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1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2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3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4页
2020-2021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及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 秋日经信陵君祠 (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 辈,君宁甘与原尝 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注】 康熙七年(1668 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2、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 ) 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

3、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解析】【分析】(1) D 项 “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几句,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

4、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故答案为: D; 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5、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 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 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 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 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噪。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 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 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

6、注释】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八公山:公元 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 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奔鲸:前秦溃兵,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 :'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答案】(1)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前五句借景抒情(意到即可),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意到即可);“信劳生”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

7、、功业无成的悲怆(意到即可);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意到即可),词人自比谢安,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 的悲愤之情(意到即可)。【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理解上阕画线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积累的素材,分析苏 东坡笔下的内容。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与苏东坡笔下周瑜筑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2)本题前五句借景抒情,抓住 无处问豪英”分析,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 却无处可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蓿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

8、,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直抒胸臆。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一句,借典故抒情,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 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 年 独听桓筝”。词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也寄 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故答案为: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前五句借景抒情(意到即可),借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

9、寻了,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意到即可);“ 信劳生 ”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悲怆(意到即可); 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意到即可),词人自比谢安,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的悲愤之情(意到即可)。【点评】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与苏东坡笔下周瑜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

10、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分析诗句的手法理解诗句是第一位的,做题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接着要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手法的作用。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注】 燕子楼

11、: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 )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和 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1 )比喻;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 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古今 ”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12、。 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解析】【分析】(1)做此题要熟知各种技巧术语,仔细品味语言,得出答案。“明月如霜为比喻”,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动景衬托了月夜的寂静。( 2)由“天涯倦客”、 “故园心眼”读出漂泊思乡之情;后两句楼空人去,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知是梦而梦未觉,极尽无奈感伤;尾句虚写,想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从而解 脱。眼前景,古今情,时空跳跃,宇宙人生。由此梳理出复杂情感。故答案为: 比喻 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

13、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古今 ”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点评】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

14、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4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点绛唇县斋愁坐作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 公元 1108 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1 )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 “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B. 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

15、感油然而生。C. “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D. 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 ”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 “愁 ”的内涵。【答案】( 1 ) B( 2 ) 面对秋景而生的凄凉之愁。于秋晚独处寒斋,又听到哀鸿声,怎不令人产生愁情; 遭遇贬谪的怀才不遇之愁。因故被贬到偏僻小县当一县官,心中郁闷无人可诉说; 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愁。故乡又是如此之远,中间隔着无数乱山,想归也归不得。【解析】【分析】(1 ) B 项,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分析有误,横轻雾”

16、是形容香篆烟缕,并非室外有薄雾。故选 Bo ( 2)秋晚寒斋”梦逐芭蕉雨”句写深秋时节,独自坐在官衙中倍感凄清,加上梦中雨打芭蕉的凄凉景象,更令诗人心中生愁;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幽人 ”一词本指隐士,但诗人并非隐士,结合注释可知是被贬官,联想苏轼贬官黄州时也曾写过“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之句,可见这一句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哀鸿 ”替诗人所诉之哀情,乃是贬官带来的失意;“归 ”字点出思乡,“乱山无数”是阻隔的空间距离,被贬偏远之地是阻隔的现实无奈;加上“斜日荒城鼓”之苍凉景象,倍增诗人思乡之情。故答案为: B; 面对秋景而生的凄凉之愁。于秋晚独处寒斋,又听到哀鸿声,怎

17、不令人产生愁情; 遭遇贬谪的怀才不遇之愁。因故被贬到偏僻小县当一县官,心中郁闷无人可诉说;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愁。故乡又是如此之远,中间隔着无数乱山,想归也归不得。【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来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根据诗歌中运用的关键词加以分析由注释可知,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故“闲愁几许”之一应为“

