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粤教版《论语》选读《言而有信》教案之课堂互动_第1页
语文选修粤教版《论语》选读《言而有信》教案之课堂互动_第2页
语文选修粤教版《论语》选读《言而有信》教案之课堂互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言而有信 课堂互动1.师:读学而三章,看这几章分别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思想。生:曾子是孔子的高足,曾子的这番话从思想渊源上说,必定源自孔子,人们习惯上也把孔子弟子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孔子的话同等看待。生:学而(四)强调的是加强自身修养。自省是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式,它是自觉地解剖自己或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审视行为,即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自省修养,贵在慎独,即使没有别人看见,也要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师:曾子这番话具体讲到他自我反省的三方面的内容,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所关注的是孔子倡导的做人态度,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针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说,曾子这番话

2、从思想和实践结合上,从实践经验总结上指出了多反省是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途径。更重要的在于自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办事要做到“忠”。这就是说忠的对象是国人、众人,而不是君主。经常反省为国人谋是否尽忠竭诚,这是传统伦理美德的最高价值。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这一传统在现代条件下的历史继承和发扬。生: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而第四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师: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

3、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一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生:学而(七)中子夏讲得这段话,得之于孔子。孔子认为学是为了用,学要能运用。学习知识不是目的,应用才是目的。你在实际生活中,能尊重贤人胜于美色;对父母能竭尽全力实行孝道;做官时,能为国家、为君主献出一切;与朋友交往,能为朋友诚心诚意出力。把这四条都做到了,你即使没有上过学,没有读过诗书礼乐,孔子也认为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这里运用的就是我们今人所言的“学以致用”的原则。

4、强调的是学习知识要实践,要身体力行,不要片面理解为孔子不重视知识学习。生:学而(七)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一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师:学而(十三)讲的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含有慎始之意。生:义是守信的标准,即守信的内容要合于“义”的要求。信实合于义的诺言,是可以履行的。如果某种言行也算守信,但不合于“义”的标准,可能是恶言恶

5、行,那会危害社会。总之,“信”与“义”的关系是,“义”的实现依靠“信”来促进促成,“信”的内容要以“义”来加以规范。也就是说,做事要有原则,不能不讲规矩。无原则的许诺,即空头支票,这是不合于“义”的。师: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诚实守信仍是重要的社会道德准则。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法规、政策的不完善,由于利益原则的驱动,更由于社会道德心理素质的缺欠,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守信用的现象,对社会风气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这种不道德倾向,应予扼制。生:恭敬一定要符合礼,要顾及双方的身份、亲疏关系和所处场合,如果谦恭过了头就会变成虚伪、谄媚、反而遭受耻辱。无端的矜持则令人齿冷,同样不合于礼。师:选择可依靠的人,先要看

6、他是否正派可亲,免得搞错依靠对象而反受其害。生:上述三者互相联系,是指导人们为人处世的实践活动,教育人们必须慎其始,看准了,符合原则,才去实行,使其能立于不败之地。师:孔子的弟子有子在学而(十三)中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合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合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2.师:读为政(二十二)并加以分析。生:作为孔子教育内容之一的“信”,就是要求要诚实,与人交往不说假话,办事守信用,讲信誉。生:在社会公共关系中,一个人是否能被人信任,其结果是能否被人任用。在日常

7、生活中,人们一般敬佩那些有诚实品德的人,并愿与他们交往。他们言而有信,托他们办事放心,没有后顾之忧。在工作中,具有诚实品德的人责任心强,办事认真,不贻误工作,更不轻许诺言和编造“事实”,不在人与人之间搬弄是非,所以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和欢迎。正因为如此,具有诚实品德的人容易被人任用。孔子以反喻说明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离开诚实守信,一个人就寸步难行。师: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3.师:读泰伯两章并加以分析。生:据礼记记载,孟敬之举动任性,

8、出言鄙俗。曾参觉得孟敬之不好教育,但当曾参病重时,孟敬之来看望自己,表明他还有一点好贤之诚。曾参首先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动感情的话。其用意是请孟敬之重视他的临终嘱咐。生:曾子认为在上位的人,其出入进退、行为举止要重视三点:“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是从学问修养入手,培养谦和安详的气质。“正颜色,斯近信矣”,是从内心修养出发,改变气质,取信于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是从学行修养入手,使出言吐语做到文雅。生:曾子教育孟敬之重视修身明礼,以礼治国,这对于修身治国者都有启发作用。对于普通人来说,怎样待人接物,怎样设计自己在公共场合中的形象,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容貌是否严

9、肃,脸色是否端庄,言语是否粗谬,这种种外在的,容易引起他人第一印象的东西固然重要,但还属于操作性强且可以训练的内容。比这重要的却是一个内在的素质、修养,这就绝非一日之功了。师:孔子对一些人难以理解,这些人的特点是“狂”,缺少自知之明,然而加上“不直”就缺德了。“侗”缺少阅历,然而加上“不愿”也是缺德了。“悾悾”表面诚恳,然而加上“不信”,也就缺德了。一个人缺什么都可补,惟独缺德最难补救。孔子的这番话或许是对学生中不堪造就的某些人而发的,他会不禁浩叹:这些人为什么被生活扭曲成这个样子!可见其教育难度是相当大的。生:“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对此十分反感。这是因为,

10、这几种品质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说:我真不知道有人会这样。 4.师:共同分析颜渊一章。师:本章孔子教育子张如何崇德、辨惑。孔子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要以忠信为主课。“忠”是指待人忠诚,对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信”则指为人诚实无欺,言行一致。但忠信必须以义为准绳。不合义的“忠”是愚忠,不合义的“信”是小人之信。生:“崇德”与“辨惑”有因果关系,只有“崇德”才能“辨惑”,否则,一切从私利出发,对我有利则爱,对我不利则恨;此时利我则爱,彼时不利我则恨,不管其优劣,不分其是非,一切好恶爱惜全以私利为准则,这不是最

11、大的迷惑吗?师: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5.师:卫灵公两章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道理呢?师:子张向孔子求教,如何使自己的主张能够付诸实行,取得预期效果。孔子便提出要求对“忠信笃敬”念念不忘,随时随地都仿佛看到这四个字,这样,即使在异国他乡,哪怕是未开化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也能行得通。真是俗语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反之,即使在本乡本上,也会触处成障。生:子张很有才能,但有些偏激。在为人处事上,可能有些不顺利,甚至行不通,所以向孔子请教。孔子希望子张铭记他的话,让“言忠信,行笃敬”六个字如影

12、随形。子张便把这六个字写在自己的衣带上,以便随时警策自己。由此可见,子张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好青年。生:卫灵公(十八)“义以为质”即以行义、守义、护义为根本职责;“礼以行之”就是即使是合于“义”、应该做的事,做的时候也要合“礼”,说话要谦逊,出口要注意,不要伤人。说明孔子意识到讲道理、批评人要讲究态度和方法。但是,孔子疾恶如仇,从善如流,心直口快,有时控制不住情感。何况,他认为“义”与“礼”“孙”“信”,“义”是原则性问题,谦逊是方法问题,诚信是结果问题。孔子终生倡导礼,哪怕在一些琐细小事上也谨循礼节行事,但在一些重大而急迫的问题上,他重实质,轻形式;重仁义,轻礼法。这一“轻”,使他吃了不少苦头,好在他不以为意,屡挫屡奋。师:不过,在今天看来,他未能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我们还是应引以为戒的。6.师:读子张一章并加以分析。生:“信”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