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冷与热第1课 知冷知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2、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等,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记作(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记作(100)。5、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手持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

2、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温度计上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面(齐平)。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7、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第2课 热胀冷缩1、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3、(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4、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灯帽盖灭)。5、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说清楚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看到的(现象),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6、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温度计;夏天电线变长; 7、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被加热后体积会膨胀)。8、简答:(1)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答:因为电

4、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2)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答: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冬天,铁轨容易发生断裂。(3)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答:因为啤酒或饮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4)妈妈做好的汤放在桌子上没人吃,为什么变少了?答:因为汤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汤过一会儿变冷了,体积变小了。第3课 热的传递1、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

5、较(低)的部分。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第4课 谁的传热本领强1、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2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 、玻璃 、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3、炒菜用的锅大多用(铁)或(铝)制成,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4、保温设备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散热器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强)的材料。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1、早在(3600)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天气现象的(文字)资料,殷代(甲骨文)中就记载了(风、云、雨)、雪、霜、霞等

6、天气现象。2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3、冬季,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下雪、雾凇、大雾)等;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是(炎热多雨)。4、举例说明那些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有利影响?答:如:夏天的雨、冬天的雪对农业生产有利;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5、你知道有关天气的成语有哪些?答:风雨交加、风和日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滴水成冰。6、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气象站侧气温用的是(百叶箱)。7、(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了(物候学)一书,在书中,他分析了光、(温度)、降雨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8、一

7、般情况下,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9、气温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气温的高低与(季节、天气状况、一天中不同时刻)等因素有关。气温的变化是: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晴天气温(高),阴雨天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早晨、晚上气温(低)。10、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人们根据(风级图)来目测风力,气象站用(风向标、风速计)等仪器来观测风;(风向标)是观测风向的仪器,(风速仪)是观测风力的仪器。11、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相风铜鸟”来观测(风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是中国唐代著

8、名天文学家(李淳风)。1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13、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12)级,其中,(12)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左右。14、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和益处?答:危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益处:人们用风可以发电等。15、(风级图)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

9、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16、要知道雨的大小,我们可以测量(雨量);(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17、最早的测雨器记载见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到了(明)朝,皇帝已命令全国各州县上报雨量多少。18、人们是怎样规定降雨量的等级的?答:人们根据24小时的雨量大小,降雨量分为6个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 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19、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东汉科学家(王充)所著的(论

10、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20、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看风识天气),如“南北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看光识天气),如“东虹日头西虹雨”; (看物识天气),如“燕子高飞晴无云,燕子低飞雨来到”等。21、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天气:(报纸)(电视台)(气象网站)(12121电话)22、我知道的天气谚语有:(瓦块云,晒煞人)(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大雨到)(雨中知了叫,预告晴天到)23、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第三单元 养蚕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蚕卵是(

11、黄)色、(椭圆)状的小颗粒。2、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3、蚕宝宝喜欢(温暖、通风)的环境。4、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等工具帮助观察,同时要作好(记录)。5、刚出生的蚕宝宝是(褐)色的,还长着很多(细毛),大小和(蚂蚁)差不多。6、为什么要在装蚕卵的盒子上扎上小孔?答:这是因为小蚕也和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呼吸,这样就保证了蚕宝宝的家是通风的。7、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答:蚕宝宝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点水,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蚕卵里的小生命就开始发育了。8、小蚕吃的桑叶要(新鲜),并保

12、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9、什么叫蜕皮?蚕的一生要蜕几次皮?答: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就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四次皮,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龄。10、在养蚕过程中,如何对蚕进行喂养与护理?答:应该这样饲养和护理蚕: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粪便,保持蚕宝宝的房间清洁;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11、蚕茧是(椭圆)形的,颜色是(白)色的。蚕做完茧以后,会变成(蚕蛹)。12、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13、蚕蛾是(白)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1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存?答:食物、

13、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15、从卵里出来的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16、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像蚕、蝴蝶等动物一生中发生的这种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17、我认识的昆虫有(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等。18、目前,全球已识别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已知动物种类的(2/33/4)。19、远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20、什么是昆虫?答:像蚕蛾、蜻蜓、蝗虫、蚂蚁这样的动物,成

14、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科学家把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第四单元 磁铁的奥秘1、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3、辨认铁制物品用什么方法更可靠呢?答:用做实验的方法可以辨别,能被磁铁吸住的就是铁制物体。4、什么叫磁极?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答: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就是磁极(即两端)。磁铁有两个磁极。5、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6、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制作了(司南)。将一块(天然磁石)雕磨成匙状,让它在刻有方位的水平

15、底盘上自由地转动,结果磁石的匙柄总是指向(南方),匙的另一端指向(北方)。7、磁铁指向南的磁极叫做(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用字母(N)表示。 8、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4种指南针的用法。9、4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吉尔伯特)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10、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磁性教具、磁悬浮列车、文具盒、门吸)等。11、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两块磁铁的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两块磁铁的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12、现在的指南针有那些用途?答:指南针

16、的用途很广泛,在航海、航空、军事、地质考察、登山中都要用到它。13、有两根磁针,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怎样辨认出哪根有磁性?答:可以用轻细线把它们分别悬吊起来,静止后能指南北的有磁性,不能指南北的没有磁性。14、磁铁有什么性质?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答: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性质设计而成的。15、有一些回形针掉进沙子里了,用(磁铁)可以把回形针迅速拣出来。16、一个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用什么方法可以辨认它的磁极?答:用一根细线系在该磁铁中端,把它吊在铁架台上,使它可以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磁铁指北的一端是N极,指南的一端是S极

17、。第五单元 多彩的光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影子的形成条件是:应该有(光)和(遮光或不透明)的物体。4、墨经里对小孔成像有这样的记载:光向人照去,通过(小孔)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5、为什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背面形成影子。6、光射到镜面上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7、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镜中的像是(等大)的,通过凸面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

18、8、利用(潜望镜),战士想在隐蔽的地方观察敌情。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反射)原理制作的。9、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是公元前2世纪我国的(淮南万毕术)。10、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他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现阳光被(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11、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这些颜色是(赤、橙、黄、绿、蓝、靛、紫)。12、做色散实验时,如果没有棱镜,用(镜子)和(水)也可以做。13、通过阅读牛顿的研究笔记,我们知道科学发现往往需要通过(反复验证)才能成立。14、(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子。15、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16、光通过不同形状的玻璃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光通过凸透镜会被聚集到一点;光通过凹透镜会被分散,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17、放大镜的镜片有何应用?答:可以用于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等。18、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看到前面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喷出的小水滴可能像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解)了。天上的彩虹也是这样的。19、(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新光源,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