18、遭遇贬谪的怀才不遇之愁”; “云外哀鸿 ”“ 归不去 ”“ 斜日荒城”表现出了作者离家背井的思乡之愁,漂泊他乡的凄凉孤寂答题时,可先分析关键词所表现的内容,然后再答“愁 ”的内涵。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 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 蜕:同 霓”,虹的一种。玉蜕,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蜕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19、B. 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 ”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C. 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D. 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 1 ) C( 2) 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 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解析】【分析】(1 ) C 项, “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

20、析不当,“过人声 ”不是指诗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故选C。( 2)本诗尾联“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 ”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

21、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即可。故答案为:C; 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 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22、。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 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 香炉违伏枕 , 山楼粉堞 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 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 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伏枕:指生病。 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23、(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 ”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 ”,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 ”,令人悲慨。D.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1 ) D( 2) 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

24、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 “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 ”与 “山楼 ”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解析】【分析】(1) D 项,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 “想象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由 “请看 ”“ 已映

25、”“ 洲前 ”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故选D。( 2)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孤城 ”“ 落日 ”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于是后一句就联想到“京华 ”,表达出诗人飘零他乡思念故都的情怀;“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实写诗人独坐孤城望穿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落纷纷,后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诗人由现实处境想到梦想的破灭,表

26、现出漂泊天涯、欲归不能的无奈;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前一句写朝中的荣光,后一句写今日荒城的寂寥,前一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一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让自己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只能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苦闷心情,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更是撩起诗人的愁绪。再看两相结合的作用,诗人由夔府想到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开拓了诗歌的意境。故答案为:D; 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

27、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 “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 ”与 “山楼 ”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

28、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注释】漫:空,徒劳。(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将 “愁 ”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 ”,既突出季节为“秋 ”,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C. “燕辞归 ”与 “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

29、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 ”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案】( 1 ) A( 2) 秋景凄清; 亲友相别; 功业无望; 羁旅漂泊【解析】【分析】(1) A 项, “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故选A。(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 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

30、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 “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考生据此容易作答。故答案为:A; 秋景凄清; 亲友相别; 功业无望; 羁旅漂泊【点评】(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

31、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8 (201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 )诗题中“过 ”字的意思是。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 1 )造访;朱门(

32、2 ) 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 “重装墨画”“ 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通过 “吟哦 ”“ 任狂疏 ”“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解析】【分析】 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 ”的意思为 “拜访 ”。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 ”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蝉声 ”“ 秋巷 ”“ 冷静 ”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

33、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 ”“ 一架书 ”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 任狂疏 ”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故答案为: 造访;朱门; 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 “重装墨画”“ 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

34、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 ”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通过 “吟哦 ”“ 任狂疏 ”“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

35、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题目概括性强,将诗人的行程、月夜拜访“斛斯山人”、留宿、置酒等备述于中。B. “美酒聊共挥”一句中 “挥 ”字生动传神,写出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潇洒自如的情态。C. 全诗按时间顺序来写,从“暮 ”到 “河星稀 ”,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D. 全诗写景色彩鲜明,叙事细腻生动,写人神采飞扬,融情于景、于事,又直抒胸臆。(2)古人评价李白这首诗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诗有哪些相似之

36、处?请简要分析。【答案】( 1 ) C( 2) 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 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解析】【分析】(1) C 项中 “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错误,尾联写酒后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故选C。(2)陶渊明往往以自然景物入诗

37、,所写题材和内容多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分析本诗与陶诗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诗词意象、情感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故答案为:C; 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 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38、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 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 , 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 ”去鉴赏 “不同 ”, 也就是所说的存“同 ”赏 “异。10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

39、相对浴红衣。【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 ”是黄州的郡名。( 1 )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 ”之 “啭 ”和 “鸳鸯 ”之 “浴 ”有何作用?(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答案】( 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 ”,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

40、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2)首先理解句意,“尽日无人看微雨”,意思是,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再分析表达效果:“尽日无人看微雨”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 ”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第三句不仅

