想转变的 过程。表现了 “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感动。表现了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 族士兵使“我”醒悟转变。小说中的“格桑梅朵”也是我
43、思想转变的媒介物。示例二: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小说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献身事迹。小说最后两段卒章显志,揭示了养路工人的工作意义:给藏区人民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讴歌养路工人的无私 奉献精神。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示例三: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小说明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的故事,暗写父亲、李大姐等养路工人。“格桑梅朵”含义是吉祥幸福,小说中的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等人都在为藏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贡
44、献着自己的力量,甚至献出生命。小说表现这一组人物群体为了藏区的幸福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12 (1 )答 E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B C 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传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说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与原文不符,文中主要是说他的“抱负和成就”。B 项,“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只是说的清华大学, 而没有北大。C项,“顺利地被派往德国汉堡” 有误, 原文是说经杨武之“多方奔走终于成行”。(2)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一是因为成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二是可以跟随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的孙光远教授学习。(2分)担任清华研究院算学系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多次聆听世界级数学大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音喇叭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气体液化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维生素补充液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美容用蓖麻油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曲面视频显示屏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电子显微镜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电子芯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成本归集与分配简》课件
- 工业用电磁炉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立式木制标志牌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表
- (高清版)DB43∕T 2628-2023 埋地排水用UHMW一P∕TE方型增强排水管技术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吡蚜酮行业现状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商业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施工方案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 智能建造理论与实践 课件全套 第1-6章 智能建造概述- 智慧城市
- 诉讼材料接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