41、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故答案为: 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 ”,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 ” 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

42、深深难遣之孤寂。【点评】(1 )本题考查综合赏析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全诗(词)内容,坚持“四看 ”原则:看标题和作者、看诗(词)中意象、看炼字句、看背景注解。要尽可能摄取作品或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掘已知信息的隐含价值。(2)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1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浣溪纱(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43、 1 ) 这首词上片中“逐 ”字的意思是;一个字,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 1 )追逐;“出 ”( 2) 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 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解析】【分析】(1)这首词上片中“逐 ”字的意思是追逐,描写出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 ”字描写出秋千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

44、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2)“白发戴花君莫笑”, “白发 ”,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人生何处似尊前”,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故答案为: 追逐

45、 “出 ” 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一幅欢乐的湖上宴乐图,抒发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欢乐之情。末句直抒胸臆,人生万事,何处似樽前,抒发了词人失意伤怀的苦闷。【点评】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46、,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船户高翥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 会沙头。老翁晓起占 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 付浮悠。【注释】 知识:相识的人。 占:预测。 生理:生计。(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B. 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C. 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

47、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 1 ) D( 2)示例: 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 “渔翁 ”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高翥的船户,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表现船家朴实、宁静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实感极强的剪影,属于现

48、实主义的作品。【解析】【分析】(1) D 项, “老翁的自嘲”和 “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错误,依据尾联,作者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自嘲和感慨,并非老翁的自嘲,也不是表现船家生活的艰辛,而是表达诗人对船家自在浮游生活的羡慕。“笑 ”和 “爱 ”字是理解诗意的关键。D 项曲解诗意。故选D。( 2)渔翁写一个“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的渔翁独来独往,自食其力而又洒脱飘逸的形象,寄托着作者自己于“山水绿 ”“ 岩上无心云相逐”的美丽幽静环境中过自然自由的生活的志向,是浪漫主义的风格。船户这些作者看到的“三世儿孙居 ”“ 尽将家具载轻舟”“ 老翁晓起占风

49、信,少妇晨妆照水流”的船户生活,简朴却其乐融融,来往自由,赞美了一种宁静朴实、洒脱自然的生,是写实主义的风格。故答案为:D; 示例: 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渔翁 ”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高翥的船户,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表现船家朴实、宁静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实感极强的剪影,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

50、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创作风格的能力。“风格 ”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它受作家主观因素及作品的题材、体裁、艺术手段、语言表达方式及创作的时代、民族、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在一系列作品中作为一个基本特征得以体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种基本风格,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浪漫主义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现实主义关心

51、现实和实际,指对自然或现实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本题中两首诗歌即分别涉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诗歌分析这两种风格的体现即可。13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 ”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B. 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 ”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C.

52、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D.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2)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答案】( 1 ) C(2) 反复, “曰归 ”“ 有弟 ”反复连用。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解析】【分析】(1) C 项, “彰显自

53、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说法错误。纵观全诗,本诗是曾国藩通过“早发 ”二字,来表达奔波中的劳苦,对家中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宦路之苦的感叹。诗歌通过“岁云暮 ”“ 天一方 ”这些时间、地点的词语,写出了自己“曰归 ”的无望;“何当吹我送君旁”,再次喟叹与弟弟团聚的渺茫,所以,“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说法错误。故选C。(2)曾国藩用“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表达了自己在早行途中的喟叹,“曰归 ”“ 有弟 ”反复连用,用反复手法表达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另外,作者把这种思念

54、家中亲人,想回家团圆的情愫直接表达出来,“曰归 ”“ 有弟 ”,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故答案为:C; 反复, “曰归 ”“ 有弟 ”反复连用。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无从团圆,诗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思念远方的弟弟。整联在反复强化情感的同时,又给人一唱三叹之感。 直抒胸臆,作者表达了思归念弟的凄苦悲怆的心声。故园之思、手足之情真挚充沛。【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璨 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